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字常掛嘴邊的人內(nèi)心不自信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在說話時常常在無意間大量使用是“我……”“我的……”這種話聽來非常刺耳,讓人感覺到對方太自以為是。但偏偏這種情形卻屢見不鮮。特別是在職場上,領(lǐng)導經(jīng)常會遇到這樣的員工,即使在跟他們討論工作計劃時,他們也會順口說出這樣的話來。就好像他們什么都知道似的,可是如果你問他們具體怎么做時,他們又不能給你滿意的答案。對于這種員工,有些領(lǐng)導稱他們是“吹毛求疵”、自我顯擺。但如果領(lǐng)導這么想他們就錯了。實際上,這些人并非是在自我顯擺,而是內(nèi)心的不自信。
那些動不動就說“我……”“我的……”的人,一般不會考慮對方的立場,由于內(nèi)心自卑,希望用這樣的話來顯示他自己的存在,才會開口閉口話題都圍繞著“我”打轉(zhuǎn)。
李健是一家私營公司的老板,最近因公司業(yè)務(wù)擴大,打算招聘一名助理來幫自己打理工作。在招聘前,他告訴招人的部門經(jīng)理,等到最終確定人選時,他要做最后的面試。
由于部門經(jīng)理有多年的招聘經(jīng)驗,所以,不到一個月時間,他就確定了兩個合適的人選,然后把這兩個人的資料給了李健,讓老板來決定錄用誰。
其實,李健對招聘并無經(jīng)驗,他之所以要自己來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現(xiàn)在的助理做事過于干練,讓他覺得這樣的人反而沒有了人情味。
在面試時,李健一下子就認定了畢業(yè)三年、有過此類工作經(jīng)驗的張珊。張珊外表雖然很普通,但她說話溫婉親切,非常隨和。唯一讓李健有點不滿的是,張珊在說話時,開口閉口總是講“我”如何如何、“我的”如何如何,讓他聽了非常不舒服。
但是李健看看還沒有脫離學生味的張珊,心里就軟了下來,他想:“她可能年紀小,說話才不分輕重的。說不定在以后的工作中會慢慢改掉的?!庇谑蔷痛_定了張珊。
張珊來公司工作后,工作能力還不錯,工作小心謹慎,生怕做錯一點。有一次,張珊上班遲到了,而當時工作又忙,李健忍不住想訓她幾句,但不等李健開口,張珊就漲紅著臉解釋:“我真的很抱歉。李總,我這次遲到是有原因的,我起晚了,可我打車了,我后來看到路上堵車,我就跑了一站地來公司,可是我還是遲到了。我保證下次再不遲到了?!?/p>
聽她這一番語無倫次的辯解,李健倒沒有火了,只是說:“不要說別的了,下次注意一點就行了?!?/p>
讓李健沒有想到的是那一天張珊奇怪的表現(xiàn):中午時張珊沒有出去吃飯,而是泡了一包方便面,用節(jié)省下來的時間加班工作;下午時她連口水也顧不得喝地工作著。但她卻一次次地跑到李健這里,一會兒給他泡茶,一會兒給他沖咖啡。
“李總,我看你累了,休息一會兒吧?!?/p>
“李總,我給你泡了最解乏的綠茶。”
“李總,我給你沖了你愛喝的咖啡,我覺得這次沖得很好。”
“李總,我……”
李健當時工作雖然很忙,可看到張珊這樣勤快,還是忍不住夸了她幾句。這讓張珊工作得更起勁了。下班時間到了,張珊沒有要走的樣子,李健對她說:“今天你忙了一天,別加班了,早點回家吧?!?/p>
張珊聽后高興地連聲謝李?。骸袄羁偅艺媸翘兄x你了。我再向你保證,我以后不會再遲到了。我求你別辭了我,我一定會好好干的?!?/p>
聽了張珊的話,李健一愣,然后問:“不就一次遲到嗎?你怎么沒完沒了地提呢?”
張珊聽后,越發(fā)感激了,接著講了一件事情。原來,她前兩次的工作,就是因為遲到了一次就被公司開除了。由于公司小,沒有簽合同,所以,張珊還有半個月的工資沒要到呢。直到此時,李健才明白張珊緊張的原因,是因為在公司沒有安全感。于是笑著對她說:“在這里你放心,等你試用期一過,咱們就簽訂勞動合同。即使公司因故解雇你,也會提前一個月告訴你的。不過,只要你好好干,我想不會有這種可能的。”
從那以后,張珊工作更加賣力了,后來還升了職。而她的“我的”口頭禪也漸漸改掉了。
由此可見,這種喜歡說“我……”“我的……”的人,有一種急切地尋求安全的心態(tài),他們生怕自己被人遺忘,才在說話時強調(diào)這個代表自己的“我……”“我的……”。所以,領(lǐng)導在指派這類員工從事某項工作前,要多鼓勵他們,給他們足夠的信任。盡量讓他們明白,只要努力工作,即使不能順利完成任務(wù),也不要氣餒。
俗話說“習慣成自然”,一個人若頻繁地使用同樣的語言,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最能體現(xiàn)說話人的真實心理和個性特點。這可以追溯到嬰幼兒時期。嬰幼兒在哺乳時期,與母親之間會有一種身心合二為一的安全感,到了斷奶時期,這種感覺就會受到威脅。斷奶時期的孩子為了免除這種受到威脅的不安,會想辦法尋回以前的安全感,正好這個階段是他們開始學習語言的時期,所以他們第一句會說的話大多是“媽媽”,因為呼喚母親,正表示其需要安全感。此外,孩子學會“我”這一類的語言,是為了向母親提醒他的存在,想從母親那兒尋回以前的安全感。而這一時期的孩子如果沒有母親的悉心照顧便無法生存,所以可以說與母親有密切的依存關(guān)系。
幼兒反復強調(diào)“我”,是想從母親那兒得到安全感,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為獲得安全感,也會頻頻使用“我”。但在成人的世界中,慣用這種詞匯的人是想向?qū)Ψ娇湟约旱某删?,同時想用這種話來讓對方確認自己的存在。所以,當有人在你面前反復說“我”如何如何時,是期望能從你那兒得到一句贊揚,只要你說句“噢,不錯”“你做得出乎我的意料”等讓對方欣慰的話,就可以滿足對方的期望,對方的存在只要被認同,就能夠心滿意足。
在工作中,如果領(lǐng)導者要與這類下屬保持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就絕不要在對方在你面前時露出厭煩的表情,因為一旦對其表示不耐煩,對他來說無疑是極大的打擊。
一般來說,成人后仍對自己的存在沒有自信的人,由于無法與環(huán)境保持協(xié)調(diào),所以多半有與周圍環(huán)境對立的傾向,以便確認自己。相反地,能確認自己存在的成熟之人,就能夠適應(yīng)環(huán)境,也就不會經(jīng)常強調(diào)“我”這個字眼。在此看來,那些經(jīng)常把“我”掛在嘴邊的人,并不代表他們對別人采取強迫的態(tài)度,只是想強調(diào)自己的存在。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