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毛茛科】

        【毛茛科】

        時間:2023-02-15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主治跌打損傷、關(guān)節(jié)疼痛等癥,外用治療無名腫痛、疥瘡等癥?!ふ姑ǘ鯙躅^Aconitum henyi Pritz.var.villosum W.T.Wang產(chǎn)于臨安。遼寧、陜西、甘肅、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安徽、江蘇亦有分布。生草烏外用治牙痛,并做表面麻醉用,滅蠅蛆。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亦有分布。主治感冒、流感、股癬、體癬、蟯蟲病、蛔蟲病、頑癬、白喉、瘧疾、中暑等癥。主治頭目昏眩、周身疼痛等癥,外用治燙傷、皮膚病等癥。
        【毛茛科】_浙江藥用植物資源

        烏頭屬Aconitum Linn.

        ·烏頭(《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草烏(通稱)、虎掌(《日華子本草》)、木鱉子(《雷公炮炙論》)、鵝兒花、鐵花、漏籃子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

        產(chǎn)于臨安、天臺、嵊州。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山溝或山坡。遼寧、陜西、甘肅、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附子(側(cè)生塊根):性大熱,味辛。有毒?;仃柧饶?,散寒止痛,強心,溫中燥濕。主治亡陽欲脫、四肢厥冷、汗出脈微、畏寒肢冷、陽痿尿頻、虛寒泄瀉、風寒濕痹、腎虛水腫、胃腹冷痛、嘔吐等癥。川烏(母根):性熱,味辛、苦。有大毒。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痛、心腹疼痛、寒疝作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黃山烏頭(《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茛、千秋、毒公、果負、耿子、帝秋(《吳普本草》),土附子(《日華子本草》),竹節(jié)烏頭、金鴉(《本草綱目》),斷腸草,草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var.hwangshanicum W.T.Wang et Hsiao

        產(chǎn)于臨安、淳安、鎮(zhèn)海、天臺、云和。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地草被、灌叢中及各地林緣。安徽、江西亦有分布。

        塊根:性大熱,味辛、苦。有毒。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主治風寒濕痹、關(guān)節(jié)疼痛、心腹冷痛、寒疝作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贛皖烏頭 別名縉蘭花、牛虱鞭、破葉蓮、高帽烏頭

        Aconitum finetianum Hand.-Mazz.

        產(chǎn)于臨安、淳安、余姚、江山、蘭溪、遂昌、縉云。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坡林下雜草叢中。江西、湖南、遼寧、山東、安徽亦有分布。

        草烏(塊根):性大熱,味辛、苦。有毒。舒筋活血,祛風鎮(zhèn)痛,敗毒。主治腸炎、菌痢等癥。

        ·瓜葉烏頭 別名藤烏、羊角七、草烏、魚夫子、血烏

        Aconitum hemsleyanum Pritz.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地林中或灌叢中。陜西、河南、安徽、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塊根:性溫,味辛。有大毒。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關(guān)節(jié)疼痛等癥,外用治療無名腫痛、疥瘡等癥。

        ·展毛川鄂烏頭

        Aconitum henyi Pritz.var.villosum W.T.Wang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約1500米的山地灌叢中或山谷溝邊。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亦有分布。

        塊根:性溫,味辛。有毒。祛風除濕,溫經(jīng)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

        ·北烏頭

        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

        產(chǎn)于臨安、天臺。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山溝或山坡。遼寧、陜西、甘肅、河南、山東、湖北、湖南、安徽、江蘇亦有分布。

        草烏(塊根):性熱,味辛苦。有大毒。祛風除濕,散寒止痛。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關(guān)節(jié)冷痛、心腹冷痛等癥。葉:性溫,味辛。有大毒。清熱,止痛。主治大骨節(jié)病、半身不遂、手足拘攣、坐骨神經(jīng)痛、跌打腫痛、胃腹冷痛等癥。生草烏外用治牙痛,并做表面麻醉用,滅蠅蛆。

        銀蓮花屬Anemone Linn.

        ·鵝掌草 別名蜈蚣三七、二輪七(浙江),地雷、黑地雷、金串珠(貴州),菜烏頭(湖北)

        Anemone flaccida Fr.Schmidt

        產(chǎn)于臨安、桐廬、淳安、遂昌。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向北林下潮濕處或陰濕林緣、路旁、溪邊草叢中。陜西、甘肅、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狀莖:性溫,味辛、微苦。祛風濕,壯筋骨。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

        ·打破碗花花 別名野棉花(四川、湖南、湖北、陜西),霸王草、五匹風(貴州),滿天飛、蓋頭花(湖北),山棉花、大頭翁(陜西),遍地爬、五雷火(湖南)

        Anemone hupehensis Lem.

        產(chǎn)于臨安、天臺、鄞州、樂清。生于海拔400~1800米的低山丘陵草坡或溝邊。陜西、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亦有分布。

        根及全草:性涼,味苦。有小毒。清熱利濕,理氣殺蟲。主治頑癬、癰腫瘡瘍、消化不良、水瀉、蛔積、瘧疾等癥。

        〔附注〕部分地區(qū)混稱白頭翁,或誤作漏蘆用。

        ·秋牡丹(《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壓竹花(《植物名實圖考》),土牡丹、山菊花、胡菊花(浙江)

        Anemone hupehensis var.japonica(Thunb.)Bowles et Stearn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衢州、江山、天臺、臨海、遂昌、龍泉、麗水。生于向陰地山坡草叢中、裸巖旁、山腳、溝邊、路邊及疏林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亦有分布。

        根:性涼,味苦。清熱解毒,殺蟲。主治感冒、流感、股癬、體癬、蟯蟲病、蛔蟲病、頑癬、白喉、瘧疾、中暑等癥。

        驢蹄草屬Caltha Linn.

        ·驢蹄草 別名馬蹄草、猿猴草(浙江),小馬蹄當歸、水葫蘆(貴州),驢蹄菜、馬蹄葉(四川)

        Caltha palustris Linn.

        產(chǎn)于臨安、安吉、天臺。生于山谷溝邊陰濕處及山坡洼地、濕地。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新疆、四川、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溫,味辛。散風除寒。主治頭目昏眩、周身疼痛等癥,外用治燙傷、皮膚病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華東驢蹄草(C.palustris var.orientalisinense X.H.Guo),產(chǎn)于臨安。生于山谷、溪邊或林下陰濕處。

        升麻屬Cimicfuga Linn.

        ·小升麻(金龜草) 別名金絲三七、五角蓮、黑絲三七(浙江),小升麻(河北),獨葉八角草(安徽),拐三七(四川),白毛三七(甘肅),黑八角蓮、黑細辛(貴州)

        Cimicifuga japonica(Thumb.)Spreng.[C.acerina(Sieb.et Zucc.)Tanaka]

        產(chǎn)于臨安、遂昌。生于海拔800米以上的山林地下陰濕草叢中,或溝邊石礫土。安徽、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山西、陜西、河南、河北、甘肅亦有分布。

        根狀莖:性溫,味辛、微苦。有小毒。升陽發(fā)汗,理氣,散瘀活血。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疼痛、喉痛、無名腫痛、癤毒等癥。

        ·升麻(《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西升麻、川升麻(通稱),鬼臉升麻(《本草綱目》),馬尿桿、火筒桿

        Cimicifuga foetida auct.non Linn.

        生于海拔1200~1800米的山地林緣或草坡。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河南、山西、河北、內(nèi)蒙古、江蘇、湖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根狀莖:性微寒,味微甘、苦。發(fā)表透疹,清熱解毒,升陽舉氣。主治風熱頭痛、齒齦腫痛、咽喉口瘡、咽喉腫痛、癰腫瘡毒、胃火牙痛、麻疹不透、中氣下陷之久瀉久痢、脫肛、婦女崩帶、子宮脫垂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單穗升麻 別名野升麻、大葉毛狼(浙江)

        Cimicifuga simplex Wormsk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坡林下富含腐殖質(zhì)的陰濕處及溝邊。廣東、四川、貴州、陜西、河北、山西、甘肅、內(nèi)蒙古、寧夏、湖北、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根莖:性微寒,味甘、辛、微苦。散風解毒,升陽透疹。主治感冒、斑疹、風熱瘡瘍、久瀉脫肛、崩漏、帶下等癥,民間治療傷風咳嗽。

        鐵線蓮屬Clematis Linn.

        ·女蔞(《李當之藥錄》) 別名鑰匙藤、一把抓、鳥陽藤、五虎陸仙川、花木通、風藤、白棉紗(浙江),千里光(蘇州),百根草(福建),方藤(安徽)

        Clematis apiifolia DC.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寧波、普陀、江山、開化、衢江、天臺、仙居、臨海、龍泉、遂昌、麗水、云和、樂清、瑞安、泰順、平陽。生于海拔170~1000米的向陽山坡、路旁、溪邊灌叢或林緣。江蘇、安徽、江西、福建亦有分布。

        莖、葉:味辛,性溫。消食,利尿,通經(jīng),活絡(luò)。主治霍亂下痢、筋骨疼痛等癥。鮮根:搗爛敷患處或穴位,治風火牙痛、眼起星翳等癥。

        ·鈍齒鐵線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別名山木通、木通、大木通

        Clematisapiifolia var.obtusidentata Rehd.et Wils.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山坡林中或溝邊。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莖:性涼,味淡、苦。清熱利水,活血通乳。主治濕熱癃閉、水腫、淋病、婦女血氣不和、少乳、經(jīng)閉等癥。

        ·粗齒鐵線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別名大木通(《植物名實圖考》),線木通(浙江),木通(湖北、四川),小木通、毛木通(四川),線木通(鄂西),油通(峨眉山),山木通(寧夏)

        Clematis argentilucida(Lévl.et Vant.)W.T.Wang[C.grandidentata(Rehd.et Wils.)W.T.Wang]

        產(chǎn)于臨安、遂昌。生于海拔450~1600米的山坡或山溝灌叢中。河北、陜西、山西、甘肅、寧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行氣活血,祛風濕,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瘀血疼痛、風濕筋骨痛、肢體麻木等癥。莖:通關(guān)利氣,利水通經(jīng)。主治瘀血疼痛等癥。地上部葉:殺蟲解毒。主治梅毒、蟲瘡久爛等癥。地下部分:行氣活血,祛風止痛。主治風濕骨痛、跌打損傷等癥。

        ·小木通(《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山木通(湖北)、川木通(四川)

        Clematis armandii Franch.

        產(chǎn)于云和。生于海拔100~1400米的山坡、山谷、路邊灌叢中、林緣或水溝旁。福建、陜西、甘肅、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莖、葉:性寒,味苦。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jīng)下乳。主治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jīng)閉乳少、濕熱痹痛、里急后重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短尾鐵線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別名石通(陜西)、銅腳威靈仙(湖北)、小木通(四川)

        Clematis brevicaudata DC.

        產(chǎn)于杭州、金華。生于海拔460~1800米的山地灌叢或疏林中。江蘇、湖南、四川、云南、陜西、山西、河南、河北、寧夏、青海、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西藏亦有分布。

        莖、藤:性涼,味微苦。清熱,利尿,消腫。主治五淋、腹中脹滿等癥。

        ·威靈仙(《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能消(《開寶本草》),鐵腳威靈仙(《本草綱目》),黑腳威靈仙(《生草藥性備要》),九里火、烏頭力剛、鐵搧帚(浙江),牛閑草、鮮須苗(江蘇),白線草(安徽),百條根(福建)

        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產(chǎn)于臨安、岱山、天臺、龍泉、麗水、溫州、瑞安。生于海拔80~1500米的山坡、山谷灌叢或溝邊、路旁草叢中。華中、華南及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根:性溫,味辛、咸。祛風除濕,通絡(luò)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肢體麻木、筋脈拘攣、屈伸不利、骨鯁咽喉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毛葉威靈仙 別名鐵掃帚(湖北)

        Clematis chinensis f.vestita Rehd.et Wils.

        產(chǎn)于寧波。生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草叢中。江蘇、安徽、湖北、河南、陜西亦有分布。

        根及根狀莖: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消痰涎,散癖積。主治風濕痹痛、筋脈拘攣、關(guān)節(jié)不利、四肢麻木等癥。

        ·大花鐵線蓮 別名小腳威靈仙(湖北)

        Clematis courtoisii Hand.-Mazz.

        產(chǎn)于臨安、安吉、諸暨。生于海拔200~950米的山坡、山谷、溪邊、路旁雜木林中,攀緣于樹上。江蘇、安徽、河南、湖北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祛痰鎮(zhèn)咳,利尿消腫,通便。主治痰飲咳喘、牙痛、大小便不通等癥。根:解毒,利尿,祛瘀。主治瘡癰腫毒、小便不利、經(jīng)行不暢等癥。

        ·山木通(《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老虎須,雪球藤,大葉光板力剛、過照山(浙江),沖倒山、千金拔、天仙菊、威靈仙(江西),蓑衣藤、萬年藤(湖南),大木通(貴州)

        Clematis finetiana Lévl.et Vant.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建德、紹興、東陽、新昌、江山、衢江、金華、永康、天臺、臨安、三門、遂昌、龍泉、云和、麗水、樂清、溫州、瑞安、文成、泰順、平陽。生于海拔100~1200米的山坡疏林、溪邊、路旁灌叢或山谷石縫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亦有分布。

        根(山木通):性溫,味苦。祛風利濕,活血解毒。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吐瀉、瘧疾、乳癰、牙疳等癥。莖:通竅,利水。葉:祛風利濕。主治關(guān)節(jié)痛等癥?;ǎ豪氏[。主治乳蛾、咽喉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效相似的有浙江山木通(C.chekiangensis Péi)產(chǎn)于慶元。生于山坡林中。

        ·揚子鐵線蓮 別名小肥豬藤(湖北)

        Clematis ganpiniana(Lévl.et Vant.)Tamura

        產(chǎn)于杭州、臨安、遂昌、云和。生于山坡、溪溝邊灌叢中或雜木林中。陜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莖:祛風利濕。主治四肢麻木、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小便淋痛等癥。

        ·毛果揚子鐵線蓮

        Clematis ganpiniana var.tenuisepala(Maxim.)C.T.Ting

        產(chǎn)于臨安、杭州。生于海拔250~900米的山坡、林下、溝邊或路旁灌叢中。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江蘇、河南、湖北、廣西亦有分布。

        根、莖:利水消腫,止痛。主治小便淋痛、胃痛、水腫等癥。

        ·毛萼鐵線蓮

        Clematis hancockiana Maxim.

        產(chǎn)于杭州、桐廬、寧波、天臺。生于海拔100~300米的低山坡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河南亦有分布。

        根:祛風除濕,通經(jīng)絡(luò),活血止痛。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四肢麻木、胃痛等癥。

        ·單葉鐵線蓮 別名雪里開(通稱),蛇松子(浙江),地雷根、拐子藥(湖南),野靈仙(廣西)

        Clematis henryi Oliv.

        產(chǎn)于本省西部和北部山區(qū)、半山區(qū)。生于海拔400~1200米的溪邊、山谷、陰坡濕地、林下及灌叢中,纏繞于樹上。華中、華南及江蘇、安徽、臺灣、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葉:行氣活血,抗菌消炎。主治胃痛、腹痛、跌打損傷、蛔蟲癥、小兒高熱等癥。

        ·大葉鐵線蓮(《東北植物檢索表》) 別名草本女蔞、草牡丹(浙江),氣死大夫(山東),大樣十月泡(湖南)

        Clematis heracleifolia DC.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山坡溝谷、林緣及路旁灌叢中。吉林、遼寧、山西、河北、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亦有分布。

        全草、根:祛風除濕,解毒消腫。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結(jié)核性潰瘍等癥,外用治癤瘡腫毒、痔瘺等癥。

        ·吳興鐵線蓮(《杭州藥用植物名錄》)別名金剪刀、銅腳威靈仙(浙江)

        Clematis huchouensis Tamura

        產(chǎn)于湖州、海寧、杭州、臨安。生于湖邊、溝邊、路邊草地及田埂濕地上。江蘇、江西、湖南亦有分布。

        根、全草:祛風,消腫。主治膿腫、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痛等癥。

        ·毛蕊鐵線蓮(《秦嶺植物志》) 別名絲瓜花(浙江),小木通、通草(陜西)

        Clematis lasiandra Maxim.

        產(chǎn)于余杭、臨安、遂昌、景寧、云和。生于溝邊、山坡荒地及灌叢中。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舒筋活血,祛風止痛,解毒。主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腹脹、無名腫痛等癥。

        ·毛柱鐵線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別名過山龍(湖南)、威靈仙(福建、廣東)、吹風藤、老虎須藤(廣西)

        Clematis meyeniana Walp.

        產(chǎn)于遂昌、龍泉。生于海拔250~1600米的山坡疏林、路旁灌叢中或山谷溪邊。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祛風除濕,通經(jīng)止痛。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閉經(jīng)等癥。藤葉:活絡(luò)止痛,破血通經(jīng)。主治風寒感冒、胃痛、風濕麻木、閉經(jīng)等癥。

        ·繡球藤(《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川木通(陜西、四川),淮木通(秦嶺),柴木通、花木通(湖北、四川)

        Clematis montana Buch.-Ham.ex DC.

        產(chǎn)于臨安、龍泉、臨海。生于山坡、山谷灌叢中、林緣或溝邊。西南及陜西、甘肅、寧夏、青海、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亦有分布。

        藤莖:性寒,味苦。利尿通淋,清心除煩,通經(jīng)下乳。主治淋證、水腫、心煩尿赤、口舌生瘡、經(jīng)閉乳少、濕熱痹痛、里急后重等癥。葉、花:性寒,味苦。健脾和胃,消積除痞。主治胃脹、消化不良、食積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裂葉威靈仙

        Clematis parviloba Gardn.et Champ.

        產(chǎn)于龍泉、慶元、樂清、泰順、平陽。生于山坡、山谷灌叢中、林緣、路旁或溝邊。江西、臺灣、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及我國沿海島嶼亦有分布。

        根:主治風濕骨痛。

        ·鈍萼鐵線蓮 別名白血藤(湖南)

        Clematis peterae Hand.-Mazz.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山坡、溝邊雜林木中。河北、陜西、山西、甘肅、河南、湖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藤莖:清熱利濕,活血止痛,健胃消食,清肝明目。主治濕熱淋證、小便不通、水腫、頭痛等癥。

        ·毛果鐵線蓮

        Clematis peterae var.trichocarpa W.T.Wang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建德。生于海拔600~1600米的山坡、山谷、溪邊灌叢中或山腳路旁。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亦有分布。

        藤莖:祛風利濕,活血解毒。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無名腫痛等癥。

        ·華中鐵線蓮

        Clematis pseudootophora M.Y.Fang

        產(chǎn)于臨安、安吉、云和、龍泉。生于海拔1280~1600米的陽坡溝邊、林下或灌叢中。江西、湖北、湖南、貴州亦有分布。

        藤莖:祛風利濕。主治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等癥。

        ·圓錐鐵線蓮(《杭州藥用植物志》) 別名黃藥子(《植物名實圖考》),銅腳威靈仙(浙江、江蘇、江西、安徽),銅靈仙(陜西)

        Clematis terniflora DC.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4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林緣或路旁草叢中。陜西、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苦。有毒。涼血,降火,消腫,解毒,通經(jīng)絡(luò),利關(guān)節(jié)。主治惡腫、瘡瘺、蛇犬咬傷等癥。

        ·柱果鐵線蓮(《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別名桎果鐵線蓮、威靈仙(江西、浙江、福建),老虎帥藤(廣東),小葉木桶(四川),白木通、土木通、水木通(廣西),山木通、巖木通(陜西),白靈仙(湖北),小葉光板力剛

        Clematis uncinata Champ.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建德、新昌、寧波、奉化、普陀、江山、衢州、永康、仙居、天臺、三門、臨海、遂昌、龍泉、云和、麗水、樂清、瑞安、溫州、泰順。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地、山谷、溪邊灌叢、林緣。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性溫,味辛。祛風濕,通經(jīng)絡(luò),止痛。主治風濕痹痛、關(guān)節(jié)不利、四肢麻木、跌打損傷、骨鯁喉等癥。葉:性溫,味辛。外用止血。祛風利濕。主治關(guān)節(jié)痛等癥。莖:性溫,味辛??勺骼蛩?。

        飛燕草屬Consolida(DC.)S.F.Gray

        ·飛燕草(《中國藥植圖鑒》)

        Consolida ambigua(Linn.)P.W.Ball et Heywood[C.ajacis auct.non(Linn.)Schur]

        全省及我國各地廣為栽培。

        種子:主治喘息、水腫等癥。外用于跌打損傷、疥癬。根:主治腹痛。

        〔附注〕花可供觀賞。種子含油量約30%,可作工業(yè)用油。

        黃連屬Coptis Salisb.

        ·黃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王連(《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味連、川連、雅連、支連(《藥性論》),雞爪連(四川)

        Coptis chinensis Franch.

        產(chǎn)于余杭、金華、開化,縉云有引種栽培。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地林中陰濕處?,F(xiàn)多栽培。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莖:性寒,味苦。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主治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嘔吐、腹痛瀉痢、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濕疹、燙傷、吐血、衄血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國家三級保護植物。

        ·短萼黃連 別名浙黃連、土黃連

        Coptis chinensis var.brevisepala W.T.Wang et Hsiao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天臺、臨海、永康、仙居、遂昌、麗水、龍泉、云和、文成、泰順。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溪谷林下或坡地林下陰濕處。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莖:性寒,味苦。瀉火,解毒,清熱,燥濕。主治煩熱神昏、心煩失眠、濕熱痞滿、嘔吐、腹痛瀉痢、目赤腫痛、口舌生瘡、濕疹、燙傷、吐血、衄血等癥。

        〔附注〕國家三級保護植物、浙江省特有植物。

        翠雀屬Delphinium Linn.

        ·還亮草(《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魚燈蘇、車子野芫荽(浙江),綠花草、峨山草烏(貴州),牛疔草(廣西)

        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 Hance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安吉、淳安、鄞州、天臺、金華、樂清、遂昌。生于海拔100~1100米的陽處荒坡、山谷河溝、路旁。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陜西、山西、四川亦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有毒。祛風除濕,止痛活絡(luò)。主治風濕痛、半身不遂、食積脹滿、咳嗽等癥,外涂癰瘡癬癩。

        ·卵瓣還亮草 別名巖黃連(湖北)

        Delphinium anthriscifolium var.calleryi(Franch.)Finet et Gagnep.[D.kweichowense W.T.Wang]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30~1300米的丘陵、山地林緣、灌叢或草坡陰濕處。江蘇、江西、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貴州、山西、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活絡(luò)止痛,通便。主治便秘、癰瘡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人字果屬Dichocarpum W.T.Wang et Hsiao

        ·小花人字果

        Dichocarpum adiantifolium(Hook.f.et Thoms.)W.T.Wang et Hsiao var.sutchuenense(Franch.)D.Z.Fu

        產(chǎn)于本省。生于海拔1300~1800米的山地林中或溝邊陰濕處。湖南、臺灣、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清熱解毒。主治紅腫瘡毒等癥。全草:健脾和胃,清肝明目。主治消化不良、目赤腫痛等癥。

        ·蕨葉人字果 別名土黃連(浙江),龍節(jié)七、野黃連(廣東),巖節(jié)連(貴州)

        Dichocarpum dalzielii(Drumm.et Hutch.)W.T.Wang et Hsiao

        產(chǎn)于慶元、泰順。生于海拔750~1600米的山地密林下、溝邊較陰濕處。江西、福建、廣西、廣東、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莖:性寒,味辛、微苦。消腫解毒。主治勞傷腰痛、外傷等癥,外用治紅腫瘡毒等癥。

        ·人字果

        Dichocarpum sutchuense(Franch.)W.T.Wang et Hsiao

        產(chǎn)于龍泉。生于海拔1800米左右的背陰山坡、山谷竹林下草叢中。湖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根狀莖:清熱解毒,消腫。主治勞傷腰痛、外傷等癥。

        獐耳細辛屬Hepatica Mill.

        ·獐耳細辛(《本草綱目》) 別名幼肺三七(浙江)

        Hepatica nobilis var.asiatica(Nakai)Hara

        產(chǎn)于臨安、臨海。生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雜木林下富含腐殖質(zhì)的陰濕草坡、路旁或裸巖上。遼寧河南、安徽、吉林、湖北亦有分布。

        根:活血祛風,殺蟲止癢。主治跌打損傷、筋骨酸痛、皮膚蟲癢、惡瘡等癥。

        〔附注〕浙江省特有植物。

        黑種草屬Nigella Linn.

        ·黑種草

        Nigella damascena Linn.

        杭州有栽培。原產(chǎn)歐洲南部,新疆亦有栽培。

        種子:性溫,味辛。益氣養(yǎng)心,祛風止咳。主治心悸、失眠、體虛、風寒感冒、咳嗽等癥。

        白頭翁屬Pulsatilla Mill.

        ·白頭翁(《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奈何草(《吳普本草》),粉草、白頭草(《履巉巖本草》),貓頭花、貓古都(《植物名實圖考》),大碗花、老冠花、將軍草(江蘇),羊胡子花(陜西),老公花(山東),頭痛棵(河南)

        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本省有栽培。生于海拔200~1800米的平原、山坡草叢中、林緣或干旱多石的坡地。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甘肅、青海、山東、河南、安徽、山西、陜西、江蘇、湖北、四川亦有分布。

        根(白頭翁):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主治熱毒血痢、陰癢癥、帶下、阿米巴痢疾等癥。莖葉:性寒,味苦。暖腰膝,強心。主治腰膝酸軟、心悸等癥?;ǎ盒院?,味苦。涼血止痢。主治瘧疾寒熱、細菌性痢疾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毛茛屬Ranuculus Linn.

        ·禺毛茛 別名毛茛(《本草拾遺》)、鴨足板(四川)、自扣草(四川、貴州)、黃花虎掌草(云南)

        Ranuculus cantoniensis(Lour.)DC.

        產(chǎn)于本省各地。生于海拔500~1500米的平原、丘陵田邊、溝邊水池濕地。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葉、根:味辛,性涼。有毒。解毒,消炎。搗爛外用治跌打損傷,敷穴位退黃、截瘧。

        ·茴茴蒜(《救荒本草》) 別名水胡椒、蝎虎草(《救荒本草》),絨毛狀腳跡(浙江),大蒜(江蘇),辣辣草(四川),水楊梅、小桑子、糯虎掌(云南)

        Ranunculuschinensis Bunge

        產(chǎn)于本省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700~1800米的平原、丘陵、溪邊、田旁水濕草地。華北、東北及云南、西藏、廣西、貴州、四川、湖北、甘肅、陜西、江蘇亦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淡、微苦。有毒。搗爛外敷可清熱解毒,殺蟲截瘧。主治黃疸、水腫、結(jié)膜炎、哮喘、關(guān)節(jié)痛、瘡癬等癥。

        ·毛茛 別名毛堇、自灸(《本草綱目》),毛建草、猴蒜(《本草拾遺》),狗腳跡、老虎腳跡(浙江),野芹菜(福建),毛芹菜、老虎須(江西)

        Ranunculusjaponicus Thunb.

        本省及全國(除西藏外)均有分布。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田溝旁、林緣路邊及濕草地上。

        全草:性溫,味辛。有毒。退黃,定喘,截瘧,鎮(zhèn)痛。外敷穴位治黃疸、哮喘、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類風濕關(guān)節(jié)炎、牙痛等癥,還能治跌打損傷、瘡癰。

        ·刺果毛茛 別名野元宵(湖北)

        Ranunculus muricatus Linn.

        產(chǎn)于杭州、黃巖。生于田野道旁雜草叢中。江蘇、湖北、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解毒消腫。主治瘡癤等癥。

        ·肉根毛茛

        Ranunculus polii Franch.

        產(chǎn)于杭州。生于田野潮濕草地。江蘇、江西、湖北、湖南亦有分布。

        全草:清暑解熱,疏風止癢。

        ·石龍苪(《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雞爪爬草(浙江),黃爪草(廣西),胡椒草(福建),野芹菜、雞腳爬草(陜西),水虎掌草(云南)

        Ranunculussceleratus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普遍分布。生于溝邊、河邊及平原濕地。

        全草:性寒,味苦。鮮時有毒。補陰潤燥,祛風逐濕,利關(guān)節(jié)。主治黃疸、水腫、結(jié)膜炎、哮喘、瘧疾、胃痛、牙痛、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等癥。

        ·揚子毛茛(《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西氏毛茛(《浙江植物志》),瞌睡果子(江蘇),起泡草(湖北),鵝腳板、鴨腳板、辣子草、地胡椒(四川)

        Ranunculussieboldii Miq.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林緣及平原濕地。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熱,味苦。有毒。截瘧,拔毒,消腫。搗爛外敷,主治腫毒、瘡毒、腹水浮腫等癥。

        ·貓爪草(河南) 別名三散草、貓爪草、小毛茛(浙江),金花草(廣西),小毛茛(貴州)

        Ranunculus ternatus Thunb.

        產(chǎn)于本省各地。生于平原濕地或田邊荒地。江蘇、安徽、江西、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均有分布。

        塊根:性溫,味甘、辛。有毒?;瞪⒔Y(jié),解毒消腫。主治瘰疬痰核、疔瘡腫毒、蛇蟲咬傷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