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是在長期沒有固定收入的情況下,從事艱苦的科學理論研究的。因而,他和他的家人長期忍受著貧困生活的煎熬。今天的人們很難想象,當年這位無產(chǎn)階級的革命導師在為工人階級探尋通向理想社會道路的過程中,度過的是一些多么艱難的歲月。
多次被反動政府驅逐,使馬克思一家始終過著顛沛流離、動蕩不安的生活。早在流亡布魯塞爾時,馬克思一家便不得不靠借債和典當度日,而且經(jīng)常由于付不起房租而多次搬家。在被驅逐出布魯塞爾時,由于時間十分緊迫,他們甚至來不及帶上家里值錢的衣物。移居法蘭克福期間,為了度日,他們不得不再次典當一些家用銀器。
1849年秋,僑居倫敦之初,馬克思一家5口擠住在切爾西區(qū)的安德森街4號的一個小套間里。不久,馬克思的第四個孩子、兒子亨利希·格維多出生。由于這里是倫敦的上等住宅區(qū),每月的房租為6英鎊,這在當時是相當高的。很快,他們就欠了債,于是在安德森街4號居住了7個多月后,他們只好在1850年4月被迫遷居了。燕妮在給朋友的一封信中痛苦地記述了當時的悲慘境況:“由于我們手頭沒有錢……于是來了兩個法警,將我不多的全部家當—床鋪衣物等—甚至連我那可憐的孩子的搖籃以及眼淚汪汪地站在旁邊的女孩們的比較好的玩具都查封了。他們威脅說兩個鐘頭以后要把全部家當拿走。那時忍受著乳房疼痛的我就只有同凍得發(fā)抖的孩子們睡光板了。”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31頁。
在聽說馬克思家被法警查封了財產(chǎn)后,馬克思家的其他債主紛紛跑上門來逼債。在一個朋友的幫助下,他們才首先付清了房租,然后,賣掉了所有的床,用以償付藥房、面包鋪、肉鋪、牛奶鋪的欠款。更有甚者,正在馬克思一家遭受債主逼債而被迫遷居之時,竟有兩三百個看熱鬧的人在門前圍觀。實在無奈,馬克思一家6口只好遷到萊斯特廣場萊斯特街1號的德國旅館的兩間小屋中暫居。然而,他們要為此付出每周5個半英鎊的高昂代價。不久,他們又付不起房租了,終于,店主在一天早上不再給馬克思一家開早飯,他們只好另外去找房子。
1850年5月8日,馬克思一家在索荷區(qū)第恩街64號,也就是離德國旅館不遠的一個猶太花邊商家里找到了兩間小房,安頓下他們在倫敦的第二個家。他們在這里一直住到年底。以后又搬到第恩街28號樓頂上的兩間房里。臨街的一間兼做客房,后邊的一間是全家人的臥室。馬克思和家人在這里住了6年。
至今,在這幢房子上還留有大倫敦市政會釘上的倫敦唯一一個馬克思故居的紀念牌。馬克思的第五個孩子弗蘭契斯卡就是在這里出生的。
馬克思一邊同貧窮作斗爭,一邊頑強地進行科學理論的研究。然而貧困的生活始終在干擾著他的工作。無錢訂報,無錢買藥,無錢購買他認為從事研究工作所必須閱讀的價值僅9先令6便士的書籍。
最難堪的一些日子是,馬克思由于自己唯一的一套禮服躺在當鋪里而無法上街。更有甚者,有一年馬克思竟然在一年里兩次當?shù)羲拇笠?。有時,由于家里凡是值錢的東西包括燕妮的披肩都送進了當鋪,全家人只好穿得破爛不堪。有時,家里甚至一連10天都沒有了一文錢。被逼無奈,馬克思曾多次想方設法躲債。有時,債主上門,他藏在家里,只好由燕妮出面謊稱他正在外面籌款。還有一次,為躲避家庭醫(yī)生討債,全家人只好跑到一個朋友家里躲了10個星期。
貧窮,有時使得馬克思連郵寄自己手稿的錢都沒有。當《政治經(jīng)濟學批判》第一分冊脫稿后,由于付不起由倫敦寄往柏林的手稿的郵資,馬克思只好等待恩格斯匯款,才把手稿寄出付印。馬克思在痛苦之余,寫下了這段看似幽默,實則使人頓感悲涼的話:“倒霉的手稿寫完了,但不能寄走,因為身邊一分錢也沒有,付不起郵資和保險金……未必有人會在這樣缺貨幣的情況下來寫關于‘貨幣'的文章!寫這個問題的大多數(shù)作者都同自己的研究對象有最好的關系?!?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64,pagenumber_book=64" class="superscript">①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0—371頁。
貧窮,奪去了馬克思許多寶貴的研究時間,因為他不得不為四處籌款等生活瑣事而奔波。對于這一點,他十分煩惱,他無奈地寫道:“我在泥沼中已經(jīng)掙扎了8個星期,而且,由于一大堆家務瑣事毀滅了我的才智,破壞了我的工作能力,使我極端憤怒;像這樣的泥沼,甚至是我最兇惡的敵人,我也不希望他在其中跋涉?!?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64,pagenumber_book=64" class="superscript">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30頁。
貧窮和疾病,毫不留情地奪走了馬克思最珍愛的7個孩子中的4個。有3個孩子死于第恩街。兒子亨利?!じ窬S多1850年11月19日死于肺炎,僅僅活了一周歲。女兒弗蘭契斯卡死于1852年4月14日,也僅僅活了一周歲多一點。這時,正是馬克思一家生活最窘迫的時期之一,家里窮得甚至無錢埋葬弗蘭契斯卡。燕妮向一位德國流亡者求助了兩英鎊才付清了小棺材的錢和埋葬費。
1855年4月6日,馬克思8歲的兒子埃德加爾因患嚴重的胃病不治身亡。這使馬克思夫婦遭受到最沉重的打擊。這個孩子聰明伶俐,長著一雙漂亮的眼睛,曾使馬克思的家庭充滿生氣,是家中的靈魂。馬克思痛苦地寫道:“簡直無法形容,我們怎能沒有這個孩子。我已經(jīng)遭受過各種不幸,但是只有現(xiàn)在我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不幸。我感到自己完全支持不住了?!?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8卷,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442頁。
1857年7月初,燕妮又生下一個孩子,但剛生下就夭折了。
為了謀生,為了使自己的科學研究工作能夠持續(xù)下去,馬克思只有靠為報紙撰稿來獲取微薄的稿酬。馬克思說:“我所能夠支配的時間特別受到限制的,是謀生的迫切需要。8年來,我一直為第一流英美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撰稿(寫作真正的報紙通訊在我只是例外),這使我的研究工作必然時時間斷?!?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64,pagenumber_book=64" class="superscript">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84—85頁。
為報紙撰稿的收入是不穩(wěn)定的。1857年由于經(jīng)濟危機爆發(fā),《紐約每日論壇報》編輯部解除了除馬克思之外的全部通訊員。但每月采用馬克思稿件的數(shù)量也由8篇降為4篇,使馬克思減少了一半稿酬的收入。這樣的情況,在1861年初又一次重演。
當《資本論》第一卷出版時,馬克思本想用這部著作的稿酬來還清債務、擺脫生活的窘迫,可是,稿酬少得可憐。馬克思曾開玩笑地說,《資本論》的稿酬甚至不夠償付他寫作時所吸的雪茄煙錢。然而,他為寫作《資本論》辛勞了40年。威廉·李卡克內西感慨地說:“德國一個工資最低的零工,在40年中所得的工資也比馬克思為本世紀最大的科學創(chuàng)造所得的稿酬要多?!?span title="pagenumber_ebook=65,pagenumber_book=65" class="superscript">⑤保爾·拉法格等:《回憶馬克思恩格斯》,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1頁。
每當馬克思陷入了生活困境,恩格斯總是向他伸出無私的援助之手。這種援助幾十年如一日地伴隨著馬克思。
早在1845年3月,恩格斯就對他父親宣布,絕對不再搞生意經(jīng)了??墒?848年歐洲大革命失敗后,他和馬克思都流亡到倫敦,由于在革命時期,馬克思把一家的積蓄和父親的遺產(chǎn)都捐贈給了革命,因此到倫敦后,已是分文皆無。恩格斯不忍看到馬克思為生活所累,把精力和智慧消磨在為生計的奔忙之中。因此,他決心自己作出犧牲,去從事他最不愿意從事的經(jīng)商活動,為馬克思提供必要的經(jīng)濟援助。恰好此時恩格斯的妹妹受父母之托,來信勸哥哥重操舊業(yè),到曼徹斯特的“歐門—恩格斯”公司營業(yè)所任職。于是,恩格斯于1850年11月毅然離開了馬克思,前往曼徹斯特。沒想到,他在那兒生活了20年。
恩格斯從移居曼徹斯特的那天起,就開始資助馬克思,從未間斷過。他通過匯票,1英鎊、5英鎊、10英鎊,甚至上百英鎊地寄往住在倫敦的馬克思,一次又一次地把馬克思一家從經(jīng)濟困境中解救出來。恩格斯討厭經(jīng)商,然而為了資助馬克思,他決定永遠忍受他所憎惡的桎梏,這“不僅是為了幫助自己的朋友,而且也是為了保存黨的最優(yōu)秀的思想家。只是根據(jù)這一點恩格斯才作出自己的犧牲,而馬克思才接受他的犧牲。作出這樣的犧牲和接受這樣的犧牲,都同樣需要崇高的精神。”①弗·梅林《馬克思傳》,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304頁。
而當恩格斯開始作出這樣的犧牲的時候,他在曼徹斯特僅是一個普通的職員,經(jīng)濟狀況也并不十分好。只是在許多年后才成為公司的合伙人。
馬克思對恩格斯的無私援助和自我犧牲精神既深感不安,又由衷感激。他曾對恩格斯說:“坦白地向你說,我的良心經(jīng)常像被夢魘壓著一樣感到沉重,因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為了我才浪費在經(jīng)商上面,才讓它們荒廢,而且還要分擔我的一切瑣碎的憂患?!?②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01頁。
在《資本論》第一卷的書稿校閱工作完成后,馬克思又給恩格斯寫下了一封充滿感激的信:
“我只有感謝你!沒有你為我作的犧牲,我是決不可能完成這三卷書的巨大工作的。我滿懷感激的心情擁抱你!”③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0—371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