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緣有志方凌空
——楊伯康經營外銷麝香的歷程
楊伯康,回族,家住成都,舊制中學畢業(yè)。因家庭貧困,生活發(fā)生問題,成都有句老話:“事不行,跑爐城(打箭爐)”。也就是說康定是一個尚未開辟的處女地,只要吃得苦,那里是個淘金致富的地方。1929年楊伯康在親友的支持下,借貸湊合資本銀元2000多元,率同親兄弟楊仲延及友好劉克諧,跋山涉水,到了康定,開了一個百貨店。當時康定有幾家專做麝香的專業(yè)字號,回族中也有小本經營麝香的,為此楊伯康購買了一點,試試看有沒有賺頭,于是分兩次寄往上?;刈迨臃鸀槌鍪?,居然賺了一點錢。
不久,楊伯康回成都會見了回族前輩沙敬之先生,他是阿壩州松潘縣人,生長在出產麝香的區(qū)域里,對于麝香情況。比較熟悉。他向楊伯康介紹了麝香內、外銷的一些情況,特別指出,這項經營,有很大發(fā)展前途,竭力主張擴大對麝香的經營。沙敬之的一席話,使楊伯康受到很大啟發(fā),對于麝香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決意邊做邊學,摸索它的經營規(guī)律。
楊伯康征得劉明哲的同意,由他投資8000元擴大經營,以麝香為主兼營百貨。由于他們對麝香的識別及一些技術問題是門外漢,就專門聘請一位對麝香經驗比較豐富的王某,負責收購,上海方面仍請石子藩負責。當時麝香這個業(yè)務,主要是外銷。
麝香是我國著名特產之一,它的產區(qū)基本集中在四川西部,甘孜、阿壩、涼山三州和西藏昌都地區(qū),主要的集散市場在康定(打箭爐)。它既是中藥的珍貴藥物、又是制造合成香料唯一的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各國列強在上海設置租界,通過許多外商洋行對我國進行經濟侵略。中國特產麝香在國際市場上特別需要,這些洋行垂涎三尺,都想掠奪到手。但當時的洋行,不能辨別麝香真?zhèn)危粫旨壵?,因而上海掮客行應運而生,控制了產和銷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洋行要進貨,就必須假手于掮客行,在產地收購的專業(yè)字號,把內銷轉為外銷,也必然要通過掮客行。
麝香外銷的業(yè)務,是由上海的外國洋行、上海掮客行和康定的麝香專業(yè)字號三者來完成,是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的。不通過專業(yè)字號,要買進大批麝香是不可能的,不通過掮客行,上海的洋行就不接手,不通過洋行,麝香就不能銷往國外。要做麝香生意,必須逐步打通這三關,不然,就做不成。所以這種生意,不同于經營百貨的買賣,要下很大的功夫。
1930年春,楊伯康開始正式經營麝香。上海石子藩來電告訴楊伯康,上海有筆外銷生意,在規(guī)格上上海掮客行與上海洋行之間出現了矛盾,雙方堅持己見,暫時得不到解決,而洋行急需麝香,這是一個絕好機會,要楊趕快郵寄麝香30公斤,填空補檔,就可不通過掮客行,直銷洋行。楊伯康得到消息后,立請王某購進30公斤快件寄出,楊伯康親自到了上海和石子藩研究這筆生意的做法,石子藩約來一位早在掮客行搞麝香“分級加工“整理出口貨色的高手古某,三人長談了兩三次。事后,楊伯康和石子藩進一步分析研究,認為古某與上海雅利洋行仍然是一對聯手,他并不是站在銷戶的立場上,而是站在雅利洋行一邊,想以“分級加工”整理,卡住楊的脖子,討好雅利洋行。楊伯康想利用目前機會闖過“分級加工”這一關,今后就不致再受掮客行的擺布了。
經過雙方多次討價還價后,雙方達成了協(xié)議:
1.賣方提供的麝香要按雅利洋行“雞燈”牌麝香的貨色規(guī)格,品質要提高,就是要增加頭貨的比例。即將以往的870號提高5‰,為875號,數量至少需要20公斤。
2.照以往收購出口外銷的最高價格,每公斤以520元計,如果萬一發(fā)生戰(zhàn)事,交通阻礙,繞道運送的外微費用可以憑單據照加。
3.如雙方同意,在三五天內乙方(賣方)可以將貨送到雅利洋行驗收,先付八成貨款,以便乙方匯回四川,繼續(xù)購貨發(fā)運來滬。整理貨色,則由雅利騰出房間,一切設備由雅利購買。
4.參加整理貨色人員,對貨色的收交必須連同記錄冊簽字傳遞。每天中午或下午工作告一段落,貨物進柜、出柜、鎖門、進門等雙方必須各有1人在場,各掌管1把鑰匙。
簽訂這樣的協(xié)議,原因是三方面都各有難言之隱,雅利洋行企圖不提高價格而提高質量,把“雞燈牌”的麝香在國際市場上一炮打響,“貨好價平”,出人頭地。而上海掮客行,不買他的賬,硬要“貨好價高”,弄得他騎虎難下,急需另謀出路;古某已不能容于上海掮客行,必須要找一個較長的“鐵飯碗”,趁機投入雅利洋行的懷抱,為雅利解脫目前的困境,取得信任,所以盡量撮合成交。對于乙方參與整理,他們都認為無關緊要了。而楊伯康的想法是,賺錢事小,掌握分級加工整理才是大事,如不懂得這項技術,將永遠逃不脫掮客行、洋行的手掌,所以必須參加整理。
雅利洋行是法國人開辦的,新由山東遷來上海,大班是法國人葛蘭泰,是個急功近利之徒,只圖解決目前僵局,竟對楊伯康進入洋行內部參加分級加工整理開了綠燈,從而泄露了加工整理的奧秘。這是他當初沒有考慮到的。
這次銷售的20公斤麝香,分級整理的時間約半個多月,楊伯康這方面參加整理的人有楊伯康和石子藩的侄兒,對方就是古某和他幫手穆某。對于整理麝香的技能,楊伯康邊做邊學,為了避免引起他人的注意,楊采取“多看少問”,少提問題,多動腦筋,盡量和古某搞好關系,暗中偷師學藝。頭批貨做好以后,康定又陸續(xù)郵寄一些貨來,自然仍售與雅利洋行。楊伯康在上海住了4個多月,共售出50公斤的麝香,掌握分級整理的技術,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1933年8月,雅利洋行的麝香50公斤交貨完畢,楊伯康乘長江直渝輪到重慶,轉成都,在成都設立一個“成都分莊”作為“滬蓉”、“康蓉”調動資金的中繼站。
楊伯康返回康定后,抽調劉克諧做助手,對收購的麝香中的小貨、次貨實行“齊頭、亮倉、切尾”辦法,百貨店改由其弟楊仲延帶領學徒獨自經營。這段時間麝香進貨較為順利,直至年底,郵航小包陸續(xù)寄往上海的麝香60公斤。
1934年4月,郵局停止收寄航滬小包。楊伯康隨身攜帶經過自己半整理(即半成品)麝香20公斤,辦好過稅手續(xù),到成都乘飛機去昆明,抵昆后轉乘窄軌火車到滇南邊境河口,改乘越南到海防的火車,又由海防至香港,這樣迂回轉到上海。
楊伯康這次歷盡艱險、不遠萬里跑到上海去,主要的目的在于:
1.經過“齊頭、亮倉、切尾”的半成品,是否能符合古的要求,還沒有把握,萬一不行,會帶來很大損失。
2.洋行外銷,靠的是商標說明,要突破洋行的壟斷,必須自創(chuàng)牌號,就要設法得到雅利洋行“雞燈牌”的商標說明書作為藍本,這是楊到上海不能公開的任務。
3.要打聽雅利出口麝香外銷到哪幾個國家,哪幾家公司,每公斤麝香的國際市場價格究竟是美金多少元。
4.學習整理技術的工藝方面。尚有一些不夠成熟,必須再度設法取經。
楊伯康到滬后仍然到雅利洋行參加出口麝香的整理工作,經過3個月的深入了解,基本上得到解決一、四兩項目的。二、三兩個目的,在洋行看來,這是機密不能泄露的,楊就不敢隨便詢問,估計困難很大,而實際上卻得來完全不費工夫。楊伯康通過給雅利洋行打掃衛(wèi)生的人搞到了,“雞燈牌”的商標說明書。還打聽到了美國華爾街42號美商賓漢公司是經營麝香的公司,對于麝香的國際市場價格每公斤七八百美元,875號在美國頗為暢銷。楊伯康知道了麝香的巨大利潤后,便決心要突破洋行的壟斷,直接進入國際市場。同年8月楊伯康返回康定,著手準備生產自己的麝香產品。
1940年楊伯康感到實力甚微,萬一外商訂購,難以承擔,他選擇了與同昌公司合作。而同昌公司是成都的唯一存有現貨的大戶,可互相利用,由楊伯康搞內銷、外銷的整理。
這時長江航運不通,運輸線轉至西北,經陜西、河南到安徽界首,再轉蚌埠可達上海。同昌公司購買大批麝香,由楊伯康整理后,寫信介紹議價售與雅利洋行古某。楊伯康抽出時間與老助手劉克諧埋頭整理麝香,同昌公司也派有人參加,但在關鍵的成型工序上,楊伯康堅持自己一人搞,以免被人偷學了去。2個多月趕作出了40公斤,以啟昌香行名義由楊伯康簽名的“長城牌”1、3號、875號高級麝香就出籠了。楊伯康制造的長城牌麝香和雅利洋行的雞燈牌,內容和包裝都是一樣,都是含純香千分之八十五,是最高級的了。這批貨交與同昌公司外運出售。
1943年,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來華訪問,由新疆經成都去重慶。當其過蓉時正值四川農業(yè)改進所展覽四川玉米,得知華萊士是美國玉米專家,邀請參觀。楊伯康也在被邀請之列。會議結束后,楊伯康請農改所作翻譯,請華萊士順帶匣裝“長城牌”麝香1.25斤,找紐約賓漢公司詢問收購價后,贈與華萊士私人所辦的“殘廢兒童教養(yǎng)所”,華萊士欣然接受,并表示歡迎。事過半年,美國賓漢公司向楊伯康訂購“長城脾”麝香500公斤,但因楊伯康與同昌公司之間有了較大矛盾,被楊伯康毅然一口回絕。同昌公司也因此事與楊伯康決裂。
楊伯康多年來想把麝香的出口外銷從外國洋行的手中奪過來,自己生產,自己出口,免受殘酷剝削,美國副總統(tǒng)華萊士,無意中竟作了“長城牌”麝香的義務推銷員,為“長城牌”麝香打開了銷路,但因楊伯康與同昌公司不和,楊伯康又沒有力量經營,終致半生心血培育出來的“長城”牌高級麝香付諸東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