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先烈路紀念民主革命先烈

        先烈路紀念民主革命先烈

        時間:2023-02-07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據(jù)說世界上只有一條路命名為先烈路,它就在廣州越秀區(qū)。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興建后,東沙馬路在1921年更名為先烈路,至今已有八十年。位于先烈中路的庚戌新軍烈士墓,紀念著清宣統(tǒng)二年在廣州反清起義中壯烈犧牲的新軍志士?!拔幕蟾锩逼陂g,七十二烈士墓遭到嚴重破壞。國共合作時期的1924年7月,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通令各級軍政機關(guān)和民眾團體,此后以公歷3月29日為黃花崗烈士法定紀念日。
        先烈路紀念民主革命先烈_廣州越秀古街巷.第3集

        諸公舉身家性命報社會,社會舉香花淚墨報諸公,后死者之責止此而已乎?北虜未滅,有忝余生,誓繼七十二位革命家,再接再厲;

        時勢以暗潮熱淚造英雄,英雄以黑鐵赤血造時勢,大丈夫所為正當如是矣!南風(fēng)不止,抑誰之力,佇看四千余年光復(fù)史,大書特書。

        這是民國初王文儒挽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的對聯(lián)。2011年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重溫此聯(lián)尤有意義。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在先烈路,這路上,凝固著中華民族推翻封建帝制創(chuàng)立民主共和的歷史,是炎黃子孫緬懷先烈的神圣地帶。據(jù)說世界上只有一條路命名為先烈路,它就在廣州越秀區(qū)。

        這里原是市郊沙河地區(qū)農(nóng)民進城走出來的鄉(xiāng)間小道,后來城里人也走這路去游白云山等名勝。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商人集資辟建馬路,命名為東沙馬路,意為從大東門至沙河。從此,這條馬路成了郊游路。1915年,馬來亞華僑回國投資,在東沙馬路做起出租汽車的生意,廣州的“揚手即停、隨街接客”的出租汽車服務(wù)實始于此。不過那時的出租汽車并沒有現(xiàn)在那么小、那么靚,而且只行走于東沙馬路上。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興建后,東沙馬路在1921年更名為先烈路,至今已有八十年。如今的先烈路包括先烈南路、先烈中路、先烈東路,雖然高樓大廈不斷增加,商業(yè)氣氛已比八十年前濃厚了很多,但是仍然掩蓋不了先烈的浩然之氣。

        位于先烈南路青龍坊的興中會墳場,長埋著興中會會員的遺骸。興中會是孫中山于1894年11月創(chuàng)立的第一個反清革命團體,提出“驅(qū)除韃虜,恢復(fù)中華,創(chuàng)立合眾政府”的民主革命綱領(lǐng)。后來興中會與華興會、光復(fù)會等革命團體合并為同盟會,終于推翻了清朝,建立中華民國。1923年,由興中會老會員陳少白、鐘榮光等27人發(fā)起,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下令在此修建興中會墳場。在這里長眠的有興中會會員潘嘉、宋紹殷、宋居仁、甄壁、甄吉庭、黃璧華、黃桂月、宋少東、黃隆生及夫人、林永倫及夫人、林海生及夫人等。

        位于先烈中路的庚戌新軍烈士墓,紀念著清宣統(tǒng)二年(庚戌年,1910)在廣州反清起義中壯烈犧牲的新軍志士。新軍是晚清政府效仿西洋軍隊裝備及訓(xùn)練方法而建立起來的軍隊。宣統(tǒng)元年(1909)冬,孫中山領(lǐng)導(dǎo)的同盟會派遣會員倪映典、趙聲等人在廣州聯(lián)絡(luò)新軍,建立起義總機關(guān)。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率領(lǐng)新軍在駐地燕塘起義,與清軍激戰(zhàn)于牛王廟一帶(今先烈中路動物園附近)。倪映典與新軍志士一百多人壯烈犧牲。民國成立后,在原葬地修建了這座烈士墓?!拔幕蟾锩背跗谠汛四雇破剑?981年在原地復(fù)建。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園在先烈中路79號,安葬著辛亥“三二九”廣州反清起義犧牲的烈士。墓園占地12萬多平方米,規(guī)模宏大、氣魄雄偉。宣統(tǒng)三年農(nóng)歷三月廿九日(1911年4月27日),同盟會的160多名骨干組成選鋒隊(相當于突擊隊、敢死隊),在黃興率領(lǐng)下于廣州舉行起義,終因寡不敵眾而失敗。這次起義影響巨大,孫中山先生在《黃花崗烈士事略序》中評價說:“是役也,碧血橫飛,浩氣四塞,草木為之含悲,風(fēng)云因而變色。全國久蟄之人心,乃大興奮。怨憤所積,如怒濤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載而武昌大革命已成。則斯役之價值,直可驚天地、泣鬼神,與武昌革命之役并壽?!?/p>

        起義失敗后,烈士遺骸被堆放于咨議局前的空地上,革命黨人潘達微想方設(shè)法以善堂名義收集了七十二具遺骸埋葬于紅花崗,其后他寫下《咨議局前新鬼錄,黃花崗上黨人碑》一文刊于報紙上,紅花崗遂改稱為黃花崗。起義死難烈士后來核實有一百余人,有姓名可考者為八十六人。最令人可嘆的是起義總指揮趙聲,他負責率領(lǐng)香港的選鋒隊員乘船入廣州,怎料航班原因不能及時參加起義。他知道起義失敗后,口吐鮮血倒下。半個月后他從昏迷中醒來,寫下絕筆詩后飲恨而逝,時年僅30歲。

        民國成立后,1912年,廣東軍政府撥款在此處始建烈士墓園,由著名設(shè)計師楊錫宗設(shè)計。同年5月15日(農(nóng)歷三月廿九)首次舉行七十二烈士墓祭奠。孫中山主持祭典,并寫下祭文,還親手在墓園種植了柏樹(現(xiàn)尚存一棵)。1918年,烈士方聲洞之兄方聲濤募捐繼續(xù)修建墓園。次年,參議院議長林森發(fā)起向海外華僑募款,又先后增建了墓亭、紀功坊、樂臺、四方塘、大門樓等,至1935年基本建成。牌坊式大門花崗石額鐫刻孫中山手書“浩氣長存”四個鎏金大字,讓炎黃子孫永遠銘記先烈們的功勛。園中鄒魯寫的碑記《廣州辛亥三月二十九日革命記》,記下此次起義過程及烈士芳名。新中國成立后,墓園仍受保護。1961年3月,這墓園由國務(wù)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單位。這里也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先后名為“黃花浩氣”、“黃花皓月”?!拔幕蟾锩逼陂g,七十二烈士墓遭到嚴重破壞。

        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

        黃花崗墓園中,附葬著興中會會員、1900年謀炸兩廣總督的烈士史堅如,中國第一代飛行家馮如,還有收殮七十二烈士遺骸的老同盟會員潘達微,以及民國初期的烈士楊仙逸、鄧仲元、王昌、謝鐵良、蘇從山等。

        國共合作時期的1924年7月,孫中山以大元帥名義通令各級軍政機關(guān)和民眾團體,此后以公歷3月29日為黃花崗烈士法定紀念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