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歷來都以為海濱是人力所及的極限,也是大自然不可征服范圍的起點。拉徹爾·卡遜在1951寫《我們的海洋》時,也以為海洋是最好的庇護所,永遠安全。這句話聽來有理:海是那么遼闊,大洲簡直像其間的島嶼;海又是那么深,連珠穆朗瑪峰掉進去也會沒頂。海水總量接近3億2千萬立方米,住著約20萬種生物。這么龐大的自然環(huán)境,誰能破壞?何必要保護?
盡管海洋之大實占整個地球表面的70%,但生產能力大部分局限于包括大陸架在內的那些由海岸伸入水中的狹窄淺水海底中。既然如此,海洋環(huán)境易受損害的道理便淺顯得很了。這些淺水的沿岸水域不過是海洋的區(qū)區(qū)一小部分,但全球需要的咸水魚有百分之80%由這里供應。此外,幾近7成的食用魚類與甲殼類,在生活史上都有一個重要的階段是生活在港灣里,即海灣、受潮地、河口等地方。這些地方肥沃富饒,比大海高20倍,比麥田也高7倍。把這些區(qū)域的生物鏈打斷,把海底無數(shù)的有機體毀掉,把大陸架的水域染污,大海上主要的漁場必遭毀滅。
目前,或因海水污染,或因濫捕濫殺,有時兩者兼而有之,不少漁場已遭毀壞。人類熱衷填海拓地,沿海不少重要的受潮地變成了公路、工廠、橋梁或濱海住宅區(qū)。同時,其他港灣又天天都有億萬加侖的污水與工業(yè)廢料注入,毒殺魚類,毀壞蠔床蛤床,使海灣與受潮地不適宜生物生長。
重要的靠岸區(qū)域飽受摧殘之際,外頭的大洋也日受壓力。比方說,1977年,約有6千7百萬噸廢物用船運出美國水域外,丟入大海里。廢物計有垃圾、廢油、疏浚挖出的泥石、工業(yè)酸類、苛性堿類、去污劑、泥漿、飛機零件、爛汽車、腐敗食物等。探險家兼作家海伊達兩度乘埃及紙莎草造的船橫渡大西洋,途中見到塑膠瓶子、塑膠桶、油漬等垃圾,都被海流沖到大洋中心之處。清晨,船員看見污染情形,竟遲疑不愿洗濯。
美國佛羅里達州美安密海灘這個著名“陽光與海浪”的天然風景區(qū)中,離岸約2千米的海面,有個人工留下的痕跡,被人譏為“圓形球場”。那是碧波上一大塊黃褐色冒著泡沫的污漬,非常難看。這片污漬是美安密海灘與附近3個社區(qū)的下水道流出未經處理的污物所造成。不過,截至目前,風與潮水合力把廢物送回沙灘的情形還很少見。
佛羅里達州衛(wèi)生局下令美安密海灘當局處理污水,已不止10年了,當局最近才考慮采取第一項步驟:把伸入海中的排污管延長(約1.6千米)。會有好處嗎?美安執(zhí)密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達勃說,加長排污管的結果,只不過讓盛行風把污物吹到別處海灘而已。
佛羅里達東南部日益繁榮,估計在20年內,就會出現(xiàn)人口達千萬的大都會。但“圓形球場”是個兇兆,表示佛羅里達州經濟所賴的海洋與沙灘,雖然一向被認為是無盡的資源,將來必會引起很多問題。
漁人、潛水人以及其他與海洋結下不解之緣的人說,美國沿海和世界各地都有相似的情況。例如:
紐約市的溝渠污物與泥漿,都丟在離岸不到8千米的大西洋中。附近捕獲的魚,肚子里會發(fā)現(xiàn)有香煙濾嘴、繃帶或口香糖。同時,新澤西州北部有些鄰近紐約港口航道的海灘,現(xiàn)在滿地都是塑膠瓶子、焦油,以至獸尸等物。
奧斯陸峽灣與挪威沿岸許多大港口,由于污物大量注入,一片廣大的水域已沒有海洋生物了。
海水污染的情況,有1/3是海洋工業(yè)故意排出廢料、采用某些清潔方法,以及意外漏油所造成。1964年以來,超過198艘油輪在海上遇難毀損,共有1054人喪生,5億多加侖原油漏入大海染污海水。最嚴重的一宗發(fā)生于1978年,“美油加地斯號”油輪在法國布列丹尼海岸外遇難破毀,漏出原油共6千6百萬加侖。
1965年,日本水俁灣區(qū)有5人死于水銀中毒,另有30人患病。中毒原因是海魚吸收了工業(yè)污物。早在1953年,海洋就發(fā)出過警告,那年該地已有人患上這種病。病者逾百,死者43名之多。
面積較小的海,情形更壞。波羅的海深處,足以致命的硫化氫含量日增。據(jù)專家說,這種物品如果大量擴散,波羅的海就要成為海洋沙漠。地中海沿岸有名的海灘中,已有數(shù)十個因污穢而封閉了。僅意大利里維耶拉的某一段,沿著海灘就有67條明渠排出污水,使海灘不宜游泳與玩樂。
最使人覺得目前海洋政策不足的,大概是海底油井爆炸與油輪折斷的事件。石油污黑了海灘,弄死成千上萬海鳥,并且一時不易解除對海洋生物的威脅,受害的地方已很多了。我們還沒有好辦法清理被漏出原油染污的海灘。近年油輪越造越大,大量漏油的危險也越來越大。到1990年,大概有3千多口海底油井,原油污染的危險也就更大了。
早期核子試驗會有輻射鱉飄落。至今從海洋任何一處取水50加侖,仍可驗出輻射性來。英國水域有大量海鳥死亡,研究人員在死鳥體內發(fā)現(xiàn)大量制造油漆與塑膠用的毒性化學物。全球各地普遍使用有毒而效力持久的殺蟲劑,對許多處食魚鳥和食肉鳥危害甚大,更有證據(jù)證明這些殺蟲劑還能殺害浮游植物——海洋生物鏈中最基本的食料。
我們不得不作這樣的結論:現(xiàn)在如不采取明智果斷的行動,海洋就會像今日的陸地一樣,變得雜亂污穢了。屆時,損失最大的還是地球上的人類。
目前雖然已經遲了,但還是有希望的。不過,從大規(guī)模破壞海洋轉而保護海洋,是一項艱巨的工作。世界各國須共同訂立一項國際海洋政策,犧牲狹隘的本身利益,以保存這個廣闊的領域。海洋是我們祖先留給人類共有的財產。為了人類的前途,這項工作必須列為當務之急。這項工作,考驗我們人類的才智,考驗我們的做人之道,也考驗我們對子孫后代的道義責任感。具體說來,我們必須采取下列主要步驟。
(1)如果辦得到,就不要把廢物棄入大海、大湖及河流海灣的近岸處。經過處理后起碼與海水的天然性質相同的液體廢物除外。
我們快要沒有拋棄廢物的地方了。我們現(xiàn)在別無他法,只能利用科技設法把廢物再循環(huán),送回經濟體系中再加使用。近來世界各國在控制海洋污染方面頗有進展,這是一件令人振奮的事。
(2)為了不讓陸地上隨處可見的混亂與破壞情形發(fā)生在海洋中,我們在進行新的海洋建設(諸如建造朝向海面的噴射機場,或在新區(qū)鉆探近海油井等)之前,須先訂立嚴格的限制條例。
新工程的每一階段,都要讓公眾知道,并與公眾商量。例如,決定是否應當讓海洋工業(yè)及其附屬裝置在海上建立,或者是否讓超級油輪在沿岸水域行駛等,都要征詢公眾的意見。
至于近岸油井,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易受影響的地區(qū),就應停止鉆探。除非有足以服人的證據(jù)表示新井無礙于海洋環(huán)境而又有可靠技術能控制漏油事件,否則應當禁止鉆探任何新油井。在此之前,海中不屬于任何國家的未采油藏及礦藏,都應暫不開發(fā)。
(3)在無可估價的受潮地大肆疏浚與填土,及以“改進”為名開辟沿海地帶,都必須立刻停止。
有些海洋生物學家嚴厲指出,目前海洋污染的情形正在加速惡化。我們若不立即采取行動,50年后,或者不到50年,海洋生物大致會滅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