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囊炎用藥
膽囊炎用藥
西藥
慢性膽囊炎,如疼痛不明顯,無膽囊區(qū)壓痛,血白細(xì)胞不高,可不用抗生素治療,用消炎利膽的口服藥即可。如病情重,抗生素宜早期靜脈應(yīng)用,可用頭孢三代、喹諾酮三代,由于常有厭氧菌感染,故宜加用甲硝唑靜滴。用藥治療待發(fā)熱退盡、腹痛及壓痛消失、全身狀況顯著改善后停用。如并發(fā)結(jié)石者,可加用溶石藥物,如膽石通、熊去氧膽酸等。
1.去氫膽酸片 口服,成人 1 次1~2片,1日 3 次,餐后或餐中服。
2.利膽酚(柳氨酚) 1日 3 次,每次服0.25~0.5g 餐前服。靜脈注射:0.25~0.5g / 日。
3.熊去氧膽酸(優(yōu)思弗) 口服,利膽,1 次50mg,每日 3 次,進(jìn)餐時口服。療程最短為 6 個月。
4.膽維他 口服,成人 1 日 3 次,1 次 1 片。
5.利膽醇 口服:每次0.1~0.2g 每日 3 次,餐后服,如治療超過 3 周,每日劑量不宜超過0.1~0.2g。
6.亮菌甲素 口服:每次10~40mg,每日 3 次,2~3個月為 1 個療程。肌內(nèi)注射:每次1~2mg,每日2~4次,療程為10天左右。急性期每日 4 次,癥狀控制后改為每日 2 次。靜脈滴注:每日15~20g。
中成藥
1.消炎利膽片 口服,每次4~6片,每日 3 次。對各種膽道疾病有明顯的消炎、止痛、退黃、退熱等作用,用于肝膽濕熱引起的口苦、脅痛和急性膽囊炎、膽管炎。
2.益膽片 口服,每次 3 片,每日 3 次。本品可清熱通淋,行氣散堅(jiān)。用于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腎結(jié)石、膀胱結(jié)石等疾病見濕熱蘊(yùn)結(jié)者。
3.熊膽膠囊 口服,每次 2 粒,每天 3 次。具有清熱、平肝、明目功效,臨床常用于急慢性肝炎、膽囊炎、膽結(jié)石等。
4.沉香舒郁丸 每次 1 丸,每日 2 次,溫開水送服。本品可舒氣開胃,化郁止痛。適用于慢性膽囊炎屬肝郁氣滯者,癥見胸腹脹滿,胃部疼痛,嘔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悶不舒。
中藥單方
1.金錢草 金錢草20g,水煎頻服。
2.大黃 大黃30~60g泡服,1~2小時1次,每天5~8次,3 天為 1 個療程。治療各型膽囊炎。
3.魚腥草、白茅根 魚腥草100g,白茅根50g 水煎取汁,代茶飲服??汕鍩峤舛?,利尿通淋,用于膽囊炎。
4.綠豆 綠豆100g,加水置鍋中,武火煮開文火煮至豆開花,代茶飲服??汕鍩峤舛荆?zhàn)B胃,用于急、慢性膽囊炎患者。
5.蒲公英 蒲公英100g,水煎取汁,代茶飲,連服數(shù)日。可清熱解毒,利濕通淋,用于急性、亞急性膽囊炎之輔助治療。
中藥復(fù)方
1.利膽合劑
組成 茵陳9g 大黃6g 去氫膽酸200mg 烏梅20g
功用 利膽退黃。
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2 次服。
來源 實(shí)用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9,(2)∶ 71
2.牛膽散
組成 鮮黑牛膽1枚 黑豆100g 郁金、半夏、枳殼、木香、白術(shù)各30g功用 疏肝利膽排石。
用法 諸藥裝如牛膽內(nèi)封口,待膽汁將藥浸透后,焙干研末,裝入膠囊,1 粒1.5g,1 次 2 粒,每日 3 次。來源 新中醫(yī),1988,(5)∶ 54 3.膽豆丸
組成 豬膽10個 綠豆250g 甘草50g
功用 疏肝利膽。
用法 豬膽洗凈,將綠豆分裝入膽中,用線縫緊,放鍋內(nèi)蒸 2 小時,取出搗爛,再用甘草煎汁,取汁與之混合為丸,烤干備用,每次10g 每日 3次,10天為 1 個療程。
來源 四川中醫(yī),1990,(11)∶ 28 4.疏肝清膽湯
組成 柴胡9g 黃芩9g 半夏9g銀花30g 蒲公英15g 郁金13g 丹皮9g 延胡索15g 赤白芍各9g 枳實(shí)9g廣木香9g 敗醬草30g。
功用 清熱利膽。
用法 每日 1 劑,水煎分 2 次服。
來源 國外醫(yī)學(xué)·消化系疾病分冊. 1994,(1)∶ 12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