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從哪里來
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也是一個很復雜的問題。說它簡單,是因為無論法律還是政策,都有非常明確的答案。說它復雜,是因為在公開的答案背后,還有一些不公開的答案。而且總有一些人,在開會、講話和教育別人的時候,講公開的答案。而轉過身去盤算自己怎樣升官的時候,又完全信奉和積極實踐另一套答案。
權從哪里來?最標準的答案就是“權從民中來”。我們的法律和黨章都明確規(guī)定,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從人民和黨員的選舉中產(chǎn)生。黨和國家的領導人也一再強調(diào),“權為民所賦,權為民所用”。權力的來源是人民,權力的基礎是人民,一切的權力都來自于人民。所以擁有權力的人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但這個最標準的答案,又經(jīng)常遭到懷疑和挑戰(zhàn)。你說“權從民中來”,可為什么在不少地方,都是“一把手”說了算?他說讓誰當書記,誰就當書記;他說讓誰當局長,誰就當局長;他說讓誰有權力,誰就有權力。對一些貪污受賄和無德無能的官員,人民群眾非常憤恨和不滿。但只因上邊領導看他們“順眼”,所以仍然扶搖直上。理論和實踐的錯位,弄得人眼花繚亂。于是在這個很簡單的問題上,引申出一些很復雜的答案。
有的人,相信“權從官中來”。這也許與封建思想的影響有關。在中國的歷史上,依靠討好上司而獲得權力的,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南宋的趙師懌,為了讓領導高興而學狗叫。明朝的王佑,為了升官而拜大太監(jiān)王振為干爹。《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中的典吏卜世仁,還總結了一套升官經(jīng)驗:“做官的第一秘訣就是巴結。人家巴結不到的,你巴結得到;人家做不出的,你做得出。如果上司叫你老婆去當差,你不要怕難為情,送了進去,馬上就可以高升。”相信“權從官中來”的人,只會把“讓領導滿意”當做第一目標。
有的人,相信“權從錢中來”。錢的神通,的確不可小看。既可以“無翼而飛”,又能夠“無足而走”。很多的時候,都是“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有個朋友,曾經(jīng)跟我算過一筆賬。他的結論就是買車不如買官。用想買車的錢去買官,得到的不僅是車,還有很多的權。我反問他:“有錢就能買到官嗎?”現(xiàn)實中的權錢交易,雖然時有發(fā)生,但明顯被夸大了。
有的人,相信“權從跑中來”。好像自十幾年以前就有了這樣的順口溜:“不跑不送,原地不動;又跑又送,向上流動?!边€有些人,專門研究“跑”的學問和技巧。有一本叫做《侯衛(wèi)東官場筆記》的小說,從頭到尾講的都是這種事情。書中的主人公侯衛(wèi)東,不僅研究市委書記的所有講話,而且研究領導的所有生活習慣。然后周密策劃,投其所好,終于如愿以償,青云直上。經(jīng)常往領導身邊“跑”的人,多為正直和能干的人所不恥。但就是這些人,說不定哪天突然就坐到了你的上邊。讓人怒不可遏,卻又啞口無言。
最近在《瞭望新聞周刊》上看到一份資料,說當初蘇聯(lián)的干部在開會的時候,主要就做兩件事。第一是極力頌揚上級領導的英明和決策正確;第二是匯報自己如何一絲不茍的貫徹上級意圖。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手中的每一項權力,都是來自體制內(nèi)的上層。這個“外已有之”的教訓,很值得我們借鑒。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