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yè) ? 理論教育 ?【薔薇科】

        【薔薇科】

        時(shí)間:2023-02-15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小花龍芽草Agrimonia nipponica Koidz.var.occidentalis Skalicky產(chǎn)于金華、開(kāi)化、松陽(yáng)、龍泉、平陽(yáng)。安徽、江西亦有分布。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亦有分布?!哺阶ⅰ场墩憬≈兴幣谥埔?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用基本相同的本省尚有同屬植物[C.sinensisKoehne],別名榠楂、木李。主治婦女傷腫、寒熱痹、厥逆等癥。外敷治療皮膚傷口。全國(guó)各地均有栽培,以長(zhǎng)江流域以南為多。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陜西、甘
        【薔薇科】_浙江藥用植物資源

        龍芽草屬(仙鶴草屬)Agrimonia Linn.

        ·托葉龍芽草 別名大托葉龍芽草(浙江)、朝鮮龍芽草(東北)

        Agrimonia coreana Nakai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500~800米的林緣及山坡灌叢旁。吉林、遼寧、山東亦有分布。

        根狀莖及全草:性平,味澀。收斂,止血,止瀉,驅(qū)蟲(chóng)。主治吐血、咳血、便血、絳蟲(chóng)病等癥。

        ·小花龍芽草

        Agrimonia nipponica Koidz.var.occidentalis Skalicky

        產(chǎn)于金華、開(kāi)化、松陽(yáng)、龍泉、平陽(yáng)。生于海拔360米左右的山坡草地、山谷、溪邊、路旁、林緣、灌叢中或疏林下。安徽、江西、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澀、辛。收斂止血,止痢。主治咯血、吐血、崩漏下血、血痢、感冒發(fā)熱等癥。

        ·龍芽草 別名瓜香草(《救荒本草》),仙鶴草、施州龍牙草(《本草圖經(jīng)》),黃龍尾(《滇南本草》),石打穿、石見(jiàn)穿、地胡蜂、地蜈蚣(《本草綱目拾遺》),老鸛嘴、子母草、毛腳茵(《植物名實(shí)圖考》),龍頭草、寸八節(jié)(《分類草性味》),金雞咀殼、龍牙腎、地洞風(fēng)、九龍牙、金仙公(浙江),瀉痢草、黃花仔、子不離母草、五爪金龍、地黃蜂(福建),金頂龍牙草、雞毛草、黃花蓮(江西)

        Agrimonia pilosa Ledeb.

        本省及全國(guó)普遍分布。生于海拔100~1800米的溪溝、路旁、草地、灌叢、林緣及疏林下。

        地上部分(仙鶴草):性平,味澀、辛。收斂止血,截瘧,止痢,解毒。主治吐血、咳血、尿血、便血、勞傷等癥。芽(鶴草芽):性平,味苦、澀。驅(qū)蟲(chóng)。主治絳蟲(chóng)病。

        〔附注〕功效相似的物種本省尚有黃龍尾[A.pilosa var.nepalensis(D.Don)Nakai],西南及河北、陜西、山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唐棣屬Amelanchier Medic.

        ·東亞唐棣

        Amelanchier asiatica(Sieb.et Zucc.)Endl.ex Walp.[Aronia asiatica Sieb.et Zucc.]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淳安、新昌、寧海、武義、天臺(tái)、臨海、遂昌、縉云、樂(lè)清。生于海拔1000~1600米的山坡、溪旁、混交林中。安徽、江西亦有分布。

        樹(shù)皮:性平,味苦。有小毒。益腎,散瘀,止痛。主治腎虛、帶下、跌打瘀痛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唐棣[A.sinica(Schneid.)Chun],浙江、陜西、甘肅、山西、山東、安徽、湖北、四川有分布。

        木瓜屬(貼梗海棠屬)Chaenomeles Lindl.

        ·木瓜 別名榠櫨(《本草經(jīng)集注》),木李(《詩(shī)經(jīng)》),榠楂、木李(浙江),土木瓜(江蘇),海棠(廣東),鐵腳梨(河南),藥木瓜(湖北)

        Chaenomelessinensis(Thouin)Koehne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避風(fēng)向陽(yáng)處。陜西、河南、山東、安徽、江蘇、江西、湖北、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亦有分布。

        果實(shí)(光皮木瓜):性溫,味酸、澀。和脾斂肺,平肝舒筋,消暑解毒,祛風(fēng)濕。主治吐瀉腹痛、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腰膝酸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貼梗海棠(《群芳譜》) 別名秋木瓜(《滇南本草》),貼梗木瓜(《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木瓜、皺皮木瓜(浙江),鐵腳梨(河北)

        Chaenomelesspeciosa(Sweet)Nakai

        產(chǎn)于杭州、淳安、桐廬、磐安、開(kāi)化、江山、天臺(tái)、龍泉、永嘉、蒼南。常栽培于庭院。廣東、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溫,味酸、微苦。舒筋活絡(luò),和胃化濕。主治濕痹拘攣、腰膝關(guān)節(jié)酸重疼痛、暑濕吐瀉、轉(zhuǎn)筋攣痛、腳氣水腫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用基本相同的本省尚有同屬植物[C.sinensis(Thouin)Koehne],別名榠楂、木李。

        杏屬Armeniaca Mill.

        ·杏 別名杏樹(shù)(《救荒本草》),杏仁(《本草經(jīng)集注》)、杏花(《花鏡》)、木落子(《石藥爾雅》)、杏仁核(《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Armeniaca vulgaris Lam.

        產(chǎn)于全省各地。遼寧、吉林、內(nèi)蒙古、河北、陜西、山西、甘肅、江蘇、四川、貴州、云南、新疆亦有分布。

        葉:性平,味微苦。祛風(fēng)利濕,明目。主治目疾、水腫等癥,外敷治惡瘡?;ǎ盒云剑犊?。祛風(fēng)利濕,清熱解毒。主治婦女傷腫、寒熱痹、厥逆等癥。果:性熱,味酸。潤(rùn)肺定喘,生津止渴。主治心中冷熱、咳嗽等癥。種仁(甜杏仁):性平,味甘。輕瀉,滋補(bǔ)。外敷治療皮膚傷口??嘈尤剩盒詼?,味苦。有小毒。降氣止咳平喘,潤(rùn)腸通便。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血虛津枯、腸燥便秘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梅(《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梅樹(shù)(浙江),酸梅子、紅梅(四川),梅露,桐梅,青梅

        Armeniaca mume Sieb.[Prunus mume(Sieb.)Sieb.et Zucc.]

        產(chǎn)于全省各地,新昌、龍泉、蒼南有野生。生于海拔400米左右的溪邊雜木林中。全國(guó)各地均有栽培,以長(zhǎng)江流域以南為多。

        根、葉、花、果及種仁:性平,味酸。梅根:祛風(fēng)除濕,清熱解毒。主治風(fēng)痹、休息痢、膽囊炎、瘰疬,磨粉亦治黃疸。梅葉:清熱解毒。主治細(xì)菌性腸炎?;ɡ伲坊ǎ盒云剑段⑺?、澀。開(kāi)郁和中,化痰,解毒。主治郁悶心煩、肝胃氣痛、梅核氣、瘰疬瘡毒等癥。果實(shí)(烏梅):性平,味酸、澀。斂肺,澀腸,生津,安蛔。主治肺虛久咳、久泄久痢、虛熱消渴、蛔厥嘔吐腹痛、膽道蛔蟲(chóng)癥等癥。種仁:消暑,除煩,明目。主治暑熱煩渴、目赤腫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假升麻屬Aruncus(Linn.)Adans.

        ·假升麻(《中國(guó)植物志》) 別名火把桿(陜西)、棣棠升麻、紅升麻

        Aruncussylvester Kostel.

        產(chǎn)于臨安、遂昌、龍泉、慶元、泰順。生于海拔700~1200米的山溝林緣和山坡雜木林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南、陜西、甘肅、安徽、湖南、廣西、江西、四川、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根:疏風(fēng)解表,活血舒筋。主治跌打損傷、勞傷、筋骨疼痛等癥。

        櫻桃屬Cerasus Mill.

        ·麥李

        Cerasus glandulosa(Thunb.)Lois.[Prunus glandulosa Thunb.]

        本省有栽培。生于海拔2300米以下的山區(qū)、溝邊或灌叢中,各地庭園常見(jiàn)栽培。陜西、山東、江蘇、安徽、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種子:性平,味辛、苦、甘。潤(rùn)燥滑腸,下氣,利水。主治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淋痛等癥。

        ·郁李 別名雀梅(《群芳譜》)、壽李(《花鏡》)

        Cerasusjaponica(Thunb.)Lois.[Prunus japonica Thunb.]

        本省有栽培。生于向陽(yáng)山地、山麓路旁、林緣或灌叢中。東北、華北、華東均有分布。

        種子(郁李仁):性平,味辛、苦、甘。潤(rùn)燥滑腸,下氣利水。主治津枯腸燥、食積氣滯、腹脹便秘、水腫、腳氣、小便不利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櫻桃(《名醫(yī)別錄》) 別名家櫻桃(《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鶯桃、櫻球(浙江),櫻珠(江蘇)

        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 [Prunus pseudocerasus Lind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栽培于屋旁、園圃內(nèi)或郊野路邊。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亦有栽培。

        果實(shí):性溫,味甘。補(bǔ)血益氣,祛風(fēng)濕。主治癱瘓、四肢不仁、風(fēng)濕腰腿痛等癥。櫻桃葉:性溫,味甘、苦。平喘,殺蟲(chóng)。主治慢性咳嗽痰喘、陰道滴蟲(chóng)等癥。櫻桃根:性平,味甘。調(diào)氣活血。主治婦女血?dú)獠缓?,亦治蛔蟲(chóng)。櫻桃枝:性溫,味甘、辛。溫中行氣,止咳。主治胃寒脘痛、咳嗽等癥。櫻桃核:性溫,味辛。發(fā)表,透疹。主治麻疹透發(fā)不暢、疽瘤、瘢痕等癥。

        栒子屬Cotoneaster(B.Ehrh.)Medic.

        ·平枝栒子 別名栒刺子(四川)、矮紅子(貴州)

        Cotoneaster horizontalis Decne.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1400米以上的山地裸巖旁、灌木林中。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水蓮沙根)、全草(水蓮沙):性涼,味酸、澀。清熱化濕,止血止痛。主治泄瀉、腹痛、吐血、痛經(jīng)、帶下等癥。

        山楂屬Crataegus Linn.

        ·山楂(《中國(guó)植物志》) 別名鼠楂(《本草經(jīng)集注》),赤爪實(shí)(《唐本草》),棠梂子(《本草圖經(jīng)》),山里果子(《履巉巖本草》),映山紅果(《救荒本草》),茅樝(《日用本草》),猴樝(《世醫(yī)得效方》),海紅(《品匯精要》),酸梅子、山梨(《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酸楂(山東),山里紅(河北)

        Crataegus pinnatifida Bunge

        杭州植物園有栽培。生于海拔100~1500米的山坡林邊或灌叢中。江蘇、山東、河南、河北、陜西、山西、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果實(shí)(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消食健胃,行氣散瘀,化濁降脂。主治肉食積滯、胃脘脹滿、瀉痢腹痛、瘀血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阻、惡露不盡、心腹刺痛、胸壁心痛、疝氣疼痛等癥。焦山楂消食導(dǎo)滯作用增強(qiáng),主治肉食積滯、瀉痢不爽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野山楂 別名山楂(通稱),小葉山楂、紅果子、山里紅、梨梅、麻楂、毛楂、山梨紅、刺占果、柱楂、毛蒲、米枝、鉗姑(浙江)、山棠子、猴梨、木桃(福建),茅楂、毛棗子、布羅子樹(shù)、猴楂(江西),小葉山楂、牧虎梨(河南)

        Crataegus cuneata Sieb.et Zucc.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250米以上的山谷或山地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河南亦有分布。

        莖、葉、果:性溫,味甘、酸。健胃消積,散瘀化滯。主治小兒消化不良等癥。根:消積,止咳,消腫。主治消化不良、咳嗽等癥。

        ·湖北山楂 別名猴楂子(浙江、湖北),酸棗、大山棗(江西),模糊梨(陜西)

        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鎮(zhèn)海、普陀、金華、天臺(tái)、黃巖。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地灌叢中。山西、陜西、江蘇、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微溫,味酸、甘。破氣散瘀,消積化痰。主治痢疾、產(chǎn)后瘀痛、絳蟲(chóng)病、肉食積滯等癥。

        ·山里紅 別名紅果、棠棣(河北),大山楂(江蘇)

        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 N.E.Br.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山坡灌叢中。河北、江蘇亦有分布。

        果實(shí)(山楂):性微溫,味酸、甘。消食健胃,行氣散瘀。主治肉食積滯、脘腹痞滿、血瘀、產(chǎn)后腹痛、惡露不盡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華中山楂

        Crataegus wilsonii Sarg.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1000~1600米的山坡陰處密林中。湖北、陜西、甘肅、河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微溫,味酸、甘。破氣散瘀,消積化痰。主治肉食積滯、脘腹痞滿、血瘀、產(chǎn)后腹痛、惡露不盡等癥。

        蛇莓屬Duchesea J.E.Smith

        ·蛇莓 別名地莓、蠶莓(《本草綱目》),九龍草(《本草綱目拾遺》),雞冠果、野楊梅(《救荒本草》),小草莓、地楊梅(《陸川本草》),三點(diǎn)紅、龍吐珠、獅子尾(《生草藥性備要》),地錦(《植物名實(shí)圖考》),蛇楊梅、三葉蛇扭(浙江),三腳虎(福建),三面風(fēng)、紫莓草(江蘇),蛇不見(jiàn)(江西),老地蜢、金蟬草(貴州)

        Duchesea indica(Andr.)Focke[Fragaria indica Andr.]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700米以下的山坡、河岸、平原草地、耕地旁和路旁潮濕處。遼寧以南均有分布。

        根、果及全草:性寒,味甘、苦。有小毒。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根、果:主治蟲(chóng)、蛇咬傷,跌打損傷,濕疹,帶狀皰疹,小兒驚風(fēng),外感咳嗽,百日咳等癥。全草:主治白喉、喉痛、瘧疾、黃疸、無(wú)名腫毒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皺果蛇莓

        Ducheseachrysantha(Zoll.et Mor.)Miq.[Fragaria chrysantha Zoll.et Mor.]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生于山坡路旁、耕地附近或潮濕荒地上。福建、臺(tái)灣、廣西、四川、云南、陜西亦有分布。

        莖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消腫。主治毒蛇咬傷、燙傷、疔瘡等癥。

        枇杷屬Eriobotrya Lindl.

        ·枇杷(《名醫(yī)別錄》) 別名盧橘(通稱)

        Eriobotrya japonica(Thunb.)Lindl.[Mespilus japonica Thunb.]

        產(chǎn)于全省各地。常栽種于村邊、平地或坡地。江蘇、上海、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苦。止咳,下乳,止痛。主治久咳虛勞、乳汁不通、關(guān)節(jié)疼痛等癥。葉:性涼,味苦。鎮(zhèn)咳祛痰,清熱解暑。主治久咳不止、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咳血、衄血等癥?;ǎ盒晕?,味淡。止咳祛痰,清熱。主治傷風(fēng)感冒、咳嗽、痰血等癥。果核:性涼,味苦?;抵箍?,疏肝理氣。主治咳嗽、疝氣、水腫、瘰疬等癥。種仁:止咳祛痰。可作苦杏仁的代用品。

        白鵑梅屬Exochorda Lindl.

        ·白鵑梅 別名繭子花、金瓜果(浙江),九活頭(安徽)

        Exochorda racemosa(Lindl.)Rehd.

        產(chǎn)于臨安、杭州、建德、諸暨、寧波、金華、天臺(tái)。生于海拔250~500米的山坡陰地、山麓灌叢中或草坡上,也生于裸巖附近。江蘇、江西、河南亦有分布。

        根皮、樹(shù)皮:補(bǔ)肝腎,強(qiáng)筋骨。主治腰骨酸痛等癥。

        水楊梅屬(路邊青屬)Geum Linn.

        ·柔毛水楊梅(東南水楊梅) 別名水楊梅(《本草綱目》),柔毛路邊青(《中國(guó)植物志》),毛通、虎掌葉、仙鶴草、吊溪草(四川),狗還陽(yáng)、鳳尾蒿、龍須草、白龍須(云南),路邊黃、鳳凰窩、烏觀骨(貴州)

        Geum japonicum Thunb.var.chinense F.Bolle

        產(chǎn)于安吉、德清、杭州、臨安、淳安、建德、嵊州、金華、開(kāi)化、常山、衢州、天臺(tái)、龍泉、慶元、景寧、縉云。生于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坡草地、耕地邊、河邊、灌叢中或疏林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新疆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辛、甘。補(bǔ)肝腎,祛風(fēng)濕,消癰腫。主治感冒咳嗽、腎虛頭暈、腹瀉、痢疾、崩漏、跌打損傷、風(fēng)濕腰腿痛、瘡毒、疔瘡、小兒慢驚風(fēng)等。

        棣棠花屬Kerria DC.

        ·棣棠花(《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地棠、黃度梅、黃榆葉梅、麻葉棣棠(《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雞蛋黃花、土黃條(陜西),蜂棠花、小通花、清明花(四川),金旦子花(云南)

        Kerria japonica(Linn.)DC.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桐廬、金華、開(kāi)化、龍游、天臺(tái)、遂昌、慶元、縉云、泰順。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坡、林緣、溪邊、路旁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陽(yáng)、云南、山東、河南、山西、甘肅、陜西亦有分布。

        枝葉、花:性平,味微苦、澀。止咳化痰,健脾,祛風(fēng),清熱解毒。主治肺熱咳嗽、消化不良、風(fēng)濕痹痛、癰疽腫毒、癮疹、濕疹等癥。莖、葉:祛風(fēng)除濕,和胃。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消化不良等癥。

        蘋(píng)果屬M(fèi)alus Mill.

        ·花紅(《中國(guó)植物志》) 別名林檎(《開(kāi)寶本草》),花紅果(《滇南本草》),文林郎果(《本草綱目》),來(lái)檎、朱奈、五色林檎、聯(lián)珠果(《滇南本草》),沙果(河北)

        Malus asiatica Nakai

        本省有零散栽培。生于海拔50~1800米的山坡陽(yáng)處、平原沙地。江蘇、安徽、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亦有栽培。

        果實(shí):性平,味甘、酸。止咳,化滯,澀精。主治消渴、泄瀉、遺精等癥。

        ·毛山荊子

        Malus manshurica(Maxim.)Kom.

        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1300~1500米的山坡或山頂雜木林中。山西、內(nèi)蒙古、陜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葉、花、果:性平,味甘、酸。和胃止嘔,止瀉。主治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等癥。

        ·臺(tái)灣林檎 別名山楂、澀梨、山仙楂、臺(tái)灣海棠

        Malus doumeri(Bois.)Chev.[Pirus doumeri Bois.]

        產(chǎn)于遂昌、龍泉、慶云、景寧、麗水。生于海拔800米處的林中。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溫,味甘、酸、澀。理氣健脾,消食導(dǎo)滯。主治食積停滯、胸腹脹滿、疼痛等癥。

        ·垂絲海棠

        Malus halliana Koehne

        產(chǎn)于杭州。生于海拔50~1200米的山坡叢林中或山溪邊。陜西、江蘇、安徽、湖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花(垂絲海棠):性微溫,味甘、酸、澀。理氣健脾,消食導(dǎo)滯。主治消化不良等癥。

        ·湖北海棠 別名野花紅(浙江)、小石棗(甘肅)、花紅茶(湖北)

        Malus hupehensis(Pamp.)Rehd.[Pirus hupehensis Pamp.]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或山谷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陜西、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山東、山西亦有分布。

        根、果實(shí):性微溫,味微苦、澀?;钛?,健胃。主治食滯、筋骨扭傷等癥。

        ·尖嘴林檎 別名光萼林檎

        Malus melliana(Hand.-Mazz.)Rehd.[Pirus melliana Hand.-Mazz.]

        產(chǎn)于武義、開(kāi)化、遂昌、龍泉、慶云、景寧、縉云、麗水、瑞安、文成、泰順、平陽(yáng)。生于海拔400~1100米的山谷、溝邊或混交林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云南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苦、澀。解毒,收斂。主治吐瀉、痢疾等癥。

        ·西府海棠 別名海紅(《本草綱目》)、棠蒸梨(《食物本草》)、子母海棠(河北)

        Malus micromalus Makino

        產(chǎn)于杭州。生于海拔100~1400米的平原或山地。云南、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平,味酸、甘。和胃,收斂。主治泄瀉、痢疾等癥。

        ·蘋(píng)果 別名超凡子、天然子(《滇南本草》),西洋蘋(píng)果(《浙江植物志》)

        Malus pumila Mill.

        產(chǎn)于義烏、龍游、縉云。適生于山坡、平原曠野、黃土丘陵等處。安徽、福建、湖北、四川、云南、西藏、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涼,味甘。生津潤(rùn)肺,除煩,解暑,開(kāi)胃,醒酒。主治肺燥干咳、煩渴、吐瀉等癥。

        ·海棠花

        Malus spectabilis(Ait.)Borkh.[Pyrus spectabilis Ait]

        產(chǎn)于杭州。生于海拔50~1600米的平原或山地。江蘇、安徽、云南、山東、河北、陜西、云南亦有分布,多為栽培。

        果實(shí):性平,味甘、微酸。理氣健脾,消食導(dǎo)滯。主治泄瀉下痢、大便溏稀等癥。

        石楠屬Photinia Lindl.

        ·中華石楠 別名假思桃(廣東)、牛筋木(廣西)

        Photinia beauverdiana Schneid.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山谷林下、林緣。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南、四川、貴州、云南、陜西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辛、苦。有小毒。祛風(fēng)止痛,補(bǔ)腎強(qiáng)筋。主治風(fēng)濕痹痛、腰骨酸軟等癥。

        ·欏木石楠 別名欏木(浙江)、鑿樹(shù)(廣東)、山官木(廣西)、水紅樹(shù)花(四川)

        Photinia davidsoniae Rehd.et Wils.

        產(chǎn)于遂昌、龍泉,杭州也有栽培。生于海拔600~1000米的灌叢中。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辛、苦。清熱解毒。主治癰腫瘡癤等癥。

        ·光葉石楠 別名扇骨木(江蘇)、石斑木(廣東)、山官木(廣西)、紅檬子(四川)

        Photinia glabra(Thunb.)Maxim.[Crataegus glabra Thunb]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山坡雜木林中,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葉:性平,味辛、苦。有小毒。祛風(fēng)止痛,補(bǔ)腎強(qiáng)筋。主治風(fēng)濕痹痛、腰骨酸軟等癥。

        ·小葉石楠 別名牛李子(湖南)、山紅子(貴州)、牛筋木(四川)

        Photinia parvifolia(Pritz.)Schneid [Pourthiaea parvifolia Pritz.]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500~1000米的山坡、路旁、林下或林緣。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臺(tái)灣、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小葉石楠):性涼,味苦、澀。行血活血,止痛。主治黃疸、乳癰、牙痛等癥。

        ·絨毛石楠

        Photinia schneideriana Rehd.ex Wils.

        產(chǎn)于臨安、安吉、淳安、建德、金華、開(kāi)化、仙居、天臺(tái)、臨海、遂昌、龍泉、景寧、縉云、瑞安、文成、泰順、平陽(yáng)。生于海拔300~1300米的山坡疏林中。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皮:性平,味苦。清熱解毒。主治內(nèi)熱。

        ·石楠 別名風(fēng)藥(《本草綱目》)、豬林子(《植物名實(shí)圖考》)、將軍柴(浙江)、山官木(廣西)

        Photinia serrulata Lind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雜木林中及山谷、溪邊林緣等處,也常見(jiàn)栽培。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臺(tái)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果:性平,味苦、辛。有小毒。清熱解毒,祛風(fēng)活絡(luò)。主治風(fēng)痹、腰背酸痛、腎虛腳弱、偏頭痛、風(fēng)疹、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葉(石楠葉):性平,味辛、苦。有小毒。祛風(fēng)止痛,補(bǔ)腎強(qiáng)筋。主治風(fēng)濕痹痛、腎虛腳膝酸軟、陽(yáng)痿不育、風(fēng)痹等癥。

        〔附注〕同屬植物中,本省尚有功用類似的中華石楠(P.beauverdiana Schneid.)、光葉石楠[P.glabra(Thunb.)Maxim.]、小葉石楠[P.parvifolia(Pritz.)Schneid.]。

        ·毛葉石楠 別名雞丁子、吉鈴子(山東),細(xì)毛扇骨木(江蘇)

        Photinia villosa(Thunb.)DC.[Crataegus villosa Thunb.]

        產(chǎn)于安吉、臨安、建德、嵊州、金華、開(kāi)化、天臺(tái)、遂昌、龍泉、景寧。生于海拔650~1400米的山坡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甘肅、河南、湖北、湖南、廣東、貴州、云南、山東亦有分布。

        根:性平,味苦。除濕,止痢。主治嘔吐、瀉痢、痢疾等癥。葉:祛風(fēng)止痛,補(bǔ)腎強(qiáng)筋。主治風(fēng)濕痹痛、腎虛腰膝酸軟等癥。

        ·無(wú)毛毛葉石楠 別名廬山石楠(《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

        Photinia villosa var.sinica Rehd.et Wils.

        產(chǎn)于臨安、天臺(tái)、龍泉。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山坡疏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果實(shí):主治勞傷疲乏等癥。

        委陵菜屬Potentilla Linn.

        ·委陵菜(《救荒本草》) 別名翻白菜(《植物名實(shí)圖考》),雞爪草、龍牙草(江蘇),老鴉翎、老鴉爪(山東),黃州白頭翁、天青地白、虎爪菜(貴州)

        Potentilla chinensis Ser.

        產(chǎn)于寧波、溫嶺、玉環(huán)等沿海地帶,杭州有栽培。生于丘陵山坡及曠野路旁。東北、華北、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臺(tái)灣亦有分布。

        根、葉:性平,味苦。解熱,通經(jīng),止胸肋痛。根主治阿米巴痢疾、風(fēng)濕、喘咳、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水瀉、胃寒痛、跌打瘀血、腫傷等癥。葉:主治吐血、便血、血崩、帶下、瘧疾、咽喉炎,搗爛外敷治療刀傷出血、疥瘡、蜈蚣咬傷。全草(委陵菜):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主治赤痢腹痛、久痢不止、痔瘡出血、癰腫瘡毒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收載。

        ·翻白草(《救荒本草》) 別名雞腳草、雞距草(《草木便方》),雞腿根、天藕(《本草綱目》),土菜、茯苓草、結(jié)梨、大葉側(cè)草、翻白委陵菜(浙江),郁蘇參、土人參(福建),雞爪蓮(江西),老鴉爪、山蘿卜(山東),金線吊葫蘆(廣西)

        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00~1650米的荒地、山谷、溝邊、山坡草地、草甸及疏林下。華北、華東及黑龍江、遼寧、陜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均有分布。

        全草(翻白草):性平,味甘、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止血,軟堅(jiān)消結(jié)。主治濕熱瀉痢、癰腫瘡毒、血熱、吐衄、便血、崩漏、癰腫、瘡癬、瘰疬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莓葉委陵菜 別名雉子筵(江蘇、浙江)

        Potentilla fragarioides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350~1700米的地邊、溝邊、草地、灌叢及疏林下。江蘇、安徽、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云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全草(雉子筵):性溫,味甘。補(bǔ)益中氣。主治婦女產(chǎn)后出血、肺出血、疝氣等癥。

        ·三葉委陵菜 別名軟根蛇扭、三張葉、白里金梅、爛苦春、獨(dú)立金蛋、三葉蚊子草、三葉蛇莓(浙江),大救駕、地葫蘆、巴東風(fēng)子七(湖北),陀參(貴州)

        Potentilla freyniana Bornm.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建德、金華、天臺(tái)、樂(lè)清、龍泉。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低山坡、荒野草地或石縫上。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吉林、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山東、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性微寒,味苦。清熱解毒,斂瘡止血。主治骨髓炎、外傷出血、毒蛇咬傷等癥。全草:性微寒,味苦。清熱解毒,散瘀止血。主治骨癆、口腔破潰、瘰疬、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中華三葉委陵菜 別名地蜂子(《浙江植物志》)

        Potentilla freyniana var.sinica Migo

        產(chǎn)于安吉、杭州、桐廬、武義、天臺(tái)。生于林下陰濕處及草地。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止痛。主治痢疾、腹痛、腰痛、癰腫疔毒等癥。

        ·蛇含委陵菜 別名五披風(fēng)(《分類草藥性》),地五甲、蛇包五披風(fēng)(《植物名實(shí)圖考》),紫萁草(《草木便方》),五葉莓、五葉蛇扭、蛇含(浙江),地五爪、五虎下山、五爪龍、蛇泡(江西),小龍牙草、狗腳跡、委陵菜(湖北)

        Potentilla kleiniana Wight et Ar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低山坡、曠野、河邊、路旁草地。我國(guó)除新疆、臺(tái)灣外,遼寧以南地區(qū)均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祛風(fēng)止咳,消腫止痛,截瘧。主治傷風(fēng)感冒、風(fēng)熱咳嗽、小兒驚風(fēng)、瘧疾、風(fēng)濕麻木、月經(jīng)不調(diào)、外敷瘡毒、癰腫、蛇蟲(chóng)咬傷等癥。

        ·絹毛匍匐委陵菜 別名結(jié)根草莓(《植物學(xué)大辭典》)

        Potentilla reptanas var.sericophylla Franch.[Fragaria filipendula Hems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300~1600米的山坡草地、渠旁、溪邊灌叢中及林緣。華北及陜西、甘肅、山東、江蘇、河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塊根(金金棒):性平,味甘。生津止渴,補(bǔ)陽(yáng),除虛熱。主治虛勞帶下、虛喘等癥。全草(結(jié)根草莓):性平,味淡。止血排膿。主治肺瘀血、崩漏等癥。

        ·朝天委陵菜 別名伏委陵菜(浙江)、鋪地委陵菜(《秦嶺植物志》)、雞毛菜(東北)

        Potentilla supina Linn[P.paradoxa Nutt.ex Torr.et Gray]

        產(chǎn)于嘉興、杭州、臨安、建德、桐廬。生于海拔100~1600米的田邊、荒野、湖岸、池邊、草甸或山坡濕地。東北、華北、西南及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止痢。主治感冒發(fā)熱、熱毒瀉痢、出血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三葉朝天委陵菜(P.supina var.ternata Peterm.),產(chǎn)于臨安、開(kāi)化。生于空曠地等處。

        李屬Prunus Linn.

        ·李 別名李子樹(shù)(《救荒本草》),嘉慶子、嘉應(yīng)子(浙江)

        Prunussalicina Lindl.

        產(chǎn)于安吉、德清、臨安、淳安、建德、杭州、金華、永康、天臺(tái)、臨海、遂昌、龍泉、縉云、蒼南。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邊疏林內(nèi)或山坡雜木林中。我國(guó)除臺(tái)灣、福建、新疆、西藏、內(nèi)蒙古外均有分布。

        種仁:性平,味苦?;钛铕觯c利水。主治跌打損傷、水腫、大便燥結(jié)等癥。根皮:性大寒,味苦。利濕解毒。主治消渴、赤白痢、婦女帶下等癥。葉:性平,味甘、酸。清熱解毒。外治腫毒潰爛等癥。果實(shí):性平,味甘、酸。清肝滌熱,生津利水。主治目赤腫痛、消渴、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桃屬Amygdalus Linn.

        ·桃

        Amygdalus persica Linn.[Prunus persica(Linn.)Batsch]

        產(chǎn)于安吉、開(kāi)化、遂昌、龍泉、麗水。生于海拔500~800米的山坡和溪邊的灌叢中。全國(guó)各地廣泛栽培。

        桃根:祛風(fēng)除濕,殺蟲(chóng)止痛。主治風(fēng)濕性關(guān)節(jié)炎、絲蟲(chóng)病、象皮腿、牙痛等癥。樹(shù)皮:性平,味苦。截瘧,退黃。主治瘧疾、黃疸、蟲(chóng)毒等癥。桃葉:性平,味苦。清熱明目,止癢消腫。主治瘧疾、癰節(jié)、陰道滴蟲(chóng)、濕疹、痔瘡、目翳、二便不利、霍亂腹瀉、風(fēng)痹無(wú)汗等癥。花:性平,味苦。生津,消積,活血,潤(rùn)腸。主治大便閉結(jié)、腸風(fēng)下血等癥。果實(shí):性溫,味甘、酸。生津,消積,活血,潤(rùn)腸。主治癥癥積聚、大便不通等癥。桃毛:性平,味辛。有微毒。破血止帶。主治寒熱積聚、帶下等癥。桃膠:性平,味苦。和血益氣,下痢,止痛。主治赤白痢。種仁(桃仁):性平,味苦、甘?;钛铕觯ń?jīng),潤(rùn)腸通便,止咳平喘。主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痞塊、肺癰腸癰、跌打損傷、腸燥便秘、咳嗽氣喘等癥。幼果:性微溫,味苦。止汗。主治自汗、盜汗等癥。枝條(桃枝):性平,味苦?;钛ńj(luò),解毒殺蟲(chóng)。主治心腹刺痛、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瘡癬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火棘屬Pyracantha Roem.

        ·火棘 別名赤陽(yáng)子、救軍糧、純陽(yáng)子(《滇南本草》),救命糧(陜西),紅子(湖北、貴州),水沙子(四川),火把果、豆金娘(云南),小花紅樹(shù)、棘果

        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i [Photinia fortuneana Maxim.]

        杭州有栽培。生于海拔500~1800米的山地、丘陵地陽(yáng)坡灌叢草地及河溝路旁,亦有栽培。西南及江蘇、福建、湖北、湖南、廣西、河南、陜西亦有分布。

        根(紅子根):性平,味酸、澀。清熱涼血。主治虛勞骨蒸、經(jīng)閉、跌打損傷等癥。葉(救軍糧葉):性平,味甘、酸。清熱解毒。主治瘡瘍腫毒等癥。果實(shí)(赤陽(yáng)子):性平,味甘、酸。健脾消積,止痢,活血,止血。主治痞塊、食積、泄瀉、痢疾、崩漏、產(chǎn)后血瘀等癥。

        梨屬Pyrus Linn.

        ·杜梨(《本草綱目》) 別名土梨(《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灰梨(山西)、海棠梨(江西)

        Pyrus betulaefolia Bge.

        杭州有栽培,也可能為野生。生于海拔50~1800米的平原或山坡向陽(yáng)處。江蘇、安徽、江西、湖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寒,味酸、甘、澀。斂肺澀腸,消食止痢。主治咳嗽、瀉痢等癥。枝、葉:味微苦。主治霍亂、吐瀉不止、轉(zhuǎn)筋腹痛、反胃吐食等癥。樹(shù)皮:祛濕斂瘡。主治皮膚潰瘍等癥。

        ·豆梨 別名鹿梨(《本草圖經(jīng)》),樹(shù)梨(《本草綱目》),酸梨(《植物名實(shí)圖考》),梨(浙江),梨寧子(江西),糖梨、杜梨(貴州)

        Pyrus calleryana Decne.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80~1800米的山坡、平原或山谷雜木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果皮:性涼,味甘、澀。清熱,生津,收斂。主治熱病傷津、久痢、水腫、消化不良等癥。根:性平,味甘、淡。止咳。主治肺虛、咳嗽、疝氣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柳葉豆梨(P.calleryana var.lanceolata Rehd.),分布于安徽、浙江。

        ·洋梨 別名巴梨、茄梨(浙江),西洋梨(栽培變種)

        Pyrus communis var.sativa(DC.)DC.[P.sativa DC.]

        本省及全國(guó)各地普遍栽培。

        果實(shí):祛痰止咳,健胃消食,潤(rùn)肺止痢。主治肺虛久咳、納食不化等癥。

        ·沙梨 別名麻安梨、砂梨、烏梨(浙江),麻安梨(貴州)

        Pyrus pyrifolia(Burm.f.)Nakai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溫暖多雨地區(qū)。河北、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涼,味甘、澀。清熱解渴,生津潤(rùn)燥。主治熱病津傷煩渴、消渴、熱咳、痰熱驚狂、噎膈、便秘等癥。葉:主治霍亂、吐瀉不止、小兒寒疝等癥。樹(shù)皮:解傷寒時(shí)氣?;ǎ杭宸?,主治霍亂、嘔吐、下痢、燙火傷等癥。

        ·黃皮梨 別名麻梨(四川)

        Pyrusserrulata Rehd.

        產(chǎn)于臨安、天臺(tái)、遂昌、龍泉。生于海拔850~1100米的山地林緣、灌叢中或闊葉林中。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亦有分布。

        果實(shí):潤(rùn)燥生津,清熱化痰。主治肺虛兼痰熱之咳嗽。

        ·秋子梨 別名花蓋梨、仙頂梨(浙江),花蓋梨、山梨(東北),沙果梨、酸梨(河北)

        Pyrus ussuriensis Maxim.

        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1200~1500米的高山干燥林中。山東、河北、山西、陜西、甘肅、內(nèi)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涼,味甘、澀。祛痰止咳。主治肺熱、咳嗽、痰多等癥。葉:利水。主治水腫、小便不利等癥。

        石斑木屬Raphiolepis Lindl.

        ·石斑木 別名青花木(《新華本草綱要》),鐵里木、石桂、細(xì)葉蘿木(浙江),雷公樹(shù)(福建),山花木、石棠木(廣西),春花、鑿角(廣東)

        Raphiolepis indica(Linn.)Lindl[Crataegus indica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及半山區(qū)。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或溪邊灌木林中。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春花木):性寒,微苦、澀?;钛雇?,消腫解毒。主治潰瘍紅腫、跌打損傷、凍傷等癥。葉:主治刀傷等癥。

        雞麻屬Rhodotypos Sieb.et Zucc.

        ·雞麻 別名雙珠母(浙江)

        Rhodotypos scandens(Thunb.)Makino [Corchorusscandens Thunb.]

        產(chǎn)于安吉、臨安、天臺(tái)。生于海拔850~1100米的山坡疏林中或山谷林下陰濕處。江蘇、安徽、湖北、山東、河南、湖北、陜西、甘肅、遼寧亦有分布。

        根、果實(shí)(雞麻):性平,味甘。補(bǔ)血,益腎。主治血虛腎虧等癥。

        薔薇屬Rosa Linn.

        ·木香花 別名七里香(四川)

        Rosa banksiae Ait.

        本省及全國(guó)各地均有栽培。生于海拔500~1300米的溪旁、路旁或山坡灌叢中。

        根皮:性平,味澀。收斂止痛,止血。主治久痢、便血、小兒腹瀉、瘡癤、外傷出血等癥。

        〔附注〕功效相同的有黃花木香[R.banksiae Ait f.lutea(Lindl.)Rehd.],分布于江蘇、安徽。

        ·碩苞薔薇 別名糖缽(浙江)

        Rosa bracteata Wend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00~300米的平原、溪邊、山坡、路旁等向陽(yáng)處。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苞薔薇根):性溫,味甘。補(bǔ)脾益腎,收斂澀精,祛風(fēng)活血,消腫解毒。主治盜汗、久瀉、脫肛、遺精、帶下等癥。葉:性涼,微苦。收斂解毒。主治癤瘡、久痢等癥?;ǎ盒云?,味甘。潤(rùn)肺止咳。主治肺癆、咳嗽等癥。果實(shí):性平,味甘。祛風(fēng),調(diào)經(jīng)。主治痢疾、腳氣病等癥。

        ·月季花 別名斗雪紅(《本草綱目》),艷雪紅、綢春花(《泉州本草》),月月紅(浙江),月光花、長(zhǎng)春花、勝春、四季春(福建),月月花(四川),小月季、本月季(江蘇)

        Rosa chinensis Jacq.

        產(chǎn)于全省各地。多栽培于庭院、園林中。河北、山東、江蘇、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廣東亦有分布。

        干燥的花蕾或初開(kāi)放的花(月季花):性溫,味甘?;钛{(diào)經(jīng),疏肝解郁。主治氣滯血瘀、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閉經(jīng)、胸肋脹痛等癥。根:性溫,味甘?;钛{(diào)經(jīng),解毒。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瘰疬等癥。葉:性溫,味甘?;钛?,消腫。主治瘰疬、跌打、血瘀腫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效相似的有紫月季花(R.chinensis Jacq var.sermper flora.),全國(guó)各地均有栽培。

        ·小果薔薇 別名紅刺藤(《分類草藥性》),山木香、魚(yú)桿子(浙江),刺葉、月季紅(安徽),小金櫻、梅拱勒、牛筋(江西),紅根(河南),狗屎刺、荳刺甲(湖南),倒鉤簕(廣東)

        Rosa cymosa Tratt.[R.microcarpa Lind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500米以下的山坡、路旁、溪邊、溝谷林緣、疏林下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小金櫻)、果實(shí)(小金櫻子):性溫,味苦、辛、澀。消腫止痛,祛風(fēng)除濕,止血解毒,補(bǔ)脾固澀。主治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跌打損傷、陰挺、脫肛等癥。花:性寒,味苦、澀。清熱化濕,順氣和胃。主治風(fēng)濕痹痛、消化不良等癥。葉:性平,味苦。解毒消腫。主治癰瘡腫毒,燒、燙傷等癥。

        ·軟條七薔薇 別名秀薔薇(浙江)、湖北薔薇(湖北)

        Rosa henryi Bouleng.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溪谷、山腳、路旁、田邊或疏林中、灌叢中或林緣。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河南、陜西、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果實(shí):性溫,味辛、苦、澀。消腫止痛,祛風(fēng)除濕,止血解毒,補(bǔ)脾固澀。主治月經(jīng)過(guò)多、帶下、陰挺、遺尿、老年尿頻、慢性腹瀉、跌打損傷、風(fēng)濕痹痛、口腔破潰、瘡癤腫痛、咳嗽痰喘等癥。

        ·金櫻子 別名刺榆子(《蜀本草》),刺梨子(《開(kāi)寶本草》),燈籠果、鴨板子、山雞頭子(《本草綱目》),糖鶯子(《生草藥性備要》),糖果(《分類草藥性》),糖罐頭、大活血(浙江),倒掛金鉤(江西),油餅果子(安徽),刺橄欖(福建),螳螂果(廣西),紅根(湖北),糖櫻簕(廣東)

        Rosa laevigata Michx.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1100米以下的向陽(yáng)山地、田邊、溪邊、谷地疏林下或灌叢中。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果實(shí)(金櫻子):性平,味酸、甘、澀。固精縮尿,固崩止帶,澀腸止瀉。主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崩漏、帶下、久瀉久痢等癥。根:性平,味甘、淡、澀?;钛寡?,收斂解毒。主治跌打損傷、腰腿酸痛、慢性腹瀉、子宮脫垂、崩漏帶下、乳糜尿等癥。葉:性平,味苦。解毒消腫。主治瘡癤、燙傷、外傷出血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野薔薇(《百草鏡》) 別名刺花(《本草綱目》),山棘、牛勒(《名醫(yī)別錄》),薔薇(浙江),白球花(福建),梅月勒、七葉簕(江西),子馱娘(江蘇),粉團(tuán)薔薇、刺梅花(山東),七星梅(廣東),白貓花(上海),倒掛刺(云南)

        Rosa multiflora Thunb.

        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1400~1800米的山坡、路旁、溝邊、山頂巖石隙縫上或疏林中。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湖北、山東、四川、云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溫,味微酸。祛風(fēng)除濕,解毒。主治風(fēng)濕、癰瘡、軟癱、腎炎、水腫等癥?;ǎ盒院犊?、澀。清暑熱,化濕濁,順氣和胃。主治口熱煩悶、吐血、嘔吐、耳痛、瘧疾、口瘡口糜等癥。根:性寒,味苦、澀。清熱利濕,祛風(fēng),活血,解毒。主治關(guān)節(jié)炎、半身不遂、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失禁、帶下、便血、尿頻、跌打損傷、瘡癤、疥癬等癥,葉敷治療無(wú)名腫毒。嫩枝:活血止血。主治婦女禿發(fā)、郁結(jié)吐血、跌打損傷等癥。

        〔附注〕功效相同的有粉團(tuán)薔薇(R.multiflora var.cathayensis Rehd.et Wils.),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1400~1800米的山坡、路旁、溝邊、山頂巖石隙縫上或疏林中;七姐妹(R.multiflora var.carnea Thory.),分布同野薔薇。

        ·繅絲花 別名刺梨(浙江、貴州)

        Rosa roxburghii Tratt.

        產(chǎn)于德清、杭州、臨安、淳安、開(kāi)化。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向陽(yáng)山坡、溝谷、路旁、灌叢中,亦有栽培。江西、福建、廣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西藏、江蘇、安徽、陜西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平,味酸、澀。解暑,消食。主治中暑、食滯、痢疾等癥。根:性平,味酸、澀。消食健胃,收斂止瀉。主治食積腹脹、痢疾、泄瀉、自汗盜汗、遺精、帶下、月經(jīng)過(guò)多、痔瘡出血等癥。

        ·玫瑰 別名徘徊草(《群芳譜》),離娘草、梅桂、筆頭花、湖花(浙江)

        Rosa rugosa Thunb.

        湖州、杭州等地有栽培。多栽培于庭院、園林中。山東、河北、江蘇、福建、四川、廣東亦有分布。

        花蕾或初開(kāi)的花:性溫,味甘、微苦。理氣解郁,和血散瘀。主治肝胃氣痛、風(fēng)痹、吐血咯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赤白帶下、赤白痢、乳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鈍葉薔薇 別名黃山薔薇(浙江)

        Rosa sertata Rolfe

        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1400~1800米的山坡、路旁、溝邊、山頂巖石隙縫上或疏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四川、云南、河南、湖北、山西、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葉:散瘀消腫。主治跌打損傷。

        ·光葉薔薇

        Rosa wichuraiana Crep.

        產(chǎn)于普陀、椒江、溫嶺、玉環(huán)、洞頭、平陽(yáng)。生于海拔40米左右的海濱小山坡上。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葉:活血消腫。主治半身不遂、跌打損傷等癥。

        懸鉤子屬Rubus Linn.

        ·腺毛莓

        Rubusadenophorus Rolfe

        產(chǎn)于桐廬、開(kāi)化、金華、遂昌、龍泉、永嘉、瑞安、文成、泰順、平陽(yáng)。生于海拔800~1400米的溝谷林緣、山坡灌草叢中。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根、葉:性溫,味甘、澀。理氣,利濕,止痛,止血。主治癆肺疼痛、吐血、痢疾、疝氣等癥。

        ·周毛懸鉤子 別名全毛懸鉤子(浙江)、紅毛貓耳扭

        Rubus amphidasys Focke ex Diels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陰山坡裸巖旁,溪谷林下、林緣、山麓樹(shù)叢或竹林下。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苦?;钛{(diào)經(jīng),止痛。主治婦女產(chǎn)后受風(fēng)、月經(jīng)不調(diào)、四肢酸麻等癥。

        ·寒莓(《本草匯編》《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冬扎公、貓耳扭、山紙朋、鐵高杯(浙江),水漂沙、寒刺泡(江西)

        Rubus buergeri Miq.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低海拔山坡灌叢及叢林下。安徽、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臺(tái)灣亦有分布。

        根(寒莓根):性寒,味甘、淡、酸?;钛獩鲅?,清熱解毒,和胃止痛。主治胃痛吐酸、黃疸、泄瀉、帶下、痔瘡等癥。全草、葉(寒莓葉):性平,味酸。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主治肺癆咳血、黃水瘡等癥。

        ·掌葉覆盆子 別名華東覆盆子(浙江)

        Rubus chingii Hu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區(qū)的山坡疏林、灌叢或山麓林緣。江蘇、安徽、江西、福建、廣西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平,味甘、酸。益腎固精,縮尿,養(yǎng)肝明目。主治遺精滑精、遺尿尿頻、陽(yáng)痿早泄、目暗昏花等癥。葉:性平,味酸、咸。養(yǎng)肝明目,止痛。主治眼瞼赤爛、淚多、視物昏花、牙痛等癥。根:明目,止嘔。主治嘔逆、目翳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山莓 別名刺葫蘆(福建)、大麥泡(陜西)、三月泡(湖南)、撒秧泡(貴州)

        Rubus corchorifolius Linn.f.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向陽(yáng)山坡、路邊、溪邊或灌叢中。全國(guó)(除東北及甘肅、青海、新疆、西藏外)均有分布。

        果實(shí)(懸鉤子):性平,味酸。醒酒,止渴,祛痰,解毒。主治痛風(fēng)、丹毒、遺精等癥。根:性平,味苦、澀。涼血止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收斂解毒。主治吐血、痔血、血崩、赤白帶下、泄瀉、遺精、腰痛、癰癤等癥。

        〔附注〕同屬植物中,功用類似的本省尚有木莓(R.swinhoei Hance),三花莓(R.trianthus Focke.)。

        ·插田泡 別名覆盆子(浙江)、高麗懸鉤子(《華北經(jīng)濟(jì)植物志要》)

        Rubus coreanus Miq.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00~1700米的山坡、山谷疏林下或林緣灌叢、山麓溝邊及路旁。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新疆、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倒生根):性平,味酸、咸。行氣活血,補(bǔ)腎固精,助陽(yáng)明目,縮小便。主治勞傷吐血、衄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等癥。

        ·大紅泡

        Rubus eustephanus Focke ex Diels

        產(chǎn)于桐廬、建德、臨安。生長(zhǎng)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麓潮濕地、山坡密林或河溝邊灌叢中。陜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葉:性平,味酸。消腫,止痛,收斂。主治瘡癤、吐瀉等癥。

        ·蓬蘽 別名潑盤、飯消扭、田角公(浙江)

        Rubus hirsutus Thunb.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坡、谷地、山麓、曠野路邊、溝邊及村莊周圍園地。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廣東、河南亦有分布。

        根、葉(刺菠):性平,味酸。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傷暑吐瀉、風(fēng)火頭痛、瘡癤、外傷出血、骨折等癥。

        ·白葉莓(《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白葉懸鉤子(《秦嶺植物志》),早谷藨、天青白扭(浙江),刺泡(陜西)

        Rubus innominatus S.Moore

        產(chǎn)于遂昌、龍泉、慶元、麗水。生于海拔400米處的山坡林下或灌叢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四川、貴州、云南、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止咳平喘。主治小兒風(fēng)寒、咳逆、氣喘等癥。

        ·無(wú)腺白葉莓

        Rubusinnominatus var.kuntzeanus(Hemsl.)Bailey[R.kuntzeanus Hemsl.]

        產(chǎn)于安吉、臨安。生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坡路旁或灌叢中。華中、華南及陜西、甘肅、安徽、江西、福建、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平喘止咳。主治小兒風(fēng)寒咳逆、氣喘等癥。

        ·灰毛泡(《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地王泡藤(江西)、地五泡藤(貴州)

        Rubus irenaeus Focke

        產(chǎn)于開(kāi)化、金華、遂昌、慶元、云和、景寧、麗水、文成、泰順。生于海拔800~1000米的山坡疏林下草叢中。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葉:性溫,味咸。理氣止痛,解毒生肌。主治氣痞腹痛、口角生瘡等癥。

        ·高粱泡(《中國(guó)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陵蘽、陰蘽、寒莓(《本草綱目》),冬牛、十月紅、寒扭、天角公(浙江),烏龍過(guò)江、倒水蓮、小漂沙、烏殼子(江西),冬菠(福建)

        Rubus lambertianus Ser.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低海拔山坡疏林、林緣灌叢或路旁和巖石旁。華中、華南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亦有分布。

        根:性微溫,味酸、澀。疏風(fēng)解表,活血調(diào)經(jīng),補(bǔ)腎固精。主治感冒、產(chǎn)后腹痛、出血、產(chǎn)褥熱、痛經(jīng)、帶下、陰挺、遺精、痔瘡等癥。

        ·太平莓 別名老虎扭、太平梅、尖葉扭(浙江)

        Rubus pacificus Hance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淳安、桐廬、建德、寧波、奉化、天臺(tái)、開(kāi)化、遂昌、松陽(yáng)、龍泉、慶元、云和、麗水、瑞安、文成、泰順。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山坡灌叢中、林下和路旁草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廣東亦有分布。

        全株:性平,味辛、苦、酸。清熱活血。主治婦女產(chǎn)后腹痛、發(fā)熱等癥。

        ·茅莓 別名紅莓消(通稱)、紅梅梢(浙江)、草楊梅子(湖北)

        Rubus parvifolius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山坡林緣、山麓灌叢中,也見(jiàn)于曠野溝邊、路旁、田野等處。東北、華東、華中、華南及河北、山西、甘肅、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茅梅根):性涼,味苦。清熱解毒,祛風(fēng)利濕,活血止血,利尿通淋。主治感冒發(fā)熱、咽喉痛、風(fēng)濕痹痛、肝炎、泄瀉、水腫、小便淋痛等癥。全草:性平,味甘、酸。散瘀止痛,解毒,殺蟲(chóng)。主治吐血、跌打刀傷、產(chǎn)后瘀滯腹痛、痢疾、痔瘡、疥瘡、瘰疬等癥。

        ·盾葉莓 別名天青地白扭、大葉覆盆子

        Rubus peltatus Maxim.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淳安、臨海、遂昌、松陽(yáng)、龍泉、慶云、泰順。生于海拔700~1350米的山坡、山腳、山溝林下或林緣。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果實(shí):性涼,味澀。消炎利尿,清熱排石。主治腰腿酸痛等癥。

        ·銹毛莓 別名蛇包簕、大葉蛇簕(廣東),山煙筒子(廣西)

        Rubusreflexus Ker

        產(chǎn)于開(kāi)化、金華、武義、遂昌、龍泉、慶元、瑞安、平陽(yáng)。生于海拔300~1000米的陰山坡林下、林緣灌叢中、溪谷竹林下、山麓溝邊及巖旁。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根: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主治風(fēng)濕痹痛、跌打損傷、骨折等癥。葉:止血,消炎。主治刀傷出血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淺裂銹毛莓[R.reflexus Ker var.hui(Diels)Metc.]。

        ·空心泡 別名薔薇莓(浙江)

        Rubus rosaefolius Smith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寧波、臨海、遂昌、龍泉、泰順。生于海拔400~900米的山坡闊葉林緣。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倒觸傘):性涼,味辛、微苦。清熱解毒,活血止痛,止帶,止汗,止咳,止痢。主治倒經(jīng)、咳嗽痰喘、盜汗、脫肛、赤白痢、小兒頓咳等癥。

        ·紅腺懸鉤子 別名牛奶莓(浙江、廣西),馬泡、紅刺苔(貴州)

        Rubussumatranus Miq.

        產(chǎn)于安吉、杭州、淳安、建德、開(kāi)化、衢州、臨海、遂昌、松陽(yáng)、龍泉、慶云、景寧、云和、文成、泰順。生于海拔250~1200米的山坡闊葉林下或林緣。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根:清熱解毒,利水。主治婦女產(chǎn)后寒熱、腹痛、食欲不振等癥。

        ·木莓

        Rubusswinhoei Hance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淳安、建德、開(kāi)化、金華、天臺(tái)、遂昌、松陽(yáng)、龍泉、慶云、云和、泰順、平陽(yáng)。生于海拔300~1500米的山坡、溝邊林下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陜西亦有分布。

        根、葉:性平,味苦、澀。涼血止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收斂解毒。主治牙痛、瘡漏、疔腫瘡腫、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三花懸鉤子

        Rubus trianthus Focke

        產(chǎn)于臨安、天臺(tái)、臨海、遂昌、松陽(yáng)、龍泉、慶云、泰順、瑞安。生于海拔300~1200米的山坡、路旁、溪邊。江蘇、安徽、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葉:性平,味苦、澀。涼血止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收斂解毒。主治吐血、痔瘡出血、跌打損傷等癥。

        地榆屬Sanguisorba Linn.

        ·地榆 別名鼠尾地榆(《滇南本草》),豬人參、山紅棗(浙江),地茅、一支箭、小紫草(江蘇),馬猴棗、山棗子(山東、山西),野升麻、黃瓜香(河北),地皮扒、紅地榆、血箭草(湖南)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草地、路旁、山坡草地和灌草叢中。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山東、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亦有分布。

        根(地榆):性涼,味苦、酸、澀。涼血止血,解毒斂瘡。主治便血、痔血、血痢、崩漏、水火燙傷、癰腫瘡毒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長(zhǎng)葉地榆

        Sanguisorba officinalis var.longifolia(Bertol.)Yüet Li[S.longifolia Bertl]

        產(chǎn)于臨安、天臺(tái),杭州有栽培。生于山坡草地、溪邊、灌叢中、濕草地及樹(shù)林中。華中、華南及黑龍江、遼寧、河北、山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江西、臺(tái)灣、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性味、功效、主治同地榆。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guó)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花楸屬Sorbus Linn.

        ·水榆花楸 別名水榆(浙江),楓榆(山東),水榆、黃山榆、千筋樹(shù)(河南),黏棗子(河北)

        Sorbus alnifolia(Sieb.et Zucc.)K.Koch [Crataegus alnifolia Sieb.et Zucc.]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淳安、天臺(tái)、龍泉、縉云。生于海拔1200~1650米的山坡、山溝、山頂混交林或灌叢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云南、山東、河南、河北、陜西、甘肅、遼寧、吉林、黑龍江亦有分布。

        果實(shí)(水榆果):健胃,補(bǔ)虛。主治體虛勞倦等癥。

        ·黃山花楸

        Sorbus amabilis Cheng ex Yü

        產(chǎn)于臨安、龍泉。生于海拔1200~1650米的山頂雜木林中或高山草地巖石上。安徽、福建亦有分布。

        果實(shí):健胃,補(bǔ)虛。主治體虛勞倦等癥。莖皮:性寒,味苦。清肺,止血。主治哮喘、咳嗽等癥。

        ·石灰花楸 別名石灰樹(shù)(江西)、毛栒子(河南)、翻白樹(shù)(四川)

        Sorbus folgneri(Schneid.)Rehd.[Micromeles folgneri Schneid]

        產(chǎn)于臨安、開(kāi)化、遂昌、龍泉、景寧、瑞安、文成、泰順、平陽(yáng)。生于海拔1000~1400米的山坡雜木林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南、陜西、甘肅、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果實(shí):健胃,補(bǔ)虛。主治體虛勞倦等癥。

        繡線菊屬Spiraea Linn.

        ·繡球繡線菊(《東北木本植物圖志》)別名珍珠繡球(《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繡球(江蘇),珍珠梅(四川),碎米椏、山茴香(貴州)

        Spiraea blumei G.Don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建德、桐廬、仙居、天臺(tái)、遂昌、龍泉、青田、文成,杭州有栽培。生于海拔550~1300米的向陽(yáng)山坡、路旁或雜木林內(nèi)。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東、廣西、四川、山東、內(nèi)蒙古亦有分布。

        根、果:性微溫,味辛。調(diào)氣止痛,去瘀生新,解毒。主治咽喉腫毒、帶下、瘡毒、跌打損傷等癥。

        ·麻葉繡線菊 別名石棒子(河南)

        Spiraea cantoniensis Lour.

        產(chǎn)于臨安、建德、定海、普陀、開(kāi)化、天臺(tái)、溫州、遂昌,杭州有栽培。生于溪邊、山坡灌叢中。江西、福建、廣東、廣西、河北、陜西、山東、江蘇、河南、四川亦有分布。

        根、葉、果實(shí):清熱涼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疥癬等癥。

        ·中華繡線菊 別名鐵黑漢條(浙江、湖北)

        Spiraea chinensis Maxim.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生于海拔360~13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山谷、溪邊、荒野路旁等處。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河南、河北、陜西、內(nèi)蒙古亦有分布。

        根:解毒消腫。主治咽喉痛等癥。

        ·粉花繡線菊(《中國(guó)植物志》) 別名日本繡線菊(《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螞蝗梢(陜西),火燒尖、土黃連(貴州)

        Spiraea japonica Linn.f.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生于海拔750~1600米的路邊、林緣或山頂灌叢中。華東地區(qū)有栽培。

        葉:性平,味淡。消腫解毒,去腐生肌。主治咽喉腫痛、瘡毒等癥。根:性涼,味苦。止咳,明目,鎮(zhèn)痛。主治咳嗽、目赤眼痛等癥。果實(shí):主治痢疾等癥。

        ·狹葉繡線菊(《中國(guó)樹(shù)木分類學(xué)》) 別名漸尖粉花繡線菊、大繡線菊、細(xì)葉米篩花(浙江)

        Spiraea japonica var.acuminata Franch.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生于山坡曠地、雜木林下、林緣、山谷或溪溝旁。河南、陜西、甘肅、安徽、江西、湖北、湖南、貴州、四川、云南、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吹火筒):性平,味微苦。解毒生肌,通經(jīng),通便,利尿。主治經(jīng)閉、月經(jīng)不調(diào)、便結(jié)腹脹、小便不利等癥。

        ·光葉粉花繡線菊 別名大繡線菊(浙江),繡線菊(江蘇),扎根草、萬(wàn)年青(湖北)

        Spiraea japonica var.fortunei(Planch.)Rehd.[S.fortunei Planch]

        產(chǎn)于杭州、建德、開(kāi)化、遂昌、慶元、龍泉、瑞安、泰順。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山頂谷地、路旁、溪邊、山坡、田野或雜木林下,也常見(jiàn)栽培。陜西、山東、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葉、果實(shí):性涼,味苦。清熱,利濕,祛風(fēng),止咳。根:主治咳嗽、頭痛、目赤眼痛等癥。嫩葉:主治刀傷等癥。果實(shí):主治痢疾、發(fā)熱、疝氣等癥。

        ·無(wú)毛粉花繡線菊

        Spiraeajaponica var.glabra(Regel)Koidz.[S.callosa Thunb.var.glabra Regel]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桐廬、金華、天臺(tái)、仙居。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山頂、山坡、谷地、溪邊、路旁等處的礫石地、林下或林緣。安徽、湖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微苦。解毒生肌,通經(jīng),通便,利尿。主治經(jīng)閉、月經(jīng)不調(diào)、小便不利等癥。

        ·李葉繡線菊 別名笑靨花(《花鏡》)、李葉笑靨花(《經(jīng)濟(jì)植物手冊(cè)》)

        Spiraea prunifolia Sieb.et Zucc.

        產(chǎn)于全省各山區(qū)。全國(guó)庭園常見(jiàn)栽培。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廣東、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山東、陜西亦有分布。

        根:解毒消腫。主治咽喉腫痛等癥。

        ·單瓣李葉繡線菊 別名單瓣笑靨花(《浙江藥用植物志》)、小葉米篩花(臨安)

        Spiraea prunifolia var.simpliciflora Nakai

        產(chǎn)于杭州、建德、金華、開(kāi)化、天臺(tái)、龍泉。生于海拔800米左右處的山坡、草地、溪邊或巖石隙縫上。江蘇、江西、福建、湖北、湖南亦有分布。

        根:解毒消腫。主治咽喉腫痛等癥。

        〔附注〕同屬植物中,功用類似的本省尚有珍珠繡線菊(S.thunbergii Sieb.ex Bl.),別名噴雪花。

        野珠蘭屬Stephanandra Sieb.et Zucc.

        ·野珠蘭 別名華空木(浙江),鳳尾米篩花、滴滴金(浙江)

        Stephanandra chinensis Hance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380米以下的溝谷邊、山坡、溪邊、闊葉林緣或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四川亦有分布。

        根:解毒消腫。主治咽喉腫痛等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