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普通話元音輔音聲母韻母

        普通話元音輔音聲母韻母

        時間:2023-04-06 理論教育 版權反饋
        【摘要】:第一章 語音訓練普通話訓練是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基礎,普通話語音標準、清晰、優(yōu)美是口語交際的前提。聲學上把發(fā)音體在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稱為“頻率”。發(fā)音體的振動幅度叫做振幅。這時的音高和音強是一致的。除了耳語之外,人類離開聲帶就無法使用有聲語言進行交際。人類就是依靠這個共鳴器的各種變化,形成千變萬化的語音。

        第一章 語音訓練

        普通話訓練是口語交際能力訓練的基礎,普通話語音標準、清晰、優(yōu)美是口語交際(包括表達、表述)的前提。

        在普通話教學中,教師應首先從發(fā)聲機理入手,讓學生掌握正確的發(fā)音方法,消除可能出現(xiàn)的發(fā)聲缺陷,如低語、鼻音、尖音、沙啞、懾懦和語速不當等。讓學生注意對嗓音的保護,把握發(fā)聲技巧,注意發(fā)聲姿勢及生活習慣。著重讓學生練習聲母、韻母和聲調的組合發(fā)音,讀準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盡量做到吐字清晰、腔圓壁堅。在此基礎上,過渡到語流音變訓練,包括輕聲、兒化、變調、語氣詞的音變等,在實踐教學中,還可以通過一些典型實用的訓練方法加以強化,如繞口令練習、朗讀指導等。

        第一節(jié) 語音的性質

        語音就是語言的聲音,是由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表示一定意義的聲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語音同自然界的一切聲音一樣,是由物體振動而引起的現(xiàn)象,具有物理屬性;語音又是由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的聲音,因此又具有生理屬性;尤其重要的是,語音具有表意功能和交際作用,以什么樣的語音形式表示什么樣的意義,是社會約定俗成的,因此語音又具有社會屬性。對于語音,我們可以從物理性質、生理性質、社會性質三個方面來說明。

        一、語音的物理性質

        語音是聲音,一切聲音都是物理現(xiàn)象,都具有音高、音強、音長、音色四種要素。

        (一) 音高

        音高就是聲音的高低,它決定于發(fā)音體在一定時間內振動次數的多少和快慢。聲學上把發(fā)音體在單位時間內的振動次數稱為“頻率”。振動次數多,振動得快,頻率就大,聲音就高;反之,聲音就低。語音的高低同聲帶的松緊、長短、厚薄有關。一般說來,成年男子的聲帶長而厚,女子和兒童的聲帶短而薄,因此,女子和兒童的聲音比成年男子高。同一個人,發(fā)音也可以有高低不同的變化,這是因為人在發(fā)音時可以控制聲帶的松緊,聲帶越松,聲音就越低;聲帶越緊,聲音就越高。音高在漢語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話的聲調和語調,主要是由音高變化形成的。

        (二) 音強

        音強就是聲音的強弱,也叫音勢或音量,它決定于發(fā)音體振動幅度的大小。發(fā)音體的振動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聲音就越大;振幅越小,聲音就越小。語音的強弱取決于說話時用力的大小。在漢語中,輕聲和語調可以表現(xiàn)出音強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音強和音高混為一談。它們有時能夠一致,例如同一個人平時說話時的音高和音強同他在吵架或呼喚人時是不一樣的,后者聲音要高,也要強。由于用力大,所以聲音就強;由于用力大,使聲帶處于緊張狀態(tài),所以聲音就高。這時的音高和音強是一致的。但是它們不是一回事,一個較低的聲音,完全可以比一個較高的聲音更強些,如京劇中的花臉與青衣的聲音就是明顯的例子。

        (三) 音長

        音長就是聲音的長短,它決定于發(fā)音體振動時間的久暫。語音的長短是指某個音的發(fā)音動作延續(xù)的時間。在漢語中,輕聲和語調能體現(xiàn)出音長的作用。

        (四) 音色

        音色就是聲音的個性、特色,也叫音質,它決定于音波振動的形式(音波波紋的曲折形式)。

        造成不同的音色取決于三個方面的條件:

        (1) 發(fā)音體不同。例如同是樂器,笛子和二胡的音色不同。因為笛子的發(fā)音體是笛膜,二胡的發(fā)音體是琴弦。甲乙兩人在隔壁的房間說話,我們能夠清楚地分辨出來,這是由于兩人聲帶等發(fā)音體的情況有所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音色。

        (2) 發(fā)音方法不同。二胡和琵琶同是弦樂器,但二胡用弓拉,琵琶用手彈,它們的音色各不相同。語音中塞音b和鼻音m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發(fā)音方法不同:前者氣流由口腔通過,發(fā)出爆破音;后者氣流由鼻腔通過,發(fā)出鼻音。

        (3) 發(fā)音時共鳴器形狀不同。二胡和小提琴同是弦樂器,也都用弓拉,但音色不同。這是因為二胡的共鳴器是圓筒形,而小提琴的共鳴器是扁盒狀的。語音中元音i和元音ü的音色不同,主要是由于發(fā)i時口腔共鳴器的形狀(唇形)跟發(fā)ü時不一樣的緣故。

        任何聲音都是音高、音強、音長、音色的統(tǒng)一體,語音也不例外。對于任何語言來說,音色都是用來區(qū)別意義的最重要的要素。其他各要素在不同語言中區(qū)別意義的作用不完全一樣,對于漢語來說,音高的作用是特別重要的。

        二、語音的生理性質

        語音是由人的發(fā)音器官發(fā)出來的。發(fā)音器官活動部位不同和活動方法不同,都會造成不同的聲音。分析語音必須對發(fā)音器官的構造有大致的認識。

        人類發(fā)音器官的整個裝置像一架風琴,分三大部分:動力部分(呼吸器官)、發(fā)音體(聲帶)、共鳴器(口腔和鼻腔)。

        (一) 呼吸器官(動力部分)

        呼吸器官包括肺、支氣管和氣管。肺是呼吸器官的活動風箱、發(fā)音的動力站。由肺的活動所產生的氣流通過支氣管、氣管到達喉頭,作用于聲帶,并經過口腔、鼻腔各部分的調節(jié)作用,發(fā)出各種不同的聲音。

        (二) 聲帶(發(fā)音體)

        聲帶藏在喉頭里,是兩片薄膜,形似兩條富有彈性的帶子,人的聲音就是通過這兩條帶子的振動發(fā)出的。兩帶之間可閉可開,這叫聲門。人呼吸的氣流就從這里經過,呼吸時,聲帶放松,聲門大開;說話時,聲帶拉緊,聲門關閉,用氣流沖擊聲帶,使其發(fā)生振動,這就產生了語言的聲音。所以聲帶是人類語音的發(fā)音體。除了耳語之外,人類離開聲帶就無法使用有聲語言進行交際。

        (三) 口腔和鼻腔(共鳴器)

        口腔和鼻腔是人類發(fā)音的共鳴器。聲帶發(fā)出聲音之后,經過口腔、鼻腔引起振動,發(fā)生共鳴作用,增強聲音。人類就是依靠這個共鳴器(主要是口腔)的各種變化,形成千變萬化的語音。

        口腔有唇、齒、腭、舌等幾個部分。

        唇可以作圓扁活動,產生不同的音,如i、ü是唇形圓扁不同而形成的兩個音。

        齒本身不能有什么變化活動,但它可以和唇、舌接觸或接近產生不同的音,如f是下唇和上齒接近而成阻形成的音;z、c是舌尖和上齒接觸成阻形成的音,s是舌尖和上齒接近而成阻形成的音。

        腭分上腭和下腭,下腭是個活動器官,控制整個口腔的開合、大小。上腭分硬腭和軟腭:前部分是硬腭,后部分是軟腭。硬腭不能活動,但舌可以和它接觸或接近成音,如j、q、x。軟腭(和小舌一起)可上下活動和舌接觸或接近成音,如g、k、h。軟腭還可升降造成口腔音、鼻腔音和口鼻腔音。

        舌是口腔中最靈活的發(fā)音器官。舌尖、舌面、舌根和上腭接觸或接近,可發(fā)出很多聲音。舌的前部為舌尖,舌尖可以形成前、中、后不同的音,如z、t、zh分別為舌尖前、中、后音。舌的中部為舌面,可以形成幾組音,普通話只有j、q、x一組。舌的后部習慣上稱為舌根,也可形成幾組音,普通話里只有g、k、h、ng一組。

        舌除了和上腭接觸變化成音之外,它本身還可以做出很多不同的活動。如上升、下降、前伸、后縮、凸起、凹陷,都可以造成不同的聲音。

        我們學習發(fā)音,就是要熟練地掌握這些器官的活動,從而準確地掌握語音。

        三、語音的社會性質

        為了全面認識語音的性質,我們可以把語音當做自然現(xiàn)象,從物理學、生理學的角度進行分析,但語音畢竟不是純粹的自然物質,它是由社會化的動物——人所發(fā)出的聲音,語音的功能在于社會交際,在于表情達義。語音的表意功能不是個人決定的,而是社會賦予的,用什么樣的聲音表示什么樣的意義,是使用同一語言的社會全體成員約定俗成的,因此,語音的社會性是語音的根本屬性。

        語音的社會性質表現(xiàn)在多方面:(1) 從語音的地方特征看,普通話有翹舌音,而漢語的許多方言沒有這一類音。(2) 從語音的民族特征看,英語有齒間音,而漢語沒有。(3) 從語音的系統(tǒng)性看,普通話“拔”、“爬”語音不同,意義也不同?!鞍巍钡穆暷竍[p]發(fā)音氣流弱,“爬”的聲母p[p‘]發(fā)音氣流強。但在英語中,[p]、[p‘]并不區(qū)別意義,這說明在漢語語音系統(tǒng)中,送氣不送氣的差異能區(qū)別意義,而在英語語音系統(tǒng)中,送氣不送氣的差異不能區(qū)別意義??梢姡曇艉鸵饬x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什么樣的聲音表示什么樣的意義是由使用這種語言的人約定俗成的。

        第二節(jié) 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

        一、語音系統(tǒng)

        語音系統(tǒng)簡稱音系,指的是一種語言中的各種語音要素及其相互關系的總體。各種語言都有自己的語音系統(tǒng),同一種語言里不同的方言也有各自的語音系統(tǒng)。學習一種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最重要的是認識該語音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性和獨特性。

        語音系統(tǒng)的規(guī)律性具體表現(xiàn)在:一種語言里有哪些音素,每一個音素在結構中居何位置,各音素怎樣配合組成音節(jié),兩音相連有無變化,重讀輕讀能否辨義等等。認識了某個語音系統(tǒng)的各種構造規(guī)律和變化規(guī)律,也就從整體上掌握了某種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的全貌。

        語音系統(tǒng)的獨特性,指不同的語言在語音系統(tǒng)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差異,每一種語言都有自己獨特的語音系統(tǒng)。了解了不同的語言在語音系統(tǒng)上的種種差異現(xiàn)象,也就是在比較中認識了一種語言的語音系統(tǒng)的特點。

        二、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

        (一) 語音單位

        語音是由大小不等的語音單位組成的。按照現(xiàn)代語音學的分析法,可以把音節(jié)分析為音素、輔音和元音。

        1. 音節(jié)

        音節(jié)是人們聽覺上最容易分辨的最自然的語音片段,也是語音的基本結構單位。從生理上看,一個音節(jié),發(fā)音時肌肉明顯緊張一次,聽覺上最容易分辨出來。一個字音就是一個音節(jié)。如“我們是學生”這句話,我們能清晰地聽辨出它是由5個自然的聲音單位組成的,每個聲音單位就是一個音節(jié),寫下來就是5個漢字。只有“兒化音”例外,如“花兒”寫下來是兩個字,說起來卻是一個音節(jié)huār。

        2. 音素

        音素是分析音節(jié)得出來的語音最小單位。比如“砝碼”兩個字音拖長音念,很容易聽出兩字的后半部分聲音相同,都是ɑ。兩個字音不同的地方在開頭部分,“砝”開頭音是f,“碼”開頭音是m。ɑ、f、m就是從“砝碼”兩個音節(jié)中分析出來的、不能再做分析的音素。每一個音素都有區(qū)別于其他音素的特色。反之,“砝碼”兩個音節(jié)fǎ和mǎ就是f和ɑ、m和ɑ拼合成的基本結構單位。一個音節(jié)可以由幾個音素構成,也可以由一個音素構成。

        3. 輔音、元音

        輔音、元音是對音素進行分類得出的一對概念。音素可分為輔音和元音兩大類。氣流在口腔或咽頭受到阻礙而形成的音叫輔音,如b、p、m、f等。氣流在口腔或咽頭不受阻礙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如ɑ、i、u等。

        按照傳統(tǒng)音韻學的分析法,通常把一個音節(jié)分為聲母、韻母、聲調三部分。

        聲母是音節(jié)開頭的輔音。例如“中”(zhōng)這個音節(jié)里,輔音zh就是它的聲母。有些音節(jié)不是以輔音開頭,就是說沒有聲母(聲母為“零”),習慣上稱為“零聲母”,這樣的音節(jié)就稱為“零聲母音節(jié)”。例如“愛”(ài)、“恩”(ēn)、“雨”(yǔ)等開頭都沒有輔音,它們都是零聲母音節(jié)。

        韻母是聲母后面的一部分。例如“華”(huá)這個音節(jié)里,uɑ就是它的韻母。零聲母音節(jié)整個由韻母組成,例如“安”(ān)。

        聲調是音節(jié)高揚曲降的調子。如“媽”(mā)、“麻”(má)、“馬”(mǎ)、“罵”(mà)四個音節(jié),其聲母、韻母完全相同,但聲調不同:“媽”(mā)是高而平,“麻”(má)是上升的,“馬”(mǎ)是先降后升的,“罵”(mà)是下降的。它們意義的不同就是通過聲調來區(qū)別的。

        (二) 普通話音系

        普通話音系,就是以《漢語拼音方案》為代表的音系。它包括21個輔音聲母、39個韻母、4個聲調、音節(jié)拼合規(guī)律(400個基本音節(jié),1210多個帶調的音節(jié)),以及變調、輕聲、兒化等。

        第三節(jié) 聲母

        一、輔音

        (一) 輔音及其作用

        輔音也叫“子音”,是普通話語音中除元音之外的另一大類。它有22個,依次為:b、p、m、f、d、t、n、l、g、k、h、j、q、x、zh、ch、sh、r、z、c、s、ng。

        輔音的重要作用在于它在絕大多數的音節(jié)中充當起頭的聲母,普通話里的聲母全由輔音充當。另外輔音n、ng還能充當韻尾。

        (二) 輔音的發(fā)音過程

        輔音發(fā)音時,各部位阻礙的形成和消失有一個過程,語音學家把這個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成阻階段,即發(fā)輔音過程的開始階段,指發(fā)音中口腔內某兩個部位開始形成阻礙,由靜止或其他狀態(tài)轉到發(fā)一種輔音時所必需構成阻礙狀態(tài)的過程。如,發(fā)b時,軟腭上升,雙唇緊閉,形成雙唇阻氣的態(tài)勢。

        持阻階段,即發(fā)輔音過程的中間階段,指發(fā)音中口腔內某兩個部位阻礙形成的緊張持續(xù)狀態(tài),是從開始“成阻”到最后“除阻”的一種中間過程。如,發(fā)b時仍然緊閉雙唇,氣流加強充滿口腔伺機突破雙唇成音,有一種憋氣的感覺。

        除阻階段,即發(fā)輔音過程的最后階段,指發(fā)音中口腔內某兩部位阻礙作用從某種阻礙狀態(tài)轉到原來靜止狀態(tài)或其他狀態(tài)的一種過程,是結束階段。如,發(fā)b時,雙唇由于緊閉受氣流的沖擊突然打開爆破而成音,阻礙消除,發(fā)音結束。

        成阻、持阻、除阻是任何輔音發(fā)音時必須經過的三個基本階段,但由于各個輔音的性質不同,發(fā)音情況也不完全一樣。下面介紹輔音的發(fā)音特點和發(fā)音方法。

        (三) 輔音的發(fā)音特點

        (1) 發(fā)輔音時,肺里的氣流經咽頭、口腔的過程中,一定會在不同的程度上受到不同部位的阻礙。氣流只有克服各種阻礙才能成音。

        (2) 輔音發(fā)音時氣流較強,氣流克服阻礙通過口腔時激發(fā)阻礙的各部位而形成聲波,經口腔、鼻腔、咽腔共鳴而成音。沒有較強的氣流輔音就不會有音響。

        (3) 發(fā)輔音時,口腔中阻礙氣流的部位肌肉特別緊張。不阻氣的部位不緊張。

        (4) 輔音發(fā)音時,大多數聲帶不顫動,聲音不響亮。只有m、n、l、r、ng五個輔音聲帶顫動,聲音響亮,但其響亮度不如元音。

        (5) 輔音大部分為聲波不規(guī)則顫動的噪音,不帶樂音成分。

        (四) 輔音的發(fā)音方法

        可以按照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來看其發(fā)音的條件。

        1. 發(fā)音部位

        發(fā)音部位指的是氣流在口腔中受到阻礙的位置。也就是在發(fā)音時某兩個發(fā)音器官接觸或接近所形成的阻氣的著力點,這個著力點會因接觸面的變化而形成不同的阻氣部位,即發(fā)音部位。

        普通話的22個輔音,根據阻氣部位的不同可歸納為7種發(fā)音部位:雙唇阻、唇齒阻、舌尖前阻、舌尖中阻、舌尖后阻、舌面阻、舌根阻。

        雙唇阻:即上唇與下唇成阻,如b、p、m。

        唇齒阻:即上齒與下唇內緣成阻,如f。

        舌尖前阻:即舌尖與上齒背接觸或接近成阻,如z、c、s的發(fā)音部位。

        舌尖中阻:即舌尖與上齒齦成阻,如d、t、n、l。

        舌尖后阻:即舌尖翹起與硬腭前部接觸或接近成阻,如zh、ch、sh、r。

        舌面阻:即舌尖輕抵下齒,舌面向上接觸或接近硬腭前部成阻,如j、q、x。

        舌根阻:舌頭后縮,舌根與軟腭接觸或接近成阻,如g、k、h、ng。

        2. 發(fā)音方法

        發(fā)音方法指發(fā)音器官構成阻礙和除去阻礙的方式。

        (1) 輔音的五種發(fā)音方法

        ① 塞音,也叫“爆發(fā)音”或“破裂音”。發(fā)音時,成阻的發(fā)音部位完全形成閉塞阻住氣流,從肺部呼出的氣流充滿口腔后不斷沖擊成阻部位,成阻部位突然解除阻塞使積蓄的氣流沖破阻礙爆發(fā)成音。普通話有6個塞音:b、p、d、t、g、k。

        ② 擦音,也叫“摩擦音”。成阻時發(fā)音部位之間相接近形成適度的縫隙,持阻時,氣流從窄縫中擠出摩擦成音,到除阻時摩擦完了,發(fā)音結束。普通話有6個擦音:f、h、x、sh、r、s。

        ③ 塞擦音。發(fā)音時以“塞音”開始,以“擦音”結束,是“塞音”和“擦音”的緊密結合。發(fā)音開始時,發(fā)音部位先完全閉塞阻住氣流,然后慢慢放松阻塞部位形成一定的縫隙,讓氣流從窄縫中擠出去摩擦而成音。普通話有6個塞擦音:j、q、zh、ch、z、c。

        ④ 鼻音。發(fā)音時,發(fā)音部位完全閉塞封住口腔通路,同時軟腭小舌下垂打開鼻腔通路。從肺里呼出的氣流顫動聲帶到達口腔,因受到阻礙,只好從鼻腔流出而成音,由于鼻腔是不可調節(jié)的固定的發(fā)音器官,不同音質的鼻音是口腔不同部位的阻礙造成不同的口腔共鳴狀態(tài),最終由口腔和鼻腔雙重共鳴而形成的。普通話的鼻音有3個:m、n、ng。

        ⑤ 邊音。發(fā)音時,舌頭后縮,舌尖與上齒齦接觸,舌頭兩邊仍留有空隙,同時軟腭上升阻塞鼻腔的通路,聲帶顫動,氣流從舌頭兩邊的縫隙通過而成音。普通話只有l(wèi)一個邊音。

        (2) 送氣音和不送氣音

        普通話輔音除了上述五種發(fā)音方法外,還可根據發(fā)音時氣流的強弱把塞音和塞擦音區(qū)分為送氣音和不送氣音。送氣和不送氣主要用于區(qū)別那些同部位、同方法的輔音。如b、p都是雙唇阻塞音,不同處就在于發(fā)b時不送氣,發(fā)p時送氣。

        送氣音——這類輔音發(fā)音時氣流較強,較顯著。如果拿一張薄紙片放在唇前發(fā)b、p兩個音并進行比較,發(fā)p時氣流對紙的沖擊明顯比b強。或者將手心置于唇前發(fā)b、p,會明顯感到氣流的強弱不同。普通話里送氣音有6個:p、t、k、q、ch、c。

        不送氣音——這類輔音發(fā)音時氣流較弱,較緩和。普通話里不送氣音有6個:b、d、g、j、zh、z。

        送氣與不送氣是相對而言的,不送氣音比送氣音氣流相對弱一些、短一些,但比元音要強。

        (3) 清音和濁音

        普通話的輔音根據發(fā)音時聲帶是否顫動分為“清音”和“濁音”。

        ① 清音——發(fā)音時聲帶不顫動,聲音不響亮帶有噪音成分的音叫清音。普通話有17個清音:b、p、f、d、t、g、k、h、j、q、x、zh、ch、sh、z、c、s。

        ② 濁音——發(fā)音時聲帶顫動,聲音較響亮帶有樂音成分的音叫濁音。普通話有5個濁音:m、n、l、r、ng。其中只有m、n、l、r作聲母用,ng只當韻尾用。

        二、聲母

        (一) 聲母

        聲母是漢語音節(jié)開頭的輔音。

        在普通話中,基本上一個漢字對應一個音節(jié)的讀音。普通話的音節(jié)是由聲母和韻母拼合而成的。

        除零聲母外,聲母都是輔音。普通話的聲母一共有22個(包括零聲母)。零聲母音節(jié)是一種特殊的音節(jié),大多是由古代的有聲母的音節(jié)脫掉聲母而形成的。零聲母的齊齒呼、合口呼和撮口呼音節(jié)的韻頭都或多或少有一些摩擦的成分,可以看成是用半元音[j][w][]起頭。半元音是摩擦很小的一種擦音,性質介于元音和輔音之間,按元、輔音兩大類來分,它屬于輔音。在小學課本中,沒有零聲母的概念,而將y、w(即i、u)也作為聲母。嚴格來說,y、w不能算作聲母,它是復韻母中的韻頭,只是在零聲母音節(jié)中,其位置類似聲母罷了。

        (二) 聲母與輔音

        聲母的發(fā)音條件從性質上來說與輔音相同。但原則上聲母和輔音是有區(qū)別的。聲母是就音節(jié)而言的,是音節(jié)起頭的輔音音素,從數量上來說它只有21個,是古漢語音韻學沿用至今的名稱。而輔音是就音素的性質而言的,從數量上來說它有22個,除了充當聲母外,輔音音素ng還能充當韻尾,n除了充當聲母外也能充當韻尾,所以在使用范圍上輔音的概念大于聲母,它是語言學對語音進行分析得出的結果。如“fei”,f在音節(jié)中是聲母,f的性質是輔音。

        (三) 聲母的分類

        不同的聲母是由不同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方法決定的。

        1. 按發(fā)音部位分類

        發(fā)音部位指氣流受到阻礙的位置。除零聲母外,另外21個聲母按阻礙部位可以分成七類:雙唇音、唇齒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和舌根音。

        2. 按發(fā)音方法分類

        發(fā)音方法指阻礙氣流和解除阻礙的方式、氣流的強弱及聲帶是否顫動等。聲母按發(fā)音方法可以分成五類:塞(sè)音、擦音、塞擦音、鼻音和邊音。

        3. 按聲帶是否振動分類

        按聲帶是否振動可以分為清音和濁音。清音又有送氣與不送氣之分。表3.1是21個聲母和后鼻韻母韻尾-ng的歸類:

        表3.1 21個聲母和后鼻韻母韻尾-ng的歸類

        由上表3.1可見:b、p、m都是雙唇音,f是唇齒音,發(fā)音部位與雙唇音接近;d、t、n、l都是舌尖中音;g、k、h都是舌根音;j、q、x都是舌面音;zh、ch、sh、r都是舌尖后音;z、c、s都是舌尖前音?!稘h語拼音方案》就是按這樣的順序對聲母進行排列分組的。下面仍按這個順序對21個聲母和-ng進行介紹。

        (四) 聲母的發(fā)音

        1. 雙唇音b、p、m和唇齒音f

        雙唇音,就是利用雙唇閉合這樣的阻礙發(fā)出的輔音。

        發(fā)b時,雙唇閉合,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雙唇打開,氣流脫口而出,爆發(fā)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p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b相同,只是在發(fā)p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b時要強許多。像這樣,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礙,讓氣流在阻礙后面積蓄起來,然后除去阻礙,讓氣流沖出,爆發(fā)成聲,以這種方式發(fā)音的輔音就叫做塞音。聲帶不振動的輔音,就叫做清音;反之則叫濁音。像b這樣,有氣流沖出,但氣流不強,叫做不送氣;而像p這樣,沖出的氣流很強,叫做送氣。因此,b是雙唇不送氣清塞音,p是雙唇送氣清塞音。

        需要注意的是,漢語的b和歐洲語言中的[b]是不同的。漢語的b是清音,英語的[b]是濁音。因此,不能以漢語中的b去發(fā)歐洲語言中的[b]的音,也不能用歐洲語言中的[b]去發(fā)漢語中的b的音。后面的d、g、j、zh和z都是這樣的情況。

        發(fā)m時,雙唇閉合,封閉氣流的口腔通路,軟腭下垂,氣流從鼻腔泄出,同時振動聲帶成聲。像這樣,在口腔中造成阻礙,讓氣流從鼻腔中泄出,同時振動聲帶成聲,以這種方式發(fā)音的輔音就叫做鼻音。此外,很顯然,m是一個濁音,它是雙唇濁鼻音。

        唇齒音,就是上齒與下唇接觸形成阻礙而發(fā)出的輔音。

        發(fā)f時,上齒與下唇相接,軟腭上升,讓氣流從唇齒間的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像這樣,在口腔中造成阻礙,但在阻礙中留一窄縫,讓氣流從這條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以這種方式發(fā)音的輔音就叫做擦音。f是唇齒清擦音。

        2. 舌尖中音d、t、n和l

        舌尖上翹,抵在上腭的不同部位,形成不同的阻礙。其中,舌尖抵在上齒齦形成阻礙發(fā)出的輔音,叫做舌尖中音。相對應的還有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將在后面介紹。

        發(fā)d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舌尖離開上齒齦,氣流迸發(fā)而出,爆發(fā)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t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d同,只是在發(fā)t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d時要強許多。d是舌尖中不送氣清塞音,t是舌尖中送氣清塞音。發(fā)n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封閉氣流的口腔通路,軟腭下垂,氣流從鼻腔泄出,同時振動聲帶成聲。n是舌尖中濁鼻音。發(fā)l時,舌尖抵住上齒齦,軟腭上升,然后讓氣從舌頭與兩頰內側的空隙間流出,同時振動聲帶成聲。以這樣的方法發(fā)音的l叫做邊音。l是舌尖中濁邊音。

        3. 舌根音g、k、h和-ng

        舌根音,就是舌根隆起抵住軟腭形成阻礙發(fā)出的輔音。

        發(fā)g時,軟腭上升,舌根隆起抵住軟腭,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舌根下降,脫離軟腭,氣流迸發(fā)而出,爆發(fā)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k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g同,只是在發(fā)k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g時要強許多。g是舌根不送氣清塞音,k是舌根送氣清塞音。發(fā)h時,軟腭上升,擋住氣流的鼻腔通路,舌根隆起,與軟腭之間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h是舌根清擦音。發(fā)-ng時,軟腭下垂,舌根隆起抵住軟腭,封閉氣流的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泄出,同時振動聲帶成聲。-ng是舌根濁鼻音。在普通話中,-ng不是聲母,僅作為后鼻韻母的韻尾。

        在一些方言中,h與f會相混。學習普通話,要注意區(qū)分這兩個音。關于h與f的分辨,我們將在后面的“聲母辨正”中具體講解和練習。

        4. 舌面音j、q、x

        舌面抬起,抵住上腭的不同部位,造成不同的阻礙。其中,利用舌面前部抬起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礙發(fā)出的輔音叫做舌面音。

        發(fā)j時,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舌面前部微離硬腭,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q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j同,只是在發(fā)q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j時要強許多。像這樣,先在口腔中造成阻礙,讓氣流在阻礙后面積蓄起來,然后在阻礙中留一窄縫,讓氣流從這條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由于這種發(fā)音方式兼有塞音(阻塞)和擦音(摩擦)的特點,因此,以這種方式發(fā)音的輔音就叫做塞擦音。j是舌面不送氣清塞擦音,q是舌面送氣清塞擦音。發(fā)x時,舌面前部靠近硬腭前部,形成一個窄縫,軟腭上升,氣流從舌面與硬腭間的窄縫里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梢妜的發(fā)音部位和j、q相同,但它的發(fā)音方式沒有塞的成分,是純粹的擦音。因此,x是舌面清擦音。

        5. 舌尖后音zh、ch、sh和r

        舌尖后音,就是舌尖抵住硬腭前部形成阻礙發(fā)出的輔音。硬腭前部比起上齒齦來,位置靠后(靠近咽喉),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齒齦的舌尖中音,這類音就叫舌尖后音。

        發(fā)zh時,舌尖翹起,抵住硬腭前部,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舌尖微離硬腭,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ch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zh同,只是在發(fā)ch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zh時要強許多。zh是舌尖后不送氣清塞擦音,ch是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發(fā)sh時,舌尖翹起,接近硬腭前部,在舌尖與硬腭之間留有一個窄縫,軟腭上升,氣流從舌尖與硬腭間的窄縫里擠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r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sh同,只是在發(fā)r時,聲帶要振動。sh是舌尖后清擦音,r是舌尖后濁擦音。

        由于發(fā)舌尖后音時,舌尖要向上翹起,仿佛是向后卷,因此舌尖后音zh、ch、sh、r通常又叫做卷舌音。

        6. 舌尖前音z、c和s

        舌尖前音,就是舌尖抵住或接近上門齒背形成阻礙發(fā)出的輔音。上門齒背比起上齒齦來,位置靠前(靠近雙唇),因此相比于利用舌尖抵住上齒齦的舌尖中音,這類音就叫舌尖前音。

        發(fā)z時,舌尖抵住上門齒背,軟腭上升,氣流因通路被完全封閉而積蓄起來。然后舌尖微離上齒背,形成一個窄縫,氣流從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發(fā)c的阻礙部位和發(fā)音方式與發(fā)z同,只是在發(fā)c時,沖出的氣流比發(fā)z時要強許多。z是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c是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發(fā)s時,舌尖接近上門齒背,形成一個窄縫,軟腭上升,氣流從窄縫中泄出,摩擦成聲。聲帶不振動。s是舌尖前清擦音。

        由于發(fā)舌尖前音時,舌尖要前伸,上翹的姿勢不明顯,舌面平直,因此舌尖前音z、c、s通常又叫做平舌音。在許多方言中,卷舌音和平舌音不分,甚至這兩類音和舌面音j、q、x也不分。學習普通話,要特別注意這三類音的區(qū)分。

        在發(fā)以上各音時,軟腭的位置也是不可忽視的。軟腭上升,是為了堵住氣流的鼻腔通道;軟腭下垂,是為了堵住氣流的口腔通道。如果軟腭的位置不好,氣流總是同時從鼻腔和口腔中泄出,發(fā)出的音就不是標準的普通話聲母了。

        (五) 聲母辨正訓練

        1. 聲母f和h的分辨

        普通話中聲母f和h的字音的區(qū)分很清楚,如發(fā)(fā)——花(huā),分(fēn)——昏(hūn)。而在湖南話、江西話、閩南話、客家話、甘肅岷縣話中,f和h都有不同程度的混同現(xiàn)象。對聲母f和h區(qū)分不清的人,首先要學會聲母f和h的發(fā)音(可參照“聲母的發(fā)音”),然后再逐步分辨和讀準字音。

        f與h都是清擦音,主要區(qū)別是發(fā)音部位不同:f是唇齒音,下唇必須主動輕觸上齒;h是舌根音,使舌面后部隆起與軟腭形成摩擦。

        【訓練】

        (1) 詞語訓練

        f—h 粉紅(fěn hóng) 風化(fēng huà) 發(fā)黃(fā huáng) 返還(fǎn huán)

        飛灰(fēi huī) 芳華(fāng huá) 費話(feì huà)

        h—f 恢復(huī fù) 花粉(huā fěn) 混紡(hùn fǎng) 荒廢( huāng fèi)

        紅粉(hóng fěn) 耗費(hào fèi) 海防(hǎi fáng) 會費(huì fèi)

        (2) 對比訓練

        負面(fù miàn)—護面(hù miàn) 幅度(fú dù)—弧度(hú dù)

        發(fā)現(xiàn)(fā xiàn)—花線(huā xiàn)

        (3) 朗讀訓練

        ① 風吹灰飛,灰飛花上花堆灰。風吹花灰灰飛去,灰在風里飛又飛。

        ② 豐豐和芳芳,上街買混紡。紅混紡,粉混紡,黃混紡,灰混紡。紅花混紡做裙子,粉花混紡做衣裳。穿上衣裳多漂亮,豐豐和芳芳樂得喜洋洋。

        ③ 籠子里有三鳳,黃鳳紅鳳粉紅鳳。忽然黃鳳啄紅鳳,紅鳳反嘴啄黃鳳,粉紅鳳幫啄黃鳳。你說是紅鳳啄黃鳳,還是黃鳳啄紅鳳。

        2. 聲母n和l的分辨

        普通話中“?!迸c“留”、“難”與“蘭”、“女”與“侶”的讀音均不同,“牛、難、女”讀n聲母,“留、蘭、侶”讀l聲母。但是,在湘、贛以及大部分西南官話和甘肅方言中,都有對聲母n和l混同的現(xiàn)象。對聲母n和l區(qū)分不清的人,首先要學會聲母n和l的發(fā)音(可參照“聲母的發(fā)音”),然后再逐步分辨和讀準字音。

        n和l都是舌尖中濁音,發(fā)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中音,主要區(qū)別在于:發(fā)音方法不同。n是鼻音,舌尖和舌兩邊與齒齦及臼齒形成全封閉阻礙,軟腭下降,帶音的氣流由口腔轉入鼻腔透出,發(fā)出舌尖鼻音。l是只通過舌尖上舉與齒齦形成阻礙,舌身收攏,軟腭封閉鼻腔通道,帶音的氣流從舌兩邊流出,形成邊音。關于n和l的區(qū)分,可參照后面第六節(jié)“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應注意的問題”中的詳細講解。

        【訓練】

        (1) 詞語訓練

        n—l 奶酪(nǎi lào) 努力(nǔ lì) 鳥籠(niǎo lóng) 嫩綠(nèn lǜ)

        哪里(nǎ lǐ) 內陸(nèi lù) 娘倆(niáng liǎ)

        l—n 兩年(liǎng nián) 流年(liú nián) 凌虐(líng nüè) 冷暖(lěng nuǎn)

        李寧(Lǐ Níng) 林妮(Lín Nī) 嶺南(lǐng nán)

        (2) 對比訓練

        留(liú)—牛(niú) 藍(lán)—難(nán)

        女客(nǚ kè)—旅客(lǚ kè) 濃重(nóng zhòng)—隆重(lóng zhòng)

        (3) 朗讀訓練

        ① 出南門,面正南,有一個面鋪面沖南。面鋪門口掛著一個藍布棉門簾。摘了藍布棉門簾,看了看,面鋪面沖南,掛上藍布棉門簾,瞧了瞧,喲,嗬!面鋪還是面沖南。

        ② 男旅客穿著藍上衣,女旅客穿著呢大衣,男旅客扶著拎籃子的老大娘,女旅客攙著拿籠子的小男孩兒。

        ③ 藍簾子內男娃娃鬧,摟著奶奶連連哭,奶奶只好去把籃子拿,原來籃子內留了塊爛年糕。

        (以上三則材料選自中華文本庫)

        新郎和新娘

        新郎和新娘,柳林里來乘涼。

        新娘問新郎:

        你是下湖去挖泥,還是下田去扶犁?

        新郎問新娘:

        你是柳下把書念,還是下湖去采蓮?

        新郎新娘商量定:

        我采蓮,你挖泥;我拉牛,你扶犁。

        挖完了泥,采完了蓮,扶完了犁,

        咱倆再到柳林里面來乘涼。

        (材料來源:九洲配音網2011-8-24)

        3. 聲母z、c、s和zh、ch、sh的分辨

        關于這兩組聲母,在甘/隴、吳、湘、贛等方言里,以及東北、西南等許多官話方言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混讀現(xiàn)象。這兩組聲母的混同,主要是缺失zh、ch、sh聲母,因此,正確掌握zh組聲母的發(fā)音(可參照“聲母的發(fā)音”),辨正zh組聲母的字音,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z、c、s和zh、ch、sh的發(fā)音最大的不同是:z、c、s組是平舌音,又叫舌尖前音,舌頭平伸讓舌尖與上齒背形成阻礙,zh、ch、sh組是翹舌音,又叫舌尖后音,舌尖翹起與硬腭前部形成阻礙。

        【訓練】

        (1) 詞語訓練

        z—zh 阻止(zǔ zhǐ) 尊重(zūn zhòng) 總站(zǒng zhàn) 增值(zēng zhí)

        怎知(zěn zhī) 雜質(zá zhì) 暫住(zàn zhù)

        zh—z 爭做(zhēng zuò) 種族(zhǒng zú) 渣滓(zhā zǐ) 準則(zhǔn zé)

        周遭(zhōu zāo) 振作(zhèn zuò) 追蹤(zhuī zōng)

        c—ch 擦除(cā chú) 痤瘡(cuó chuāng) 測查(cè chá) 促成(cù chéng)

        此處(cǐ chù) 菜場(cài chǎng) 存儲(cún chǔ)

        ch—c 差錯(chā cuò) 車次(chē cì) 吃醋(chī cù) 楚辭(chǔ cí)

        純粹(chún cuì) 尺寸(chǐ cùn) 唇彩(chún cǎi) 川菜(chuān cài)

        s—sh 颯爽(sà shuǎng) 色衰(sè shuāi) 私事(sī shì) 素食(sù shí)

        損失(sǔn shī) 桑樹(sāng shù) 散沙(sǎn shā)

        sh—s 沙僧(shā sēng) 山寺(shān sì) 上色(shàng sè) 射死(shè sǐ)

        哨所(shào suǒ) 勝訴(shèng sù) 深思(shēn sī)

        (2) 對比訓練

        資源(zī yuán)—支援(zhī yuán) 粗布(cū bù)—初步(chū bù)

        推辭(tuī cí)—推遲(tuī chí) 春裝(chūn zhuāng)—村莊(cūn zhuāng)

        熟語(shú yǔ)—俗語(sú yǔ) 詩人(shī rén)—私人(sī rén)

        四川(sì chuān)—四竄(sì cuàn) 雜記(zá jì)—札記(zhá jì)

        (3) 朗讀訓練

        ① 四和十,十和四,十四和四十,四十和十四。說好四和十,得靠舌頭和牙齒。誰說四十是“細席”,他的舌頭沒用力;誰說十四是“適時”,他的舌頭沒伸直。認真學,常練習,十四、四十、四十四。

        (材料來源:http:∥wenda.so.com)

        ② 雜志社,出雜志,雜志出在雜志社,有政治常識、歷史常識、寫作指導、詩詞注釋、還有那植樹造林、治理沼澤、栽種花草、生產手冊,種種雜志數十冊。

        ③ 三月三,小三練登山。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登了三次山,跑了三里三,出了一身汗,濕了三件衫。小三站在山上大聲喊:“這里離天只有三尺三!”

        ④ 時事學習看報紙,報紙登的是時事,??磮蠹堃嗨迹睦镅b著天下事。

        ⑤ 三山撐四水,四水繞三山,三山四水春常在,四水三山總是春。

        ⑥ 剛往窗上糊字紙,你就隔著窗戶撕字紙,一次撕下橫字紙,一次撕下豎字紙,橫豎兩次撕了四十四張濕字紙。是字紙你就撕字紙,不是字紙,你不要胡亂地撕一地紙。

        (材料來源:中華文本庫)

        (六) 聲母練習

        在本節(jié)前面的內容已經對21個輔音聲母從發(fā)音方法和發(fā)音部位上進行了逐個說明,為了正確掌握普通話聲母的發(fā)音,下面對這21個輔音聲母進行針對性訓練:

        b——雙唇不送氣清塞音

        例詞:b—b

        把柄  播報  伯伯  必備  補辦  擺布  本部  蚌埠

        褒貶  版本  半壁  膀臂  寶貝  表白  標榜

        p——雙唇送氣清塞音

        例詞:p—p

        爬坡  拍片  攀爬  匹配  批評  品牌  乒乓  評判

        鋪平  婆婆  澎湃  偏僻

        m——雙唇濁鼻音

        例詞:m—m

        麻木  罵名  默默  謾罵  滿面  盲目  迷?! °郎?/p>

        明媚  名門  門面  孟買  夢寐  木馬

        f——唇齒清擦音

        例詞:f—f

        發(fā)放  發(fā)奮  反復  非凡  仿佛  防范  佛法  紛飛

        豐富  風范  夫婦  付費  非法  反腐

        d——舌尖中不送氣清塞音

        例詞:d—d

        達到  單調  打動  淡定  當地  得當  地點  低調

        提防  訂單  頂多  叮咚  等待  獨到

        t——舌尖中送氣清塞音

        例詞:t—t

        塔頭  推脫  腿疼  疼痛  藤條  圖騰  探討  談妥

        唐突  燙頭  統(tǒng)統(tǒng)  通透  淘汰  拖沓

        n——舌尖中濁鼻音

        例詞:n—n

        男女  難耐  囡囡  泥濘  惱怒  腦內  牛奶  農奴

        南寧  能耐  裊娜  難念  難弄  您哪

        l——舌尖中濁邊音

        例詞:l—l

        拉鏈  另類  攔路  勒令  理論  兩輛  歷練  凜冽

        琳瑯  藍領  凌亂  力量  冷落  籠絡

        g——舌根不送氣清塞音

        例詞:g—g

        尷尬  鋼管  各個  亙古  更改  鞏固  躬耕  國歌

        果敢  勾股  古怪  拐棍  瓜葛  硅谷

        k——舌根送氣清塞音

        例詞:k—k

        坎坷  慷慨  看客  可靠  苦口  開墾  苛刻  曠課

        夸口  虧空  寬闊  開闊  空曠  開口

        h——舌根清擦音

        例詞:h—h

        漢化  航?! 『 ⌒性挕 〖t火  混合  繪畫  渾厚

        輝煌  揮霍  恍惚  花卉  橫禍  呵護

        j——舌面不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j—j

        即將  緊急  經濟  加急  夾擊  解決  基金  軍紀

        窘境  軍艦  糾結  救濟  階級  究竟

        q——舌面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q—q

        恰巧  竊取  侵權  請求  齊全  娶親  巧取  親切

        氣球  確切  牽強  鵲橋  強求  墻裙

        x——舌面清擦音

        例詞:x—x

        細心  遐想  現(xiàn)象  象形  相信  嬉戲  歇息  下雪

        新鮮  興許  雄心  詳細  斜線  鮮血

        zh——舌尖后不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zh—zh

        榨汁  真正  茁壯  掙扎  莊重  終止  住宅  政治

        斟酌  追逐  壯志  主旨  著裝  褶皺

        ch——舌尖后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ch—ch

        茶廠  鏟除  拆穿  傳承  車窗  出差  拆除  車床

        馳騁  乘船  沉船  長處  蟾蜍  查處

        sh——舌尖后清擦音

        例詞:sh—sh

        傻事  閃爍  曬傷  涉世  舒適  水手  摔傷  設施

        上市  神圣  紳士  生疏  爽身  甩手

        r——舌尖后濁擦音

        例詞:r—r

        柔韌  嚷嚷  忍讓  仍然  融入  濡染  柔軟  榮辱

        如若  惹人  柔弱  苒苒  荏苒

        z——舌尖前不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z—z

        咂嘴  嘖嘖  最早  粽子  自在  增資  做作  自尊

        祖宗  曾祖  總在  遭罪  走卒  自責

        c——舌尖前送氣清塞擦音

        例詞:c—c

        粗糙  殘存  倉促  璀璨  參差  層次  從此  蒼翠

        催促  猜測  寸草  淙淙  此次  嚓嚓

        s——舌尖前清擦音

        例詞:s—s

        三歲  色素  瑟瑟  思索  訴訟  松散  灑掃  送傘

        僧俗  繅絲  瑣碎  所思  隨俗  素色

        第四節(jié) 韻  母

        一、韻母及其特點

        韻母是音節(jié)中聲母后面的部分。

        一個音節(jié)中的韻母,通??梢苑譃轫嶎^、韻腹和韻尾三部分。韻腹是一個韻母發(fā)音的關鍵,是韻母發(fā)音過程中,口腔肌肉最緊張,發(fā)音最響亮的部分;韻頭是韻腹前面、起前導作用的部分,發(fā)音比較模糊,往往迅速帶過;韻尾則是韻腹后面、起收尾作用的部分,發(fā)音也比較模糊,但務求發(fā)到位。

        普通話中的韻母共有39個,數目比聲母多,系統(tǒng)也比較復雜。

        二、韻母的分類

        (一) 按韻母的結構成分的特點分類

        按韻母的結構成分的特點可以將韻母分為三類:

        1. 單韻母

        由一個元音構成的韻母叫單韻母,又叫單元音韻母。單元音是指發(fā)音時,舌位、唇形始終不變的元音。所以,單元音韻母發(fā)音的特點是自始至終口形不變,舌位不移動。普通話中單元音韻母共有十個:ɑ、o、e、ê、i、u、ü、-i(前)、-i(后)、er。其中,ɑ、o、e、ê、i、u、ü為舌面單韻母,發(fā)音時主要由舌面起作用;-i(前)、-i(后)、er發(fā)音時,主要由舌尖的活動來調節(jié)音波,叫特殊元音韻母(前兩個是舌尖單韻母,后一個是卷舌單韻母)。

        2. 復韻母

        由兩個或三個元音結合而成的韻母叫復韻母。普通話共有十三個復韻母:ɑi、ei、ɑo、ou、iɑ、ie、uɑ、uo、üe、iɑo、iou、uɑi、uei。根據主要元音所處的位置,復韻母可分為前響復韻母、中響復韻母和后響復韻母。

        前響復韻母——ɑi、ei、ɑo、ou;

        中響復韻母——iɑo、iou、uɑi、uei;

        后響復韻母——iɑ、ie、uɑ、uo、üe。

        3. 鼻韻母

        韻尾可以分成兩種:一種叫鼻韻尾,有-n,-ng兩個,另一種叫口韻尾。有鼻韻尾的韻母叫鼻韻母。帶舌尖鼻音n的鼻韻母稱為前鼻韻母,帶舌根鼻音ng的鼻韻母稱為后鼻韻母。

        (二) 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的口形特點分類

        我國音韻學家根據韻母開頭元音的口形特點,將韻母分為四類,也叫“四呼”。

        (1) 開口呼——指沒有韻頭,韻腹又不是i、u、ü的韻母,共有15個:ɑ、o、e、ɑi、ei、ɑo、ou、ɑn、en、ɑng、eng、ê、-i(前)、-i(后)、er。

        (2) 齊齒呼——指韻頭或韻腹是i的韻母,共有9個:i、iɑ、ie、iɑo、iou、iɑn、in、iɑng、ing。

        (3) 合口呼——指韻頭或韻腹是u的韻母,共有10個:u、uɑ、uo、uɑi、uei、uɑn、uen、uɑng、ueng、ong。

        (4) 撮口呼——指韻頭或韻腹是ü的韻母,共有5個:ü、üe、üɑn、ün、iong。

        注:韻母ong和iong,在《漢語拼音方案》中根據開頭的字母分別列入ɑ行和i行,在“四呼”中則根據實際語音分別歸入合口呼和撮口呼。

        三、韻母的發(fā)音

        (一) 單韻母ɑ、i、o、e、ê、u、ü、er、-i(前)和-i(后)

        普通話的單韻母共有10個,都屬于單元音。普通話中共有七個舌面單韻母:ɑ、o、e、ê、i、u、ü。發(fā)音時舌面起主要作用。元音的發(fā)音情況,可以用舌面元音舌位圖來表示。

        元音舌位圖

        最高最前的元音是i,最高最后的是u,最低最前是前ɑ[a](普通話中ɑi的開頭部分),最低最后的是后ɑ[ɑ](普通話中ɑo的開頭部分)。普通話的舌面元音的發(fā)音范圍就在這4個音的范圍之內。圖上的橫線代表舌位高低,豎線代表舌位的前后,豎線兩側為不圓唇和圓唇,根據這個圖,我們可以看出各個元音的發(fā)音特點。下面我們對單韻母、復韻母、鼻韻母來逐個分析。

        發(fā)ɑ[A]時,口大開,舌尖微離下齒背,在口腔中處于一個不前不后比較適中的位置,舌面中部微微隆起,處于一個較低的位置,和硬腭后部相對。雙唇不圓,聲帶振動,軟腭上升。由于發(fā)ɑ時舌尖在口腔中處于一個不前不后適中的位置,這種元音就叫做央元音;發(fā)ɑ時舌面微微隆起,處于最低的位置(舌位最低),這種元音就叫做低元音;發(fā)ɑ時雙唇不圓,這種元音就叫做不圓唇元音。因此,ɑ是央低不圓唇元音。

        發(fā)i[i]時,口微開,兩唇呈扁平形,上下齒相對,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高高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對,聲帶振動,軟腭上升。發(fā)i時舌尖在口腔中處于靠前的位置,這種元音就叫做前元音;發(fā)i時舌面高高隆起,處于最高的位置(舌位最高),這種元音就叫做高元音。因此,i是前高不圓唇元音。

        發(fā)o[o]時,上下唇自然攏圓,舌身后縮,舌面后部隆起,舌位半高半低,介于ɑ和i之間。聲帶振動,軟腭上升。由于發(fā)o時舌身后縮,使舌尖在口腔中處于靠后的位置,這種元音就叫做后元音。發(fā)o時舌位半高半低,介于最高和最低之間,這種元音就叫做中元音。發(fā)o時雙唇攏圓,這種元音就叫做圓唇元音。因此,o是后半高圓唇元音。

        綜上所述,單元音按舌尖在口腔中的前后位置,可以分成前元音、央元音和后元音三類;按嘴唇圓與否,可以分成圓唇元音和不圓唇元音兩類。

        發(fā)e[]時,口半閉,展唇,舌身后縮,舌面后部稍隆起和軟腭相對,比o略高而偏前。發(fā)音時,聲帶振動,軟腭上升。發(fā)e時舌位比中元音略高,而不是介于中元音和高元音之間,這種元音就叫做半高元音。e是后半高不圓唇元音。

        發(fā)ê[ε]時,口半開(舌位半低),舌頭前伸,舌尖微觸下齒背,唇形不圓,聲帶振動,軟腭上升。ê是前半低不圓唇元音。ê單獨表音時只有一個語氣詞“欸”,只出現(xiàn)在復韻母ie,üe中。

        發(fā)u[u]時,兩唇攏圓,略向前突出,舌后縮,舌跟高高隆起和軟腭相對,聲帶振動,軟腭上升。u是后高圓唇元音。

        發(fā)ü[y]時,兩唇略圓,略向前突出,舌尖接觸下齒背,使舌面前部高高隆起和硬腭前部相對,聲帶振動,軟腭上升。ü是前高圓唇元音。

        發(fā)er[r]時,口自然打開,舌位不前不后不高不低,處于最自然狀態(tài),然后舌前、中部上抬,舌尖向后卷,和硬腭前端相對。發(fā)音時,聲帶振動,軟腭上升。er是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

        發(fā)-i[](前)時,口略開,舌尖前伸靠近上齒背,唇形不圓,聲帶振動,軟腭上升。-i(前)是舌尖前高不圓唇元音。-i(前)這個韻母在普通話里只跟z、c、s這三個聲母相拼合。

        發(fā)-i[](后)時,口略開,舌尖上翹,靠近硬腭前端,唇形不圓,聲帶振動,軟腭上升。-i(后)是舌尖后高不圓唇元音。-i(后)這個韻母在普通話里只跟zh、ch、sh、r這四個聲母相拼合。

        (二) 復韻母的發(fā)音

        1. 前響復韻母ɑi、ei、ɑo、ou

        前響復韻母共有4個,都屬于復元音。發(fā)音的共同點是元音舌位都是由低向高滑動,開頭的元音音素響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輕短模糊。

        發(fā)ɑi[ai]時,舌尖抵住下齒肯,口腔大開,使舌面前部隆起與硬腭相對,從前ɑ[a]開始,舌位向i的方向滑動升高。

        發(fā)ei[ei]時,舌尖抵住下齒背,使舌面前部(略后)隆起對著硬腭中部。舌位從前元音e[e]開始舌位升高,向i的方向往前往高滑動。ei是普通話中動程較短的復元音。

        發(fā)ɑo[ɑu]時,舌頭后縮,使舌面后部隆起,從后元音ɑ[ɑ]開始,舌位向u(拼寫作-o,實際發(fā)音接近于u)的方向滑動升高,唇形漸圓。

        發(fā)ou[ou]時,舌頭后縮,口腔半閉,起點音比單元音o略低略前,然后舌位向u的方向滑動上升,唇形始終為圓形,只是口腔開度漸閉。它是普通話復韻母中動程最短的復合元音。

        2. 后響復韻母iɑ、ie、uɑ、uo、üe

        后響復韻母共有5個,都屬于復元音。它們發(fā)音的共同點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動,收尾的元音音素響亮清晰,而開頭的元音處于韻母的韻頭位置,發(fā)音不太響亮,比較短促。

        iɑ[iA]的起點元音是前高元音i,由它開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ɑ[A]止,口腔漸開。

        ie[iε]的起點元音也是前高元音i,由它開始,舌位滑向前半低元音ê[ε]止,舌尖自始至終不離下齒背。

        uɑ[uA]的起點元音是后高圓唇元音u,由它開始,舌位滑向央低元音ɑ[A]止,唇形由最圓逐步展開到不圓。

        uo[uo]的起點元音也是后高圓唇元音u,由它開始,舌位向下滑到后半高元音o止,舌頭始終后縮,唇形始終為圓形,只是口腔開度漸大。

        üe[yε]的起點元音是前高圓唇元音ü,由它開始,舌位下滑到前半低元音ê止,舌尖始終與下齒背接觸,唇形由圓到展。

        3. 中響復韻母iɑo、iou、uɑi、uei

        中響復韻母共有4個,都屬于復元音。這些韻母發(fā)音的共同點是舌位由高向低滑動,再從低向高滑動。開頭的元音音素不響亮,比較輕短,中間的元音音素響亮清晰,收尾的元音音素輕短模糊。

        發(fā)iao[iɑu]時,由前高不圓唇元音i開始,舌位降至后低元音ɑ[ɑ],然后再向后高圓唇元音u的方向滑升。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大。唇形從中間的元音ɑ開始由不圓唇變?yōu)閳A唇。

        發(fā)iou[iou]時,由前高不圓唇元音i開始,舌位降至后半高圓唇元音o的位置,然后再向后高圓唇元音u的方向滑升。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前到后,曲折幅度較大。唇形到折點音o時就已攏圓。

        發(fā)uɑi[uai]時,由后高圓唇元音u開始,舌位向前滑降到前低不圓唇元音ɑ[a],然后再向前高不圓唇元音i的方向滑升。舌位動程先降后升,由后到前,曲折幅度大。唇形從最圓開始,逐漸減弱圓唇度,發(fā)前元音ɑ[a]以后漸變?yōu)椴粓A唇。

        發(fā)uei[uei]時,由后高圓唇元音u開始,舌位向前向下滑到前半高不圓唇元音e[e],然后再向前高不圓唇元音i的方向滑升。發(fā)音過程中,舌位先降后升,由后到前,曲折幅度大。唇形從最圓開始,隨著舌位的前移圓唇度減弱,發(fā)e[e]以后變?yōu)椴粓A唇。

        (三) 鼻韻母的發(fā)音

        鼻韻母的發(fā)音特點是由元音的發(fā)音狀態(tài)逐漸過渡到鼻輔音,中間聽不到接續(xù)的痕跡。做韻尾的兩個鼻輔音發(fā)音部位不同:發(fā)n時,舌尖抵住上齒齦;發(fā)ng時,舌根抵住軟腭。但它們的發(fā)音方法相同:都是軟腭下垂,打開鼻腔通路,氣流從鼻腔出來,同時聲帶顫動。需要注意的是,這兩個音做韻尾時不除阻,而是以發(fā)音漸弱終止聲音。

        鼻韻母按其韻尾的不同,分為前鼻音尾韻母和后鼻音尾韻母。

        1. 前鼻音尾韻母ɑn、en、in、ün、iɑn、uɑn、uen、üɑn

        普通話的前鼻韻母共有8個。它們都以舌尖濁鼻音-n作為韻尾。

        發(fā)ɑn[an]時,ɑn的起點元音是前低不圓唇元音ɑ[a],舌尖接觸下齒背,舌位降到最低,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然后舌面升高,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閉合,使在口腔受阻的氣流從鼻腔里透出??谛蜗乳_后合,舌位移動較大。

        發(fā)en[n]時,en的起點元音是央元音e[],舌尖接觸下齒背,舌位居中,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然后舌面升高,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閉合,使在口腔受阻的氣流從鼻腔里透出??谛斡砂腴_到閉,舌位移動較小。

        發(fā)in[in]時,in的起點元音是前高不圓唇元音i,舌尖接觸下齒背,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然后舌面升高,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尖靠在上齒齦上,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閉合,使在口腔受阻的氣流從鼻腔里透出??谛螏缀蹩床怀鍪裁醋兓辔粍映梯^小。

        發(fā)ün[yn]時,ün的起點元音是前高圓唇元音ü,舌尖接觸下齒背,軟腭上升,堵塞鼻腔通路;然后舌面升高,唇形漸漸展開,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閉合,舌尖抵在上齒齦上,使在口腔受阻的氣流從鼻腔里透出,舌位動程較小。

        發(fā)iɑn[iεn]時,iɑn的起點元音是前高不圓唇元音i,舌位向下滑動,口腔漸開。當舌位降到前半低不圓唇元音ê[ε]的位置時,又開始滑升,直到舌面前部貼向硬腭前部,舌尖抵在上齒齦上,形成鼻音n,整個舌位動程是先降后升。

        發(fā)uɑn[uan]時,uɑn的起點元音是后高圓唇元音u,舌位向前向下滑動,唇形漸展。當舌位降到前低不圓唇元音ɑ[a]的位置時,又開始滑升,直到舌面前部貼向硬腭前部,舌尖抵在上齒齦上,形成鼻音n。

        發(fā)uen[un]時,由圓唇的后高元音u開始,舌位向央元音e[]滑降,唇形漸展。然后舌位升高,接續(xù)鼻音n。唇形由圓唇在向中間折點元音的過程中漸變?yōu)檎勾健?/p>

        發(fā)üan[yεn]時,從前高圓唇元音ü開始,舌位向下滑動,口腔漸開,唇形漸展,當舌位降到前半低不圓唇元音ê[ε]的位置時,又開始滑升,直到舌面前部貼向硬腭前部,舌尖抵在上齒齦上,形成鼻音n。

        總之,發(fā)前鼻韻母時,要注意軟腭的運動,不能發(fā)成鼻化元音。此外,要注意唇形的變化,比如ün在發(fā)音過程中,唇形由圓漸展,而發(fā)in時始終是展唇。

        2. 后鼻韻母ɑng、eng、ing、ong、iong、iɑng、uɑng、ueng

        普通話的后鼻韻母共有8個,它們都以舌根濁鼻音-ng作為韻尾。

        發(fā)ɑng[ɑ]時,ɑng的起點元音是后低不圓唇元音ɑ[ɑ],口大開,舌尖離開下齒背,舌頭后縮,舌跟抬起;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根與軟腭接觸,封閉了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eng[]時,eng的起點元音是后半高不圓唇元音e[],舌頭后縮,舌根抬起靠向軟腭;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此時,氣流在口腔的通路已被舌根與軟腭阻塞住,改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ing[i]時,ing的起點元音是前高不圓唇元音i,舌尖逐漸離開下齒背,舌跟抬起靠向軟腭;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此時,氣流在口腔的通路已被舌根與軟腭阻塞住,改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ong[u]時,ong的起點元音是后高圓唇元音u,舌頭后縮,舌面后部隆起,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舌面后部貼向軟腭,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后部抵住軟腭,封閉了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iong[y]時,iong的起點音是前高圓唇元音ü,舌頭后縮,舌面后部隆起,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舌面后部貼向軟腭。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后部抵住軟腭,封閉了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iɑng[iɑ]時,iɑng的起點音是前高不圓唇元音i[i],緊接著舌位向下向后滑動,滑動到后低元音ɑ[ɑ]時,舌位再向上滑升。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此時,氣流在口腔的通路已被舌根與軟腭阻塞住,改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uɑng[uɑ]時,uɑng的起點音是后高圓唇元音u,緊接著舌位向下滑動,唇形漸展。舌位降至后低不圓唇元音ɑ[ɑ],然后舌位再向上滑升。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此時,氣流在口腔的通路已被舌根與軟腭阻塞住,改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ueng[u]時,ueng的起點音是后高圓唇元音u,舌位向下滑動,唇形漸展。當舌位降至比后半高元音e[]略前略低位置時,接著再向上滑升,舌根靠向軟腭。當舌根貼近軟腭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此時,氣流在口腔的通路已被舌根與軟腭阻塞住,改從鼻腔里透出。

        綜上所述,普通話韻母的韻頭有i、u、ü三個,韻尾有i、u、-n、-ng四個。其中的兩個輔音韻尾-n,-ng在普通話中分得很清楚,但在不少方言中沒有區(qū)分。所以學習普通話要注意這兩個輔音韻尾的區(qū)別。

        四、韻母辨正訓練

        (一) 分辨o、e

        在普通話中,單韻母o只能和b、p、m、f四個聲母拼合,如“薄膜”要讀作bó mó;而單韻母e卻不能和b、p、m、f四個聲母相拼??墒歉拭C方言中,凡普通話聲母b、p、m、f后面的韻母是o的,差不多都念成e,如“薄膜”讀bé mé,“笸籮”讀作pě luo,“大佛”讀作dà fé。糾正的方法是把b、p、m、f后的韻母e都改作o,練習o的發(fā)音時,只要按e的舌位再把唇形稍攏圓就可以了。

        發(fā)音例詞:

        伯伯(bó bo) 婆婆(pó po) 默默(mò mo) 潑墨(pō mò)

        薄膜(bó mó) 饃饃(mó mo)

        (二) 分辨ün和iong

        ün和iong發(fā)音時,起點元音都是前高圓唇元音ü[y]。兩者的區(qū)別是發(fā)ü[y]后,發(fā)ün要舌面前部抵住硬腭前部,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前部與硬腭前部閉合,舌尖抵在上齒齦上,使在口腔受阻的氣流從鼻腔里透出。而iong發(fā)音時,發(fā)ü[y]后,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后部抵住軟腭,封閉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音例詞:

        軍訓(jūn xùn) 均勻(jūn yún) 群眾(qún zhòng) 循環(huán)(xún huán)

        炯炯(jiǒng jiǒng) 洶涌(xiōng yǒng) 窮困(qióng kùn) 運用(yùn yòng)

        軍用(jūn yòng) 擁軍(yōng jūn)

        (三) 分辨uen(un)和ong

        發(fā)uen[un]和ong[u]時,起點元音都是后高圓唇元音u,兩者的區(qū)別是:發(fā)uen[un]時,舌位向央元音e[]滑降,唇形漸展。然后舌位升高,接續(xù)鼻音n。發(fā)ong[u]時,舌頭后縮,舌面后部隆起,軟腭上升,關閉鼻腔通路。舌面后部貼向軟腭。當兩者將要接觸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緊接著舌面后部抵住軟腭,封閉了口腔通路,氣流從鼻腔里透出。

        發(fā)音例詞:

        滾動(gǔn dòng) 文種(wén zhǒng) 通順(tōng shùn) 中文(zhōng wén)

        昆蟲(kūn chóng) 動輪(dòng lún)

        (四) 分辨uei(ui)和uɑi

        uei和uɑi發(fā)音時,都由后高圓唇元音u開始,區(qū)別是uei的舌位向前向下滑到前半高不圓唇元音e[e]的位置,uɑi的舌位向前滑降到前低不圓唇元音ɑ[a](即“前ɑ”),然后都是再向前高不圓唇元音i的方向滑升。發(fā)音過程中,舌位都是先降后升,由后到前。uei的唇形從最圓開始,隨著舌位的前移,漸變?yōu)椴粓A唇,uɑi的唇形從最圓開始,逐漸減弱圓唇度,至發(fā)前元音ɑ[a]始漸變?yōu)椴粓A唇。

        發(fā)音例詞:

        垂危(chuí wēi) 歸隊(guī duì) 悔罪(huǐ zuì) 追悔(zhuī huǐ)

        薈萃(huì cuì) 推諉(tuī wěi) 摔壞(shuāi huài) 外快(wài kuài)

        懷揣(huái chuāi) 乖乖(guāi guāi) 毀壞(huǐ huài) 外圍(wài wéi)

        衰萎(shuāi wěi) 追懷(zhuī huái)

        (五) 韻母ɑi和ei發(fā)音辨正

        在普通話中,這兩個韻母分得很清楚,而在有些方言中,存在ɑi和ei不分的現(xiàn)象,如把bái cài(白菜)讀成béi cài。要避免這種情況,主要是注意ɑi和ei開始發(fā)音時開口度的大小。

        對比練習:

        分配—分派 耐心—內心 牌價—陪嫁 陪伴—排版

        賣力—魅力 百強—北墻 白鴿—悲歌 外部—胃部

        (六) 分辨n和ng

        在普通話中,前鼻韻母和后鼻韻母基本上是成對的,如ɑn和ɑng,uɑn和uɑng,iɑn和iɑng,en和eng,in和ing,uen和ueng等,但許多方言卻不是這樣,最多見的就是把兩類混讀為一類,尤其是en和eng,in和ing的混讀。一種情況是都混讀為-n,如四川話;一種是都混讀為-ng,如上海話。這些地區(qū)的人首先要學會自己方言中沒有的音,記住哪些字該念-n,哪些字該念-ng。可以采用比較法,例如:

        對比練習:

        因(yīn)——英(yīng) 門(mén)——萌(méng) 啃(kěn)——鏗(kēng)

        淋(lín)——玲(líng) 溫(wēn)——翁(wēng) 菌(jūn)——冏(jiǒng)

        引領(yǐn lǐng) 清貧(qīng pín) 生辰(shēng chén)

        問詢(wèn xún) 擁軍(yōng jūn) 承認(chéng rèn)

        信服(xìn fú)——幸福(xìng fú)     老陳(lǎo chén)——老程(lǎo chéng)

        五、韻母練習

        (一) 單韻母發(fā)音訓練

        ɑ——舌面央低不圓唇元音

        例詞:ɑ—ɑ

        爸爸  喇叭  蛤蟆  砝碼  沙發(fā)  嘎嘎

        o——舌面后半高圓唇元音

        例詞:o—o

        伯伯  默默  磨破  婆婆  潑墨  魔佛

        e——舌面后半高不圓唇元音

        例詞:e—e

        隔閡  色澤  車殼  合格  客車  特色

        i——舌面前高不圓唇元音

        例詞:i—i

        粒?! 《Y儀  地理  集體  稀奇  異體

        u——舌面后高圓唇元音

        例詞:u—u

        弧度  部屬  轆轤  粗魯  姑父  督促

        ü——舌面前高圓唇元音

        例詞:ü—ü

        語句  聚居  區(qū)域  豫劇  序曲  語序

        -i——舌尖前高不圓唇元音(只與聲母z、c、s相拼合)

        例詞:-i—-i(前)

        自此  刺字  自私  私自  四次  賜死  子嗣

        -i——舌尖后高不圓唇元音(只與聲母zh、ch、sh、r相拼合)

        例詞:-i—-i(后)

        知識  支持  實質  日食  失職  石池  市尺  值日  咫尺  食指

        er——卷舌央中不圓唇元音

        例詞:er—

        而且  耳朵  二胡  兒童  爾等  而是

        (二) 復韻母發(fā)音訓練

        1. 前響復韻母ɑi、ei、ɑo和ou

        例詞:

        ɑi—ɑi 帶來  白菜  愛戴  災害  采摘  外在

        ei—ei 配備  美眉  狒狒  蓓蕾  肥美  飛賊

        ɑo—ɑo 寶島  跑道  老貓  犒勞  懊惱  拋錨

        ou—ou 綢繆  抖擻  丑陋  佝僂  叩頭  售后

        2. 后響復韻母iɑ、ie、uɑ、uo和üe

        例詞:

        iɑ—iɑ 加價  加壓  下架  下嫁  下牙  家家

        ie—ie 業(yè)界  趔趄  鞋業(yè)  貼切  結業(yè)  鐵鞋

        uɑ—uɑ 娃娃  掛畫  嘩嘩  畫畫  ?; ∵蛇?/p>

        uo—uo 駱駝  陀螺  哆嗦  闊綽  碩果  懦弱

        üe—üe 約略  雀躍  決絕  月缺

        3. 中響復韻母iɑo、iou、uɑi和uei

        例詞:

        iɑo—iɑo 油條  巧妙  苗條  叫囂  飄搖  嬌小

        iou—iou 九流  求救  久留  優(yōu)秀  繡球  悠久

        uɑi—uɑi 外快  乖乖  外踝  摔壞  懷揣

        uei—uei 微微  薈萃  退隊  回歸  魁偉  水位

        (三) 鼻韻母的發(fā)音

        1. 前鼻韻母ɑn、en、in、ün、iɑn、uɑn、uen和üɑn

        例詞:

        ɑn—ɑn 慘淡  暗淡  展覽  湛藍  感嘆  參展

        en—en 本人  根本  認真  真人  憤恨  門診

        in—in 信心  瀕臨  秦晉  親近  薪金  盡心

        ün—ün 混勻  軍訓  逡巡  均勻  蕓蕓

        iɑn—iɑn 艷羨  偏見  沿線  前邊  靦腆  連天

        uɑn—uɑn 婉轉  轉彎  傳喚  酸軟  宦官  短款

        uen—uen 餛飩  混沌  困頓  溫存  滾輪  論文

        üɑn—üɑn 淵源  源泉  圓圈  全選  勸勸  軒轅

        2. 后鼻韻母ɑng、eng、ing、ong、iɑng、uɑng、ueng和iong

        例詞:

        ɑng—ɑng 幫忙  昂揚  行當  徜徉  廠長

        eng—eng 風聲  承蒙  生冷  更正  誠征

        ing—ing 伶仃  婷婷  叮嚀  秉性  姓名

        ong—ong 轟隆  恐龍  隆冬  空洞  通融

        iɑng—iɑng 洋姜  將相  獎項  亮相  響亮

        uɑng—uɑng 往往  狂妄  汪汪  網狀  裝潢

        —ueng 漁翁  老翁  嗡嗡  水甕

        iong—窮兇  洶涌  炯炯  窘迫  窮盡

        (四) 韻母繞口令練習

        普通話韻母是音節(jié)的主要成分,它的發(fā)音非常重要。單韻母只有一個音素比較簡單,而復韻母和鼻韻母卻有兩個或三個音素,并且很多都有韻尾,要特別注意歸音問題,發(fā)韻母時,要求韻腹要拉開立起,韻尾要歸音到家。下面的每段繞口令題旁標有“ɑ”、“ɑo”、“ɑng”等韻母字樣以提示此段繞口令練習的針對性。

        1. 胖娃娃和蛤蟆(ɑ)

        一個胖娃娃,捉了三個大花活蛤蟆,三個胖娃娃,捉了一個大花活蛤蟆,捉了一個大花活蛤蟆的三個胖娃娃,真不如捉了三個大花活蛤蟆的一個胖娃娃。

        2. 毛毛和濤濤(ɑo)

        毛毛和濤濤,跳高又練跑,毛毛教濤濤練跑,濤濤教毛毛跳高,毛毛學會了跳高,濤濤學會了練跑。

        3. 貓鬧鳥(ɑo)

        東邊廟里有個貓,西邊樹梢有只鳥。貓鳥天天鬧,不知是貓鬧樹上鳥,還是鳥鬧廟里貓。

        4. 老老道小老道(ɑo)

        高高山上有座廟,廟里住著兩老道,一個年紀老,一個年紀少。廟前長著許多草,有時候老老道煎藥,小老道采藥;有時候小老道煎藥,老老道采藥。

        5. 同鄉(xiāng)不同行(ɑng)

        辛廠長,申廠長,同鄉(xiāng)不同行。辛廠長聲聲講生產,申廠長常常鬧思想。辛廠長一心只想革新廠,申廠長滿口只講加薪餉。

        6. 砸缸(ɑng)

        小光和小剛,抬著水桶上山岡。上山岡,歇歇涼,拿起竹竿玩打仗。乒乒乒,乓乓乓,打來打去砸了缸。小光怪小剛,小剛怪小光,小光小剛都怪竹竿和水缸。

        7. 望月空滿天星(ing)

        望月空,滿天星,光閃閃,亮晶晶,好像那,小銀燈,仔細看,看分明,大大小小,密密麻麻,閃閃爍爍,數也數不清。

        8. 蜻蜓青萍分不清(ing)

        蜻蜓青,青浮萍,青萍上面停蜻蜓,蜻蜓青萍分不清。別把蜻蜓當青萍,別把青萍當蜻蜓。

        9. 津京兩韻要分清(in—ing)

        天津和北京,兩座兄弟城。津京兩字韻,不是一個音。津字前鼻韻,京字后鼻音。請你仔細聽,發(fā)音要分清。

        10. 陳程兩姓需分清(en—eng)

        陳是陳,程是程,姓陳不能說成姓程,姓程也不能說成姓陳。禾旁是程,耳朵是陳。程陳不分,就會認錯人。

        11. 彭噴捧冷盆(en—eng)

        彭噴捧冷盆,猛奔進棚門。冷盆碰棚門,棚門碰冷盆。棚門碰出縫,冷盆碰出痕。彭噴笨,彭噴恨,恨盆更恨門。恨門碰冷盆,恨盆碰棚門。

        12. 河坡鵝鶴要細分(e—o)

        河上是坡,坡下是河。坡上立著一只鵝,鵝低頭望著一條河,寬寬的河,肥肥的鵝,鵝過河,河渡鵝。河坡飛來丹頂鶴,鶴望河與鵝,小鶴笑呵呵,不知是鵝過河還是河渡鵝。

        第五節(jié) 聲  調

        一、聲調的概念

        聲調是音節(jié)中能區(qū)別意義的高低升降變化。在漢語里,聲調同聲母、韻母一樣,是音節(jié)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辨義功能。一個音節(jié)或同樣的兩個音節(jié),由于聲調不同就完全可以表示兩種甚至更多的意思,如“買”和“賣”、“聲調”和“省掉”都是靠聲調來區(qū)別的。有了聲調,音節(jié)就有了不同的含義。

        由于漢語的音節(jié)在書面上是用漢字表示,而且通常一個音節(jié)用一個漢字表示,所以有時也把聲調稱為字調(以區(qū)別于句調)。

        聲調的性質決定于音高。當然聲調同音強、音長也有關系,但不起決定作用。在語音的四個要素(音高、音強、音長、音色)中,音高對于漢語有特別重要的作用,這是因為,音高是構成漢語中聲調的物理基礎。雖然普通話聲調中有的長一些,有的短一些,但這并不是普通話聲調差別的本質特征,聲調主要由音高的變化構成。音高的變化是由發(fā)音體——聲帶的松緊變化所造成的。發(fā)音時,聲帶越緊,在一定時間的顫動的次數越多,聲音就高;聲帶越松,在一定時間內顫動的次數越少,聲音就越低。在發(fā)音過程中,聲帶可以自始至終保持同樣的松緊度,也可以先松后緊,先緊后松,也可以松緊相同,這樣就造成了不同的音高變化,從而構成不同的聲調。

        由于聲調依附在音節(jié)上,漢語的一個音節(jié)基本上就是一個漢字,所以,漢字因為有了抑揚頓挫的聲調變化,漢語的音韻美才得以體現(xiàn)和發(fā)揮,才能充分地用來表達情感。如“啊”就有“ā”、“á”、“?!?、“à”等幾種抑揚頓挫的聲調變化,表達不同的語氣和情感色彩。

        二、調值和調類

        (一) 調值

        調值指音節(jié)高低升降的變化形式,即聲調的實際讀法。普通話調值的最基本的類型(調型)有平、升、曲、降四種。

        對漢語的調值進行準確細致的描寫,通常采用五度標記法。先畫一條豎線作為標記,分成低、半低、中、半高、高五度,分別用1、2、3、4、5表示,豎標左邊用橫線、斜線、曲線表示聲調的音高變化。變化的具體幅度可以用數字來表示,平調、降調、升調通常用兩個數字表示,分別表示音高變化的起點和終點,而曲折調通常用三個數字來表示,分別表示音高變化的起點、轉折點和終點。如55、44、33等表示平調,35、24、13等表示升調,51、53、42等表示降調,214、312等表示曲折調。普通話共有四種調值,平調55、升調35、曲折調214、降調51。

        (二) 調類

        調類就是指某種語言或方言中聲調的種類,是按照聲調的實際讀法(也就是調值)歸納出來的聲調的類別。同一調值的字歸為一類,有幾種調值就有幾種調類。

        普通話有四種基本調值,因而有四個調類,四個調類的調名依次是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shǎng)聲(三聲)、去聲(四聲),這是根據古漢語“平、上、去、入”的名稱沿用下來的。它們的調值用五度標記法來描寫分別是55、35、214、51。

        圖3.1 普通話調值五度標記圖

        陰平高而平,由5度到5度,音比較高,基本上沒有升降變化,調值是55。因此陰平調也叫高平調或55調。如“天、花、開、司”的聲調。

        陽平由中度升到高度即由3度到5度,是個高升的調子,調值是35。因此陽平調也稱高升調或35調。如“評、題、埋、陽”的聲調。

        上聲由半低降到最低再升到半高,即由2度降到1度然后再升到4度,是個先降后升的曲折調,調值是214。因此上聲調也稱降升調或214調。如“體、好、里、馬”的聲調。

        去聲由最高降到最低,即由5度降到1度,是個全降的調子,調值是51。因此去聲調也稱全降調或51調。如,“造、利、借、替”的聲調。

        普通話的四種基本聲調可以簡單歸結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漢語標記聲調的符號簡稱為調號,是調值曲線的簡化形式,調號的具體形式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三、聲調的標記

        《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聲調符號要標在音節(jié)的主要元音(即韻腹)上。例如:

        風(fēng)調(tiáo)雨(yǔ)順(shùn)

        四、普通話聲調調值的特點

        (1) 調形區(qū)分明顯,普通話四個調類的調值為一平、二升、三曲、四降。

        (2) 調值高揚成分多,陰平為高平調(55),陽平為高升調(35),上聲為降升調,調尾還是升到4(214),去聲雖為全降調但頭起的高(51)。

        (3) 普通話四聲調有高、低、升、降、平、曲,很有旋律感,富有音樂性。

        五、普通話聲調的發(fā)音

        (1) 陰平調:發(fā)音時,聲帶繃緊,起音高平莫低昂,氣勢平均不緊張,要保持住音高。如:

        春天  交通  身心  播音  擁軍  光輝  心胸

        (2) 陽平調:發(fā)音時,聲帶從不松不緊開始,逐漸繃緊,從中起音向上走,氣息從弱漸強。如:

        銀行  紅旗  垂直  昂揚  直達  和平  團結

        (3) 上聲:發(fā)音時,聲帶開始略微有些緊張,但立刻松弛下來,稍稍延長,然后迅速繃緊。聲音先降后轉上挑再揚上去,氣息要穩(wěn)住向上走,并逐漸加強。如:

        理想  領導  美好  廣場  彼此  廠長  手指

        (4) 去聲:發(fā)音時,聲帶從緊開始到完全松弛為止。聲音從最高往最低處走,氣息從強到弱,要通暢,走到最低處,氣息要托住,與聲帶配合好以避免聲“劈”。如:

        教育  創(chuàng)作  大廈  懼怕  利潤  破例  做作

        六、聲調辨正訓練

        聲調辨正就是辨別方言和普通話聲調的差異,找出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以糾正方音。對甘肅方言與普通話在聲調方面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兩點:一是就聲母、韻母、聲調相比較而言,甘肅方言與普通話在聲調方面差別最大;二是甘肅方言內部聲調方面的一致性也比較差。因此,甘肅人學習普通話聲調應注意以下幾點:

        1. 理順調類的對應關系

        普通話只有四個調類,甘肅各地區(qū)方言中和普通話一樣是四個調類的,如蘭州、平涼、慶陽;也有少于四個調類的,如定西、天水、武都、臨夏及河西地區(qū)??傮w而言,在調類數量上,甘肅方言和普通話差別不大。三個調類的情形不完全一致。有的是平聲不分陰陽,加上聲、去聲,如定西、天水、臨夏等地方言。有的是平聲分陰陽,但陽平并入了上聲或去聲,如河西話將陽平字并入了上聲字,武都話將陽平字并入了去聲字。入聲字的歸屬也不完全相同:定西、天水、臨夏大體上歸入了平聲,武都分歸陰平、去聲,河西等地分歸陽平、去聲。

        因此,這些方言區(qū)的人應該找出自己方言聲調與普通話聲調的對應關系,理順調類的對應關系,然后各類聲調再按普通話調值去念。

        2. 讀準調值

        甘肅方言的調值跟普通話的調值有同有異。即使與普通話調類相同的,調值也未必相同。如,同是陰平調(如“三”),普通話為55(高平調),而定西話為13(低升調),平涼、慶陽、武都話均為31(中降調),武威話為33(中平調)。又如,同是上聲調(如“五”),普通話為214(降升調),定西話為42(降調),武都話為53(降調),臨夏話為44(半高平調)。這些方言區(qū)的人學習通話時應注意改為普通話的調值。

        另外,有些方言缺少與普通話相同的調值形式,如從整體來看,甘肅方言的聲調缺失曲折調,調值比較低沉,音長較短。所以,這些方言區(qū)的人學習普通話要下工夫學好本方言沒有的調值形式的發(fā)音。

        【訓練】

        (1) 讀下列詞語,把字按聲調歸類。

        身體力行  集思廣益  得心應手  萬馬奔騰  語重心長  風調雨順

        百煉成鋼  花好月圓  忠言逆耳  海闊天空

        (2) 標出下列詞語中各個字的聲調。

        歸屬  笨拙  危機  插曲  撐腰  拼音  蒙古  氣壓  贈送

        憎恨  而且  穴位  崇高  擬定  揮毫  克服  脂肪  酩酊

        友誼  雖然  乘車  娛樂  慚愧  骨髓  汾酒

        (3) 讀準下面音節(jié)的調值。

        飛 肥 匪 費 fēi féi fěi fèi

        一 姨 乙 藝 yī yí yǐ yì

        輝 回 毀 惠 huī huí huǐ huì

        風 馮 諷 奉 fēng féng fěng fèng

        通 同 桶 痛 tōng tóng tǒng tòng

        迂 于 雨 遇 yū yú yǔ yù

        (4) 按陰陽上去的順序念下面的語句。

        千錘百煉 qiān chuí bǎi liàn 中華有志 zhōng huá yǒu zhì

        光明磊落 guāng míng lěi luò 中華偉大 zhōng huá wěi dà

        花紅柳綠 huā hóng liǔ lǜ 堅持改進 jiān chí gǎi jìn

        (5) 按去上陽陰的順序念下面語句(上聲按變調念半上)。

        妙手回春 miào shǒu huí chūn 破釜沉舟 pò fǔ chén zhōu

        調虎離山 diào hǔ lí shān 信以為真 xìn yǐ wéi zhēn

        異口同聲 yì kǒu tóng shēng 弄巧成拙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第六節(jié) 語流音變

        一、語流音變及其類型

        我們在說話、讀書時,不是一個音節(jié)一個音節(jié)地說或念的,而是連續(xù)地發(fā)出許多音節(jié),這就形成了“語流”。在連續(xù)的語流中,連著讀的音素、音節(jié)和聲調,由于受鄰近音、語速及聲音高低強弱等因素的影響,會發(fā)生一些物理性質上的變化,這種現(xiàn)象就叫語流音變。

        一般常見的語流音變有:同化、異化、增音、減音(弱化)、合音(脫落)、換位等。不相同的音在語流中相互影響變得發(fā)音相同或相似,這種音變稱為同化作用。比如前一音節(jié)的末尾和后一音節(jié)的開頭,最容易產生輔音的同化作用。和同化作用相對的是語音的異化作用。相同或相似的音在語流接近時,發(fā)音容易拗口,于是產生異化作用,變得發(fā)音不同和不相似。另外,語流中兩個音之間增添一個音進去稱為“增音”。北京話“這兒”說成“這和兒”。語流中某些應該有的音沒有發(fā)出聲音來稱為“減音”。北京話“不知道”說快時“知”就可能說沒了。另外兩個音或兩個音節(jié)在語流中合成一個音或一個音節(jié)稱為“合音”。如“木頭”的“頭”讀輕音,韻母ou讀成[o]。還有兩個音在語流中互換位置的現(xiàn)象,叫換位。如老北京話“言語”“yɑn yu”說成“yɑn yi”。

        普通話的語流音變主要有變調、輕聲、兒化、語氣詞“啊”的變讀。

        二、變調

        (一) 變調

        在連續(xù)的語流中,某些音節(jié)的聲調會發(fā)生一定的變化,這種語音現(xiàn)象叫做變調。在普通話中,常見的變調現(xiàn)象有上聲的變調、去聲的變調、“一”和“不”的變調以及重疊形容詞的變調。

        (二) 上聲變調

        上聲變調屬于語音學上的異化現(xiàn)象,因為上聲的調值為214,變調比較復雜,單念或在詞語末尾時念上聲,聲調不變。在下列情況下變成陽平或半上聲。

        1. 兩個上聲連讀,前一個上聲變成陽平(35)

        美好  廣場  領導  講解  廠長  展覽  冷水  水果  選舉

        永久  處理  允許  許久  水火

        在原來為上聲而改讀輕聲的字的前面,就有兩種不同的變調,有的變陽平,有的變“半上聲”。如:

        把手  早起  等等  手里  講講  想起  (變陽平35)

        嫂子  耳朵  姐姐  毯子  馬虎  姥姥  (變半上聲21)

        2. 在陰平、陽平、去聲字前的上聲字只念半上(211)

        上聲—陰平

        首都  北京  統(tǒng)一  古今  仿生  每周  閃光

        上聲—陽平

        祖國  海洋  語言  主席  表揚  法庭  品格

        上聲—去聲

        解放  土地  鞏固  診斷  主動  有效  手套

        3. 在原為非上聲改讀輕聲的字音前的上聲變半上

        尾巴  起來  伙計  口袋  斧頭  老實  冷清  本事  灑脫

        4. 三個上聲字相連有下列幾種變調方法

        三個上聲相連,除末尾一個音節(jié)保持原調外,前兩個按詞語的不同結構,均產生不同的音變。

        (1) 當詞語由前兩字構成的詞根,加另一個詞根時,第一和第二個上聲音節(jié)變陽平,后一個保持原調。如:

        展覽館  蒙古語  選舉法  管理者  五匹馬  允許你

        (2) 當詞語由一個詞根加后兩字構成的詞根,第一個音節(jié)為需強調的邏輯重音時,讀為半上211,第二個音節(jié)變陽平,后一個保持原調。如:

        很勇敢  好領導  黨小組  小老虎  很理想

        (3) 如果三個上聲字呈并列結構時,把第一第二兩音節(jié)變陽平,后一個保持原調。如:

        甲乙丙  好好好  穩(wěn)準狠  卡塔爾

        (4) 如果第一個上聲為人的姓氏要變半上,中間變陽平,后一個保持變調。如:

        李可染  馬廠長  李小姐

        (三) 去聲的變調

        去聲在非去聲前一律不變,在去聲前念成半去,即由51調變成53調。如:

        社會  電話  秘密  正確  注意  奉獻  慶?! 〗ㄔO  繼續(xù)

        (四) 疊字形容詞的變調

        1. 單音形容詞重疊,重疊部分多伴有兒化,并常變讀陰平

        遠遠兒  滿滿兒  好好兒  早早兒  慢慢兒  快快兒

        2. 雙音形容詞重疊,第一音節(jié)重疊部分常讀輕聲,第二音節(jié)及重疊部分常變讀陰平或保持原調

        歡歡喜喜  整整齊齊  干干凈凈  慢慢騰騰  熱熱鬧鬧  老老實實

        利利索索  漂漂亮亮  馬馬虎虎

        3. 單音節(jié)形容詞的疊音后綴,多讀陰平

        紅彤彤  綠油油  暖洋洋  沉甸甸  毛茸茸

        也有不變調,仍然讀本調的,如“熱辣辣”、“金燦燦”。

        【訓練】

        (1) 指出下面上聲字的聲調變化情況。

        彼此   選舉   友好   粉筆   耳鼓   雨傘

        手把手  冷處理  種馬場  小老虎  管理組  好女子

        (2) 指出下列詞中上聲字的變調情況。

        考察  水庫  老師  保持  永久  警惕  椅子  指揮  廣博

        遙遠  鎬頭  鞏固  水手  史前  頂替  早晨  苦功  海島

        濟南  虎骨  語言  許多  馬車  晚霞  領導  買賣  努力

        (3) 指出下列詞中疊字形容詞的變調情況。

        黃澄澄   胖嘟嘟   好好兒   綠瑩瑩   亮閃閃  火辣辣

        快快樂樂  蹦蹦跳跳  高高興興  和和氣氣  熱騰騰

        (五) “一”、“不”的變調

        “一”的本調是陰平,“不”的本調是去聲,在連續(xù)的語流中,由于受后一音節(jié)的影響而產生變調現(xiàn)象。“一”、“不”的變調規(guī)律如下:

        1. “一”的變調

        (1) 單用或在詞句末尾,以及“一”在序數中聲調不變,念本調。如:

        統(tǒng)一    表里如一    年初一    第一屆   一樓一號

        六月一日  一一述說    一五一十

        (2) “一”在與“億”、“萬”、“千”、“百”等數量詞組合時,處在開頭的位置就要變調。如:

        一百一十元     一萬一千一百一十元     一億人

        一千一百一十一點一斤    一億一千一百一十萬

        (3) “一”在非去聲音節(jié)前變“半去”53調。如:

        一天  一層  一本  一尺  一言為定  一根

        (4) “一”在去聲音節(jié)前變陽平35調。如:

        一次  一致  一句  一陣  一下  一見如故

        (5) “一”夾在重疊動詞中間時念輕聲。如:

        笑一笑  聽一聽  洗一洗  嘗一嘗  走一走  看一看

        2. “不”的變調

        (1) “不”在單念或處在詞尾時按原調念去聲。如:

        不  決不  要不  行不  我不  偏不

        (2) “不”在去聲字前變陽平35調。如:

        不必  不要  不怕  不錯  不見不散

        (3) “不”在陰平、陽平、上聲字前變“半去”53調。如:

        不聽  不高  不妨  不同凡響  不僅  不可思議

        (4) “不”處在兩字中間或肯定否定連用時變輕聲。如:

        說不說  對不起  香不香  行不通  想不開  受不了

        【訓練】

        (1) 按照變調規(guī)律給下列詞語中的“一”、“不”標調。

        不卑不亢  說法不一  一鳴驚人  一路平安  談一談

        我不    不亦樂乎  不拘一格  不恥下問  去不去  一寸丹心

        (2) 按“一”、“不”的變調規(guī)律,給下列成語中的“一”、“不”注音。

        刻不容緩  一日千里  始終如—  一家之言  不謀而合  一鳴驚人

        舉一反三  一本萬利  不知所措  不謀而合  不可思議  一衣帶水

        一塵不染  一鼓作氣  一見如故

        三、輕聲

        (一) 輕聲的性質

        輕聲是指某些音節(jié)在詞或句子中失去了原來的調值,變得短而輕的一種特殊的音變現(xiàn)象。例如“白”,原本是陽平調,調值為35,可是在“明白”這個詞中,卻失去了原有的聲調,變得短而輕,成為輕聲音節(jié)了。所以,輕聲是語流音變中的弱化現(xiàn)象?!笆フ{值,變得短而輕”是輕聲的基本特點。“短”,主要從音長的角度來說,讀音比原調變短了;“輕”,主要從音強的角度來說,讀音比原調更輕、更弱了。

        輕聲不是一種獨立的調類,而是音節(jié)連讀時產生的一種音變現(xiàn)象。輕聲在性質上同四聲有很大的不同。首先,它們的物理基礎不同,決定聲調的是音高,而決定輕聲的是音強和音長。其次,輕聲字一般都有自己的原調,如“桌子”的“子”,“里頭”的“頭”,單念時分別是上聲和陽平,可見輕聲是由四聲音變而產生的。此外,四聲都有自己固定的調值,陰平是55,陽平是35,上聲是214,去聲是51,而輕聲的調值卻是不固定的,通常取決于前一音節(jié)的調值,一般說來,上聲后的輕聲字音高最高,去聲后的輕聲字音高最低,具體情況如下:

        陰平+輕聲  2(半低) 哥哥  姑娘  吃吧  跟頭

        陽平+輕聲  3(中) 石頭  紅的  迷糊  棉花

        上聲+輕聲  4(半高) 里頭  紫的  走吧  點心

        去聲+輕聲  1(低) 地方  綠的  去吧  奔頭

        如何準確讀出輕聲呢?常采用的是“重中”格式,即把一個詞語看作一個整體,其前一個音節(jié)占四分之三,后一個占四分之一,就體現(xiàn)出輕聲了。

        (二) 輕聲詞的一般規(guī)律

        輕聲和詞、語法都有很密切的關系。在普通話中,哪些音節(jié)讀成輕聲,一般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新詞、科學術語一般沒有輕聲音節(jié),口語中的常用詞才有讀輕聲音節(jié)的。下面幾種情況在普通話中讀輕聲。

        1. 助詞“的”、“地”、“得”、“著”、“了”、“過”等和語氣詞“吧”、“嘛”、“呢”、“啊”等

        跳舞   唱好   愉快   站   算   她   好

        2. 疊音詞和動詞重疊形式的后一音節(jié)

          試  看  讀小說  合  了

          弟和叔都來了。

        3. 某些構詞后綴“子”、“頭”及表示復數的“們”等

          尾  木  怎  鍋  同志

        把孩子們過來?! ∽?span id="mj0t2it" class="emphasis_bold">子上有箱。

        但是,“原子”、“電子”、“光子”、“孢子”、“石子”、“窩窩頭”等詞中的“子”和“頭”都是實語素,不是后綴,不讀輕聲。

        4. 用在名詞、代詞后面表示方位的語素或詞有時讀輕聲

        桌子  家  山  里  樹  地底

        你從這往那走。

        5. 用在動詞、形容詞后面表示趨向的來、去、下去等

          出  過  看起來  奪回  冷下去

        你走過去把桌上的東西拿下來。

        6. 用在數詞、代詞后面的量詞“個”常讀輕聲

          那  一  幾

        7. 某些雙音詞的后一個音節(jié)習慣上讀輕聲

          什  大  衣  玻  腦  先  歇

          招  明  關  商  風  秘  結

          打  打  講  頭發(fā)  苗  賣  事

        (三) 輕聲的作用

        1. 有的輕聲音節(jié)具有區(qū)別詞義的作用

        琢磨(zhuó mó):雕刻和打磨(玉石)。

        琢磨(zuó mo):思索;考慮。

        大爺(dà yé):指不愛勞動、傲慢任性的男子。

        大爺(dà ye):① 伯父;② 尊稱年長的男子。

        老子(lǎo zǐ):我國古代思想家、道家創(chuàng)始人李耳。

        老子(lǎo zi):① 父親;② 粗俗的代稱“我”。

        2. 有的輕聲音節(jié)既能區(qū)別詞義,也能區(qū)別詞性

        大意(dà yì):主要的意思。名詞。

        大意(dà yi):疏忽;不在意。形容詞。

        地道(dì dào):地下交通要道。名詞。

        地道(dì dɑo):真正的;純粹的。形容詞。

        3. 有的輕聲音節(jié)能區(qū)別不同的句法結構

        我想起來了。(“來”讀輕聲,“起來”作賓語)

        我想起來了。(“起來”讀輕聲,“起來”作補語)

        4. 使語言流暢,富有音樂感

        我買的桌子,你拿東西過來好嗎?

        【訓練】

        下面的詞,哪些應該讀輕聲,用“”標出來。

        頑皮  克服  寂寞  苗條  他們  埋怨  遷就  仔細  神仙

        時候  關系  厲害  頭發(fā)  俏皮  煙草  人家  玻璃  人物

        漂亮  牡丹  晚上  點心  皮膚  學生  太平  手續(xù)  菠菜

        四、兒化

        (一) 兒化和兒化韻

        所謂兒化,指的是后綴“兒”與它前一音節(jié)的韻母結合成一個音節(jié),并使這個韻母帶上卷舌音色彩的一種特殊音變現(xiàn)象。這種卷舌化了的韻母就叫兒化韻?!皟夯崱敝械摹皟骸辈皇且粋€獨立的音節(jié),它只表示在一個音節(jié)的尾音上附加的卷舌動作。《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在原韻母之后加字母r表示兒化。如:鳥(niǎo)—鳥兒(niǎor),蓋(gài)—蓋兒(gàir),花兒(huā r)。在書寫時一般用兩個漢字來表示,如:“花兒”。

        (二) 兒化韻的發(fā)音規(guī)律

        兒化是韻母的一種音變,它并不只是簡單地在韻母后邊加一個er音,其中包含著一系列音變現(xiàn)象,包括增音、脫落、更換、同化等。兒化音變的規(guī)律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幾類:

        1. 韻腹或韻尾是ɑ、o、e、ê、u,原韻母不變,在后面加上卷舌動作

        刀把兒  山坡兒  蛋殼兒  牙刷兒  水珠兒  小貓兒  土豆兒

        2. 韻尾是i的韻母,兒化時失落韻尾,韻腹加卷舌動作

        小孩兒  一塊兒  墨水兒  刀背兒  壺蓋兒

        3. 韻母是i、ü的,兒化時在原韻母后加er

        針鼻兒  小雞兒  米粒兒  孫女兒  馬駒兒  毛驢兒

        4. 韻母是-i(前)、-i(后)的,兒化時原韻母直接換作er

        棋子兒  瓜子兒  臺詞兒  挑刺兒  鐵絲兒

        心事兒  豆汁兒  鋸齒兒  樹枝兒  小事兒

        5. 韻尾是n的韻母兒化

        (1) in、ün兒化后失落韻尾,主要元音按照i、ü兒化規(guī)律加er。如:

        腳印兒  短裙兒  人群兒  小樹林兒

        (2) 除了in、ün外,失落韻尾n,變成主要元音加卷舌動作。如:

        臉蛋兒  小辮兒  手絹兒  嘴唇兒  樹根兒

        6. 韻尾是ng的,兒化時去掉韻尾,韻腹鼻化并卷舌

        藥方兒  蛋黃兒  門縫兒  門洞兒  竹筐兒

        (三) 兒化的作用

        1. 使詞性發(fā)生轉化

        (1) 許多動詞、形容詞兒化后就變?yōu)槊~。如:

        破爛(形容詞)—破爛兒(名詞) 蓋(動詞)—蓋兒(名詞)

        拍(動詞)—拍兒(名詞) 套(動詞)—套兒(名詞)

        尖(形容詞)—尖兒(名詞) 亮(形容詞)—亮兒(名詞)

        (2) 有的動詞或名詞兒化后變?yōu)榱吭~。如:

        堆(動詞)—(一)堆兒(量詞) 手(名詞)—(一)手兒(量詞)

        撥(動詞)—(一)撥兒(量詞) 圈(動詞)—(一)圈兒(量詞)

        2. 使詞義發(fā)生變化。如:

        頭(腦袋)—頭兒(頭領、上司) 信(書信)—信兒(消息)

        眼(眼睛)—眼兒(洞孔、小窟窿) 嘴(口)—嘴兒(形狀或作用像嘴的東西)

        腿(下肢)—腿兒(器物下部像腿一樣起支撐作用的部分)

        3. 表示細小、親切、喜愛的感情色彩。如:

        棍—棍兒  頭發(fā)絲—頭發(fā)絲兒  老頭—老頭兒

        球—球兒  寶貝—寶貝兒    小狗—小狗兒

        (四) 兒化在運用中應注意的問題

        (1) 在廣播電視語言表達中,尤其在新聞節(jié)目中應盡量少用兒化,保持其莊重性、嚴肅性。

        (2) 兒化起區(qū)別詞義和分辨詞性的作用時一定要兒化。該兒化而不兒化容易造成誤會。如“竅門兒”與“撬門”。

        (3) 有些兒化詞雖然不起區(qū)別意義和分辨詞性的作用,但全社會約定俗成,群眾使用這些詞已成習慣,不兒化反而不順耳。如“冰棍兒”、“玩意兒”、“好好兒”等。

        (4) 屬于北京方言土語的兒化詞,不宜在廣播電視語言表達中出現(xiàn)。如“天兒”就不能代替“天氣”。

        【訓練】

        (1) 依據兒化音變的規(guī)律,給下列的兒化詞注音。(用拼音)

        小曲兒  門墩兒  夠本兒  快板兒  爺們兒  猜謎兒  挑刺兒

        刀背兒  腳印兒  走調兒  圓圈兒  金魚兒  起名兒

        (2) 在“馬兒啊,你慢些跑”、“他畫了一張畫兒”、“這片菜葉上有個眼兒,看上去像個小蟲子的眼睛”等句中都使用了語音上的兒化韻,請說明這三句中兒化韻的作用是什么?

        五、語氣詞“啊”的音變

        語氣詞“啊”的變讀

        語氣助詞“啊”用在詞句的末尾,常常受前一個音節(jié)末尾音素的影響而發(fā)生變化。根據音變后的實際讀音,字形也可以寫作“呀”、“哇”、“哪”、“啊”等。語氣詞“啊”的變讀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u(包括ɑo、iɑo中的o)時,“啊”要讀寫作“哇”

        你別哭啊(哇)! 好啊(哇)! 快來瞧啊(哇)! 少喝酒啊(哇)!

        2.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n”時,“啊”要讀寫作“哪”

        難啊(哪)! 快來看啊(哪)! 快開門啊(哪)! 路真寬啊(哪)!

        我好困啊(哪)! 小心啊(哪)! 路好遠啊(哪)!

        3.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ng”時,“啊”要讀作ngɑ,仍寫作“啊”

        娘?。 〉睾门K??! 花真香?。?/p>

        天真晴??! 用不用??! 聽不懂啊!

        4.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i(后)時,“啊”要讀作rɑ,仍寫作“啊”

        是?。 ±蠋煱。 ≌鏇]治??!

        快來吃??! 什么事??!

        5.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i(前)時,“啊”念作[zɑ]([z]是與s相對的濁輔音),仍然寫作“啊”

        戴帽子啊! 去一次??! 沒意思?。 ∪ニ腊?!

        6. 當前一個音節(jié)的末尾音素是ɑ、o、e、ê、i、ü時,“啊”要讀寫作“呀”

        我的媽啊(呀)! 快點寫啊(呀)! 你快說啊(呀)!

        我好渴啊(呀)! 別生氣啊(呀)! 要下雨啊(呀)!

        需要注意的是,“ɑo”和“iɑo”的尾音不是“o”,而是“u”,所以在這兩個韻母后的“啊”不能讀寫作“呀”,而要讀寫作“哇”。如:

        好高啊(哇)! 快點跳啊(哇)!

        【訓練】

        (1) 寫出下列句子中“啊”音變后的漢字寫法和實際讀音。

        A. 你來啊。 B. 快看?。 . 是不是?。俊. 寫字?。?/p>

        E. 快唱??! F. 多高啊! G. 快來喝??! H. 真巧啊!

        I. 一個好人??! J. 多鮮艷的花兒啊!

        (2) 綜合訓練:下面是電視連續(xù)劇《三國演義》片尾主題歌《歷史的天空》的歌詞,其中有多處用到了現(xiàn)代漢語的音變,請注明這些音變規(guī)律中的“啊”的變調、輕聲、“一”和上聲變調等。

        例如,音變拼注:我們一定要學好語言?。?(wǒ men yí nɑ)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

        眼前飛揚著一個個鮮活的面容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

        歲月啊你帶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興亡誰人定啊,盛衰豈無憑啊

        一頁風云散啊,變幻了時空

        聚散皆是緣啊,離合總關情啊

        擔當生前事啊,何計身后評

        長江有意化作淚,長江有情起歌聲

        歷史的天空閃爍幾顆星

        人間一股英雄氣在馳騁縱橫

        (3) 根據語氣助詞“啊”的實際讀音,在括號內填上適當的漢字。

        快走啊(  )!  別急啊(  )!  好餓啊(  )!  挺早啊(  )!

        不行啊(  )!  真難啊(  )!  媽媽啊(  )!  好險啊(  )!

        快跑啊(  )!  孩子啊(  )!  真忙啊(  )!  別去啊(  )!

        第七節(jié) 音節(jié)

        一、音節(jié)的結構

        用漢語傳統(tǒng)的方法來分析,漢語的音節(jié)一般包括聲母、韻母、聲調三個組成部分。

        聲母分為兩類:一類是輔音聲母,如“航行”(háng xíng)這兩個音節(jié)的聲母是h和x,它們都是輔音;另一類是零聲母,如“阿姨”(ā yí)這兩個音節(jié)開頭都不是輔音,它們的聲母是零聲母。

        韻母有的是由元音組成,有的是由元音加鼻輔音組成。一個比較復雜的韻母由三個音素組成,可以分析出韻頭、韻腹、韻尾三個部分。一個韻母中如果只有一個元音,那么這個元音就是韻腹,如韻母ā中的ɑ,如果有兩個或三個元音,那么開口度較大、發(fā)音比較清楚響亮的元音就是韻腹,如uɑi中的ɑ。韻頭是韻腹前面的元音,也叫介音。韻尾是韻腹后面的音素,能做韻尾的有四個音素,即元音i、u和鼻輔音n、ng。

        聲調是整個音節(jié)的高低升降變化,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是漢語音節(jié)不可缺少的組成成分。

        以上就是前幾節(jié)課我們所講的主要內容,講完聲母、韻母、聲調,我們才能夠分析漢語普通話的音節(jié)結構。

        總的來說,漢語的音節(jié)有聲母、韻頭、韻腹、韻尾、聲調五個組成部分。但是這五個成分不是每個音節(jié)都必須具備的。韻腹和聲調是一個音節(jié)必不可少的成分。有的音節(jié)只是具備五個當中的三個、四個,也有的五個全具備?,F(xiàn)在我們把普通話音節(jié)結構列表如下表3.1:

        表3.1 普通話音節(jié)結構表

        從表3.1可以看出漢語音節(jié)結構有如下特色:

        (1) 一個音節(jié)最多可以有四個音素,如“見”(jiàn);最少一個音素,如“啊”(ā)。這是音素構成音節(jié)的上限和下限。

        (2) 元音在音節(jié)中占優(yōu)勢。一個音節(jié)總要有元音,少則一個,多則三個。三個元音必須連續(xù)排列,分別充當韻頭、韻腹和韻尾。

        (3) 有的音節(jié)沒有輔音,如“啊”(ā)、“我”(wǒ)等。有輔音的音節(jié)中,輔音只能處在兩種位置,一是音節(jié)的開頭,另一是音節(jié)的末尾,而不能在兩個音素之間。另外沒有兩個輔音連續(xù)排列的形式,也就是說普通話中沒有復輔音。

        (4) 韻腹和聲調是漢語音節(jié)必不可少的成分。

        分析音節(jié)結構時要注意下面幾個問題:

        (1) 單韻母出現(xiàn)的時候,一定是韻腹。

        (2) 音節(jié)開頭是y、w的時候,是零聲母音節(jié),韻母還原之后再分析。

        (3) ɑo、iɑo的韻尾實際發(fā)音是u,音節(jié)結構分析要按實際發(fā)音分析。

        (4) ie、üe的韻腹是ê。

        (5) 注意漢語拼音方案中的省寫法,包括iou、uei、uen中主要元音的省略和ü上兩點的省略,還原后再分析。

        (6) 要把i、-i(前)[]、-i(后)[]區(qū)別開。

        (7) zh、ch、sh、ng、er都是用兩個字母表示一個音素,分析時不要拆開。

        (8) 聲調分析要分清調類和調值。

        二、音節(jié)的拼讀

        拼讀就是把幾個音素快速連讀,拼合成一個音節(jié),也稱為拼音。漢語拼音也就是把聲母韻母快速拼合成一個音節(jié)。

        (一) 拼讀的要領

        1. 聲母要用本音,而不能用它的呼讀音,不然會拼讀不準

        例如聲母h和韻母ɑi相拼,用聲母本音拼讀可拼出hɑi,而用呼讀音he和ɑi相拼,就可能拼出he’ɑi,例如拼“?!保闯鰜淼膮s變?yōu)椤昂吞@”了。

        2. 要念準韻頭

        拼讀有韻頭(介音)i、u、ü的音節(jié),要注意的是不可以把韻頭拖長。例如拼讀聲母k和韻母uɑi,如果拼準韻頭,拼出來的是“快”(kuɑi),如果韻頭u拖長,拼出來的可能就變成ku’ɑi(酷愛)。

        3. 聲韻之間不可以有停頓

        拼音時,聲韻之間要保持不間斷的氣流,保證拼讀的連貫準確,不然,拼出來的音會使人在聽的時候感覺不是一個音節(jié),倒像兩個音節(jié)了。例如,拼g和ɑi時,如果連貫準確,拼出來的是一個音節(jié)gɑi(蓋),如中間有停頓,就會拼成ge’ɑi(割愛)了。

        (二) 拼讀的方法

        1. 聲韻兩拼法

        這是最常見的拼讀方法。拼讀時把聲母和韻母直接相拼,要注意聲韻緊緊相連,不能中斷,聲母解除阻礙時緊接韻母,就可以拼出音節(jié)了。例如:

        光 g—uāng—guāng 榮 r—óng—róng

        2. 三拼連讀法

        就是把聲母、韻頭、韻身(韻頭后面的部分)三部分連續(xù)讀出,拼成一個音節(jié)。這種方法運用在拼有韻頭的音節(jié)時,例如:

        光 g—u—āng→guāng 線 x—i—àn→xiàn

        三拼法的優(yōu)點是既可以省去iɑ、uɑ等十四個韻母的單獨教學,又可以省去三十個聲介合母韻的單獨記憶,同時可以以三拼連讀逐漸過渡到音節(jié)直呼。它的缺點是需要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語言知識才能掌握這種方法,比如在小學教學中運用這種方法會遇到困難,所以三拼法更適合中學以上的拼音教學。

        3. 聲介合拼法

        拼讀時要分兩步進行,先將聲母和介音(韻頭)拼合在一起,稱為“聲介合母”,再將聲介合母與韻身拼合成一個音節(jié)。例如:

        光 g—u→gu—āng→guāng 線 x—i→xi—àn→xiàn

        這種方法同三拼法一樣,只適用有韻頭的音節(jié)。

        (三) 普通話的聲韻配合規(guī)律

        在普通話中,聲母和韻母的拼合不是任意的,哪些聲母能跟哪些韻母相拼,不能跟哪些韻母相拼,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掌握這些規(guī)律,可以避免拼音和拼寫時出差錯,提高普通話教學的能力和給漢字注音的能力。

        普通話聲韻配合的依據,從聲母看,主要決定于發(fā)音部位;從韻母看,主要決定于開、齊、合、撮四呼。

        普通話聲韻配合的主要規(guī)律可以通過普通話聲韻配合簡表反映出來。表3.2是普通話聲韻配合簡表。

        表3.2 普通話聲韻配合簡表

        從表3.2中,可以歸納出普通話聲韻配合的主要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有以下幾條:

        (1) 雙唇音和舌尖中音d、t能跟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韻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相拼,雙唇音同合口呼韻母相拼,只限于u。

        (2) 唇齒音、舌根音、舌尖前音、舌尖后音等四組聲母能跟開口呼、合口呼韻母相拼,不能和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唇齒音同合口呼韻母相拼只限于u。

        (3) 舌面音能跟齊齒呼、撮口呼韻母相拼,不能跟開口呼、合口呼韻母相拼。這跟以上四組聲母的情況正好相反。

        (4) 舌尖中音n、l以及零聲母能跟四呼韻母相拼。

        以上規(guī)律是比較粗略的。說某一個發(fā)音部位的聲母能和某一“呼”的韻母相拼,并不意味著它們能跟這一“呼”的所有韻母相拼,例如舌尖中音d就不能和齊齒呼中的in、iɑng相拼。

        三、音節(jié)的拼寫

        《漢語拼音方案》對普通話音節(jié)的拼寫有一些具體規(guī)定,這里我們歸納為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 y、w的使用

        (1) 韻母表中的i行的韻母也就是齊齒呼韻母自成音節(jié)時,要用y開頭。如果i后沒有別的元音,應在i的前面加上y。這類韻母有三個:i、in、ing,例如:

        i—yi (衣) in—yin (因) ing—ying (英)

        如果i后還有別的元音,就把i改為y。這類韻母有七個:iɑ、ie、iɑo、iou、iɑn、iɑng、iong。例如:

        iɑ—yɑ(壓) ie—ye(噎) iɑo—yɑo(腰)

        iou—you(優(yōu)) iɑn—yɑn(煙) iɑng—yɑng(央)

        iong—yong(擁)

        (2) 韻母表中ü行的韻母即撮口呼韻母自成音節(jié)時,也要用y開頭。無論ü后面是不是有別的元音,一律在ü的前面加寫y,同時去掉ü上的兩點。這條規(guī)則,實際上也可以這樣說,撮口呼韻母自成音節(jié)時,把ü改作yu。這類韻母有四個:ü、üe、üɑn、ün。例如:

        ü—yu(迂) üe—yue(韻) üɑn—yuɑn(冤)

        ün—yun(暈)

        (3) 韻母表中u行的韻母即合口呼韻母自成音節(jié)時,要用w開頭。如果u后面沒有其他元音,就在u的前面加上w,這類韻母只有一個就是單元音u。例如:

        u—wu(屋)

        如果u后面還有別的元音,就把u改成w。這類韻母共有八個,uɑ、uo、uɑi、uei、uɑn、uen、uɑng、ueng。例如:

        uɑ—wɑ(蛙) uo—wo(窩) uɑi—wɑi(歪)

        uei—wei(威) uɑn—wɑn(彎) uen—wen(溫)

        uɑng—wɑng(汪) ueng—weng(翁)

        拉丁字母y、w的作用主要有兩個:第一,連寫時使音節(jié)界限清楚,是起隔音作用的字母。例如把“阿姨”拼寫成ɑi,就很容易看作一個音節(jié)(愛)了。又如“信義”,拼寫成xini就成了“細膩”;如果“上午”(shàngwǔ)拼寫成shàngǔ就成了“扇骨”,這樣會混淆音節(jié)的界限,加上y、w之后使音節(jié)之間的界限清楚,不致混淆。第二有提示半元音的作用。由于i、u、ü開頭的韻母自成音節(jié),開頭多少帶有摩擦,成為半元音[j]、[w]、[],拼寫時以y、w開頭,更接近其實際讀音。

        (二) 隔音符號的用法

        以ɑ、o、e開頭的音節(jié)連接在其他音節(jié)后面時,音節(jié)的界限可能會混淆,所以拼寫的時候應該使用隔音符號(’)隔開,例如:

        皮襖(pí’ǎo)   企鵝(qǐ’é)   檔案(dàng’àn)   驚愕(jīng’è)

        如果不使用隔音符號,“皮襖”就成為“瞟”(piɑo),“企鵝”就成為“且”(qie),都混成一個音節(jié)了。同樣,“檔案”、“驚愕”也都成為別的音節(jié)了。

        需要注意的是:隔音符號只用在詞連寫的時候,按字注音不必使用隔音符號。另外如果第二個音節(jié)開頭是輔音,也不必使用隔音符號,如觀光(guānguāng)就不必拼寫成guān’guāng。

        (三) 省寫法

        1. 關于iou、uei、uen的省寫

        《漢語拼音方案》規(guī)定:iou、uei、uen三個韻母在前面有輔音字母時,分別省寫作iu、ui、un。例如:

        d—iou—diu(丟) q—iou—qiu(秋) n—uei—hui(灰)

        ch—uei—chui(吹) t—uen—tun(吞) z—uen—zun(尊)

        這三個韻母實行省寫原則,是由于省寫主要元音字母后,其讀音與原韻母沒有大的區(qū)別,至少不會和其他韻母混淆,這樣既反映了語言的實際情況,也使拼式簡短了。

        但是iou、uei、uen這三個韻母在自成音節(jié)時不采用省寫主要元音字母的方法,而是分別把韻頭改寫作y、w,例如:

        iou—you(優(yōu)) uei—wei(威) uen—wen(溫)

        2. ü上兩點的省略

        ü上兩點的省略,限于以下兩種情況:

        第一,撮口呼韻母自成音節(jié),改寫作yu,省略兩點,上面已經講過,不再舉例。

        第二,舌面音j、q、x和撮口呼韻母相拼時,省略ü上兩點。例如:

        j—ü—ju(劇) j—üe—jue(決) q—üe—que(缺)

        q—ün—qun(群) x—üɑn—xuɑn(選) x—üe—xue(雪)

        其他情況就不省略ü上的兩點,如作為韻母單獨列舉時。另外和聲母n、l相拼時,ü上兩點絕對不能省略。這是因為n、l可和四呼韻母相拼,如省略兩點,就和合口呼韻母混淆了。例如:

        nü(女)—nu(努) lü(旅)—lu(魯)

        而字母y和j、q、x后的ü省掉兩點后不會和合口呼韻母混淆,因為y和j、q、x后只能是齊齒呼、撮口呼韻母而不可能是合口呼韻母。

        (四) 標調法

        1. 聲調符號要標在一個音節(jié)的主要元音(韻腹)上

        pā(趴)  zhǎo(沼)  xiè(謝)  duō(多)  guàng(逛)  něi(餒)

        2. 聲調符號恰好標在i上時,i上的點省去不寫

        pí(皮) yìng(硬) jīn(斤)

        3. 在iu、ui兩個韻母中,聲調符號要標在最后的元音u或i上,通常說i、u并列標在后

        liú(流) shuǐ(水) xiū kuì(羞愧)

        4. 輕聲音節(jié)不標調

        xiān sheng(先生) gān jing(干凈) míng bɑi(明白)

        (五) 音節(jié)連寫

        1. 同一個詞的幾個音節(jié)要連寫,詞與詞分寫,句子和詩歌開頭的字母要大寫

        語Yǔ言yán是shì人rén類lèi最zuì重zhòng要yào的de交jiāo際jì工gōng具jù。

        2. 關于專有名稱的拼寫

        (1) 漢語人名按姓氏和名字分寫,各部分的開頭字母大寫。如:

        Dèng Xiǎopíng(鄧小平) Sīmǎ Qiān(司馬遷)

        (2) 地名中專名和通名分寫,第一個字母大寫。如:

        Běijīng(北京) Chángchūn Shì(長春市)

        (3) 其他專有名稱開頭字母大寫,較長的按詞分寫,每個詞的第一個字母大寫,如:

        Zhōnghuá Rénmín Gònghéguó(中華人民共和國)

        (4) 專名用于封面、標題、標牌以及標語等時,可以全部采用大寫字母,有時為了美觀,可以不標調號。如:

        RENMIN RIBAO(人民日報) YUWEN JIANSHE(語文建設)

        第八節(jié) 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應注意的問題

        一、方言和普通話的區(qū)別

        我國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語言,漢民族是其中最大的一個民族,人口眾多,居住地域最廣。而漢民族的語言也不完全統(tǒng)一,有七大方言區(qū),即北方話(以北京話為代表)、吳語(以上海話為代表)、粵語(以廣州話為代表)、閩語(以福州話和廈門話為代表)、贛語(以南昌話為代表)、湘語(以長沙話為代表)、客家語(以廣東梅縣話為代表)。每個方言區(qū)內又存在不同層次的次方言。漢語方言的復雜性必然會影響到政治、經濟的統(tǒng)一管理,文化的合作與交流,因此確定全民族的共同語是十分必要的。漢民族的共同語稱為“普通話”,與此相對而言的各地區(qū)的漢語稱“方言”。

        1956年2月6日,我國國務院公布《關于推廣普通話的指示》,規(guī)定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標準漢語。

        方言和普通話的差異,主要表現(xiàn)在語音上,其次表現(xiàn)在詞匯和語法上。據統(tǒng)計,如果用粵語(廣州話)和普通話進行比較,它們在語音、詞匯、語法、語氣等方面的差別如下:

        表3.3 粵語(廣州話)和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語氣方面的差異

        從表3.3可以看出,廣州話和普通話的最大差別是語音,比例是75%,語法差別最小,但也有25%。這說明普通話和方言在語音系統(tǒng)上是不同的,詞匯也有較大的差異。

        對于方言區(qū)人來說,學習普通話的重點就是對普通話語音的學習和掌握,學習普通話的難點是難點音的學習。所謂難點音,是指由于受到方音及發(fā)音習慣的影響,發(fā)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中某個音和某組音的標準發(fā)音時感到非常難發(fā)的音。就聲母而言,平舌音和翹舌音的分辨、鼻音和邊音的分辨是帶有普遍性的難點。學習普通話,除了發(fā)(讀)準難點音外,還要辨別記憶帶有難點音的字詞的讀音。下面,我們主要以甘肅方言為例,從音節(jié)的三大構成要素,即聲母、韻母和聲調的角度來為學習普通話的人提供一些簡單有效的學習方法。

        二、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聲母應注意的問題

        (一) 甘肅方言的聲母與普通話聲母的不同

        1. 舌尖鼻音n與邊音l混讀

        甘肅方言中n、l混讀的現(xiàn)象大體上可分為兩種:一是全部混讀。如蘭州話中n、l是兩個自由變體,“難、農、怒”與“蘭、龍、路”兩組的聲母n和l隨便讀,不受條件限制,沒有辨義作用。二是部分混讀。如天水、定西、武都等地,n、l在與齊齒呼韻母相拼時,分而不混,如“?!焙汀皠ⅰ辈幌嗷?;其他情況下相混。其中大都是將n聲母字讀作l聲母字,如定西話、天水話、武都話等,也有將l聲母字讀作n聲母字的情況,如隴西話、武都話等。

        n與l相混的主要原因是讀不準音,分不清字。關于n、l的發(fā)音方法可參照前面“第二節(jié)聲母訓練”關于發(fā)音的講解,要分清哪些字的聲母是n,哪些是l,可參照下面的方法。

        【訓練】

        (1) n聲母字練習:

        親昵  本能  艱難  新年  忍耐  搬弄  潛能

        泥濘  南寧  泥淖  裊娜  牛奶  呢喃  女奴

        (2) l聲母字練習:

        老李  流連  凌亂  流利  履歷  料理  老練

        (3) n、l對比練習:

        農—龍  年—連  女—旅  您—臨

        男—藍  內—類  諾—洛  能—棱

        n—l  逆流  納涼  年輪  哪里  努力  奶酪  凝練

        l—n  連年  冷暖  留念  累年  老衲  遼寧  理念

        2. 零聲母字比普通話少

        普通話四呼中都有零聲母字。甘肅方言將普通話的一部分零聲母字讀成了有輔音聲母的字。這種情況大致有三種:一是合口呼零聲母字幾乎都讀成唇齒濁擦音v,如“問”、“歪”、“網”等字。二是在開口呼零聲母字前加上聲母n或ng。如“愛”、“安”、“傲”、“嘔”、“嗯”等字,在甘肅平涼、臨夏、慶陽等地加上了n聲母,而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則加上了ng聲母。還有其他特殊情況,如甘谷、渭源等地讀“愛”、“額”等字時,前面加上g聲母,蘭州人在“餓”字前則加上唇齒濁擦音v聲母。三是部分齊齒呼零聲母字,如“眼”、“牙”、“咬”、“硬”、“業(yè)”等字,在甘肅定西、天水、武都等地方言中,前邊都加上了舌面濁鼻音[]。

        要掌握零聲母字的讀音,須注意三點:一是要記住哪些字是普通話中的零聲母字,發(fā)音時要去掉方言中的輔音聲母;二是以u起頭的字,發(fā)音時要盡量攏圓雙唇,避免上齒接觸下唇,減少摩擦;三是記住普通話中沒有“v”、“[]”這兩個聲母。

        【訓練】

        四呼+各呼零聲母:

        厄運  恩愛  扼要  耳聞  阿諛  偶爾  安慰

        壓抑  牙齦  嬰兒  誘餌  疑問  諺語  友誼

        外語  巍峨  蜿蜒  嗚咽  唯物  蛙泳  王維

        擁有  魚餌  寓言  愉悅  運用  韻味  漁翁

        3. zh組聲母讀音比較特殊

        普通話中以zh、ch、sh、r為聲母的字在甘肅方言中的讀音比較復雜。一是甘肅的定西、天水、平涼、慶陽、武都、酒泉等地,將一部分聲母zh、ch、sh的開口呼韻母字,讀作相應的z、c、s聲母的字。如“指”、“吵”、“是”的聲母分別讀成z、c、s。但“知”、“超”、“世”等字的聲母仍讀作zh、ch、sh。二是zh組的合口呼韻母字,在甘肅方言中讀音紛紜而特殊。

        對于這類讀音的學習,主要是掌握自己方言的特殊讀法與普通話讀音的對應關系,還要花工夫記住普通話的zh組聲母的字。

        【訓練】

        (1) 兩字詞的比較:

        z—zh 暫時—戰(zhàn)時  資助—支助  自力—智力  栽花—摘花

        短暫—短站  小鄒—小周  仿造—仿照  造就—照舊

        c—ch 倉皇—猖狂  一層—一成  藏身—長生  有刺—有翅

        推辭—推遲  粗糙—出操  村莊—春裝  魚刺—魚翅

        s—sh 四十—事實  散光—閃光  三哥—山歌  塞子—篩子

        近似—近視  死記—史記  私人—詩人  仨人—殺人

        (2) 兩字詞的連用:

        z—zh 載重  坐診  組織  雜志  再植  贊助  遵旨

        zh—z 鑄造  振作  裝載  渣滓  種族  制造  準則

        c—ch 倉儲  蠶蟲  殘春  操場  財產  促成  擦車

        ch—c 純粹  揣測  炒菜  沖刺  尺寸  陳詞  沉船

        s—sh 颯爽  私塾  桑樹  算術  宿舍  松鼠  歲數

        sh—s 石筍  上色  哨所  神色  失散  深思  誓死

        r—如果  儒家  褥子  潤滑  若非  睿智  溶解

        4. 普通話中一部分不送氣音字在甘肅方言中讀作送氣音

        普通話中的塞音、塞擦音有送氣與不送氣之分:“b—p”、“d—t”、“g—k”、“j—q”、“zh—ch”、“z—c”。而甘肅天水、平涼、武都等地將一部分不送氣音的字讀作送氣音字,如“跪”、“病”、“凈”、“趙”、“在”、“動”等字的聲母分別讀作k、p、q、ch、c、t。

        對這類字音的學習,只需要記住哪些字是送氣音,哪些字是不送氣音即可。

        【訓練】

        (1) 兩字詞的比較:

        b—p 部位—鋪位  發(fā)白—發(fā)牌  辮子—騙子  備料—配料

        d—t 淡化—碳化  肚子—兔子  毒藥—涂藥  調動—跳動

        g—k 關心—寬心  怪事—快事  孤樹—枯樹   掛上—跨上

        j—q 匠人—嗆人  安靜—安慶  吉利—奇麗  堅強—牽強

        zh—ch 扎針—插針  摘除—拆除  質問—斥問  侄子—池子

        z—c 自序—次序  座位—錯位  親自—欽賜  實在—拾菜

        (2) 兩字詞的連用:

        b+p 逼迫  擺譜  半票  奔跑  包賠  般配  編排

        p+b 皮包  旁白  攀比  排比  盤剝  旁邊  排版

        d+t 地鐵  動態(tài)  大體  當天  頂替  燈塔  倒貼

        t+d 停頓  特點  停電  挑逗  替代  臺獨  臺燈

        g+k 高考  概括  廣闊  感慨  滾開  孤苦  刮開

        k+g 考官  曠工  客觀  口感  課改  肯干  恐高

        j+q 近期  加強  節(jié)慶  驚奇  激情  假期  景氣

        q+j 奇跡  切忌  清剿  勤儉  群居  瓊漿  瘸腳

        zh+ch 征程  整飭  支持  正常  真誠  摘抄  裝車

        ch+zh 車站  春裝  橙汁  禪杖  處置  超值  茶莊

        z+c 造成  字詞  宗祠  自此  總裁  造次  紫菜

        c+z 錯字  存在  村子  辭藻  搓澡  嘈雜  參贊

        5. 普通話j組聲母的一部分字在甘肅方言中讀作z組或g組聲母字

        普通話聲母j、q、x是從z、c、s和g、k、h兩組中分化出來的。分化的條件是齊齒呼和撮口呼韻母的字。甘肅靖遠、景泰等地z組聲母尚未分化,“雞”、“舉”等字聲母為z,“七”、“取”等字聲母為c,“洗”、“虛”等字聲母為s。蘭州、天水、平涼、武都等地方言中也有g組演變分化的遺跡,如“街”、“腔”、“鞋”三字的聲母仍為g、k、h。

        對這類讀音的學習,只需記住普通話的聲韻拼合規(guī)律,即i、ü起頭的韻母不與z、c、s和g、k、h相拼。學習普通話時,把z組或g組聲母改為相應的j組聲母即可。

        【訓練】

        (1) 字詞的比較:

        j—z 既—字  機—資  舉—組  居—租  擠—紫

        q—c 期—疵  其—辭  起—此  去—促  區(qū)—粗

        x—s 兮—司  喜—死  細—四  需—蘇  絮—速

        (2) 兩字詞的連用:

        z+j 資金  自覺

        j+z 集資

        (二) 克服方言影響,掌握學習普通話的方法

        1. 利用形聲字聲旁類推

        現(xiàn)代漢語的漢字絕大多數為形聲字,形聲字由形旁和聲旁兩部分組成。形旁是表示意義的,聲旁是表示聲音的。同一聲旁的字在讀音上往往一致或接近。如“反”的聲母是唇齒音f,以它為聲符的“飯”、“返”、“販”等字聲母都是唇齒音,但“板”字例外。利用漢字形聲字的這一特點,可以幫助我們記住一個,類推一系列,減少記憶量。在類推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個別的例外字,就需要個別記憶。

        2. 利用聲母相關的聲旁串聯(lián)類推

        如果形聲字聲旁的聲母是d或t,那么這個形聲字一般是翹舌音字。如“終”的聲旁“冬”,聲母是d,就可知“終”是翹舌音字?!爸巍钡穆暸允恰芭_”,其聲母是t,就可知“治”是翹舌音字。如果形聲字聲旁的聲母不是d或t,但與d或t有關,那么,這個形聲字也可能是翹舌音字。如“峙”的聲旁“寺”,聲母是s,但以“寺”做聲旁的形聲字“等”、“待”、“特”等聲母是d或t,可見,“寺”是與d、t有關的聲旁,就可知“峙”是個翹舌音字。利用與聲旁的聲母相關的辦法來串聯(lián)類推(注意這與用聲旁類推不是一回事),也可以推出30多個翹舌音字:

        聲旁讀d的:滯、綻、終、橙、澄、侈、眵、闡、蟬、禪、說、稅

        聲旁讀t的:笞、始、治、撞、幢、僮、純、瞠、社、蛇、擅、膻、顫

        聲旁與d、t有關的:寺(等、待、特)—痣、持、詩、侍、恃、峙

        也(地、他、拖)—池、馳、弛、施

        3. 利用普通話的聲韻拼合規(guī)律來分辨

        普通話里,聲母f不跟韻母ɑi相拼,因此,方言中念“fɑi”音的字,都應念成huɑi音,如“懷”、“壞”、“淮”、“槐”、“徊”、“踝”等字。同樣,普通話中的uɑ、uɑi、uɑng這三個韻母能跟舌尖后音zh、ch、sh相拼,不與舌尖前音z、c、s相拼。所以,凡遇到韻母是uɑ、uɑi、uɑng的字,就可知其聲母是zh、ch、sh。按照聲韻拼合規(guī)律,將常見問題歸納如下:

        (1) 普通話里,聲母t決不與韻母en相拼,所以,方言中念ten音的字,都應該念eng韻。如疼、騰、藤、滕、謄等。

        (2) 普通話里,聲母d不與韻母en相拼(只有一個不常用的“扽”字例外),所以,方言中念den音的字,都應該念eng韻。如燈、等、登、瞪、鄧等。

        (3) 普通話里,聲母f決不與韻母ong相拼,所以,方言中念fong音的字,都應該念eng韻。如鋒、封、峰、豐、瘋、鳳、縫、奉、風、諷、楓等。

        (4) 普通話里,聲母d、t決不與韻母in相拼,所以,方言中念din、tin音的字,都應該念ing韻。如丁、釘、盯、叮、疔、鼎、頂、定、錠、訂;廳、婷、庭、亭、挺、艇、等。

        (5) 普通話里,聲母n與韻母en相拼的字,只有一個“嫩”(“恁”不常用);聲母n與韻母eng相拼的字,只有一個“能”字。

        (6) 普通話里,聲母l決不與韻母en相拼,所以,方言中念len音的字,都應該念eng韻。如棱、冷、愣等。

        (7) 普通話里,聲母s與韻母en相拼的字,只有一個“森”;聲母s與韻母eng相拼的字,只有一個“僧”字。

        4. 采取記少不記多的方法記憶

        如,普通話里zh、ch、sh和z、c、s拼開口呼韻母的字,我們可以采用只記住少數字的辦法。如ɑ韻母,拼zh、ch、sh聲母的字多,拼z、c、s聲母的字少,[zɑ(扎、咱、咋、雜、匝、臢)、cɑ(擦)、sɑ(撒、仨、灑、卅、薩、颯、挲、潵、靸)],我們記住z、c、s聲母的字,剩下的便是zh、ch、sh聲母的字了。其他的可以類推?,F(xiàn)將一部分聲母歸納如下:

        (1) 普通話里,聲母g與前鼻韻母en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根、跟、亙”(“艮”、“哏”、“茛”三個不常用)三個字,其余的“更”、“耕”、“耿”、“頸”等字都是eng韻字。

        (2) 普通話里,聲母z與前鼻韻母en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一個“怎”字(“譖”不常用),其余的“曾”、“增”、“憎”、“贈”等字都是eng韻字。

        (3) 普通話里,聲母c與前鼻韻母en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一個“參”(參差)(“岑”、“涔”不常用),其余的“曾”、“層”、“蹭”等字都是eng韻字。

        (4) 普通話里,聲母n與前鼻韻母in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一個“您”,其余的“寧”、“擰”、“嚀”、“凝獰”、“寧(寧可)”、“濘”、“佞”等字都是ing韻字。

        (5) 普通話里,聲母r與后鼻韻母eng相拼的字,常用的只有“扔”和“仍”兩個字(“礽”不常用),其余的“人”、“仁”、“任”、“忍”、“刃”、“韌”等字都是en韻字。

        5. 學習普通話聲母n和l應注意的問題

        鼻音n和邊音l做聲母時,分別能與開口呼、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四呼的韻母相拼,n和l在普通話語音系統(tǒng)里分得很清楚??墒?,在有些方言里,n和l常常區(qū)分不清。

        首先,要把握這兩個音的發(fā)音部位。鼻音n和邊音l都是舌尖中音,發(fā)音部位相同,發(fā)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學會發(fā)這兩個音的本音。

        其次,鼻音n和邊音l的區(qū)別在于發(fā)音方法不同。發(fā)n時,舌的兩側與口腔上部完全閉合,封閉口腔通道,氣流從鼻腔出來;發(fā)l時,舌的兩側松開,氣流從舌頭兩邊透出。所以,讓氣流從鼻腔出來,還是從舌頭兩側出來,關鍵在于控制軟腭的升降。n和l的發(fā)音部位雖然都屬于舌尖和上齒齦,但舌尖和舌體的肌肉收縮情況有所不同。發(fā)l時舌尖稍稍抬起,舌體的前部肌肉向中間收攏,因此在舌尖兩側氣流可以順利通過。保持發(fā)n時的狀態(tài),如果氣流量增大,嘴角兩邊可以感受到氣流的沖擊。發(fā)n時,舌尖平伸抵住齒齦,舌體向兩側舒展開,將氣流堵塞在上腭和舌之間,這時,軟腭后部的小舌下垂,氣流從鼻腔出來。

        練習發(fā)n和l時,可先學會掌握這兩個聲母的發(fā)音方法,領會發(fā)音要領,比較鼻、邊音的區(qū)別,通過練習詞語和繞口令,逐漸區(qū)分清楚鼻、邊音。至于如何記住哪些是鼻音字、哪些是邊音字,只能下工夫去記。常用的記憶方法有:一是記少不記多。普通話里,鼻、邊音聲母的字有三百多個,而n聲母字比l聲母字少得多,可先記住鼻音字,剩下的便是邊音字了。如聲母n與in相拼的字極少,而邊音l與in相拼的字較多,即:nin(您)—lin(林、淋、淋、臨、鄰、磷、吝);二是利用形聲字聲旁類推。這種方法前面已提到,如“侖”是邊音,那么可知同聲旁的“倫”、“掄”、“輪”、“圇”、“綸”、“論”等字都是邊音。

        三、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韻母應注意的問題

        (一) 甘肅方言的韻母與普通話韻母的不同

        1. 復韻母的舌位動程不足

        在讀復韻母的過程中,舌位有高低前后、唇形有圓展等滑動變化過程,即“動程”。甘肅方言中復韻母的舌位動程不足。存在兩種情況:一是將復元音讀作單元音,沒有舌位、唇形的動程。如甘肅方言把ɑi、ɑo兩個復元音韻母讀作單元音韻母[?][]。部分地區(qū)將“樓”、“謀”等字的韻母ou讀作u,“多”、“落”等字的韻母uo讀作e。二是將韻腹舌位讀得過高,整個復韻母舌位變化不大,動程明顯不足。如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存在ɑi和ei不分的現(xiàn)象,把ɑi、uɑi讀作ei、uei,如把bái cài(白菜)讀成béi cài。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主要是注意ɑi和ei開始發(fā)音時開口度的大小。

        另外,也有將普通話中單韻母字讀作復韻母字,將動程較小的讀作動程較大的。如天水、平涼將“歌”、“割”、“課”、“喝”、“和”等字韻母e讀作uo。甘谷、通渭等地把ei、uei分別讀作ɑi、uɑi,如“玫瑰”讀作mɑi guɑi,“烏龜”讀作wu guɑi。

        【訓練】

        (1) ɑi和ei兩韻母的對比練習

        賣—妹   百—北   奈—內   開—剋   賴—類   改—給

        賣力—魅力 稗子—被子 擺布—北部 排場—賠償

        百倍   白費   敗類   栽培   采煤   曖昧   愛美

        黑白   背帶   胚胎   悲哀   擂臺   內在   佩戴

        (2) uɑi和uei的對比練習

        歪—危  怪—貴  塊—愧  甩—水  拽—綴  外—未

        快慰   衰退   外匯   對外   鬼怪   毀壞   最壞

        (3) ɑo和ou的對比練習

        找—肘  毛—眸  凹—毆  拋—剖  掃—擻  好—吼

        飽受   刀口   稿酬   澳洲   酬勞   后腦   柔道

        (4) uɑ和uo的對比練習

        哇—喔  瓦—我  瓜—鍋  話—豁  刷—說  抓—捉

        跨國   花朵   華佗   刷鍋   多寡   國畫   火花

        (5) iɑo和iou的對比練習

        腰—優(yōu)  秒—謬  裊—紐  巧—糗  教—揪  了—柳

        交友   嬌羞   要求   效尤   柳條   遛鳥   有效

        2. 普通話中的一部分圓唇音字在甘肅方言中讀作不圓唇音字

        在甘肅不少地方的方言中缺少o韻母,凡普通話聲母b、p、m、f后面的韻母是o的,差不多都念成e韻母,如“坡”(pō)讀作pē,“薄膜”(bó mó)讀作bé mé。

        對這類音的學習,要掌握聲韻拼合規(guī)律:在普通話中,單韻母o只能和唇音b、p、m、f四個聲母拼合,如“薄膜”要讀作bó mó;而單韻母e卻不能和b、p、m、f四個聲母相拼(除了輕聲音節(jié)“me”外)。糾正的方法是把b、p、m、f后的韻母e都改作o,練習o的發(fā)音時,只要按e的舌位再把唇形攏圓即可。

        另外,甘肅的定西等地將普通話中“üe”韻母的字如“學”、“約”讀作“ie”韻母字。這是由于將圓唇的起點音“ü”讀作了不圓唇的起點音“i”,唇形缺乏一個從圓到展的變化過程。

        【訓練】

        (1) o和e的對比練習

        叵測  墨客  波折  薄荷  摹刻  磨合  莫測

        惡魔  隔膜  折磨  胳膊  刻薄

        (2) üe和ie的對比練習

        月—夜  確—切  學—鞋  虐—孽  掠—裂  絕—潔

        學業(yè)   血液   決裂   解決   孑孓   謝絕   斜月

        3. 鼻音韻尾趨于簡化和消失

        普通話中的前鼻音尾韻母和后鼻音尾韻母,在甘肅方言中多數區(qū)分不清,甚至丟失鼻音韻尾,讀成鼻化韻。鼻化韻是指其元音發(fā)音時軟腭下降,打開鼻腔通路,氣流同時從口腔和鼻腔里出來,聽上去像帶有鼻音色彩的元音韻母。

        甘肅方言中大部分地區(qū)把后鼻尾韻讀成前鼻尾韻。如蘭州話把后鼻尾韻eng、ing、ong、iong混同于相應的前鼻尾韻,如“崩”和“奔”、“清”和“親”、“隆”和“輪”、“窮”和“裙”不分。還有一些地區(qū)把前鼻尾韻讀成后鼻尾韻的,如甘肅武威話把前鼻尾韻ɑn、iɑn、uɑn、üɑn、en、in、uen、ün讀作相應的后鼻尾韻ɑng、iɑng、uɑng、eng、ing、ong、iong,所以,“飯”和“放”、“鹽”和“陽”、“玩”和“王”、“跟”和“耕”、“金”和“京”、“春”和“沖”、“尋”和“熊”兩兩不分。另外,“遠”、“捐”、“泉”、“宣”等字的韻母讀作普通話中沒有的后鼻尾韻“üɑng”。

        甘肅方言中將“鼻尾音”發(fā)成“鼻化音”的現(xiàn)象也很普遍。如蘭州話將前鼻尾韻ɑn、iɑn、uɑn、üɑn讀作鼻化韻[]、[i]、[u]、[y],將后鼻尾韻ɑng、iɑng、uɑng讀作鼻化韻[?]、[i?]、[u?]。

        對于ɑ這類韻母的學習,要掌握以下幾點:

        一是正確掌握前、后鼻尾韻母n和ng的發(fā)音方法。掌握好n和ng的發(fā)音,關鍵在于要掌握好舌頭的位置變化情況。n是舌尖濁鼻音,發(fā)前鼻音尾韻母時,舌頭最后是舌尖抵住上齒齦,舌頭基本是平伸在口腔里;nɡ是舌根濁鼻音,發(fā)后鼻音尾韻母時,舌頭后縮,前低后高,舌尖置于下齒齦的下面,舌根和軟腭構成阻礙,并且下頜肌肉有緊張感。

        二是要掌握好前鼻音尾韻母和后鼻音尾韻母中元音的發(fā)音。例如ing的發(fā)音,雖然能發(fā)好ng的音,但是如果i的發(fā)音不好,比如發(fā)音時舌位不夠高,唇形不扁等,也同樣不能發(fā)好ing的音。eng和ong的發(fā)音,eng是扁唇音,ong是圓唇音。首先,韻母主要元音舌位的前后不同,“ɑn”中的“ɑ”是前元音[a],而“ɑng”中的“ɑ”是后元音[ɑ]。其次,韻尾n和ng的發(fā)音部位不同。作為韻尾,兩者都是唯閉音,但閉塞的位置不同。發(fā)前鼻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成阻,發(fā)后鼻音時,舌根要隆起抵住軟腭成阻。第三,發(fā)主要元音時,軟腭不可下垂,要盡量堵住鼻腔的通道,讓氣流全部從口腔流出。元音發(fā)完即接上一個后續(xù)鼻音韻尾,即將舌尖抵住上齒齦,或將舌根隆起抵住軟腭。

        三是要記住有關常用字的讀音。

        搞清了n和nɡ、前后鼻韻母的發(fā)音要領后,還可利用我們前面提到的一些方法幫助記憶前后鼻韻母字。

        (1) 利用聲韻拼合規(guī)律幫助記憶

        ① d、t不與in相拼,只與inɡ相拼。

        ② z、c、s能跟en和enɡ韻母相拼,拼en只有“怎”、“岑”、“森”等少數幾個常用字,拼enɡ韻母的字較多。

        ③ 韻母uenɡ只能做零聲母音節(jié),常見字只有“翁”、“嗡”、“甕”等。

        ④ d、t、n、l與en韻母相拼只有“扽”(dèn)、“嫩”(nèn)兩個常見字,但拼enɡ韻母的字就比較多。

        ⑤ 韻母onɡ不與聲母sh相拼,所以方言中與聲母sh相拼的uenɡ(onɡ)韻字都應歸入uen韻。

        (2) 偏旁類推

        “分”為前鼻韻,以“分”為聲符的字,如“汾”、“粉”等字為前鼻韻。有些偏旁類推有例外,如有聲旁誤用和前后兩音字兩種情況。

        稟(binɡ)—檁懔凜(lin) 并(binɡ)—拼、姘(pin) 令(linɡ)—鄰、拎(lin)

        井(jinɡ)—進(jin) 君(jun)—窘(jionɡ) 兵(binɡ)—賓(bin)

        稱 chen(稱心)—chenɡ(稱贊) 親 qin(母親)—qinɡ(親家) 勁 jin(干勁)—jinɡ(勁敵)

        【訓練】

        (1) ɑn和ɑng的對比練習

        安—骯   瞞—忙   攀—旁   站—帳   山—傷   攔—狼

        開飯—開放 心煩—新房 爛漫—浪漫 一般—一幫

        班長   山上   安放   戰(zhàn)場   盼望   擔當   肝臟

        傷感   傍晚   上班   長安   長衫   商談   當然

        (2) iɑn和iɑng的對比練習

        年—娘   連—良   淺—搶   現(xiàn)—象   煙—央   漸—降

        鮮花—香花 老年—老娘 大連—大梁 險象—想象

        現(xiàn)象   堅強   邊疆   聯(lián)想   勉強   演講   牽強

        向前   享年   香煙   搶險   養(yǎng)顏   江邊   兩遍

        (3) uɑn和uɑng的對比練習

        觀—光   寬—框   占—壯   閂—雙   萬—忘   穿—窗

        一晚—一網 官宦—光環(huán) 惋惜—往昔 手腕—守望

        寬廣   端莊   觀光   軟床   萬狀   晚霜   亂闖

        光環(huán)   狂歡   壯觀   雙管   慌亂   網管   撞斷

        (4) en和eng的對比練習

        門—萌   跟—耕   塵—呈   分—風   奔—崩   森—僧

        分數—楓樹 申明—聲明 陳舊—成就 真誠—征程

        審視—省事 診治—整治 人參—人生 身世—聲勢

        本能   真正   人稱   人生   真誠   深層   神圣

        成本   生辰   憎恨   成人   誠懇   登門   成分

        (5) in和ing的對比練習

        斌—冰   臨—零   心—星   頻—平   津—京   您—寧

        因循—英雄 引子—影子 信服—幸?!∮H近—清靜

        品行   心靈   盡情   引擎   民情   新穎   品評

        靈敏   迎新   清新   輕信   清貧   行進   病因

        (6) uen和ueng(ong)的對比練習

        臀—童   蹲—東   捆—恐   尊—宗   村—匆   困—控

        村頭—蔥頭 吞并—通病 存錢—從前 唇膏—崇高

        燉肉—凍肉 輪子—聾子 春風—沖鋒 余溫—漁翁

        混同   昆蟲   尊重   滾動   穩(wěn)重   輪空   順從

        農村   通順   冬筍   紅潤   仲春   通婚   共存

        (7) ün和iong的對比練習

        運—用    群—窮    軍—窘    遜—匈    熏—兇

        人群—人窮  運費—用費  因循—英雄  暈車—用車

        軍用     運用     擁軍     云涌     兇運

        4. “兒”、“二”、“耳”的讀音與普通話不同

        “兒”、“二”、“耳”等字的讀音是卷舌元音er,在普通話中是零聲母字。這些字在甘肅方言中一般也是零聲母字,但有些讀音與普通話不同。如在定西、天水一些地區(qū)讀作“ê[?]”,也有讀作“[z]”的。臨夏話讀ei,蘭州及河西一些地方讀[]([]是舌面后高不圓唇元音,普通話沒有這個音)。

        對于這類字的學習,關鍵是掌握“er”的發(fā)音:舌尖向硬腭卷起。

        5. n、l聲母后有uei韻母,而無ei韻母

        普通話聲母n、l后有ei韻母,而無uei韻母,但甘肅方言中的n、l聲母后卻有uei韻母而無ei韻母。如“雷”、“淚”、“累”、“內”、“類”等字的韻母都是uei。

        對于這類字音的學習,只需要記住普通話聲母n、l不與uei韻母相拼即可。

        (二) 克服方言影響,掌握學習普通話的方法

        學習普通話韻母,首先,要知道韻母的數目和實際讀音;其次,要了解韻母的分類;再次,要掌握普通話韻母和自己方言韻母的對應關系;最后,存同改異,讀準普通話韻母。下面,我們以隴中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的難點音為例,提出學習前后鼻韻母方面應注意的問題。

        普通話中有前鼻韻母8個,后鼻韻母8個,共16個。其中,普通話中的in—inɡ,en—enɡ,uen—uenɡ—onɡ,ün—ionɡ四組韻母,在甘肅隴中方言區(qū)很難區(qū)分。

        要讀準并分清前后鼻韻母,我們首先要了解正確的發(fā)音方法。韻尾n、nɡ的發(fā)音部位不同。作為韻尾,兩者都是唯閉音,但閉塞的位置不同。發(fā)前鼻音時,舌尖抵住上齒齦成阻,打開鼻腔通路,讓氣流從鼻腔出去。發(fā)后鼻音時,舌根要隆起抵住軟腭成阻,讓氣流從鼻腔出去。鼻韻母的發(fā)音則是發(fā)音器官由元音向鼻輔音漸次過渡的過程。前鼻韻母發(fā)音時,當韻腹清晰發(fā)出后,舌尖前伸頂在上齒齦上成阻,讓氣流從鼻腔出去,發(fā)音未完不能除阻。后鼻韻母發(fā)音時,當清晰發(fā)出韻腹后,舌根后縮靠在軟腭上成阻,發(fā)音未完不能除阻。

        四、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聲調應注意的問題

        (一) 甘肅方言的聲調與普通話聲調的不同

        對甘肅方言與普通話在聲調方面進行比較,不難看出兩點:一是就聲母、韻母、聲調相比較而言,甘肅方言與普通話在聲調方面差別最大;二是甘肅方言內部聲調方面的一致性也比較差。因此,甘肅人學習普通話聲調應從調類和調值兩方面入手。

        從調類來看,普通話只有四個調類,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而甘肅方言中和普通話一樣有四個調類的,也有三個調類的,調類的分合與普通話不同。

        從調值來看,甘肅方言的調值和普通話差別較大。甘肅方言的調值在整體上比較低沉,音長較短,沒有曲折調。因此,甘肅人學習普通話調值的明顯障礙是陰平念不高,陽平升不上去,上聲難轉變,去聲不夠長。

        (二) 甘肅方言區(qū)人學習普通話聲調應注意的問題

        1. 掌握普通話聲調和甘肅方言聲調的對應關系

        關于普通話聲調和甘肅方言聲調的對應關系,參見“第四節(jié) 聲調辨正”具體說明。

        2. 弄清普通話聲調的實際讀法和甘肅方言聲調的實際讀法

        聲調的實際讀法就是調值。普通話陰平的調值是55,陽平的調值是35,上聲的調值是214,去聲的調值是51。甘肅方言的具體調值參見附錄表4“甘肅方言聲調和普通話聲調對照表”。

        3. 分清調類和調值的關系

        調類是聲調的種類,即把調值相同的字歸納在一起所建立的類。因此,單音字有幾種基本調值就可以歸納成幾個調類。關于調類的名稱,如陰平、陽平、上聲、去聲等都是從古漢語繼承下來的,由于語音發(fā)展變化和方言的實際情況,平聲分成了陰平和陽平兩種。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掌握普通話或方言同古漢語聲調的關系,還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方言與普通話聲調的對應規(guī)律。

        調值指字音的高低、升降、曲直、長短變化形式,也就是聲調的實際讀法。普通話和甘肅方言,有著各自不同的調值和調類。調類相同的字,調值不一定相同。甘肅方言與普通話的調類相同,但調值不同。

        4. 學會辨識自己方言的聲調及調值,利用聲調對應關系讀準普通話的四聲

        掌握了聲調的對應關系,還要學會辨識自己方言的聲調及調值,然后轉化成普通話的聲調。聲調的高低、升降、曲直是由聲帶的松緊控制的。聲帶緊,發(fā)的音高;聲帶松,發(fā)的音低;聲帶不緊不松,發(fā)的是中音;聲帶半松,發(fā)的是半低音;聲帶半緊,發(fā)的是半高音;聲帶由緊到松,發(fā)出的是降調;聲帶由松到緊,發(fā)出的是升調;聲帶保持某一狀態(tài)顫動,發(fā)出的是平調;聲帶由松到緊再到松,發(fā)出的是降升調。用這種方法可以辨別方言聲調的調值,然后用“五度標調法”描寫出調值。

        此外,就是方言的調值轉化成普通話的調值。以甘肅隴中方言(包括定西市安定區(qū)、通渭、隴西、渭源、會寧、靜寧、莊浪7個縣區(qū))為例,隴中方言四個調類的四聲轉化成普通話的四聲,陽平字基本上都是聲調、調型與普通話的相同,只是升的起點和高度略有不同罷了,稍加注意即可。轉換調值是有難度的,主要是上聲的轉換。普通話的上聲是降升調,隴中方言的上聲都是降調。這就需要下一番工夫。

        【訓練】

        (1) 先標出下列單音節(jié)字詞的聲調,然后反復練習這些字詞。

        滑  髓  瓜  吵  抓  唐  山  陷  決  猛  達  屆  寒

        皿  謄  神  遠  涼  摳  鳴  疤  串  坡  紫  消  剩

        偶  釀  垮  霉  拱  窮  嗩  樓  月  嘗  就  給  溶

        遨  稟  罪  芽  是  翎  蹺  牌  梆  惻  雜  死  宜

        訊  牢  踝  洞  日  晌  氈  抬  繡  殿  胚  諾  枝

        褥  陣  列  薈  槽  飛  聘  寄  稞  穩(wěn)  插  禽  負

        速  云 縫(紉) 涼(快) 廣(播) 給(以) 難(民) 弄(飯)

        屯(兵) 挨(近) 傳(記) 逮(老鼠)刺(諷) 晃(虛一刀)

        (2) 讀準下列雙音節(jié)字詞的聲調,注意音變。

        扭捏  融洽  女真  親愛  水電  苦頭(吃了苦頭)  土壤  坑害

        鮮花  矛盾  運氣  哪兒  消費  暑假  這會兒  缺口  文明

        排偶  東北  請柬  印把子 講座  國王  姨夫   四聲  打嗝兒

        用具  面條兒 曾經  狀況  臨時  尊稱  至于   彩霞  關照

        血液  廁所  噴射  破爛  襯衫  另外  廠房   穿孔  包干兒

        手松  旁人  好像  追求  還原  紀律

        (3) 朗讀下面的材料,注意字詞的聲調的準確性。

        到了新加坡,我就被新加坡別具特色的綠陶醉了。

        我舍棄了許多坐車的機會,在這座城市步行。我徜徉穿行于她的綠色中間,心中無比舒暢。

        新加坡的綠色是大面積涂抹著的、非常濃郁的色塊,一層連一層,一重疊一重,一片接一片,高高低低,遠遠近近。遠眺近觀,仰望平視,你的視野里總是無窮無盡連綿不斷的綠……

        組成這樣綠色的主力軍,是各種各樣非常高大的樹。

        最后,在學習了前面的聲母、韻母、聲調內容的基礎上,還需要強調一下甘肅方言區(qū)人要說好普通話應當注意的幾點:

        一是前后鼻音要分清楚,如“老”與“腦”、“留”與“?!钡炔荒芑焱?。

        二是注意異讀詞的正確讀音,如人們常把“質量”(zhì liàng)讀成“zhǐ liàng”,把“辦公室”(bàn ɡōnɡ shì)讀成“bàn ɡōnɡ shǐ”等。

        三是要注意多音字的分辨,如“請?zhí)睉x作“qǐnɡ tiě”,“字帖”應讀作“zhì tiè”。

        四是別把w發(fā)音為v,如有的人常把“文化”錯說成“vén huà”。

        五是注意不要有尖音,女同學尤其要注意不要把ji、qi、xi讀成zi、ci、si。

        六是不說方言土語,如北京話把“腳”說成“腳丫子”,把“太陽”說成“老爺兒”,這些北京土話是不能進入普通話的。盡管普通話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語音,但北京話不等同于普通話。

        七是“兒化”和“輕聲”的音變要規(guī)范,如“上班”不必說成“上班兒”,“西瓜”“白菜”也不必讀成輕聲。

        附錄1

        表3.4 甘肅方言聲調和普通話聲調對照表

        附錄2 普通話水平測試常用難點詞語

        伶俐(líng lì) 聯(lián)絡(lián luò) 凌亂(líng luàn) 流浪(liú làng)

        領路(lǐng lù) 料理(liào lǐ) 裸露(luǒ lù) 能耐(néng nài)

        落難(luò nàn) 逆流(nì liú) 嫩綠(nèn lǜ) 靚女(liàng nǚ)

        泥淖(ní nào) 納涼(nà liáng) 年齡(nián líng) 戮力(lù lì)

        暖流(nuǎn liú) 出差(chū chāi) 櫥窗(chú chuāng) 走卒(zǒu zú)

        殘存(cán cún) 瑣碎(suǒ suì) 資助(zī zhù) 灑掃(sǎ sǎo)

        磋商(cuō shāng) 尊崇(zūn chóng) 受賄(shòu huì) 豢養(yǎng)(huàn yǎng)

        絆腳(bàn jiǎo) 淙淙(cóng cóng) 給予(jǐ yǔ) 恐嚇(kǒng hè)

        粳米(jīng mǐ) 堤壩(dī bà) 寬窄(kuān zhǎi) 欽佩(qīn pèi)

        殲滅(jiān miè) 占卜(zhān bǔ) 餛飩(hún tún) 驗收(yàn shōu)

        訃告(fù gào) 浣衣(huàn yī) 邊塞(biān sài) 麥穗(mài suì)

        佇立(zhù lì) 綏靖(suí jìng) 奴隸(nú lì) 慎重(shèn zhòng)

        緘默(jiān mò) 瞥見(piē jiàn) 經營(jīng yíng) 人參(rén shēn)

        憎恨(zēng hèn) 橫亙(héng gèn) 任憑(rèn píng) 水泵(shuǐ bèng)

        耿直(gěng zhí) 聲音(shēng yīn) 心疼(xīn téng) 神圣(shén shèng)

        罪行(zuì xíng) 贏利(yíng lì) 蓊郁(wěng yù) 奪命(duó mìng)

        褐色(hè sè) 隔閡(gé hé) 懦弱(nuò ruò) 摹刻(mó kè)

        沼澤(zhǎo zé) 撮合(cuō he) 勒索(lè suǒ) 傀儡(kuǐ lěi)

        喝彩(hè cǎi) 星宿(xīng xiù) 法則(fǎ zé) 吝嗇(lìn sè)

        臥鋪(wò pù) 嫌隙(xián xì) 須臾(xū yú) 羽翼(yǔ yì)

        隕落(yǔn luò) 雀躍(què yuè) 結業(yè)(jié yè) 鐵屑(tiě xiè)

        發(fā)掘(fā jué) 引擎(yǐn qíng) 接界(jiē jiè) 缺席(quē xí)

        哽咽(gěng yè) 搖曳(yáo yè) 攜手(xié shǒu) 剽竊(piāo qiè)

        削減(xuē jiǎn) 蓓蕾(bèi lěi) 粗獷(cū guǎng) 步驟(bù zhòu)

        毗鄰(pí lín) 蜿蜒(wān yán) 噸位(dūn wèi) 大概(dà gài)

        肚臍(dù qí) 秩序(zhì xù) 熾熱(chì rè) 媲美(pì měi)

        枸杞(gǒu qǐ) 屏棄(bǐng qì) 浸泡(jìn pào) 泡桐(pāo tóng)

        醞釀(yùn niàng) 殉難(xùn nàn) 眼瞼(yǎn jiǎn) 爾后(ěr hòu)

        揣度(chuǎi duó) 拆卸(chāi xiè) 環(huán)繞(huán rào) 搜捕(sōu bǔ)

        字帖(zì tiè) 率真(shuài zhēn) 三畝(sān mǔ) 茂密(mào mì)

        貿易(mào yì) 襤褸(lán lǚ) 胡謅(hú zhōu) 驢肉(lǘ ròu)

        奴婢(nú bì) 蓖麻(bì má) 脈搏(mài bó) 蕁麻(qián má)

        蕁麻疹(xún má zhěn) 軋花機(yà huā jī) 大伯子(dà bǎi zi) 地窖(dì jiào)

        麻繩(má shéng) 粳米(jīng mǐ) 迫擊炮(pǎi jī pào) 佝僂病(gōu lóu bìng)

        銀杏(yín xìng) 選拔(xuǎn bá) 盥洗(guàn xǐ) 露馬腳(lòu mǎ jiǎo)

        煤核兒(méi hú er) 呼喚(hū huàn) 著火(zháo huǒ) 關卡(guān qiǎ)

        沏茶(qī chá) 大廈(dà shà) 粘連(zhān lián) 北京(běi jīng)

        迫害(pò hài) 拍照(pāi zhào) 漂泊(piāo bó) 湖泊(hú pō)

        沮喪(jǔ sàng) 商埠(shāng bù) 揣好(chuāi hǎo) 踹開(chuài kāi)

        惴惴(zhuì zhuì) 喘氣(chuǎn qì) 寂寞(jì mò) 酗酒(xù jiǔ)

        驚駭(jīng hài) 債券(zhài quàn) 蹩腳(bié jiǎo) 遂意(suì yì)

        廈門(xià mén) 漆黑(qī hēi) 傾慕(qīng mù) 刪除(shān chú)

        喘氣(chuǎn qì) 免疫(miǎn yì) 模擬(mó nǐ) 偽造(wěi zào)

        織布(zhī bù) 畢業(yè)(bì yè) 刑律(xíng lǜ) 涅槃(niè pán)

        曲折(qū zhé) 混濁(hùn zhuó) 廣場(guǎng chǎng) 花蕊(huā ruǐ)

        炫耀(xuàn yào) 肖像(xiào xiàng) 收斂(shōu liǎn) 模樣(mú yàng)

        慷慨(kāng kǎi) 咀嚼(jǔ jué) 病菌(bìng jūn) 綺麗(qǐ lì)

        香菌(xiāng jūn) 請假(qǐng jià) 假如(jiǎ rú) 和煦(hé xù)

        馴服(xùn fú) 場院(cháng yuàn) 雛形(chú xíng) 妊娠(rèn shēn)

        婦孺(fù rú) 手腕(shǒu wàn) 炎熱(yán rè) 咯血(kǎ xiě)

        勉強(miǎn qiǎng) 蔭庇(yìn bì) 刊載(kān zǎi) 運載(yùn zài)

        樹蔭(shù yīn) 雇傭(gù yōng) 傭人(yòng rén) 創(chuàng)造(chuàng zào)

        創(chuàng)傷(chuāng shāng) 杠桿(gàng gǎn) 電線桿(diàn xiàn gān) 處置(chǔ zhì)

        處所(chù suǒ) 職稱(zhí chēng) 稱職(chèn zhí) 骨氣(gǔ qì)

        骨朵兒(gū duǒ er) 連累(lián lei) 附和(fù hè) 和諧(hé xié)

        慰藉(wèi jiè) 狼藉(láng jí) 勉強(miǎn qiǎng) 強硬(qiáng yìng)

        樂曲(yuè qǔ) 頭暈(tóu yūn) 暈車(yùn chē) 轉換(zhuǎn huàn)

        轉盤(zhuàn pán) 請?zhí)?qǐng tiě) 夾雜(jiā zá) 夾被(jiá bèi)

        企圖(qǐ tú) 針砭(zhēn biān) 乞求(qǐ qiú) 筆記(bǐ jì)

        盡量(jǐn liàng) 輟學(chuò xué) 精髓(jīng suǐ) 梗概(gěng gài)

        熱衷(rè zhōng) 希冀(xī jì) 恩愛(ēn’ài) 紀委(jì wěi)

        河蚌(hé bàng) 蚌埠(bèng bù) 遏止(è zhǐ) 儼然(yǎn rán)

        贍養(yǎng)(shàn yǎng) 瞻仰(zhān yǎng) 檔案(dàng’àn) 演奏(yǎn zòu)

        差役(chāi yì) 新鮮(xīn xiān) 鮮見(xiǎn jiàn) 地殼(dì qiào)

        蛋殼(dàn ké) 黍米(shǔ mǐ) 屏障(píng zhàng) 出殯(chū bìn)

        磅礴(páng bó) 瀕臨(bīn lín) 滂沱(pāng tuó) 酩酊(mǐng dǐng)

        逮捕(dài bǔ) 舞蹈(wǔ dǎo) 挑逗(tiǎo dòu) 澇災(lào zāi)

        橫財(hèng cái) 僥幸(jiǎo xìng) 比較(bǐ jiào) 針灸(zhēn jiǔ)

        鏹水(qiāng shuǐ) 掮客(qián kè) 供應(gōng yìng) 口供(kǒu gòng)

        擂臺(lèi tái) 肋骨(lèi gǔ) 擂碎(léi suì) 屯墾(tún kěn)

        肥臀(féi tún) 呆板(dāi bǎn) 眼眶(yǎn kuàng) 鏡框(jìng kuàng)

        崎嶇(qí qū) 蒼茫(cāng máng) 粗糙(cū cāo) 干燥(gān zào)

        訴訟(sù sòng) 細膩(xì nì) 婀娜(ē nuó) 安娜(ān nà)

        臣民(chén mín) 陳述(chén shù) 程序(chéng xù) 賓館(bīn guǎn)

        辛苦(xīn kǔ) 興趣(xìng qù) 心腹(xīn fù) 灌溉(guàn gài)

        羞澀(xiū sè) 堵塞(dǔ sè) 塞車(sāi chē) 租賃(zū lìn)

        謬誤(miù wù) 紕繆(pī miù) 繆氏(miào shì) 聘請(pìn qǐng)

        挑釁(tiǎo xìn) 鳥瞰(niǎo kàn) 斟酌(zhēn zhuó) 紫荊(zǐ jīng)

        掠奪(luè duó) 挫折(cuò zhé) 抽穗(chōu suì) 桑梓(sāng zǐ)

        佯攻(yáng gōng) 鄙視(bǐ shì) 坍塌(tān tā) 奔命(bēn mìng)

        撫恤(fǔ xù) 剝削(bō xuē) 稟告(bǐng gào) 偽造(wěi zào)

        縝密(zhěn mì) 贗品(yàn pǐn) 裨益(bì yì) 翹首(qiáo shǒu)

        玷辱(diàn rǔ) 慟哭(tòng kū) 斡旋(wò xuán) 剽悍(piāo hàn)

        修葺(xiū qì) 禪讓(shàn ràng) 謁見(yè jiàn) 彈劾(tán hé)

        禪宗(chán zōng) 憧憬(chōng jǐng) 編纂(biān zuǎn) 鞭撻(biān tà)

        殷紅(yān hóng) 股肱(gǔ gōng) 諍言(zhèng yán)

        含糊其辭(hán hú qí cí) 深謀遠慮(shēn móu yuǎn lǜ)

        背井離鄉(xiāng)(bèi jǐng lí xiāng) 不屈不撓(bù qū bù náo)

        膾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囤積居奇(tún jī jū qí)

        興風作浪(xīng fēng zuò làng) 敷衍塞責(fū yǎn sè zé)

        未雨綢繆(wèi yǔ chóu móu) 莘莘學子(shēn shēn xué zǐ)

        生機盎然(shēng jī àng rán) 怙惡不悛(hù è bù quān)

        咄咄逼人(duō duō bī rén) 縱橫捭闔(zòng héng bǎi hé)

        弱不禁風(ruò bù jīn fēng) 剛愎自用(gāng bì zì yòng)

        前倨后恭(qián jù hòu gōng) 不卑不亢(bù bēi bú kàng)

        丟三落四(diū sān là sì) 管窺蠡測(guǎn kuī lí cè)

        暴戾恣睢(bào lì zì suī) 所向披靡(suǒ xiàng pī mǐ)

        潸然淚下(shān rán lèi xià) 荼毒生靈(tú dú shēng líng)

        垂涎三尺(chuí xián sān chǐ) 屢見不鮮(lǚ jiàn bù xiān)

        呱呱墜地(gū gū zhuì dì) 悄然無聲(qiǎo rán wú shēng)

        驍勇善戰(zhàn)(xiāo yǒng shàn zhàn) 偃旗息鼓(yǎn qí xī gǔ)

        自怨自艾(zì yuàn zì yì) 暴殄天物(bào tiǎn tiān wù)

        鱗次櫛比(lín cì zhì bǐ) 提綱挈領(tí gāng qiè lǐng)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姍姍來遲(shān shān lái chí)

        人才濟濟(rén cái jǐ jǐ) 以儆效尤(yǐ jǐng xiào yóu)

        外強中干(wài qiáng zhōng gān) 至當不易(zhì dāng bù yì)

        載歌載舞(zài gēzài wǔ) 憂心忡忡(yōu xīn chōng chōng)

        戛然而止(jiá rán ér zhǐ)

        附錄3 普通話水平測試常用難點雙音節(jié)輕聲詞

        丫頭(yā tou) 胳膊(gē bo) 殘疾(cán ji) 葫蘆(hú lu)

        相聲(xiàng sheng) 骯臟(āng zang) 巴掌(bā zhang) 包袱(bāo fu)

        檳榔(bīng lang) 玻璃(bō li) 撥弄(bō nong) 攙和(chān he)

        蒼蠅(cāng ying) 抽屜(chōu ti) 出息(chū xi) 耷拉(dā la)

        答應(dā ying) 耽擱(dān ge) 叨嘮(dāo lao) 提防(dī fang)

        風箏(fēng zheng) 甘蔗(gān zhe) 高粱(gāo liang) 疙瘩(gē da)

        功夫(gōng fu) 姑娘(gū niang) 官司(guān sī) 哈欠(hā qian)

        饑荒(jī huang) 奸細(jiān xi) 街坊(jiē fang) 精神(jīng shen)

        結實(jiē shi) 交情(jiāo qing) 邋遢(lā ta) 沒關系(méi guān xi)

        燒賣(shāo mai) 商量(shāng liang) 身份(shēn fen) 生日(shēng ri)

        師傅(shī fu) 尸首(shī shou) 舒服(shū fu) 疏忽(shū hu)

        書記(shū ji) 摔打(shuāi da) 說和(shuō he) 斯文(sī wen)

        松快(sōng kuai) 溫和(wēn he) 窩囊(wō nang) 蝦米(xiā mi)

        先生(xiān sheng) 消息(xiāo xi) 胭脂(yān zhi) 央告(yāng gao)

        妖精(yāo jing) 吆喝(yāo he) 衣服(yī fu) 冤家(yuān jia)

        冤枉(yuān wang) 張羅(zhāng luo) 糟蹋(zāo ta) 扎實(zhā shi)

        招呼(zhāo hu) 招牌(zhāo pai) 折騰(zhē teng) 真是(zhēn shi)

        芝麻(zhī ma) 知道(zhī dao) 周到(zhōu dao) 莊稼(zhuāng jia)

        作坊(zuō fang) 白天(bái tian) 荸薺(bí qi) 別致(bié zhi)

        裁縫(cái feng) 財主(cái zhu) 柴火(chái huo) 成分(chéng fen)

        菩薩(pú sa) 嘀咕(dí gu) 格式(gé shi) 核桃(hé tao)

        和氣(hé qi) 和尚(hé shang) 合同(hé tong) 寒磣(hán chen)

        行當(háng dang) 行家(háng jia) 橫豎(héng shu) 糊涂(hú tu)

        活潑(huó po) 咳嗽(ké sou) 累贅(léi zhui) 籬笆(lí ba)

        糧食(liáng shi) 蘿卜(luó bo) 麻煩(má fan) 眉毛(méi mao)

        玫瑰(méi guī) 棉花(mián hua) 苗條(miáo tiao) 名字(míng zi)

        明白(míng bai) 磨蹭(mó ceng) 蘑菇(mó gū) 黏糊(nián hu)

        年成(nián cheng) 娘家(niáng jia) 奴才(nú cai) 挪動(nuó dong)

        盤纏(pán chan) 朋友(péng you) 脾氣(pí qi) 枇杷(pí pa)

        便宜(pián yi) 婆家(pó jia) 葡萄(pú tao) 人家(rén jia)

        神氣(shén qi) 神仙(shén xian) 時候(shí hou) 石榴(shí liu)

        拾掇(shí duo) 俗氣(sú qi) 隨和(suí he) 抬舉(tái ju)

        笤帚(tiáo zhou) 頭發(fā)(tóu fa) 徒弟(tú di) 王爺(wáng ye)

        王八(wáng ba) 行李(xíng li) 學生(xué sheng) 學問(xué wen)

        玄乎(xuán hu) 牙磣(yá chen) 衙門(yá men) 閻王(yán wang)

        嚴實(yán shi) 油水(yóu shui) 云彩(yún cai) 勻稱(yún chen)

        雜碎(zá sui) 折磨(zhé mo) 妯娌(zhóu li) 琢磨(zuó mo)

        本錢(běn qian) 本事(běn shi) 擺布(bǎi bu) 比方(bǐ fang)

        扁擔(biǎn dan) 補丁(bǔ ding) 打扮(dǎ ban) 打點(dǎ dian)

        打量(dǎ liang) 打手(dǎ shou) 打算(dǎ suan) 打聽(dǎ ting)

        點心(diǎn xin) 點綴(diǎn zhui) 耳朵(ěr duo) 火候(huǒ hou)

        伙計(huǒ ji) 講究(jiǎng jiu) 攪和(jiǎo huo) 喇叭(lǎ ba)

        老婆(lǎo po) 老實(lǎo shi) 老爺(lǎo ye) 老人家(lǎo ren jia)

        考究(kǎo jiu) 口袋(kǒu dai) 兩口子(liǎng kǒu zi) 苦處(kǔ chu)

        懶得(lǎn de) 了得(liǎo de) 馬虎(mǎ hu) 買賣(mǎi mai)

        牡丹(mǔ dan) 哪里(nǎ li) 女婿(nǚ xu) 腦袋(nǎo dai)

        苤藍(piě lan) 笸籮(pǒ luo) 軟和(ruǎn huo) 灑脫(sǎ tuo)

        舍得(shě de) 晌午(shǎng wu) 首飾(shǒu shi) 數落(shǔ luo)

        屬相(shǔ xiang) 爽快(shuǎng kuai) 體面(tǐ mian) 委屈(wěi qu)

        尾巴(wěi ba) 喜歡(xǐ huan) 喜鵲(xǐ que) 小氣(xiǎo qi)

        小伙子(xiǎo huo zi) 小姐(xiǎo jie) 啞巴(yǎ ba) 雅致(yǎ zhi)

        眼睛(yǎn jing) 養(yǎng)活(yǎng huo) 已經(yǐ jing) 早晨(zǎo chen)

        早上(zǎo shang) 枕頭(zhěn tou) 指甲(zhǐ jia) 指頭(zhǐ tou)

        囑咐(zhǔ fu) 主意(zhǔ yi) 爪子(zhuǎ zi) 嘴巴(zuǐ ba)

        愛人(ài ren) 報酬(bào chou) 輩分(bèi fen) 便當(biàn dang)

        別扭(biè niu) 簸箕(bò ji) 部分(bù fen) 畜生(chù sheng)

        伺候(cì hou) 湊合(còu he) 大方(dà fang) 道士(dào shi)

        大夫(dài fu) 弟兄(dì xiong) 動靜(dòng jing) 豆腐(dòu fu)

        隊伍(duì wu) 對付(duì fu) 對頭(duì tou) 干事(gàn shi)

        告訴(gào su) 告示(gào shi) 勾當(gòu dang) 故事(gù shi)

        厚道(hòu dao) 護士(hù shi) 晃悠(huàng you) 忌妒(jì du)

        架勢(jià shi) 見識(jiàn shi) 芥末兒(jiè mò’r) 進項(jìn xiang)

        舅母(jiù mu) 客氣(kè qi) 快活(kuài huo) 會計(kuài ji)

        困難(kùn nan) 闊氣(kuò qi) 利害(lì hai) 利落(lì luo)

        利索(lì suo) 力氣(lì qi) 駱駝(luò tuo) 茉莉(mò li)

        內人(nèi ren) 念叨(niàn dao) 屁股(pì gu) 瘧疾(nuè ji)

        漂亮(piào liang) 熱和(rè huo) 親家(qìng jia) 熱鬧(rè nao)

        認識(rèn shi) 任務(rèn wu) 掃帚(sào zhou) 上司(shàng si)

        少爺(shào ye) 事情(shì qing) 勢力(shì li) 順當(shùn dang)

        算盤(suàn pan) 歲數(suì shu) 特務(tè wu) 嚏噴(tì pen)

        痛快(tòng kuai) 唾沫(tuò mo) 外甥(wài sheng) 味道(wèi dao)

        位置(wèi zhi) 悟性(wù xing) 下巴(xià ba) 嚇唬(xià hu)

        月餅(yuè bing) 下場(xià chang) 相公(xiàng gong) 相聲(xiàng sheng)

        笑話(xiào hua) 秀才(xiù cai) 硯臺(yàn tai) 意思(yì si)

        鑰匙(yào shi) 應付(yìng fu) 益處(yì chu) 應酬(yìng chou)

        運氣(yùn qi) 造化(zào hua) 照應(zhào ying) 月亮(yuè liang)

        丈夫(zhàng fu) 帳篷(zhàng peng) 癥候(zhèng hou) 丈母(zhàng mu)

        丈人(zhàng ren) 志氣(zhì qi) 作料(zuó liao) 正經(zhèng jing)

        證人(zhèng ren) 狀元(zhuàng yuan) 字號(zì hao) 做作(zuò zuo)

        罪過(zuì guo)

        附錄4 普通話水平測試常用難點兒化詞語

        鍋貼兒(guō tiē r) 藕節(jié)兒(ǒu jié r) 爺兒們(yé r men) 旦角兒(dàn jué r)

        沒事兒(méi shì r) 頂事兒(dǐng shì r) 墨水兒(mò shuǐ r) 一會兒(yì huì r)

        這會兒(zhè huì r) 那會兒(nà huì r) 跑腿兒(pǎo tuǐ r) 打盹兒(dǎ dǔn r)

        胖墩兒(pàng dūn r) 蒲墩兒(pú dūn r) 圍嘴兒(wéi zuǐ r) 煙嘴兒(yān zuǐ r)

        一順兒(yī shùn r) 沒準兒(méi zhǔn r) 走味兒(zǒu wèi r) 槍子兒(qiāng zǐ r)

        銅子兒(tóng zǐ r) 咬字兒(yǎo zì r) 冰棍兒(bīng gùn r) 光棍兒(guāng gùn r)

        板擦兒(bǎn cā r) 搭茬兒(dā chá r) 找茬兒(zhǎo chá r) 打雜兒(dǎ zá r)

        褲衩兒(kù chǎ r) 刀把兒(dāo bà r) 哪兒(nǎ r) 那兒(nà r)

        包干兒(bāo gān r) 白干兒(bái gān r) 帶兒(dài r) 小孩兒(xiǎo hái r)

        本色兒(běn shǎi r) 泥胎兒(ní tāi r) 白班兒(bái bān r) 擺攤兒(bǎi tān r)

        快板兒(kuài bǎn r) 腰板兒(yāo bǎn r) 臉蛋兒(liǎn dàn r) 盤兒菜(pán r cài)

        收攤兒(shōu tān r) 蒜瓣兒(suàn bàn r) 有盼兒(yǒu pàn r) 雜拌兒(zá bàn r)

        豆芽兒(dòu yá r) 鴨兒梨(yā r lí) 沿邊兒(yán biān r) 差點兒(chà diǎn r)

        聊天兒(liáo tiān r) 單弦兒(dān xián r) 餡兒餅(xiàn r bǐng) 心眼兒(xīn yǎn r)

        沿兒(yán r) 一下兒(yī xià r) 拔尖兒(bá jiān r) 唱片兒(chàng piān r)

        刀片兒(dāo piàn r) 照面兒(zhào miàn r) 中間兒(zhōng jiān r) 小辮兒(xiǎo biàn r)

        畫兒(huà r) 好玩兒(hǎo wán r) 玩兒命(wán r mìng) 人緣兒(rén yuán er)

        鼻梁兒(bí liáng r) 透亮兒(tòu liàng r) 圍脖兒(wéi bó r) 大伙兒(dà huǒ r)

        干活兒(gàn huó r) 被窩兒(bèi wō r) 蟈蟈兒(guō guō r) 上座兒(shàng zuò r)

        碎步兒(suì bù r) 爆肚兒(bào dǔ r) 兔兒爺(tù r yé) 岔道兒(chà dào r)

        肚兜兒(dù dōu r) 走調兒(zǒu diào r) 好好兒(hǎo hāo r) 病號兒(bìng hào r)

        一溜兒(yī liù r) 鳥兒(niǎo r) 頂牛兒(dǐng niú r) 豆角兒(dòu jiǎo r)

        抓鬮兒(zhuā jiū r) 死扣兒(sǐ kòu r) 小球兒(xiǎo qiú r) 掌勺兒(zhǎng sháo r)

        口哨兒(kǒu shào r) 面條兒(miàn tiáo r) 老頭兒(lǎo tóu r) 早早兒(zǎo zǎo ér)

        線軸兒(xiàn zhóu r) 有空兒(yǒu kòng r) 打鳴兒(dǎ míng r) 起名兒(qǐ míng r)

        人影兒(rén yǐng r) 夠本兒(gòu běn r) 下本兒(xià běn r) 針鼻兒(zhēn bí r)

        挨個兒(āi gè r) 飽嗝兒(bǎo gé r) 刨根兒(páo gēn r) 夠勁兒(gòu jìn r)

        串門兒(chuàn mén r) 爺們兒(yé men r) 納悶兒(nà mèn r) 小曲兒(xiǎo qǔ r)

        蛐蛐兒(qū qū r) 開刃兒(kāi rèn r) 桑葚兒(sāng shèn r) 好人兒(hǎo rén r)

        愣神兒(lèng shén r) 走神兒(zǒu shén r) 屜兒(tì r) 送信兒(sòng xìn r)

        玩意兒(wán yì r) 金魚兒(jīn yú r) 奔頭兒(bèn tóu r) 香腸兒(xiāng cháng r)

        掉價兒(diào jià r) 打晃兒(dǎ huàng ér) 脖頸兒(bó gěng r) 提成兒(tí chéng r)

        鋸齒兒(jù chǐ r) 開春兒(kāi chūn r) 火星兒(huǒ xīng r) 逗樂兒(dòu lè r)

        敗家子兒(bài jiā zǐ r) 豆腐干兒(dòu fu gān r)

        行李卷兒(xíng li juǎn r) 樹陰涼兒(shù yīn liáng r)

        中不溜兒(zhōng bu liū r) 一股腦兒(yì gǔ nǎo r)

        豆腐腦兒(dòu fu nǎo r) 湊熱鬧兒(còu rè nao r)

        細高挑兒(xì gāo tiǎo r) 不得勁兒(bù dé jìn r)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