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shí) ?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

        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藿香

        時(shí)間:2023-02-15 百科知識(shí)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主治咳嗽痰喘、咽喉痛、乳蛾、關(guān)節(jié)疼痛、外傷出血等癥。主治膿腫、風(fēng)熱咳喘、乳蛾、咳嗽痰喘、痄腮、黃疸、痢疾、痔瘡、鼻衄、牙痛、目赤腫痛、便血、血瘀腫痛、產(chǎn)后瘀血、婦女血?dú)馔础⑿喊叨d等癥,外用治金瘡、刀傷、燒傷、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癰腫瘡癤、狂犬咬傷等癥。主治各種出血、白喉、黃疸、感冒、腹痛、小兒疳積、疔瘡、痔瘡、皮膚瘡瘍、跌打損傷、蛇犬咬傷等癥。
        【唇形科】_浙江藥用植物資源

        藿香屬Agastache Clayt.ex Gronov.

        ·藿香 別名土藿香(通稱),薄荷、野薄荷、野藿香、蘇藿香(浙江),兜婁婆草(北方通稱),雞蘇、紫蘇草、水麻葉(四川),八蒿(吉林),青莖薄荷(廣西)

        Agastache rugosa(Fisch.et Mey.)O.Kuntze[Lophanthus rugosa Fisch.et Mey.]

        本省及全國各地廣泛分布,常見栽培。

        全草:性微溫,味辛。祛暑解表,化濕和胃。主治暑濕感冒、胸悶、腹痛吐瀉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筋骨草屬Ajuga Linn.

        ·筋骨草 別名紫背金盤

        Ajuga ciliata Bunge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山區(qū)。生于路旁、溪邊、草坡和丘陵山地的陰濕處。河北、山東、河南、陜西、山西、甘肅、四川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熱涼血,消腫。主治肺熱咯血、咽喉痛、乳蛾、跌打損傷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金瘡小草 別名白毛夏枯草、雪里青、土犀角(《本草綱目拾遺》),見血青、白頭翁、筋骨草、紫背金盤(《植物名實(shí)圖考》),退血草、散血草(《分類草藥性》),伏地筋骨草(浙江),白夏枯草(江蘇),散血丹、白毛串(福建)

        Ajuga decumbens Thunb.

        本省及長江以南均有分布。生于溪溝邊、路旁、林緣及濕潤的荒地草叢中。

        全草:性寒,味苦、甘。清熱解毒,止咳祛痰,活絡(luò)止痛,舒筋活血。主治咳嗽痰喘、咽喉痛、乳蛾、關(guān)節(jié)疼痛、外傷出血等癥。

        ·紫背金盤 別名白毛夏枯草(通稱),白頭翁、白頭枯、苦草(浙江、江西),苦地膽(廣東),散血丹(福建),夏草(河北、廣西),地龍膽(四川),散瘀草(云南)

        Ajuga nipponensis Makino

        本省及我國東部、南部及西南地區(qū)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000米的溪邊、林緣及疏林下。

        全草:性寒,味苦。消炎,涼血,接骨。主治膿腫、風(fēng)熱咳喘、乳蛾、咳嗽痰喘、痄腮、黃疸、痢疾、痔瘡、鼻衄、牙痛、目赤腫痛、便血、血瘀腫痛、產(chǎn)后瘀血、婦女血?dú)馔?、小兒斑禿等癥,外用治金瘡、刀傷、燒傷、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癰腫瘡癤、狂犬咬傷等癥。

        ·矮生紫背金盤

        Ajuga nipponensis var.pallescens(Maxim.)C.Y.Wu et S.Chow[A.genevensis Linn.var.pallescens Maxim.]

        產(chǎn)于本省西北部、西南部地區(qū)。生于疏草坡上、路旁及干旱河邊。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活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癰瘡腫毒等癥。

        毛藥花屬Bostrychanthera Benth.

        ·毛藥花 別名環(huán)藥花(《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Bostrychanthera deflexa Benth.

        產(chǎn)于臨安、東陽、天臺(tái)、龍泉、慶元。生于林下陰濕處或針葉林下。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泄瀉、風(fēng)濕骨痛等癥。

        鈴子香屬Chelonopsis Miq.

        ·浙江鈴子香 別名鈴子三七

        Chelonopsischekiangensis C.Y.Wu

        產(chǎn)于臨安、寧波。生于山坡上或林下。安徽、江西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溫,味辛。散風(fēng)寒,通經(jīng)絡(luò)。主治外感風(fēng)寒、食積、筋骨酸痛等癥。

        風(fēng)輪菜屬Clinopodium Linn.

        ·風(fēng)輪菜 別名落地梅花、九塔草(浙江),斷血流、九層塔、鯽魚膽草、苦草(廣東),野涼粉草(廣西),節(jié)節(jié)草(貴州)

        Clinopodium chinense(Benth.)O.Kuntze [Calamintha chinensis Benth.]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林緣、路邊、草地及灌叢中。華北、華東、西南、華中、華南均有分布。

        地上部分:性涼,味澀、微苦。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鼻衄、牙齦出血、尿血、創(chuàng)傷出血、感冒、中暑、黃疸、痢疾、乳蛾、疔瘡毒等癥。

        ·光風(fēng)輪 別名節(jié)節(jié)花、剪刀草(浙江),回文草(湖南),四季草(四川)

        Clinopodium confine(Hance)O.Kuntze [C.confine Hance]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田邊、山坡、草地及墻腳邊。江蘇、安徽、河南、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止血。主治癰癤、乳癰、無名腫毒、刀傷、蕁麻疹等癥。

        ·瘦風(fēng)輪菜 別名節(jié)節(jié)花、野香草、細(xì)風(fēng)輪菜(浙江),剪刀草、箭頭草(江蘇),野薄荷、野仙人草(江西),野涼粉草(廣東)、花花王根草(廣西)

        Clinopodium gracile(Benth.)Matsum.[C.gracile Benth.]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路旁、溝邊、草地及墻腳草叢中。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均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主治白喉、咽喉腫痛、泄瀉、痢疾、乳癰、疔瘡等癥。

        ·陰風(fēng)輪菜 別名大葉藿香、大葉香薷(《植物名實(shí)圖考》),燈籠草(浙江),土荊芥(江蘇),野魚腥草(廣西),斷血流、山藿香(云南),節(jié)節(jié)草(貴州)

        Clinopodium Polycephalum(Vaniot)C.Y.Wu et Hsuan ex Hsu[Calamintha polycephalum Vaniot]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林緣及路旁草地。華東、西南及陜西、甘肅、山西、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澀、微苦。涼血止血,清熱解毒。主治各種出血、白喉、黃疸、感冒、腹痛、小兒疳積、疔瘡、痔瘡、皮膚瘡瘍、跌打損傷、蛇犬咬傷等癥。

        鞘蕊花屬Coleus Lour.

        ·五彩蘇 別名錦紫蘇(浙江)、洋紫蘇(廣東、廣西)

        Coleusscutellarioides(Linn.)Benth.[Ocimum scutellarioides Linn.;C.blumei Benth.]

        杭州有栽培。多栽培于園圃。福建、臺(tái)灣、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辛。清涼解毒。主治瘡瘍、疥瘡等癥。

        綿穗蘇屬Comanthosphace S.Moore

        ·綿穗蘇 別名天人草(浙江),野蘇、火胡麻(貴州)

        Comanthosphace ningpoensis(Hemsl.)Hand.-Mazz.[Caryopteris ningpoensis Hemsl.]

        產(chǎn)于德清、臨安、建德、寧波、天臺(tái)、云和。生于山坡林下、溪邊及草叢中。江西、湖南、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微苦。驅(qū)風(fēng)發(fā)汗,清熱解毒,止血。主治感冒、瘡毒、產(chǎn)后諸病、勞傷吐血等癥。

        水蠟燭屬Dysophylla Bl.ex El-Gazzar et Watson

        ·水蠟燭

        Dysophylla yatabeana Makino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寧波、遂昌、龍泉。生于水溝邊、山坡農(nóng)田旁或塘邊草叢中。安徽、湖南、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殺蟲止癢。主治虱蚊叮咬。

        香薷屬Elsholtzia Willd.

        ·紫花香薷 別名野薄荷

        Elsholtzia argyi Lévl.

        產(chǎn)于長興、安吉、杭州、臨安、寧波、奉化、普陀、龍泉、縉云、云和。生于山坡林下、溪旁及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溫,味辛。發(fā)汗解暑,利尿,止吐瀉,散寒濕。主治感冒、發(fā)熱無汗、黃疸、淋證、帶下、咳嗽、暑熱口臭、吐瀉等癥。

        ·香薷 別名邊枝花(浙江),山蘇子(福建),青龍刀香薷(黑龍江),排香草(廣西),德昌香薷(四川),野芝麻、野芭子(云南),半邊蘇(貴州)

        Elsholtzia ciliata(Thunb.)Hyland.[Sideritis ciliate Thunb.;E.cristata Willd.]

        本省及全國(除新疆、青海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丘陵、山腳村旁路邊草叢中及溝邊、荒地上。

        全草:性溫,味辛、微苦。驅(qū)風(fēng)發(fā)汗,解暑,利尿。主治急性吐瀉、感冒發(fā)熱、惡寒無汗、中暑、胸悶、口臭、小便不利等癥。

        ·野蘇子 別名黃花香薷(浙江),野蘇、修仙果、大葉香芝麻、大葉香薷(云南)

        Elsholtziaflava(Benth.)Benth.[Aphanochius flavus Benth.]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至丘陵地區(qū)。生于丘陵地山坡、山腳村旁路邊草叢中及溝邊、荒地上。湖北、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發(fā)表。主治風(fēng)寒咳嗽、胸悶咳喘等癥。

        ·海州香薷 別名香薷、銅草

        Elsholtzia splendens Nakai ex F.Maekawa [E.haichowensis Sun ex C.H.Hu;E.lungtangensis Sun ex C.H.Hu]

        產(chǎn)于臨安、開化。生于山坡林緣及山頂草地上。遼寧、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江西、廣東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溫,味辛。發(fā)汗解表,和中利濕。主治暑濕感冒、惡寒發(fā)熱無汗、腹痛、吐瀉等癥。

        ·穗狀香薷

        Elsholtzia stachyodes(Link)C.Y.Wu [Hyptisstachyodes(Link)C.Y.Wu]

        產(chǎn)于臨安。生于山坡路旁或荒地上。安徽、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發(fā)汗解暑,利水。主治感冒、咳嗽、小便不利等癥。

        廣防風(fēng)屬Epimeredi Adans.

        ·廣防風(fēng) 別名防風(fēng)草(浙江),野薄荷(福建),土藿香、排風(fēng)草(廣東),臭穢草、九層樓、七草(廣西),野紫蘇(四川),懶哈螞(云南)

        Epimeredi indica(Linn.)Rothm.[Nepeta indica Linn.;Anisomeles indica(Linn.)O.Kuntze;A.ovata R.Br.]

        產(chǎn)于麗水、龍泉、泰順、文成。生于向陽山坡林緣草叢中及空曠荒地上。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苦。祛風(fēng)除濕,解毒。主治感冒身熱、嘔吐、腹痛、筋骨疼痛、瘡瘍、痔瘡等癥。

        小野芝麻屬Galeobdolon Adans.

        ·小野芝麻

        Galeobdolon chinense(Benth.)C.Y.Wu [Lamium chinense Benth.]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至丘陵地區(qū)。生于低海拔的路旁及疏林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塊根:收斂止血,止痛。主治外傷出血。

        活血丹屬Glechoma Linn.

        ·活血丹 別名連錢草(通稱),金錢草(《本草綱目拾遺》),金錢薄荷、大葉金錢草(浙江),銅錘玉帶(江西),透骨草(貴州、云南),銅錢草(江蘇),團(tuán)經(jīng)草(湖北),肺風(fēng)草(福建、湖南),鉆地風(fēng)(廣西)

        Glechoma longituba(Nakai)Kupr.[G.hederacea var.longituba Nakai]

        本省及全國(除青海、甘肅、新疆、西藏外)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林緣、路旁、地邊、溪溝邊及陰濕草叢中。

        全草:性微寒,味辛、微苦。清熱解毒,利尿排石,散瘀消腫。治濕熱黃疸、跌打損傷等癥。

        香茶菜屬Rabdosia(Bl.)Hassk.(Isodon Spach.)

        ·香茶菜 別名鐵菱角、鐵生姜(浙江),痱子草(福建),母豬花頭、盤龍七(云南),蛇總管、山薄荷(廣西)

        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a [Isodon amethystoides(Benth.)Hara]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至丘陵地區(qū)。生于林下、山坡路邊濕潤處或草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活血,消腫止痛。主治閉經(jīng)、乳癰、跌打損傷等癥。根:性涼,味甘。主治勞傷、筋骨酸痛、瘡毒、蛇咬傷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內(nèi)折香茶菜 別名四角薄荷(浙江),山薄荷、香茶菜(東北)

        Rabdosia inflexa(Thunb.)Hara[Isodon inflexus(Thunb.)Kudo]

        產(chǎn)于臨安、開化、遂昌、龍泉、樂清。生于山坡草地、林邊或灌叢下。江蘇、江西、湖南、河北、山東、遼寧、吉林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祛濕,止痛。主治風(fēng)濕痹痛、瘡癰腫毒等癥。

        ·長管香茶菜 別名鐵菱角、四角薄荷(浙江),溪薄荷、鐵拳頭(福建)

        Rabdosia longitubus(Miq.)Hara[Isodon longitubus(Miq.)Kudo]

        產(chǎn)于臨安、龍泉、慶元。生于海拔1350米以下的山谷溪邊陰濕地、山坡草叢中。福建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消癰止痛。主治中暑腹痛、筋骨酸痛、蛇咬傷等癥。

        ·顯脈香茶菜 別名山薄荷、鐵菱角(浙江),藿香(江蘇),大葉蛇總管、藍(lán)花柴胡(廣西)

        Rabdosia nervosa(Hemsl.)C.Y.Wu et H.W.Li[Isodon nervosus(Hemsl.)Kudo]

        產(chǎn)于臨安、建德、開化、龍泉、泰順。生于溪邊、水溝邊及路旁溪澗石灘上。華東及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均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微辛。清熱解毒,利濕。主治黃疸、蛇咬傷、瘡毒濕疹、皮膚瘙癢等癥。

        ·線紋香茶菜 別名溪黃草(廣東)、熊膽草、土黃連(廣西),黑疙瘩(云南),碎蘭花(貴州)

        Rabdosia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ara[Isodon lophanthoides(Buch.-Ham.ex D.Don)H.Hara]

        產(chǎn)于龍泉、慶元、景寧、縉云、泰順、平陽。生于山坡路邊、林中陰濕地、山谷路旁等地。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清肝利膽,退黃祛濕,涼血散瘀。主治黃疸、咽喉痛、痢疾、泄瀉、麻風(fēng)等癥。

        ·碎米椏 別名破血丹(四川),冰凌草、山荏(河南),山香草、野藿香(貴州)

        Rabdosia rubescens(Hemsl.)Hara[Isodon rubescens(Hemsl.)Hara]

        產(chǎn)于開化。生于山地灌草叢中。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寒,味苦、甘。清熱解毒,活血止痛。主治咽喉腫痛、感冒頭痛、氣喘、黃疸、風(fēng)濕關(guān)節(jié)痛、蛇蟲咬傷等癥。

        ·溪黃草 別名山羊面、臺(tái)灣延胡索(廣東),大葉蛇總管(廣西)

        Rabdosia serra(Maxim.)Hara[Isodon serra(Maxim.)Kudo]

        產(chǎn)于杭州、臨安、淳安。生于山坡路旁、溪邊及路邊草叢中。東北及河南、陜西、山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臺(tái)灣、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清熱利濕,涼血散瘀。主治跌打瘀腫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夏至草屬Lagopsis(Bunge ex Benth.)Bunge

        ·夏至草 別名夏枯草(《滇南本草》)、燈籠棵(江蘇)、白花益母草(甘肅)、白花夏枯(云南)

        Lagopsis supina(Steph.)Ik.-Gal.ex Knorr [Leonurus supinus Steph.ex willd;Marrubium incisum Benth.]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山區(qū)路旁、曠地上。西北、東北及江蘇、安徽、湖北亦有分布。

        地上部分:性平,味微苦。有小毒。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頭暈、半身不遂、月經(jīng)不調(diào)、水腫等癥。

        野芝麻屬Lamium Linn.

        ·寶蓋草 別名佛座(浙江),珍珠蓮(江西),接骨草、蓮臺(tái)夏枯草(云南)

        Lamium amplexicaule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路邊、林緣及荒地上。華東、華中、西南、華北、西北均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辛、苦。清熱利濕,活血祛風(fēng),消腫解毒。主治黃疸、筋骨疼痛、面神經(jīng)麻痹、四肢麻木、半身不遂、跌打損傷、瘰疬、黃水瘡等癥。

        ·野芝麻 別名白花野芝麻(黑龍江)、山蘇子(遼寧),野油麻(湖南),野藿香、山麥胡(四川)

        Lamium barbatum Sieb.et Zucc.[L.album Linn.var.barbatum(Sieb.et Zucc.)Franch.]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路邊、林下及溪邊。華東、華中、華北、東北及四川、貴州、陜西、甘肅均有分布。

        根:性平,味微甘。清肝利濕,活血消腫。主治眩暈、黃疸、肺癆、水腫、帶下、疳積、痔瘡、腫毒等癥。全草:性平,味甘、辛。散瘀,消積,調(diào)經(jīng),利濕。主治跌打損傷、小兒疳積、帶下、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水腫、小便澀痛等癥。花:性平,味甘、辛。調(diào)經(jīng),利濕。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帶下、小便不利等癥。

        薰衣草屬Lavandula Linn.

        ·薰衣草

        Lavandula angustifolia Mill.[L.spica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全草:殺菌,驅(qū)蟲。主治燙、燒傷,皮膚瘙癢等癥。

        益母草屬Leonurus Linn.

        ·益母草 別名益母蒿、坤草(通稱),益母夏枯(《滇南本草》),茺蔚(浙江)

        Leonurus japonicus Houtt.[L.heterophyllus Sweet;L.artemisia(Lour.)S.Y.Hu]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原野路旁、山坡向陽林緣、草地及溪邊。

        全草(益母草):性涼,味苦、辛。活血調(diào)經(jīng),祛瘀生新,利尿消腫。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惡露不盡、水腫尿少、瘡瘍腫毒、跌打損傷等癥?;ǎ何段⒖?、甘。利水行血。主治腫毒瘡瘍、婦人胎產(chǎn)諸病。果實(shí)(茺蔚子):性涼,味辛、苦?;钛{(diào)經(jīng)。主治經(jīng)閉、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血腹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白花益母草[L.artemisia var.albiflorus(Migo)S.Y.Hu]與原種不同之處在于花白色。功效與原種相同。

        ·鏨菜 別名山玉米膏(河北)、白花益母膏(山西)

        Leonurus pseudomacranthus Kitagawa

        產(chǎn)于本省北部、西北部地區(qū)。生于山坡、丘陵地上或灌叢中。華北及遼寧、陜西、甘肅、山東、安徽、江蘇、河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辛、微苦。破瘀,調(diào)經(jīng),利尿。主治產(chǎn)后腹痛、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diào)、水腫等癥。

        繡球防風(fēng)屬Leucas R.Br.

        ·疏毛白絨草 別名引生草、皺面草(海南),節(jié)節(jié)香、野芝麻(四川)

        Leucasmollissima var.chinensis Benth.

        產(chǎn)于平陽。生于山坡路旁。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驅(qū)寒發(fā)表。主治瘡癤、瘡毒等癥。

        地筍屬(地瓜兒苗屬)Lycopus Linn.

        ·毛葉地筍 別名硬毛地筍、硬毛地瓜兒苗(浙江)

        Lycopus lucidus var.hirtus Regel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濕地、田邊及溝邊。

        地上部分:性微溫,味苦、辛?;钛铕觯ń?jīng)行水。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產(chǎn)后瘀阻、水腫、跌打損傷、金瘡癰腫等癥。根:性溫,味甘、辛。益氣,活血,消腫。主治吐血、衄血、產(chǎn)后腹痛、帶下、咳嗽、乳癰、癰腫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種有小葉地筍(L.cavaleriei H.Lévl)。

        龍頭草屬M(fèi)eehania Britt.ex Small et Vaill.

        ·走莖龍頭草 別名木樨臭(江西)、紅紫蘇(貴州)

        Meehania fargesii var.radicans(Vaniot)C.Y.Wu[Dracocephalum radicans Vaniot]

        產(chǎn)于臨安、天臺(tái)。生于海拔1000~1500米的林下陰濕處。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祛風(fēng)寒,解毒。主治風(fēng)寒感冒、蛇咬傷、瘡癤、濕疹等癥。

        薄荷屬M(fèi)entha Linn.

        ·薄荷 別名野薄荷(通稱)、見腫消(江蘇)、水薄荷(四川、云南)

        Mentha haplocalyx Briq.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常生于溪邊草叢中、山谷及水旁陰濕處或栽培。

        全草:性涼,味辛。疏散風(fēng)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主治風(fēng)熱感冒、風(fēng)溫初起、頭痛、目赤、喉痹、口瘡、麻疹、風(fēng)疹、咽喉腫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留蘭香 別名土薄荷(貴州),香花菜、綠薄荷(云南),青薄荷(廣東)

        Mentha spicata Linn.[M.viridis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有栽培。

        全草:性微溫,味辛、甘。祛風(fēng)散寒,止咳,消腫解毒。主治感冒、咳嗽、胃痛、腹脹、跌打腫痛、目赤紅痛、小兒瘡癤等癥。

        石薺苧屬M(fèi)osla Buch.-Ham.ex Maxim.

        ·小花薺苧 別名野香薷、細(xì)葉七星劍(廣東),土荊芥(廣西),痱子草(貴州)

        Mosla cavaleriei Lévl.[Orthodon cavaleriei(Lévl)Kudo]

        產(chǎn)于臨安、開化、龍泉、云和、縉云。生于海拔700米以上的山坡路邊疏林下、水邊濕地及林緣草叢中。江西、湖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微溫,味辛。發(fā)汗解暑,健脾利濕,止癢,解蛇毒。主治感冒中暑、吐瀉、消化不良、水腫,外用治濕疹、瘡癤腫毒、跌打腫痛、毒蛇咬傷等癥。

        ·石香薷 別名華薺苧(浙江、江蘇),青香薷、小香薷(江西、福建),痱子草(陜西),細(xì)葉香薷(湖南、廣西)

        Mosla chinensis Maxim.[Orthodon chinensis(Maxim.)Kudo]

        本省及華東其余地區(qū)、華中、華南、西南均有分布。生于向陽山坡、路邊草叢及丘陵巖石上。

        全草:性微溫,味辛。發(fā)汗解表,化濕和中。主治暑濕感冒、惡寒發(fā)熱、水腫、頭痛無汗、腹痛吐瀉、小便不利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小魚仙草 別名疏花薺苧(浙江),石薺苧、痱子草(江西、福建),熱痱草、土荊芥(廣東、廣西)

        Mosla dianthera(Buch.-Ham.)Maxim.[Orthodon diantherus(Buch.-Ham.)Hand. -Mazz.]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路邊、山坡林緣、溪邊石縫中及溝邊草叢中。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均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祛風(fēng)發(fā)表,利濕止癢。主治感冒頭痛、乳蛾、中暑、潰瘍、痢疾等癥,外用治濕疹、痱子、皮膚瘙癢、瘡癤、蜈蚣咬傷等癥。

        ·杭州薺苧

        Mosla hangchowensis Matsuda

        產(chǎn)于杭州、普陀、衢州、天臺(tái)、臨海、椒江。生于山坡路邊及巖石縫中。

        全草:性溫,味辛。解表,清暑,和中,解毒。主治感冒、中暑、痢疾、瘡癤等癥。

        ·石薺苧 別名痱子草(江蘇、貴州)、土荊芥(江蘇、江西)、土香薷(四川)

        Mosla scabra(Thunb.)C.Y.Wu et H.W.Li[M.punctata(Thunb.)Maxim.;Orthodon scaber(Thunb.)Hand.-Mazz.]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路邊、田邊、山坡灌叢中及溝邊濕土上。華東、華中、華南及四川、陜西、甘肅、遼寧均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疏風(fēng)清暑,行氣理血,利濕止癢。主治感冒頭痛、咽喉腫痛、中暑、吐瀉、痢疾、小便不利、水腫、帶下、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痱子、濕疹、腳癬、癤腫等癥。

        ·蘇州薺苧 別名天香油、痧藥草、土荊芥、土香薷(浙江)

        Mosla soochowensis Matsuda[Orthodon soochowensis(Matsuda)C.Y.Wu]

        產(chǎn)于湖州、杭州、臨安、慈溪、普陀、蘭溪、金華、天臺(tái)、龍泉。生于山坡路邊、荒田上及林下。江蘇、上海、安徽、江西亦有分布。

        地上部分:性溫,味辛。解表理氣,解毒消腫,利尿鎮(zhèn)痛。主治感冒、中暑、乳蛾、痧氣腹痛、胃氣痛、蜈蚣咬傷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羅勒屬Ocimum Linn.

        ·羅勒 別名香草(浙江)、省頭草(江蘇)、香佩蘭(山東)、零陵香(華東)、九層塔(福建、廣東、廣西)

        Ocimum basilicum Linn.

        杭州有栽培。我國華東、華南、西南、華北及陜西均有栽培。

        全草:性溫,味辛。發(fā)汗解表,化濕和胃,祛風(fēng)活血,散瘀止痛。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胃腹脹滿、消化不良、胃痛、泄瀉、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蟲蛇咬傷、濕疹等癥。果實(shí):性涼,味甘、辛。清熱解毒,明目退翳。主治目赤腫痛、眼生翳膜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效相似的有毛葉丁香羅勒[O.gratissimum var.suave(Willd.)Hook.f.]。

        牛至屬Origanum Linn.

        ·牛至 別名小葉薄荷(《植物名實(shí)圖考》),白花茵陳(江西、湖南、云南),土茵陳(福建、廣東、廣西),土香薷(云南),川香薷(四川、貴州)

        Origanum vulgare Linn.

        產(chǎn)于全省山地。生于山坡草地或山谷溝邊濕地。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新疆均有分布。

        莖葉:性微溫,味辛。發(fā)汗解表,消暑化濕,活血祛瘀。主治暑濕感冒、頭痛身重、腹痛吐瀉、水腫等癥。

        紫蘇屬Perilla Linn.

        ·紫蘇 別名赤蘇(福建),白蘇、黑蘇(江蘇),蘇麻(湖北、四川),香蘇(河北)

        Perilla frutescens(Linn.)Britt.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于路邊、地邊及低山疏林下或林緣。

        全草、葉:性溫,味辛。發(fā)表散汗,行氣和胃。主治風(fēng)寒感冒、咳嗽、妊娠嘔吐、魚蟹中毒等癥。梗:性溫,味辛。理氣寬胸,止痛,解郁安胎。主治胸悶不舒、氣滯腹脹、胎動(dòng)不安等癥。果實(shí):性溫,味辛。降氣化痰,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主治痰壅氣逆、腸燥便秘、咳嗽氣喘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野紫蘇[P.frutescens var.acuta(Thunb.)Kudo]為變種,其產(chǎn)地、生境與用途與原種相同;回回蘇[P.frutescens var.crispa(Benth.)Decne.ex Bail.]亦為變種,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功效同紫蘇。

        糙蘇屬Phlomis Linn.

        ·南方糙蘇 別名山甘草、白升麻(云南)

        Phlomis umbrosa var.australis Hemsl.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海拔約1100米的山坡林下。西南及安徽、湖北、湖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根:解毒散結(jié),祛風(fēng)止咳。主治肺癆咳嗽。全草:消腫,止咳。主治吐瀉、風(fēng)熱咳喘、感冒等癥。

        刺蕊草屬(廣藿香屬)Pogostemon Desf.

        ·廣藿香 別名藿香(福建),枝香、刺蕊草(廣東)

        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Mentha cablin Blanco]

        本省藥圃有栽培。江西、福建、臺(tái)灣、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栽培。

        地上部分:性微溫,味辛。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fā)表解暑。主治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手足癬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夏枯草屬Prunella Linn.

        ·夏枯草 別名鐵色草(《本草綱目》)、大頭花(浙江)

        Prunella vulgaris Linn.[P.asiatica Nakai]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路邊、草地及溪溝邊。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陜西、甘肅、新疆均有分布。

        帶花果穗:性寒,味辛、苦。清肝瀉火,明目,散結(jié)消腫。主治目赤腫痛、頭痛眩暈、瘰疬、癭瘤、乳癰腫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白花夏枯草[P.vulgaris var.albiflora(Koidz.)Nakai]為變種,功效與原種相同。

        鼠尾草屬Salvia Linn.

        ·華鼠尾草 別名石見穿(江蘇)、紫參(江西)、小丹參(湖南)、野沙參(廣西)、活血草(四川)

        Salvia chinensis Benth.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低海拔山坡路邊、林緣、林下及溪邊草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苦、辛。清熱解毒,利濕活血,理氣止痛。主治黃疸、脘肋脹痛、濕熱帶下、乳癰、噎膈、痰喘、癤腫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朱唇 別名一串紅(浙江)、小紅花(云南)

        Salvia coccinea Linn.

        杭州及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全草:性涼,味辛、苦、澀。涼血止血,清熱利濕。主治血崩、高熱、腹痛等癥。

        ·鼠尾草 別名秋丹參(浙江)、霸王鞭(湖南)、消炎草(廣西)

        Salvia japonica Thunb.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草叢中、林緣或林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平,味苦、辛。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消腫止血。主治跌打損傷、風(fēng)濕骨痛、水腫、帶下、痛經(jīng)、產(chǎn)后血崩、瘰疬、乳癰、癤腫等癥。

        ·關(guān)公須(江西鼠尾草) 別名根下紅(浙江)、小活血(江西、福建)、落地紅(江西)

        Salvia kiangsiensis C.Y.Wu

        產(chǎn)于本省西南部地區(qū)。生于山坡或疏林下。江西、福建、湖南亦有分布。

        根及全草:性涼,味苦、辛。活血涼血,消腫散結(jié),止血止痛。主治吐血、便血、衄血、腰痛、感冒發(fā)熱等癥。葉:主治外傷出血。

        ·丹參 別名郄蟬草(《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赤參、木羊乳(《吳普本草》),逐馬(《本草經(jīng)集注》),南丹參(浙江),活血根(江蘇),赤參(江西),紫丹參(山東、四川)

        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

        本省各地均有栽培。生于向陽山坡草叢、溝邊、路旁或林邊。江蘇、安徽、江西、湖南、山東、河南、河北、山西、陜西、遼寧亦有分布。

        根:性涼,味苦?;钛铕?,調(diào)經(jīng)止痛,養(yǎng)血安神,涼血消癰。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痛經(jīng)、癥瘕積聚、胸腹腫痛、熱痹疼痛、瘡瘍腫痛、心煩不眠、瘡癰腫毒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效相似的有南丹參(S.bowleyana Dunn)、浙皖丹參(S.sinica Migo)及紫花浙皖丹參(S.sinica f.purpurea H.W.Li)。

        ·撒爾維亞 別名香草(云南)

        Salvia officinalis Linn.

        杭州有栽培。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葉:清熱解毒。主治咽喉腫痛等癥。

        ·荔枝草 別名野蘇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鑒》),雪見草(浙江、江蘇、江西),癩蛤蟆草、野芥菜(江蘇、江西),土荊芥、猴臂草、紫丹參(云南)

        Salvia plebeia R.Br.

        全省各地均產(chǎn)。生于田邊、路邊、溝邊濕地及山腳、曠野草地上。我國(除西藏、甘肅、青海、新疆外)各地均有分布。

        全草、根:性涼,味苦、辛。清熱解毒,利尿消腫,涼血止血。主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乳癰、痔瘡腫痛、出血、咳嗽痰喘、咳血、吐血、水腫腹脹、跌打損傷、蛇犬咬傷等癥。

        ·紅根草 別名黃埔鼠尾(浙江),紅根子、小丹參(江西),紅地膽(廣西)

        Salvia prionitis Hance

        產(chǎn)于建德、開化、義烏。生于山坡林緣、路邊及林下陰濕地。安徽、江西、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根:性涼,味微苦。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止血,安胎。主治乳蛾、咽喉痛、咳嗽痰喘、泄瀉、痢疾等癥。

        ·硬毛鼠尾草 別名白補(bǔ)藥(貴州)

        Salvia scapiformis Hance var.hirsuta Stib.

        產(chǎn)于本省西南部地區(qū)。生于山地、路旁、疏林下或村邊。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活血祛瘀,消腫止血。主治勞傷疼痛、虛勞肺痿、病后虛弱等癥。

        ·一串紅 別名墻下紅(北京)、炮仔花(福建)、象牙紅(廣東)、象牙海棠(云南)

        Salviasplendens Ker.-Gawl.

        本省及全國各城市庭園中有栽培。

        全草:消腫,解毒,涼血。主治蛇傷、創(chuàng)傷出血、跌打腫痛等癥。

        ·蔓莖鼠尾草(佛光草) 別名烏痧草(廣西),湖廣草(四川),鹽咳草、小退火草(貴州)

        Salvia substolonifera Stib.

        產(chǎn)于永嘉、樂清、溫州、瑞安、文成。生于溝邊、林下陰濕地。福建、湖南、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微苦、辛。清熱利濕,益腎調(diào)經(jīng),清肺止血。主治風(fēng)濕痛、咳嗽痰多、氣喘、吐血、帶下、尿頻、腰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蔭生鼠尾草 別名山蘇子、山椒子(河北)

        Salvia umbratica Hance

        產(chǎn)于云和。生于海拔約900米的山坡灌叢中。安徽、河北、山西、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涼血止血,活血。主治衄血、便血、經(jīng)閉等癥。種子:活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等癥。

        裂葉荊芥屬Schizonepeta Briq.

        ·裂葉荊芥 別名荊芥(通稱)、假蘇(《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土荊芥(浙江)、香荊芥(河北)、小茴香(四川)

        Schizonepeta tenuifolia(Benth.)Briq.[Nepeta tenuifolia Benth.]

        杭州、溫嶺有栽培。全國各地均有栽培。

        全草、花穗:性微溫,味辛。疏風(fēng)解表,解痙止血,透疹,炒炭止血。主治風(fēng)寒感冒、頭痛、麻疹、風(fēng)疹、瘡瘍初起等癥,炒炭后主治便血、崩漏、產(chǎn)后血暈等癥。根:涼血止痛,化痰消積。主治吐血、牙痛、瘰疬等癥。

        黃芩屬Scutellaria Linn.

        ·半枝蓮 別名牙刷草(浙江),田基草、水黃芩(江蘇),趕山鞭、瘦黃芩(四川),狹葉韓信草(廣東)

        Scutellaria barbata D.Don[S.rivularis Wall.]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溪溝邊、田邊或濕潤草地上。華東、華中、華南、西南、華北及陜西均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辛、苦。清熱解毒,利尿消腫。主治咽喉腫痛、肺膿腫、跌打損傷、水腫、黃疸、瘡癤、毒蛇咬傷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巖藿香 別名方莖犁頭草(《全國中草藥匯編》)、犁頭草(貴州)

        Scutellaria franchetiana Lévl.

        產(chǎn)于建德、衢州、龍泉、慶元。生于溪邊林下、巖石旁及山坡路邊濕地上。福建、湖北、四川、貴州、陜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清熱涼血,化瘀,消腫,止咳。主治跌打損傷、風(fēng)熱咳嗽、無名腫毒等癥。

        ·韓信草 別名疔瘡草、耳挖草、印度黃芩(浙江),向天盞(福建),大力草(廣東)

        Scutellaria indica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山坡路旁、林下或陰濕溪溝草叢中。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河北、陜西、山西均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散瘀消腫。主治疔瘡、無名腫毒、蛇咬傷、跌打損傷、吐血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種有縮莖韓信草[S.indica var.subacaulis(Sun ex C.H.Hu)C.Y.Wu et C.Chen]和長毛韓信草(S.indica var.elliptica Sun ex C.H.Hu)。

        ·京黃芩 別名筋骨草、丹參(北京)

        Scutellaria pekinensis Maxim.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景寧、泰順。生于山坡林下及路旁草叢中。山東、河南、河北、陜西、吉林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主治跌打損傷。

        ·假活血草

        Scutellaria tuberifera C.Y.Wu et C.Chen

        產(chǎn)于杭州、桐廬、溫州。生于山坡上及溪邊草叢中。江蘇、安徽、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活血止血,止痛。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帶下等癥。

        水蘇屬Stachys Linn.

        ·地蠶 別名肺癆草(《全國中草藥匯編》),冬蟲夏草、五眼草(廣西)

        Stachys geobombycis C.Y.Wu

        產(chǎn)于龍泉。生于荒地及草叢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塊莖:性平,味甘。益腎潤肺,滋陰補(bǔ)血,清熱除煩。主治肺癆、肺虛氣喘、吐血、盜汗、貧血、小兒疳積等癥。全草:祛風(fēng)毒。主治跌打損傷、瘡癤等癥。

        ·水蘇 別名雞蘇(《本草綱目》),元寶草、芝麻草(江蘇),水雞蘇(江西),寬葉水蘇(東北)

        Stachys japonica Miq.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200米以下的溝邊、塘邊及岸邊潮濕地上。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河北、內(nèi)蒙古、遼寧亦有分布。

        根莖、全草:性微溫,味辛。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主治久痢泄瀉、痰多咳嗽等癥。塊根:清熱解毒,疏風(fēng)理氣。主治纏腰火丹、癰瘡腫毒等癥。

        ·針筒菜 別名長圓葉水蘇(江蘇),干蜜罐(河南),水茴香(四川),野油麻、地參(貴州)

        Stachys oblongifolia Benth.

        產(chǎn)于臨安、淳安。生于溪邊、林下或濕地草叢中。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均有分布。

        全草或根:性溫,味辛、味甘。補(bǔ)中益氣,止血生肌。主治久痢、病后虛弱、外傷出血等癥。

        ·沼生水蘇 別名望江青、天芝麻(《本草綱目拾遺》),光葉水蘇、白馬蘭、野地蠶(浙江)

        Stachys palustris Linn.

        產(chǎn)于本省西北部地區(qū)。生于湖邊濕潤的沼澤地或溝邊濕地。河北、新疆、湖北亦有分布。

        根、全草:性平,味微甘。清熱解毒,化痰。主治風(fēng)熱上攻、咽喉腫痛、頓咳、痢疾、纏腰火丹等癥。

        ·甘露子 別名旱螺螄(湖北)、土人參(四川、貴州)、地鈕(貴州)、羅漢菜(云南)

        Stachyssieboldii Miq.

        產(chǎn)于本省西部、西北部地區(qū)。生于濕潤地、積水處或栽培。華北、西北、華中、華南及遼寧、山東、江蘇、安徽、江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塊莖或全草:性平,味甘。祛風(fēng)熱,利濕,活血散瘀。主治黃疸、小便淋痛、風(fēng)熱感冒、肺癆、虛勞咳嗽、小兒疳積、瘡毒腫痛、蛇蟲咬傷等癥。

        香科科屬Teucrium Linn.

        ·穗花香科科 別名石蠶(江蘇)、水藿香(四川)、毛秀才(貴州)

        Teucrium japonicum Willd.

        產(chǎn)于臨海。生于山地。江蘇、江西、湖南、廣東、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全草:性溫,味辛、微苦。發(fā)表散寒。主治外感風(fēng)寒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種有崇明香科科(T.japonicum var.tsungmingense C.Y.Wu et S.Chow)和長毛香科科[T.pilosum(Pamp.)C.Y.Wu et S.Chow]。

        ·廬山香科科 別名白花石蠶(《中藥大辭典》)、白花地蠶(浙江)、細(xì)沙蟲草(貴州)

        Teucrium pernyi Franch.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寧波、金華、天臺(tái)、龍泉、麗水。生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坡路邊、林下陰處、溪邊或山谷田邊草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河南亦有分布。

        根及全草:性溫,味辛、微甘。健脾利濕,解毒。主治痢疾、白斑、跌打損傷等癥。葉:清熱解毒。主治癰瘡腫毒等癥。

        ·血見愁 別名山藿香、賊子草、假紫蘇(《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假香菜(云南),消炎草(廣西)

        Teucrium viscidum Bl.

        產(chǎn)于杭州、臨安、寧波、天臺(tái)、臨海、龍泉、慶元、云和、平陽、蒼南。生于山坡路旁、溪邊及林下陰濕處。江蘇、江西、福建、臺(tái)灣、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辛。涼血止血,散瘀消腫,舒筋活絡(luò),解毒止痛。主治吐血、衄血、咯血、腸風(fēng)下血、痛經(jīng)、咽喉腫痛、跌打損傷、產(chǎn)后瘀血腹痛、癰瘡、痔瘡、蜈蚣咬傷等癥。

        ·微毛血見愁

        Teucrium viscidum var.nepetoides(Lévl.) C.Y.Wu et S.Chow[T.nepetoides Lévl.]

        產(chǎn)于臨安。生于林下陰濕處。安徽、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陜西亦有分布。

        全草:清熱解毒,和胃,止痛,止血。主治胃氣痛、吐瀉、吐血、感冒等癥。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qǐng)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