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嵬坡下有香魂
楊貴妃作為中國四大美女之一,擁有當(dāng)之無愧的曠世紅顏。她生活在大唐盛世由盛轉(zhuǎn)衰的時期,其傾國傾城的姿色,致使“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成為后人口誅筆伐的禍水。曠世紅顏,亂世禍水,千年來,圍繞著楊貴妃喋喋不休的話題太多,謎題更多。
歷史在千年的時光里成了凝固的片段,除了一些傳說,僅剩一抔黃土。
馬嵬,是唐代的一個從長安通往西南蜀地的驛站,普普通通,并無特別之處。當(dāng)“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隨著“馬嵬兵變”的發(fā)生,出逃的皇室隊伍抵達這里?!傲姴话l(fā)無奈何,宛轉(zhuǎn)蛾眉馬前死”,楊貴妃在此地從正史中終結(jié),在稗官野史中生死成謎,讓默默無聞的馬嵬從此聲名遠揚,而后千年的歲月里,多少達官顯貴、文人學(xué)士爭相奔赴馬嵬憑吊瞻觀,大量的詩作與爭議也由此產(chǎn)生。
“綠野撫風(fēng)道,黃塵馬嵬驛,路邊楊貴人,墳高三四尺?!贝饲榇司埃袷强床坏搅?。圍繞著楊貴妃墓建成了村落,也建成了景區(qū),一路過去,可以看到綠野,見不到黃塵了。驛路和驛站被公路和村落所取代,要看到楊貴妃墓,你要進入景區(qū)才可以。
到達景區(qū)之后,拾階而上,迎面看到的就是“唐楊氏貴妃之墓”七個大字,兩邊有對聯(lián)一則,上聯(lián)是:妃子魂銷猶如梨花春帶雨;下聯(lián)是:馬嵬玉殞幸留古韻冢攜香。儼然是對《長恨歌》內(nèi)容的演化,不見出彩之處,只有貼切之感。
進門后,一個廟宇形式建筑的大廳,里面展示的是唐代婦女生活情況的物件復(fù)制品和一些介紹性的圖片?!拔▽⑴f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鈿合金釵原本是唐代婦女用于打扮的平常之物,但由于成為定情信物,成為愛情的象征,在原本的妖嬈和美麗之外,還多了份魅力,從而更加引人注目和遐思。
繞到建筑后面,便是楊貴妃墓了。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楊貴妃本人在馬嵬的下落有很多版本,歷史尚無法給我們確切的答案。但馬嵬坡的貴妃墓只是貴妃的衣冠冢,“華清池水馬嵬土,洗玉埋香總一人”,卻是已經(jīng)確定的事實,“血埋妃子艷”,不過是如張祜一樣的詩人的想法而已。
墓是用青磚砌成的一個圓形墓冢,突兀地立在那里,墓前立有石碑,上書“楊貴妃之墓”。
“太真血染馬蹄盡”“一自上皇惆悵后,至今來往馬蹄腥”,是對楊貴妃之死懷有同情的詩人抒發(fā)的想象?!盎ㄢ毼?zé)o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托君休洗蓮花血,留記千年妾淚痕”,是詩人換位思考楊貴妃在馬嵬的形態(tài)所引發(fā)的情思……想著這些前人為我們留下的詩句去看貴妃墓,就會感觸到這座美人衣冠冢莫大的魅力。
溫庭筠來馬嵬時,由景抒情所寫的“返魂無驗青煙天,埋血空生碧草愁”的景象看不到了,墓四周的土地用混凝土覆蓋,已不見有草地。
“傾國留無路,還魂怨有香。”哪怕只是美人的衣冠冢,卻讓這片土地發(fā)生了神奇的變化。這里的土與面粉攙和后擦臉,擦了以后可以使皮膚變白,容貌變得更美。這導(dǎo)致遠近的女子爭相來此以土搽臉,從而有了“貴妃粉”的名稱。不管這里的土有沒有這個效果,都肯定影響不了來此的游客要把墓土打包帶走的做法。
墓的周圍有三面回廊,上嵌大小不等的石碑,刻有歷代名人游后的題詠,另外還刻有毛澤東手書的《長恨歌》。一部《長恨歌》已經(jīng)把楊貴妃的故事寫得生動無比,后人根本就無法望其項背。哪怕那善于寫情的李商隱也一樣,他來馬嵬坡,只敢用一首懷古諷喻詩,另辟蹊徑來抒發(fā)情懷?!按巳樟娡v馬,當(dāng)時七夕笑牽牛。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用對唐玄宗連對心愛的人也保護不了的控訴,來表達對這段愛情的惋惜。
在貴妃墓后的半坡上,修了一亭,亭邊用潔白的漢白玉雕了一尊高近3米的貴妃站立像。雕塑家用形象逼真的手法再現(xiàn)了楊貴妃之美。真是“芙蓉如面柳如眉,秋水為骨玉為體”,那漢白玉雕像雕得真漂亮,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看去,你都會覺得美人體態(tài)婀娜多姿,神情安詳美好,怎么看都是美的。
看唐代畫家筆下的仕女圖,那些貴婦人體態(tài)豐腴、雍容典雅,雖然少了窈窕淑女那份弱不禁風(fēng)的嬌柔之美和“淡淡衣裳楚楚腰”的輕盈之態(tài),但那種端莊、祥和的富貴之態(tài)別有一番風(fēng)韻。以胖為美的玉環(huán)肯定也是這樣子的,否則怎能把霓裳羽衣舞跳得出神入化?
想到唐人的豐腴之美,顯然這雕像的身材有些不符合楊貴妃的形象。但這并不妨礙雕像所要表達的信息。
貴妃身材有爭議,那么貴妃的容顏之美,恐怕就少有異議了吧。如果沒有絕世的面容,光有玲瓏的身段又怎能稱得上美呢?“明眸皓齒今何在”,那傾國傾城的閉月羞花之貌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天生麗質(zhì)難自棄”,在白居易的眼中美人是渾然天成的,這只是基礎(chǔ)。一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就勾勒出了貴妃的韻味;一句“云鬢花顏金步搖”,活色生香的貴妃姿態(tài)就引發(fā)了無限遐想;“溫泉水滑洗凝脂”,寫出了貴妃的肌體之白,白如雪的肌膚更為貴妃增色三分。
也許有人會說白居易又沒有見過楊玉環(huán),怎么知道她到底長什么樣,描寫不就成了個人的想象?既然這么說,那么我們就找見過玉環(huán)的李白來印證。
李白的《清平樂三章》有句:“云想衣裳花想容”,這是玉環(huán)“羞花”雅稱的由來。就這短短的七個字,玉環(huán)的美就夠人去想象?!敖鑶枬h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趙飛燕是漢代出名的美女,還要新妝后才能與玉環(huán)平分秋色。這樣對比,玉環(huán)的美就不用多費唇舌來描繪了?!懊▋A國兩相歡,盡日君王看不足”,人都有審美疲勞的,然而玉環(huán)的美卻能經(jīng)得起一個藝術(shù)家長時間的審閱,這樣的美人還不足以百里挑一、百年難遇嗎?
繞過貴妃玉像,便是太真閣。閣后有一水池,讓人聯(lián)想到“春寒賜浴華清池”的畫面。池后有一陡坡,坡上建有觀音殿,殿里供奉的觀音像是楊貴妃的模樣。殿前有個大香爐,爐上的翼角垂鈴會讓人忍不住想起“夜雨聞鈴長斷聲”。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愛情,真的很難說。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那么多,他們之間的身份難有真愛存在,何況他們的結(jié)合實在不光彩。但我愿意相信他們之間有真愛,否則怎會有“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誓言?怎會有“三郎掩面馬嵬坡,生死恩深無奈何”?七夕之夜,長生殿中私語的誓言、三郎的昵稱、掩面救不得的無奈,都是他們真愛的見證。
帝王會有他的無奈,他有自己的責(zé)任和守護,愛情在這些東西面前,只能犧牲。我相信在馬嵬坡,楊貴妃真的被縊死,也是含笑離去的。她是那么聰慧過人、善解人意,為了她的三郎,她愿意這樣犧牲。“六軍何事駐征驂,妾為君王死亦甘”,林則徐不是也持這樣的觀點嗎?只不過是“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古來花貌說仙娥, 自是仙娥薄命多”。楊貴妃在38歲的盛年時期在馬嵬坡消失于世,哪怕真的是偷梁換柱、假死東渡去了日本,也不敢再以楊玉環(huán)的身份出現(xiàn)。
在憂國憂民的杜甫眼中,楊貴妃是絕對的禍水,他在《北征》一詩中用“奸臣竟菹醢,同惡隨蕩析。不聞夏殷衰,中自誅褒妲”來抨擊楊貴妃和她的家族?!败娭姓D戚族,天子舍妖姬”“誰使君王西出走,當(dāng)時還賜洗兒錢”……這些詩人更是殘忍地把以色禍國的罵名安在楊貴妃的頭上。
“紅顏禍水”這頂帽子戴給楊貴妃,的確也有合適的地方?!版⒚玫苄纸粤型?,可憐光彩生門戶”,楊貴妃的得寵,讓楊家雞犬升天,出了楊國忠這個專權(quán)誤國的奸臣;安祿山的得勢,楊貴妃無知地在中間做了推手?!笆敬謇锓蚱迍e,淚比長生殿上多”,安史之亂造成的后果,太傷唐人心。
楊貴妃好比一只翩躚的蝴蝶,她飛過開元盛世,她的美好引得君王戀戀不舍,從而產(chǎn)生了罪不可恕的“蝴蝶效應(yīng)”。她本身未做禍水之事,但這禍水之名,她應(yīng)該要承擔(dān)。她把一縷香魂留在了馬嵬坡,引來后來人爭相發(fā)表詩作來評論她,成為今人可以全面評價楊貴妃這個歷史人物形象的有效參照。但明顯同情者占了絕大多數(shù),可見世人對這只美麗的蝴蝶是寬容的?!凹今R燕犀動地來, 自埋紅粉自成灰。君王若道能傾國,玉輦何由過馬嵬”,連善于寫諷喻詩的李商隱也選擇了這樣的詩句來悼念楊貴妃,這一縷香魂真的可以在馬嵬坡安息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