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塔里木盆地的沙漠
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盆地,這里氣候極端干燥,年降水量大部分在50毫米以下,干燥度在16~64以上。盆地內(nèi)的自然景觀分布呈現(xiàn)顯著的環(huán)狀特征,即盆地邊緣為山地,山地內(nèi)為山前洪積、沖積扇所形成的戈壁,盆地的中央則為著名的塔克拉瑪干沙漠,面積有33萬多平方千米,占全國沙漠(不包括戈壁)面積的47%,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也是世界上僅次于阿拉伯半島上的魯卜哈利沙漠,面積占第二位的流動性沙漠。介于北緯36°50′~41°10′,東經(jīng)77°40′~88°20′。位于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中部,北為天山,西為帕米爾高原,南為昆侖山,東為羅布泊洼地,面積達33.7萬平方千米。氣候極端干旱,年降水量僅10~60毫米,而沙漠內(nèi)部年降水量卻超過80毫米,高于沙漠邊緣的綠洲。熱量資源在中國各沙漠中占第1位,10℃以上的活動積溫一般在4000~5000℃,無霜期180~240天,年日照時數(shù)可達3000~3500小時。沙漠以流沙占絕對優(yōu)勢,占整個沙漠面積的85%,且沙丘高大,除邊緣外,一般均在50~100米以上。沙漠與戈壁之間,或沙漠邊緣的河流沿岸等地,分布有片片綠洲,是新疆重要的農(nóng)業(yè)地區(qū)之一。
塔克拉瑪干沙漠顯著的自然特色有3點:
1.流動沙丘占絕對優(yōu)勢。在塔克拉瑪干沙漠本部,除了西部的麻扎塔格等山,中南部的北民豐隆起高地等少數(shù)地方?jīng)]有被沙丘所覆蓋外,全為沙丘所分布。其中流動沙丘占85%,只有在沙漠邊緣和深入沙漠中的河流沿岸分布有以紅柳沙堆為主的固定、半固定灌叢沙堆。
2.沙丘高大,形態(tài)復(fù)雜。沙丘內(nèi)以裸露的巨大沙丘為主,一般高度在100~150米,也有200~300米;其中高度在50米以上的沙丘,占全沙漠流動沙丘總面積的80%。沙丘形態(tài)極為復(fù)雜,不僅有中國其他沙漠中常見的各種形態(tài)的流動沙丘,而且還有著中國其他沙漠中所少有的各種特殊形態(tài)的沙丘。如沙漠的東半部和沙漠西部麻扎塔格山南北地帶,主要分布有延伸很長的巨大復(fù)合型沙丘鏈;沙漠中部東經(jīng)82°~85°之間和沙漠的西南部,主要分布有復(fù)合型縱向沙壟;沙漠南部鄰近山嶺的地帶發(fā)育有金字塔沙丘。此外,沙漠北部塔里木河老河床以南,還可見有高大的穹狀沙丘。
3.塔克拉瑪干沙漠雖以流動沙丘為主,但是,在深入沙漠內(nèi)部的河流沿岸,沙漠邊緣的洪積、沖積扇前緣地帶,還分布有大面積的荒地,生長著茂密的天然胡楊林和紅柳灌叢,成為沙漠中的“天然綠洲”。所以,塔克拉瑪干沙漠絕對不是過去有人所描繪的那樣“只有一片茫茫流沙”,“在沙漠中心沒有植物,也沒有野獸,甚至連飛鳥蟲豸都沒有,完全是一片寂靜得可怕的地方”,而是有著開發(fā)利用的潛力。
自然特征干旱河床遺跡幾乎遍布于塔克拉瑪干沙漠,湖泊殘余則見于部分地區(qū)(如沙漠的東部等)。沙漠之下的原始地面是一系列古代河流沖積扇和三角洲所組成的沖積平原和沖積湖積平原。大致北部為塔里木河沖積平原,西部為喀什噶爾河及葉爾羌河三角洲沖積扇,南部為源出昆侖山北坡諸河的沖積扇三角洲,東部為塔里木河、孔雀河三角洲及羅布泊湖積平原。沉積物都以不同粒徑所組成的沙子為主,沙漠南緣厚度超過150米。在沙漠2~4米、最深不超過10米的地下,有清澈豐富的地下水。沙漠中某些河床沿岸及沖積扇緣分布有以胡楊、紅柳等為主的天然植被,形成沙漠中零散狀斷續(xù)分布的“天然綠洲”,如和田河及克里雅河下游等地。
塔克拉瑪干沙漠除局部尚未為沙丘所覆蓋外,其余均為形態(tài)復(fù)雜的沙丘所占。沙漠東部主要為延伸很長的巨大復(fù)合型沙丘鏈所組成,一般長5~15千米,最長可達30千米。寬度一般在1~2千米,落沙坡高大陡峭,迎風(fēng)坡上覆蓋有次一級的沙丘鏈。丘間地寬度為1~3千米,延伸很長,但為一些與之相垂直的低矮沙丘所分割,形成長條形閉塞洼地,其間有沮洳地和湖泊等分布。沙漠東北部湖泊分布較多,但往沙漠中心則逐漸減少,且多已干涸。沙漠中心東經(jīng)82°~85°和沙漠西南部主要分布復(fù)合型縱向沙攏,延伸長度一般為10~20千米,最長可達45千米。金字塔狀沙丘分布或成孤立的個體(如于田、民豐間),或成串狀組成一狹長而不規(guī)則的攏崗(如且末、民豐間)。沙漠北部可見高大彎狀沙丘,西部及西北部可見魚鱗狀沙丘群。塔克拉瑪干沙漠地表景觀塑造的現(xiàn)代營力是風(fēng),在風(fēng)作用下沙丘移動。根據(jù)沙丘運動速度可分為:①慢速的前移值為小于1米/年,如沙漠內(nèi)部廣大地區(qū)。②中等速度的前移值為1~5米/年,如沙漠西部與北部等地。③較快的前移值為6~10米/年,如沙漠的西南與東南部等。④很快的前移值為大于10米/年,最大可在40米/年以上,如葉城皮山之間、且末若羌間、山前沙礫平原上的沙丘等。景觀區(qū)塔克拉瑪干沙漠雖以流沙為主,但仍可劃分為:①具有風(fēng)蝕雅丹和沙丘覆蓋的羅布泊、孔雀河、塔里木河下游河湖平原。②流沙沙丘與灌叢沙堆覆蓋的阿爾金山-昆侖山山前洪積、沖積平原。③剝蝕低山與復(fù)合型沙丘覆蓋的麻扎塔格北部平原。④復(fù)合型沙丘覆蓋的倍爾庫姆。⑤灌叢沙丘及流動沙丘覆蓋的塔里木平原。⑥具有“河谷天然綠洲”與高大沙山覆蓋的塔克拉瑪干中部三角洲平原。⑦高大沙山覆蓋并有湖泊殘余的塔克拉瑪干東部平原。1983年以來的地質(zhì)勘測表明在茫茫大沙漠下,水、油、氣資源蘊藏十分豐富。1992年建成北起輪南,南達塔中,全長346千米的塔克拉瑪干沙漠公路。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