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幸福及幸福觀
幸福,詞典中的解釋為“生活、境遇的愉快、美滿”。在人類思想發(fā)展史中,很多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家都對幸福作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德行即幸福這是人們對幸福最古老的認識之一,“道德即幸?!笔侵形鞣轿幕闹鲗в^點。今天我們認為,幸福,就是處于一定社會經(jīng)濟關系和歷史環(huán)境中的人們,在創(chuàng)造物質生活條件和精神生活條件的實踐中,由于感受和理解到目標和理想的實現(xiàn)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滿足。
盡管人們對幸福有各式各樣的理解,但總括起來可分三類:一類是感覺主義的理解,即把幸福等同于快樂;二類是禁欲主義的理解,即把幸福理解為完全排斥感覺快樂的精神境界;三類是理性主義的理解,即把幸福理解為受理性宰制的持久快樂,他們明確地知道自己的生活目標,同時他們也感受到自己正在穩(wěn)步地向目標前進。在現(xiàn)實主活中,不同的幸福觀往往決定了不同的人生態(tài)度和價值取向,同時也決定了不同的行為模式。
幸福觀,就是對幸福持什么樣的觀點,認為怎樣才是幸福。它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在思想上的反映,是人生觀系統(tǒng)有關人生幸福的認識,是人們對什么是幸福,以及如何追求幸福等問題所持態(tài)度的系統(tǒng)觀念,是人們對生活與境遇的一種體驗與感受、理想與追求,幸福觀分為理性的幸福觀和病態(tài)的幸福觀。具有理性的幸福觀的人正確對待世界的生活和物質文明,不僅追求和向往幸福,而且還通過個人的努力創(chuàng)造幸福,使幸福的精神性和和社會性得到充分的體現(xiàn)。這種幸福觀的閾限既有限,又無限。而具有病態(tài)的幸福觀的人則只是追求享樂,片面地把享樂當成幸福。他們把追求物質享受,特別是追求對金錢和財富的享受作為最大的幸福。這種幸福觀的閾限卻是無限的。對無限和無邊際的精神體驗的追求,將使追求者永遠感受不到精神上的愉悅,以致失去對生活的熱情和對社會的希望以及對生存的希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