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百科知識 ?深沉的潛龍

        深沉的潛龍

        時間:2023-08-31 百科知識 版權反饋
        【摘要】:第五章 猶龍派的歷史道影第一節(jié) 列子御風:隱沒的猶龍20世紀70年代初,老師講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我們小學生根本不知所云。高古的老子是楚人,高華的莊子是楚文化。列子最重要的老師是老商氏和丘壺子?!读凶印S帝》寫道: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shù)月不省舍。數(shù)月,意不已,又往從之。

        第五章 猶龍派的歷史道影

        第一節(jié) 列子御風:隱沒的猶龍

        20世紀70年代初,老師講毛主席的《愚公移山》,我們小學生根本不知所云。80年代初,存在主義風靡大學,筆者也讀了加繆的《西西弗斯的神話》,滿頭霧水。90年代初,大學畢業(yè)近十年,30歲已過,一事無成;一天,帶著小學時的“愚公移山”和大學時的“西西弗斯的神話”,筆者拜訪了丘處機當年修煉的磨性山。寶雞的蟠溪磨性山,正是丘處機演繹西西弗斯神話之地。它對于丘處機無疑是決定性的!誰在神秘中召喚了他呢?誰是他心儀的苦修榜樣呢?在蟠溪磨性山,陪伴丘處機度過決定性歲月的,不是別人,正是戰(zhàn)國的列子!

        首先, “愚公移山”的偉大寓言來自于《列子》,來自《列子·湯問》的修煉故事。列子給我們敘述了北山愚公不畏艱難,堅持不懈,挖山不止,最終感動天帝而將山挪走的故事。高古的老子是楚人,高華的莊子是楚文化。戰(zhàn)國學術,諸子百家,誰能宣揚北山愚公呢?誰愿領會北山愚公的故事呢?只有列子。北山愚公,是北山愚公!就神性洞天地理空間看,“北方”是道家的基礎和出發(fā)點:《莊子·逍遙游》的設計方案是“北海”, 《列子·湯問》的設計方案是 “北山”?! 墩撜Z》講: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北?!焙汀氨鄙健辈煌脑O計方案,反映了莊子的智慧和列子的仁厚,反映了《逍遙游》的飄逸和《湯問》的強毅。魏晉玄學,無為成為風尚,巧思成為本能;近代學界將《列子》歸于魏晉玄學的“創(chuàng)作”,足見世間風氣已經遠隔于“愚公事業(yè)”的嚴重程度。什么是“愚公事業(yè)”?寫《愚公移山》的毛主席知道。留學歐美的學者可能知道法國加繆 的《西西弗斯的神話》,卻肯定不知道“愚公事業(yè)”和“愚公移山”干成的事業(yè)。殊不知,“西西弗斯的神話”根本無法和“愚公事業(yè)”相比:愚公感動神仙,搬走了壓迫生命的“太行、王屋”二山!什么是“太行、王屋”二山呢?人的精神壓迫和經濟壓迫兩重大山也!物質與精神是人直面的兩座山,是活生生的社會問題。毛主席《愚公移山》講過,馬歇爾《經濟學原理》也講過。比較而言,仍然以《列子·湯問篇》講的感天動地,可歌可泣,鬼通神妙!當年丘處機靠的就是列子的“愚公移山”,才成就了“一言止殺”的救世神通。

        其次,丘處機家寒,列子也是家貧?!肚f子·列御寇》寫道:

        列御寇之齊,中道而反,遇伯昏瞀人。伯昏瞀人曰:“奚方而反?”曰: “吾驚焉”。曰: “惡乎驚?”曰: “吾嘗食于十,而五?先饋。”伯昏瞀人曰: “若是,則汝何為驚已?”

        在金庸先生筆下,列御寇就是丐幫的歷史原型和祖師爺。原始佛教即便住上了精舍,還是一副行乞形象?!肚f子·至樂》寫道:

        列子行,食于道從,見百歲髑髏,攓蓬而指之曰:“唯予與汝知而未嘗死、未嘗生也。若果養(yǎng)乎?予果歡乎?”

        沖虛真人像

        華夏國學,推崇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古今國人,安貧樂道如列子者,有乎?《莊子·至樂》以列子為榜樣,出于必然。或許應該說,在 《莊子·至樂》中,列子安貧樂道的精神境界,既完全超過了《論語》中的 顏回,也可能超越了金庸筆下的任何丐幫頭領,可以和原始佛教的托缽僧相提并論。列子是后世淪落了的阿Q或者武訓嗎?非也!《列子·說符》寫道: “天下之辱,莫過于乞!”

        其三,丘處機好學,既跟師傅王重陽學習,也向師兄馬丹陽們學習,才成就了歷史性的偉大業(yè)績。戰(zhàn)國列子也完全如此:既跟師傅丘壺子學習,也向師兄伯高子們學習,才成就了“列子乘風而行”的傳奇形象。列子的傳承老師有老商氏、丘壺子、關尹子等,也曾經向神巫季咸和伯高子學習。《莊子·應帝王》和《列子·黃帝》都記載了列子向神巫季咸學道的故事。《莊子·達生》記載列子向關尹子學習道功。《列子·黃帝》記載列子向伯昏瞀人學習射箭。列子最重要的老師是老商氏和丘壺子?!读凶印S帝》寫道:

        列子師老商氏,友伯高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尹生聞之,從列子居,數(shù)月不省舍。因間請?zhí)I其術者,十反而十不告。尹生懟而請辭,列子又不命。尹生退。數(shù)月,意不已,又往從之。列子曰:“汝何去來之頻?”尹生曰: “曩章戴有請于子,子不我告,固有憾于子。今復脫然,是以又來?!绷凶釉唬骸瓣傥嵋匀隇檫_,今汝之鄙至此乎?姬!將告汝所學于夫子者矣。自吾之事夫子友若人也,三年之后,心不敢念是非,口不敢言利害,始得夫子一眄而已……九年之后……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今汝形居先生之門,曾未浹時,而懟憾者再三。汝形之片體將氣所不受,汝之一節(jié)將地所不載。履虛乘風,其可幾乎?’尹生甚怍,屏息良久,不敢復言。

        列子學射圖

        非經過拜師學道之人,無法寫出上面的文字,更無法了解上述敘事的內涵。先秦道家中,看來就數(shù)列子的學道師承最詳細最完整。筆者認識一個70歲的老僧,所受的委屈和尹生完全一樣。老僧講:他的師父,當初不僅不給他傳授什么東西,且脾氣極壞!一忍再忍之后,他帶著受傷和沮喪的心情離開師父,和尹生離開列子一樣。后來他沒辦法又來到師父身邊,一跟40多年——是眼睛看見的景象留下了他的“心”。尹生的眼睛看見了什么,不很清楚,列子是真正的明師和高師則無有疑問。列子自己學道求法的9年經過明明白白擺著,白話意思如下:

        “自從我拜老商氏為師、以伯高子為友,三年之內,心中不敢計較是與非,嘴上不敢談論利與害,然后才得到老師斜著眼睛看我一下罷了。又在兩年之內,心中(比學道前)更多地計較是與非,嘴上更多地談論利與害,然后老師才開始放松臉面對我笑了笑。又兩年,我順從心靈去計較,反而覺得沒有什么是與非;順從口舌去談論,反而覺得沒有什么利與害;老師這才叫我和他坐在一塊席子上。又兩年之內,我放縱心靈去計較,放縱口舌去談論,但所計較與談論的也不知道是我的是非利害還是別人的是非利害;并且也不知道老商氏是我的老師,伯高子是我的朋友;這時身內身外都忘得一干二凈了。從此以后,眼睛就像耳朵一樣,耳朵就像鼻子一樣,鼻子就像嘴一樣,沒有什么區(qū)別了。心靈凝聚,形體消失,骨肉全部融化了;感覺不到身體依靠著什么,兩腳踩著什么,隨風飄游四方,就像樹葉與干燥的皮殼一樣。竟然不知道是風駕馭著我呢,還是我駕馭著風啊!現(xiàn)在你在老師的門下,還不到一個時辰,便怨恨了好幾次。你的一片膚體也不會被元氣所接受,你的一根肢節(jié)也不會被大地所容納。腳踏虛空,駕馭風云,又怎么能辦得到呢?”

        就像丘處機是全真教的修行代表一樣,列子其實也是戰(zhàn)國道家的修行代表。《逍遙游》是《莊子》一書的首篇,涉及列子的文字是: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

        《列子·黃帝》也寫到列子“進二子之道,乘風而歸”, “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磥?,“列子御風而行”在戰(zhàn)國時期,是一件知名度頗高的轟動事件。問題僅僅是解釋和評價。《莊子》先寫列子飛行了15天,然后又“乘風而歸”。 “彼于致福者,未數(shù)數(shù)然也”,意思說:盡管列子沒有刻意計較和尋求享福(“未數(shù)數(shù)然也”),沒有行走的辛苦(“免乎行”),但列子的“御風而行”還是有明顯局限的行為(“猶有所待者也”)。莊子對列子“御風而行”的解釋和評價正確嗎?完全錯誤!

        列子是常常路邊撿食而高興滿足的人,還需要享受什么福氣嗎?列子是莊子筆下“彼于致福者”的人嗎?翻遍《莊子》和《列子》的相關敘事,列子都不是那種“彼于致福者”!事實上,莊子不知道列子“御風而行”究竟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御風而行”的列子想干些什么,就以“彼于致福者”敷衍過去。如果和莊子一般尖刻,我們可以說,把“御風而行”的列子歸于“彼于致福者”,已經不僅僅是敷衍問題,完全是對一個道家“真人”的傷害和侮辱。莊子解釋不了列子的“御風而行”,就用“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口頭禪打馬虎眼。列子的“御風而行”被說成“猶有所待者也”,莫非坐在自家門口就是“圣人無名”和“無名圣人”?歷史表明,莊子比列子的名氣大多了!誰才是真正的“圣人無名”和“無名圣人”呢?正是列子!列子不在《莊子》里, 《莊子》里只有被曲解和遮蔽的列子。理解列子,首先回到《列子》?! 读凶印芬粫?,歷遭磨難,殘缺嚴重;現(xiàn)在保留的內容中,還是可以看出列子驚天動地的艱苦身影。“列子御風而行”,經歷了漫長艱苦的修煉磨難?!读凶印S帝》記載,頭三年,列子和他的師傅老商氏的關系極為豐富微妙:剛開始,什么都不敢說,什么都不敢挑剔;接著是,什么都敢說,什么都要挑剔;最后,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徒弟,也不知道老商氏是師傅。印心完成了。心印完成了。真正的修法開始了!請再回味他們的修道故事:

        五年之后,心庚念是非,口庚言利害,夫子始一解顏而笑。七年之后,從心之所念,庚無是非;從口之所言,庚無利害,夫子始一引吾并席而坐。九年之后,橫心之所念,橫口之所言,亦不知我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彼之是非利害歟;亦不知夫子之為我?guī)煟羧酥疄槲矣眩簝韧膺M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不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竟不知風乘我邪?我乘風乎。

        首先是“心”的變換,伴隨著的是“口”的變化, “眼”的變化和“身體”的變化: “心凝形釋,骨肉都融”,身體朝性空態(tài)顯著變化;“足之所履,隨風東西”,這是性空態(tài)變化的自然結果。就像普通人的腳部是心藏血液最難到達的地方一樣,性空態(tài)變化的最后部位也是人的雙腳?!读凶印S帝》最后講的,也是腳的體驗:“足之所履,隨風東西,猶木葉干殼”;并明確指出: “名實步入,而機發(fā)于踵”。莊子不理解,在《大宗師》寫道: “真人之息以踵,眾人之息以喉”??磥?, 《莊子》和莊子的“名實”,的確還沒有“步入”列子“御風而行”的逍遙境界?,F(xiàn)代一些學者將《列子》歸于魏晉時代的“偽作”,具體說,就是將《列子》視為整理者張湛的創(chuàng)作。這完全是道門外學者們的妄言!

        其一,以戰(zhàn)國莊子的天才尚無法完全理解《列子》,何況魏晉時期的整理者張湛呢?莊子和張湛基本上皆是學者;列子卻是行者,是罕見的苦行者,是修行了40年的苦行者!只有“行者”才能真正“悟空”, 《西游記》已經寫了寓言。

        其二, “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 《莊子·逍遙游》并不真正理解。作為《列子》的整理者,張湛也被莊子思辨性的“無待”唬住了:把列子的“乘風”歸于“有待”,而把莊子的“六氣”歸于“無待”,這不是很可笑嗎?

        其三,真正的高道都非常重視《列子》。陳摶《正易心法》的“消息篇”把《列子·天瑞》作為第一經典,孫思邈《太清丹訣》多次引用列子?! 读凶印窌械摹叭轮薄 叭甏蟪伞焙汀?0年”的逸士隱居,已經被陳摶、孫思邈、呂洞賓、張三豐這些大成就者的修煉人生一再注解!

        其四,歷史上, 《列子》比《莊子》晚出,這恰好是隱居行者著述的普遍命運?!读凶印烦洝独献印窐O其自然,老子是列子的師爺輩?! 读凶印泛汀肚f子》的重復內容,一定是學者們認定的《列子》 “偽證”嗎?

        其五,先秦書籍內容上的重復現(xiàn)象,完全正常,沒有必要動輒上升到“偽作”的褊狹道德層面。李學勤指出:“采用前人著作的文句,甚至章節(jié),融入自己的作品,是古代典籍中習見的現(xiàn)象。在先秦至漢初的道家著作中,這種現(xiàn)象尤為突出(《古文獻叢論》)第160頁,1996年)。

        岑仲勉、許抗生和陳廣忠等學者已經為《列子》開始“正名”。對于列子本人而言,既是愚公又是乞丐,他根本不會在乎人間的名聲!寫《愚公移山》的毛澤東知道列子的高尚,蟠溪行乞的丘處機知道列子的高超,睥睨世界的莊子知道列子的高妙。對于研究國學的中國學者,我想提醒的是:在毛澤東贊揚《愚公移山》的精神之前,華夏民族已經數(shù)度失國!丘處機發(fā)揚《列子》中的愚公移山精神,其歷史背景正是靖康之恥!知恥而后勇,知羞方能潔。莊子睥睨世界,卻對列子充滿尊重,夠說明問題的了。至于《莊子》和《列子》文本之間的糾葛,首先是兩大經典之間的筆墨官司,慢慢研究,希望杰作問世。 《莊子》的思辨和文采肯定遠超過《列子》,《列子》的質樸和深邃顯然又遠超了《莊子》?! 傲凶佑L而行”,莊子似乎一直在大地坐著。戰(zhàn)國時代,百家爭鳴, 《莊子》和《列子》也完全可以開始對話。相對于《老子》和《莊子》的聲名,想一下《列子》的偽名,以龍鳳文化為精神特色的華夏歷史,真有點對不起列子——一個民族隱沒了千年的猶龍。

        第二節(jié) 伯陽佯死:深沉的潛龍

        魏伯陽生于漢末亂世,猶如羅馬戰(zhàn)爭中的阿基米德,外界似乎與己無關,完全沉浸于個人的煉丹世界。魏伯陽死后200年,他的消息才第一次出現(xiàn)在東晉葛洪的《神仙傳》。到了北宋張伯端《悟真篇》,才明確將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譽為“萬古丹經王”。如果不是牽涉對《周易參同契》這本書的理解和評價,人們完全可以不去理會魏伯陽的歷史生平。魏伯陽是東漢末人,這是大家沒有任何分歧的共識。魏伯陽的籍貫郡望,葛洪《神仙傳》稱:“魏伯陽者,吳人也,高門之子,而性好道術,不肯仕宦,閑居養(yǎng)性,時人莫知其所從來,謂之治民,養(yǎng)身而已?!蔽宕笫駮r,彭曉在《周易參同契分章通真義》一書的序言中說,魏伯陽是東漢會稽上虞人,不知師承誰氏,他“博贍文詞,通諸緯候”。我們認為, “東漢會稽上虞人”的說法,可能性應該更大。其一, 《周易參同契》行文,有“會稽鄙夫,幽谷朽生”之說。其二,魏伯陽作為“東漢會稽上虞人”,和淮南王、馬王堆帛書皆屬于黃老道外丹黃白術?!吨芤讌⑼酢沸形亩啻纬霈F(xiàn) “黃老” “淮南”并非偶然。其三,《周易參同契》一些版本將 “會稽鄙夫”寫成 “璯國鄙夫”?! 碍g國”在河南洛陽一帶,魏伯陽要隱喻什么呢?

        (一) 《周易參同契》中的內丹

        魏伯陽的基本原理是:主要掌握《易》的乾、坤、坎、離四卦?!洞笠卓倲⒄碌谝弧穼懙溃骸 扒ふ撸字T戶,眾卦之父母??搽x匡廓,運轂正軸,牝牡四卦,以為橐龠”?! 扒ぁ睘椤暗馈钡男紊蠈W本體,“坎離”是“道”的兩大現(xiàn)象學代表;其余60卦皆各種不同的具體事相。如果說“牝牡四卦,以為橐龠”已經是“大易”之理和黃老之“道”的契合,那么,其余60卦的火候變化就是煉丹之術對“大易”之理和黃老之“道”的具體演示而已。

        《周易參同契》的內丹修煉有四個階段和四層境界:第一階段是煉己筑基?! 岸菔廊ノ唬諗科渚?,放棄世俗名位是“筑基”的基本要求。“或君驕佚,亢滿違道;或臣邪佞,行不順軌。”心性的約束修煉是“煉己”的核心內容。如此,個人的生命機體才能獲得修復、補益,達到精足、氣滿、神旺的健康水準。修道才有了起碼的基礎可言。

        魏伯陽真人煉丹圖

        第二階段是煉精化氣?!按藘煽籽ǚǎ馂乓嘞囫?。知白守黑,神明自來,白者金精,黑者水基?!薄 耙仔兄芰鳎旆磸汀?。后世也叫小周天功法。氣由會陰穴沿督脈上行,過三關(尾閭、夾脊、玉枕)到泥丸?。X神),稱“河車搬運”。再沿任脈下行入丹田,這叫小周天?!爸资睾凇笔侵匾瓌t,守住下丹田,知道上丹田?! 耙仔兄芰?,屈伸反復”,以意覺照,自然而然。

        第三階段是煉氣化神。煉氣化神有兩個特征:靈光閃爍與中脈流通?! 叭怅懗?,溫養(yǎng)子珠”,是靈光閃爍; “黃中漸通理,潤澤達肌膚”,是中脈流通。后世也叫大周天功法。主要是內視元氣彌漫于中丹田,下丹田之間,由微動到不動,最后盡化,進入“十月養(yǎng)胎”。

        第四階段是煉神還虛。煉神還虛也有兩個特征:元嬰出現(xiàn)和神入鬼域?! 八疄榻鹱?,子藏母胞。真人至妙,若有若無”,這是元嬰出現(xiàn)的初步現(xiàn)象。 “守御密固,閼絕奸邪。曲闔相通,以戒不虞”,這是“神入鬼域”的高度警覺。元嬰真人的描寫, 《周易參同契》記錄說:

        耳目口三室,閉塞勿發(fā)通,真人潛深淵,浮游守規(guī)中。

        伏食三載,輕舉遠游,道成德就,潛伏俟時。

        “功滿上升,膺籙受圖”, “真人”出現(xiàn),等待著天命召喚?!疤夷苏佟?,即面臨出殼飛升;太乙不招,即是陸地神仙。如果“功滿上升,膺籙受圖”,真人之后,就是神人和至人兩個境界?!吨芤讌⑼酢返拿鑼懯牵骸 吧瘢牛M室,莫之能留。守之者昌,失之者亡?!?/p>

        (二) 《周易參同契》中的外丹

        魏伯陽所煉的外丹,又稱金丹,仍以大易作原理,黃老作手段,加上基本原料有礬石、戎塩、朱砂、雄黃、云母、空青、硫磺、雌黃八種,又稱八石?;竟ぞ呤菭t鼎。中國煉丹術大約始自春秋戰(zhàn)國時代。到了漢代,煉丹術在封建帝王和豪強貴族的資助下取得長足的進展,無論在實踐上還是在理論上,都為后世煉丹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魏伯陽所撰的《周易參同契》就是世界煉丹史上最早的一部理論著作?!吨芤讌⑼酢纷钤敿毜牟糠?,也是書中的核心內容,就是煉制“還丹”?! 耙越馂榈谭馈闭聦懙溃?/p>

        以金為堤防,水入乃優(yōu)游。金計有十五,水數(shù)亦如之。

        臨爐定銖兩,五分水有余。二者以為真,金重如本初。

        其三遂不入,火二與之俱。三物相含受,變化狀有神。

        下有太陽炁,伏蒸須臾間。先液而后凝,號曰黃輿焉。

        歲月將欲訖,毀惟傷壽年。形體如灰土,狀若明窗塵。

        搗治并合之,持入赤色門。固塞其際會,務令至完堅。

        炎火張于下,晝夜聲正勤。始文使可修,終意武乃陳。

        候視加謹慎,審察調寒溫。周旋十二節(jié),節(jié)盡更須親。

        炁索命將絕,休死亡魄魂。色轉更為紫,赫然成還丹。

        這里敘述了“還丹”的“三變”。第一變是將15份金屬“鉛”(“金計有十五”)放在反應器四周,加入6份水銀(“五分水有余”),再用炭火加熱,便生成鉛汞齊(關于鉛汞齊的介紹,參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二冊第243頁,科學出版社,2010年)。魏伯陽認為“火”也參加反應,是反應物。所以他說,要用6份炭的炭火(“火二與之俱”)微微加熱,鉛與水銀、炭火這三種“物質”相互含受,才能夠發(fā)生變化而生成鉛汞齊——“黃輿”(“先液而后凝,號曰黃輿焉”)。第二變是隨著火力的增大,水銀逐漸被蒸發(fā)掉,鉛被氧化為一氧化鉛和四氧化三鉛,反應完畢時,主要生成黃丹,即黃芽(Pb3O4)。第三變是將第二變的產物鉛丹與9份水銀混合、搗細、研勻,再把這種混合藥料置入丹鼎,密封合縫,務必使其不開裂、不泄氣,然后加熱。先文火后武火,晝夜察看,注意調節(jié)溫度,反應完畢,丹鼎上部得到紅色的產物“還丹”(“色轉更為紫,赫然成還丹”)。這種“還丹”就是氧化汞。用現(xiàn)代化學知識來解釋,魏伯陽所述“還丹”煉法如下:

        2Pb+O2=2Pb3O4(黃芽)

        6PbO+O2=2Pb3O4↑(可逆反應)

        Hg+PbO4=2HgO+3PbO(可逆反應)

        上述化學反應公式,被廣泛用來描述《周易參同契》中的還丹過程。從陳國符《中國外丹黃白法考》(第255—256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趙匡華《中國煉丹術》(第184頁,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金正耀《外丹黃白術》?。ㄝd牟鐘鑒等主編《道教通論》第609—610頁,齊魯書社,1993年)到孟紹榮、張興強《歷史上的煉丹術》(第32—33頁,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年),都程度不同地討論了《周易參同契》上述“還丹”過程的現(xiàn)代化學知識。作為化學教授和道藏專家,陳國符先生在《中國外丹黃白法考》反復強調:“需作實驗,才能決定究系何物”(同上注陳作,第4頁)”, “需作嚴格之模擬實驗,才能判定”(同上注,第340頁)。除了趙匡華?。ā吨袊茖W技術史·化學卷》)做過一些模擬實驗外,上述其他著者似乎皆不曾做過《周易參同契》還丹過程的化學反應檢測,且不論模擬實驗的嚴格程度。就我們的了解,迄今實際上尚沒有圍繞《周易參同契》上述“還丹”過程的嚴格模擬檢測。這里的嚴格性指:(1)能夠回答化學催化劑(比如燃料木炭)是否參與了“還丹”過程;?。?)能夠回答實驗儀器(比如鼎壁六一泥)是否參與了“還丹”過程;(3)能夠回答實驗主體(比如煉丹道士)是否參與了“還丹”過程。不要說“內丹成,外丹就”這一最為基本的煉丹原理,科學大師波爾的互補哲學、海森堡的測不準原理,現(xiàn)代宇宙學的微波背景輻射、量子化學的幾率波概念和和多連通拓撲學,都一再顯明: 《周易參同契》 “還丹”過程的嚴格模擬實驗,及其內涵究竟意味著什么。

        太極順逆圖

        上述化學反應式中,“Hg”是汞的元素符號,“Pb”是鉛的元素符號, “O”是氧氣的元素符號。這些元素,僅僅是“地元”范疇,根本反映不出煉丹所牽涉的“人元”和“天元”概念。近代化學之父是約翰·道爾頓(1766—1844年),英國科學家,將古希臘自然哲學中的原子概念引入自己的研究領域,創(chuàng)立了元素化學。希臘自然哲學中的原子概念“atom”,原意為“不可分的”、 “不可變的”“宇宙之磚”。希臘原子論的代表人物即德謨克利特。且不論德謨克利特原子論在整個歐洲思想中的地位,其原子概念“atom”中的“不可分的”、 “不可變的”的哲學旗幟,與中國道家的“辯證法”和“物化”是完全相反的理念信仰。海森堡早已指出:原子論的研究將由德謨克利特的傳統(tǒng)轉向柏拉圖的傳統(tǒng)。柏拉圖的思想傳統(tǒng),用其師蘇格拉底的話說就是:“認識你自己”;“原子”的真相離不開人的奧秘, “道”以“德”為境域。將 “科學”引入 《道藏》外丹術研究的開山大師是英國的李約瑟和中國的陳國符。李約瑟研究道家文獻,經常和其他學科相互比較詮釋。研究外丹,總是以相應的內丹和神學知識為背景,比如他對榮格的高度重視(《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五冊第6—13頁)。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中的煉丹術研究,沒有簡單、片面的推測結論,一般呈現(xiàn)著古人和今天的對話,有一種“同情的理解態(tài)度”。

        科學的實證精神,在李約瑟那里體現(xiàn)出的是嚴謹深沉眼光,在中國學者卻變質為偏見狹隘立場。趙匡華寫道:“而唐代公主、嬪妃竟多人入道為女真,受全真、玉真諸封號。朝臣賀知章之流甚至棄官乞為道士?!薄。ㄚw匡華《中國煉丹術》第37頁,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1989年版)此種研究中國煉丹術的科學倫理觀念,既相當流行普遍,又非常傳統(tǒng)褊狹,南宋朱熹就有《勸女道還俗榜》。對于藥王孫思邈,陳國符批評說, “道士自夸高壽,不可信”;“此傳中有怪誕語,不可信”?。悋吨袊獾S白法考》第23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在該書第127頁,對于《老子》,陳先生寫道: “《老子·四十二章》云‘負陰’,負,背陰氣也。此負陰窟煆,即在地下窟煆,無其他特誼?!?/p>

        我們看《老子》第四十二章吧,其“特誼(“意”)至少有三點:其一,“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首先是對希臘原子論“原子”不可分思想的大突破,并把原子分成了 “陰” (電子)、“陽”?。ㄙ|子)和中(中子),已經屬于現(xiàn)代分離元素的核化學;其二,“萬物負陰而抱陽”和波爾原子模型何其相似,難怪波爾將太極圖作為爵士圖案;其三,“萬物負陰而抱陽”是承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來的,這是當代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中心”工作。如果我們接受道教自己的說法,“此負陰窟煆”,并非普通的“地下窟煆”,乃是“造化爐,神仙窟”,是“道”的實驗室。陳先生如果能把這一切塞進他的“地下窟煆”,就真是得“道”了。

        中國外丹黃白術的現(xiàn)代科學研究,陳國符先生代表著最高水準,是讓人敬仰的權威形象。陳國符的道藏尤其是“外丹黃白法”研究,達到了經驗理性所能達到的最高水準。問題在于,道家的“鉛”不僅是經驗的,還是先驗的,至少是在科學的經驗之外!《周易參同契》在講“鉛”的時候,也強調“真人至妙”;在談“汞”的時候,也突出“先天地生”。五代彭曉是《周易參同契》的第一個注解者。李約瑟引用彭曉《還丹內象金鑰匙》,就是意識到了此點。李約瑟寫道: “有人問了一個金屬鉛的問題?;卮鹫f: ‘這黑鉛跟普通的(鉛)毫無關系,它是天之玄妙的神水,產生于天地出現(xiàn)(即它們被人的個體所認識)之前,為(體內)眾物之母和原始一元(生命力)之精’?!薄。ā按鹪唬汉阢U者非是常物,是玄天神水,生于天地之先,作眾物之母。此真一之精……”參見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五分冊203—204頁)

        《周易參同契》的思想學術分為“大易” “黃老”和 “爐火”三者,煉丹僅其一焉。就煉丹思想而言,內外丹的結合是從《道德經》就確立了的修煉原理。就魏伯陽《周易參同契》的內容構成看,差不多也是“大易”哲理四成,“黃老”內丹三成和“爐火”外丹3成?!吨芤讌⑼酢分械耐獾S白術內容是顯然易見的。不過,也仍然無法將它完全歸于外丹黃白術。即便將《周易參同契》完全歸于外丹黃白術,我們也無法贊成對其采取初等化學的研究方式。上述關于《周易參同契》的化學反應式乃是高中學生都能掌握的科普知識。它果真能代表煉丹術所涉及的“主要化學知識”與“成就”嗎?遠不能夠!如果要對道教煉丹術作化學描述的話,恐怕要越過原始化學而必需面對量子化學的最新進展。為此,我們愿意援引現(xiàn)代科學最重要的公式,即愛因斯坦的質能關系原理:E=mc2。

        這一公式從根本上否棄了原子論的舊觀念。時間性取代“原子”,更帶有創(chuàng)生宇宙的本體位置?,F(xiàn)代科學已經在探索宇宙包括原子的起源。二十多年前,方勵之教授即給出了“道生一”的“物理解” (方勵之《“道生一”的物理解》, 《科學》1985年第一期第11—13頁,中國北京)?;瘜W也從原子論發(fā)展到量子論。說到“量子化學”,不能不提到海森伯的“測不準原理”、玻爾的“互補哲學”。在此我們愿意指出,大爆炸宇宙學與微波背景輻射與現(xiàn)代量子化學,才是煉丹術所切近對應的科學研究背景!“太陽流珠,常欲去人,卒得金華,轉而相因”?。ā吨芤讌⑼酢分衅谄哒拢翰栕鎺熢诖苏f什么呢?顯然不是初等化學中的“汞”“鉛”吧!亦顯然不是一個化學,而牽涉到現(xiàn)代生物學、人體科學的根本奧理?!吨芤讌⑼酢穼懙溃骸 胺綀A徑寸,混而相拘。先天地生,巍巍尊高”?!兜赖陆洝穼懙溃骸 坝形锘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第二十五章》)?! 吨芤讌⑼酢窂母旧峡?,說的還是古典仙學與《道德經》中的“道”, “易經”和爐火(所謂原始化學)只是它的每個層面上的內容。說到《周易參同契》中的化學知識,它的“神(炁)滿室,莫之能留”,已經涉及到了量子化學的“測不準原理”;它的“色轉更為紫,赫然成還丹。粉提以一丸,刀圭最為神”已經涉及到了激光化學,讓人想到夸克的希臘命名。李約瑟曾指出:“總之,內丹家是所有像芬森(Finsen)一樣探索光及其他形式輻射能對人體影響的那些人的先驅?!保ɡ罴s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五卷第五冊第165頁)。

        據《神仙傳》說,魏伯陽曾帶領三個弟子入山煉神丹。他知道兩個弟子心不誠,乃設計考驗他們,在神丹煉成那天就試探他們說:金丹雖成,應該試試它靈不靈。我們先給狗嘗,狗吃了能飛天,人就可以服用,如果狗吃了死掉了,人就不可服用。說完就扔一粒令人暫死的毒丹給狗吃,狗立即就死了。魏伯陽轉過身來對弟子說:這丹恐怕煉不成了,拿它來喂狗,狗吃了就死,恐怕人吃了像狗一樣,怎么辦?弟子問他:師父你吃不吃?魏伯陽回答說:我背井離鄉(xiāng)入山煉丹,希望求得長生不死,今日修仙不成,我還有什么臉面回去。死生原來沒有什么不同,我就服用吧。說完便服丹死去。一個弟子說:師傅服丹而死,必有深意,于是也跟著服丹而死。另外兩個弟子怕死,決定不服用,就出山了,為魏伯陽和師弟去買棺材。誰知他們一走開,魏伯陽就復活了,再用神丹救醒虞姓弟子和白狗。

        對葛洪《神仙傳》的這種敘事,理工學科背景的專家和學者會指出:“從這則神話故事中還可以看出,魏伯陽極有可能服用金丹,中毒身亡”。毋庸諱言,有此可能!煉丹修道乃是“出生入死”的人類精神事業(yè)。按照《老子》第五十章的說法,就是: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動之于死地,亦十有三”。概率統(tǒng)計乃是科學的現(xiàn)代思想,能夠幫助人們走出“決定論的貧困”(波普爾)。作為現(xiàn)代炸藥之父,諾貝爾從意外起火的實驗室逃出,充滿狂喜。作為古典煉丹之祖,魏伯陽即便“服用金丹,中毒身亡”也充滿寧靜吧。非確定性不僅不是道教信仰的歷史辱沒,反倒也是科學思維的現(xiàn)代課題。物理大師玻爾選擇道教太極圖就是經典例證。如此看來,《周易參同契》的作者魏伯陽,無論是歷史生平還是最終歸宿,甚至包括他和《周易參同契》的寫作關系,都可能一直處于海森伯“測不準哲學”的存在境域。作為在歷史深海中游弋的道家潛龍,魏伯陽夕惕若厲,披褐懷玉,自強不息,終于貢獻出了“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僅就《周易參同契》的歷史地位和世界影響看,魏伯陽分明是“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了。

        第三節(jié) 左慈戲曹:亂世的飛龍

        《屈服史及其他》是葛兆光對“六朝隋唐道教思想史”的研究結論??傮w上,葛先生的“道教思想史”寫作是獨特深沉的,也是客觀公允的。不過,他的“屈服史及其他”的研究結論,在“六朝隋唐”至少呂洞賓會抵抗;在先秦,估計列子和莊子會嘲笑;在漢魏三國,至少左慈會否定。如果不是左慈出現(xiàn),漢魏三國的道教差不多也是一個“屈服史及其他”?!度龂萘x》第一回的題目就是:“宴桃園豪杰三結義,破黃巾英雄首立功”?! 昂澜堋薄 坝⑿邸闭?,劉備、關羽和張飛的結義兄弟也。 “破黃巾”者,太平道人張角、張寶和張梁三兄弟的被剿滅也。劉、關、張三兄弟拿太平道人三兄弟開刀祭旗而有了蜀漢江山?!度龂萘x》第二十九回的題目是“小霸王怒斬于吉,碧眼兒坐領江東”,內容也是孫權兄弟坐江東山河,而拿《太平清領經》的道人于吉開刀祭旗。太平道的另一脈系就是張道陵。一般認為,道教的創(chuàng)始人是張道陵;他的孫子張魯在漢中建立政權幾十年,后來歸降了曹操。剩下司馬水境諸隱士,則和道士魏伯陽一樣,與世隔絕,沉潛于偏僻封閉的思想世界。整個三國亂世,只有左慈,橫空出山,公然戲曹,道揚天下!正史《后漢書》《三國志》記載之,干寶《搜神記》敘述之,明朝《三國演義》贊美之?!度龂萘x》第六十八回就是《左慈擲杯戲曹操》。曹操天下梟雄,戰(zhàn)場上敗袁紹誅呂布,宮廷內殺大臣挾天子。文攻武備,天下有其三分;氣焰囂張,朝野懼其奸心。左慈戲曹,終于完成了道君向霸權淫威的歷史性挑戰(zhàn)!

        左慈,少居天柱山,習道煉丹。據有關史料記載,他生于156年,死于289年,壽至134歲,經過50年的修煉,是三國時代赫赫有名的道仙英雄。葛洪《抱樸子》內篇金丹卷寫道:

        左慈戲曹

        昔左元放于天柱山中精思,而神人授之金丹仙經,會漢末亂,不遑合作,而避地來渡江東,志欲投名山以修斯道。余從祖仙公,又從元放受之。凡受《太清丹經》三卷及《九鼎丹經》一卷、 《金液丹經》一卷。余師鄭君者,則余從祖仙公之弟子也,又于從祖受之,而家貧無用買藥。余親事之,灑掃積久,乃于馬跡山中立壇盟受之,并諸口訣訣之不書者。江東先無此書,書出于左元放,元放以授余從祖,從祖以授鄭君,鄭君以授余,故他道士了無知者也。

        左慈于亂世能夠橫空出世,張揚正義力量,除了其本人蔑視強權的英雄氣質之外,從丹道學術角度,也有幾點原由:其一《太清丹經》和《黃帝九鼎丹經》乃是金丹派的最重要著作。葛洪言“他道士了無知者”,應該也包括魏伯陽在內。魏伯陽只接觸到了《古龍虎丹法》。和《黃帝九鼎丹經》相比, 《古龍虎丹法》顯得原始初級。和《太清丹經》相比,魏伯陽一生勞作結晶的《周易參同契》也沒有超越之。其二,《太清丹經》和《黃帝九鼎丹經》層層而上,直指本源;《周易參同契》起點既低,又限于易象卦理,本真難露。其三,左慈陰陽房中先進,奇門遁甲奧妙,氣象闊大,道法兼長。《太清丹經》和《黃帝九鼎丹經》是其“正法”,陰陽房中和奇門遁甲為其“奇術”。 《老子》強調“以正出,以奇勝”。如果說黃巾道、張魯派沒有“以正出”,那么魏伯陽、于吉就是缺乏“以奇勝”;左慈“以正出,以奇勝”,橫空出世,游戲曹操,張揚道妙,豈偶然哉?豈無正理藏于其間歟?

        據《后漢書》 《三國志》和《搜神記》等記載,左慈在曹操面前,多次顯露道術之妙。一次,曹操把左慈召去,關在一個石屋里,派人監(jiān)視,多天沒給他飯吃。把他放出來,見左慈仍是原來模樣。曹操認為世上的人沒有不吃飯的道理,左慈竟然好多天不吃飯,一定是妖邪左道,起意殺掉之。曹操一起殺左慈的念頭,左慈就知道了,就向曹操請求放他一條老命,讓他回家。曹操說:“為什么如此急著走呢?”左慈說: “你要殺我,所以我請求你放我走?!辈懿僬f: “哪里哪里,我怎么會殺你?!钡K于面子,曹操放了左慈一馬。接著,曹操下令逮捕左慈,左慈鉆進羊群中,追捕他的人分不清,就查羊群數(shù),果然多出了一只,知道左慈變成了羊。追捕的人就傳達曹操的意思,說曹操只是想見見左慈,請左慈不要害怕。這時有一只大羊走上前跪著說:“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呢?”追捕的人們互相說:“這個跪著的羊一定就是左慈了!”就想把這羊抓走。但這時所有的羊都跪下說:“你們看看我是不是呢?”這樣一來追捕的人真弄不清哪只羊是左慈了,只好作罷。后來有知道左慈去處的人密告給曹操,曹操又派人去抓,一抓就抓到了。

        其實并不是左慈不能隱遁脫逃,是故意要給曹操見識一下他的變化之術。于是左慈讓抓者將他綁上投入監(jiān)獄。典獄官打算拷問左慈,卻發(fā)現(xiàn)屋里有個左慈,屋外也有個左慈,不知哪一個是真左慈。曹操知道后更加懷恨,就命令把左慈綁到刑場殺掉。左慈卻突然在刑場上消失了。于是命令緊閉城門各處搜捕。有些搜捕者說不認識左慈,官員就訴說左慈一只眼是瞎的,穿著青色葛布衣扎著葛布頭巾,見到這樣的人就抓。不一會兒,全城的人都變成了瞎一只眼穿青葛布衣扎葛巾的人,誰也無法分辨哪個是左慈。曹操就下令擴大搜捕的范圍,只要抓住就殺掉。后來有人見到了左慈,就殺了獻給曹操,曹操大喜,尸體運到一看,竟是一捆茅草,再到殺左慈的地方找尸體,已經不見了。

        后來有人說在荊州看見了左慈,當時任荊州刺史的劉表也認為左慈是個惑亂人心的妖道,打算將他抓住殺掉。劉表帶著兵馬出來炫耀,左慈知道劉表是想看看他有什么道術,就慢慢走到劉表面前說:“我有些微薄的禮物想犒勞你的軍隊?!眲⒈碚f:“你這個道士孤身一人,我的人馬這么多,你能犒勞得過來嗎?”左慈又重說了一遍,劉表就派人去看是什么禮物,見只有一斗酒和一小扎肉干,但十個人抬也沒抬動。左慈就自己把干肉拿來,把肉一片片削落在地上,請一百個人拿酒和干肉分發(fā)給士兵。每個士兵三杯酒一片肉干。肉干吃起來和平常的味道一樣,一萬多士兵都吃飽喝足,但酒器中的酒一點也沒少,肉干也沒吃光,劉表的一千多賓客也都喝得大醉。劉表大吃一驚,打消了殺害左慈的意思。幾天后,左慈離開劉表走了。左慈面對曹操和劉表,表演完之后,就又不知所蹤了。

        葛洪《抱樸子》黃白卷十六關于左慈寫道:

        余昔從鄭公受九丹及金銀液經,因復求受黃白中經五卷。鄭君言,曾與左君于廬江銅山中試作,皆成也。然而齋潔禁忌之勤苦,與金丹神仙藥無異也。

        守玄一,并思其身,分為三人,三人已見,又轉益之,可至數(shù)十人,皆如己身,隱之顯之,皆自有口訣,此所謂分形之道。左君及薊子訓葛仙公所以能一日至數(shù)十處,及有客座上,有一主人與客語,門中又有一主人迎客,而水側又有一主人投釣,賓不能別何者為真主人也。師言守一兼修明鏡,其鏡道成則能形為數(shù)十人,衣服面貌,皆如一也。

        《后漢書》 《三國志》記載左慈的高超道法, 《抱樸子》金丹卷中的《太清丹經》和《九鼎丹經》已經給我們提供了解答?! 端焉裼洝贰度龂萘x》記載左慈的分身法術,《抱樸子》黃白卷十六講得更清楚。根據葛洪《抱樸子》的記載,亂世顯示完道法之后,左慈顯然是到了江南一帶,繼續(xù)修煉和研究他的《太清丹經》和《黃帝九鼎丹經》。左慈戲曹,源于曹操專橫跋扈的囂張氣焰,源于天道正義的力量顯現(xiàn)。明代小說《三國演義》站在“興蜀滅曹”的立場,已經竭力渲染了左慈戲曹的歷史意義。左慈戲曹,源于天道召喚,而非人間派系。左慈的歷史出場,源于正義作為,而非政治行為。左慈既不是司馬微諸隱士的完全退避無為,又不是于吉諸道人的出世悲劇犧牲,也不是諸葛亮般的“壯志難酬亦英雄”。左慈是“壯志已酬”的英雄,是天道自由的英雄。三國亂世中的左慈是唯一的,卓越的與輝煌的!曹操和劉備曾經煮酒論英雄。如果他們當時知道左慈,三國的英雄也就不用論了?!独献印费裕骸肮Τ擅焐硗耍熘馈?,誠左慈戲曹乎? 《莊子》稱: “靜而圣,動有功”,講的就是左慈的“三國演義”吧。

        第四節(jié) 太清藥王:濟世的祥龍

        戰(zhàn)國有黃老學派,如果不是馬王堆帛書發(fā)現(xiàn),基本上流于空名;漢初有黃老道派,僅觀淮南王萬家落難,足見悲慘境況。和戰(zhàn)國黃老學派同時,《黃帝內經》行世;與淮南王共屬漢室,張仲景《傷寒論》誕生。就黃老學救世治國而言,功大者莫過于岐黃醫(yī)術;就黃老學救命養(yǎng)性而言,譽美者莫過于藥王醫(yī)道。盛唐孫思邈,醫(yī)有《千金要方》,道有《太清丹經》,是名副其實的黃老道家,是朝野共尊的太清藥王,是譽滿華夏的濟世祥龍。

        數(shù)學大師希爾伯特曾提出影響世界的23個數(shù)學問題。醫(yī)學界也把孫思邈的巨大貢獻歸納為23個“第一”。它們是:

        1.醫(yī)學巨著《千金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臨床醫(yī)學百科全書,被國外學者推崇為“人類之至寶”;

        2.第一個完整論述醫(yī)德的人;

        3.第一個倡導建立婦科、兒科的人;

        4.第一個麻風病專家;

        5.第一個發(fā)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6.第一個創(chuàng)繪彩色《明堂三人圖》;

        7.第一個將美容藥推向民間;

        8.第一個創(chuàng)立“阿是穴”;

        9.第一個擴大奇穴,選編針灸驗方;

        10.第一個提出復方治病;

        11.第一個提出多樣化用藥外治牙病;

        12.第一個提出用草藥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3.第一個提出“針灸會用,針藥兼用”和預防“保健灸法”;

        14.系統(tǒng)、全面、具體論述藥物種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5.第一個提出并試驗成功野生藥物變家種;

        16.首創(chuàng)地黃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7.首用胎盤粉治病;

        18.最早使用動物肝治眼病,現(xiàn)在證明富含維生素A;

        19.第一個治療腳氣病并最早用彀樹皮煎湯煮粥食用預防腳氣病和腳氣病的復發(fā),比歐洲人早一千年,現(xiàn)在證明富含維生素B1;

        20.首創(chuàng)以砷劑(雄黃等)治療瘧疾病,比英國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1.第一個提出“防重于治”的醫(yī)療思想;

        22.首用羊饜(羊甲狀腺)治療甲狀腺腫;

        23.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間,向群眾和同行虛心學習、收集校驗秘方的大醫(yī)。

        孫思邈一生著述很多,據專家統(tǒng)計有70余部(雷自申等主編《孫思邈千金方研究》第18頁,另參第24—26頁,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肚Ы鹨健泛汀肚Ы鹨矸健肥菍O思邈的兩部代表性巨著,有大量豐富而散在的修道論述。其中《千金要方》卷二十七《養(yǎng)性》對于修道者,特別重要?!稊z養(yǎng)枕中方》和《太清丹經要訣》是孫思邈煉丹學術的兩部主要著作,北宋《云笈七箋》分別于“雜修攝部”和“金丹部”收錄之。孫思邈《太清丹經要訣》是《抱樸子》金丹卷之后,“太清丹經”的最重要成果:

        孫思邈醫(yī)虎圖

        《千金要方》書影

        其一,更加豐富具體,具備操作性,共列有30多個 “太清丹方”。其二,丹品列入三類,非常必要合理,針對性極強?!短宓そ浺E》屬于外丹修煉著述;《攝養(yǎng)枕中方》主要是內丹修煉內容,其中的“五時七候訣”頗富特色。《太清存神煉氣五時七候訣》寫道:

        夫身為神氣,為窟宅。神氣若存,身康力??;神氣若散,身乃謝焉。若欲存身,先安神氣。即氣為神母,神為氣子。神氣若具,長生不死。若欲安神,須煉元氣。氣在身內,神安氣海;氣海充盈,心安神定。若神氣不散,身心凝靜,靜至定俱,身存年永,常住道元,自然成圣。氣通神境,神通性慧,命注身存,合于真性。日月齋齡,道成究竟。依銘煉氣,欲學此術,先須絕粒,安心氣海,存神丹田,攝心凈慮。氣海若俱,自然飽矣。專心修者,百日小成,三年大成。初入五時,后通七候,神靈變化,出沒自存,峭壁千里,去住無礙,氣若不散,即氣海充盈,神靜丹田,身心永固,自然回顏駐色,變體成仙,隱顯自由,通靈百變,名曰度世,號曰真人,天地齊年,日月同壽。此法不服氣,不咽津,不辛苦,要吃但吃,須休即休,自在自由,無礙五時七候,入胎定觀耳。

        《莊子·在宥》有“黃帝席白茅,齋三月”的記載, 《列子·黃帝》多處有三年為期的修煉敘事?!肚f子》和《列子》的記載敘述相當簡略。到了孫思邈的《攝養(yǎng)枕中方》,相傳的黃帝“百日小成,三年大成”有了具體內容?!稊z養(yǎng)枕中方》似乎是對《黃帝九鼎神丹訣》的系統(tǒng)總結。為了便于參照和具體指導,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第一次闡明了煉丹的“五時七候說”。

        關于五時,《攝養(yǎng)枕中方》寫道:

        第一時,心動多靜少,思緣萬境,取舍無常,念慮度量,猶如野馬,常人心也。第二時,心靜少動多,攝動入心,而心散逸,難可制伏,攝之動策,進道之始。第三時,心動靜相半,心靜似攝,未能常靜,靜散相半,用心勤策,漸見調熟。第四時,心靜多動少,攝心漸熟,動即攝之,專注一境,失而遽得。第五時,心一向純靜,有事觸亦不動,由攝心熟,堅固準定矣。從此已后,處顯而入七候,任運自得,非關作矣。

        關于七候,《攝養(yǎng)枕中方》寫道:

        第一候,宿疾并銷,身輕心暢,停心在內,神靜氣安,四大適然,六情沉寂,心安玄竟,抱一守中,喜悅日新,名為得道。第二候,超過常限,色返童顏,形悅心安,通靈徹視。移居別郡,揀地而安,鄰里之人,勿令舊識。第三候,延年千載,名曰蚻人。游諸名山,飛行自在,青童侍衛(wèi),玉女歌揚,騰躡眕霞,彩云捧足。第四候,煉身成氣,氣繞身光,名曰真人。存亡自在,光明自照,晝夜常明,游諸洞宮,諸仙侍立。第五候,煉氣為神,名曰神人。變通自在,作用無窮,力動干(乾)坤,移山竭海。第六候,煉神合色,名曰至人。神既通靈,色形不定,對機施化,應物現(xiàn)形。第七候,高超物外,迥出常倫,大道玉皇,共居靈境,賢圣集會,弘演至真。造化通靈,物無不達。修行至此,方到道源,萬行休停,名曰究竟。

        至此, 《老子》中的 “真人”, 《莊子》的 “圣人”, 《列子》中的“至人”,無論是形上學道境還是現(xiàn)象學道相,基本敞明。孫思邈指出:

        今時之人,學道日淺,曾無一候,何得通靈?但守愚情,保持穢質,四時遷運,形委色衰,體謝歸空,稱為得道,謬矣!此胎息定觀,乃是留神駐形,真元祖師相傳至此。最初真人傳此術,術在口訣,凡書在文,有德志人方遇此法,細詳留意,必獲無疑,賢智之人,逢斯圣文矣。

        “最初真人傳此術,術在口訣,凡書在文”,莫非就是指《老子》中的 “真人”、 《莊子》的 “圣人”、 《列子》中的 “至人”教誨?和魏伯陽《周易參同契》諸道書“欲言又止,張口結舌”的滯澀保守性比較,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博大詳實,明澈曉暢。《周易參同契》包括鐘離權《證道歌》、張伯端《悟真篇》,宣稱大道深遠,常常藐視小術;孫思邈呢? “雖艱遠而必造,縱小道而亦求。不憚始終之勞,詎辭朝夕之倦!”勤奮的精神和民間的態(tài)度,使得孫思邈在諸多方面的收獲與成就,既邁越前人,也讓后人望洋興嘆。關于外丹中的礬石, 《太清丹經要訣》指出: “礬石宜取敦煌者,輕手搗之,以馬尾蘿下篩之,訖”;關于滑石,“滑石所出處,其石本出東華州,今人不究其根本,乃用昆侖所出者為六一泥,所謂圖北向南,于理殊非所允”;關于六一泥,“其六一之名,乃是古人隱秘之語,其六上加一,便是為七,以七種藥為泥,故云六一也。世人不識,不知何以名之六一也?!敝劣诤暧^上的修煉道境,先秦著述《老子》 《莊子》和《列子》僅有思想性的原理,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和《太清丹經要訣》有了豐富具體的應用論述。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號稱“萬古丹經王”,也僅僅論述到“真人”成就,相當于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的“第四候”。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第四候”之外,尚有“第五候”的神人和“第六候”的至人。由于醫(yī)學方面的巨大成就和廣泛影響,孫思邈煉丹術的研究造詣被嚴重忽視了。其實,就整體性看, 《攝養(yǎng)枕中方》和《太清丹經要訣》無疑代表著煉丹學的最高水平。

        《攝養(yǎng)枕中方》下面的署名寫著: “太白山處士孫思邈撰”。太白山的幾十年修煉歲月對于孫思邈具有決定性意義!孫思邈的生平年齡,現(xiàn)今有五種說法:最小的為101歲,最大的為173歲(雷自申等主編《孫思邈千金方研究》第27—28頁,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據干祖望教授《孫思邈評傳》考證,孫思邈出生于西魏時代的541年,卒于唐初682年,享壽141歲,在盛唐生活64年中,完成了《千金要方》等幾十部鴻篇巨制。該著考證縝密,敘論嚴謹,甚為可取!

        其一,新舊《唐書》均記載北周宣帝時(579年),孫思邈因王室多故而隱居太白山。其二,孫思邈自述“開皇辛酉歲生”(541年)。其三,太白山修煉40多年后,唐太宗即位第二年(627年),孫思邈即結束了隱居,搬到長安光德坊鄱陽公主官邸居住。其四,孫思邈家鄉(xiāng)的藥王山北洞為141級臺階,也是他留下的重要物證。孫思邈在太白山修煉的時間,大約為北周時的公元580年到唐初的公元620年,凡40年之久。太白山為秦嶺的主峰,道教的洞天福地。在隱居太白山40年中,孫思邈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煉氣養(yǎng)神。道家保真全生、治病去疴,所賴者,神氣而己。故道醫(yī)修持,旨在煉氣養(yǎng)神,也就是煉制“內丹”。所謂“內丹”,是以身體立爐鼎,體內精、氣、神作為藥物,經過一定的步驟,使精、氣、神在體內凝成大丹的養(yǎng)生術。內丹煉氣分為兩大類。一是服內氣。道家認為人體生命之初,元氣入胎;成人之后,藏于氣海。服用之法,有意守、咽氣、閉氣和存想等具體方法。二是服外氣。所謂外氣,主要是指日月星辰云霧及草木山石之精華。采氣,即采取天地日月之精氣,以培補自身的生命元氣。孫思邈《衛(wèi)生歌》寫道:“天地之間人為貴,頭象天兮足象地。父母遺體宜保之,箕裘五福壽為最。衛(wèi)生切要知三戒,大怒大欲并大醉。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其真元氣?!碧咨饺肷?0多公里的錐窩坪,有藥王棧道、鐘乳洞、制藥錐窩,是孫思邈長期居住之地。太白山的日精月華,使孫思邈煉氣養(yǎng)神的“內丹”修煉有了堅實基礎。《全唐詩》中有孫思邈寫的一首《內丹四言詩》:

        取金之精,合石之液。列為夫婦,結為魂魄。

        一體混沌,兩精感激。河車覆載,鼎候無忒。

        洪爐烈火,烘焰翕赫。煙未及黔,焰不假碧。

        如畜扶桑,若藏霹靂。姹女氣索,嬰兒聲寂。

        透出兩儀,麗于四極。壁立幾多,馬馳一驛。

        宛其死矣,適然從革。惡黜善遷,情回性易。

        紫色內達,赤芒外射。熠若火生,乍疑血滴。

        號曰中環(huán),退藏于密。霧散五內,川流百脈。

        骨變金植,顏駐玉澤。陽德乃敷,陰功漸積。

        南宮度名,北斗落籍。

        太白山文公廟

        這首《內丹四言詩》共38言,19句,152字,簡明系統(tǒng)地介紹了古代方士煉丹的全過程?!办F散五內,川流百脈。骨變金植,顏駐玉澤”是內丹的修煉效果,其“骨變金植”足見孫思邈內煉之深度?! 疤栐恢协h(huán),退藏于密”,是中脈周天的完全打通, “退藏于密”來自《易經》,是圣人境界言說?! 皭瑚砩七w,情回性易。紫色內達,赤芒外射”,是還丹成功的高功能狀態(tài),可見《周易參同契》的影響。從開始的“取金之精”到“適然從革”,總體寫內外雙修、性命雙修、脫胎換骨的修煉歷程?!瓣柕履朔?,陰功漸積。南宮度名,北斗落籍”,為《老子》 “功成名遂身退”的天道邏輯言說。四十年隱居太白山,孫思邈做的第二件事是煉制外丹?!对企牌吆灐肪砥呤皇沼袑O思邈《太清丹經要訣》。這部丹訣記有“神仙大丹異名三十四種”“神仙出世大丹異名十三種”和“非世所用諸丹等名有二十種”。隋大業(yè)年間,孫思邈幾次煉制太一神清丹都因為缺少雄黃、曾青而失敗。直到唐貞觀年間,在蜀中遇到雄黃大賤,后又在玄武(今四川中江縣)飛鳥(今四川蓬萊鎮(zhèn))購得大量曾青,終于在蜀縣(今四川成都東)魏家煉成太一神清丹(《備急千金要方》第196頁,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耙灾尾?,神驗不可論,宿癥風氣,百日服者,皆得痊愈”。孫思邈用含砒霜的藥物治療瘧疾的方法,較之歐洲18世紀末用“砒霜”治瘧疾早了一千多年,在世界藥學史上有著重要意義。

        孫思邈四十年隱居太白山,做的第三件事,也是他一生所做的最主要的事,就是“采藥救疾”。太白山可以說是一“藥山”。這里有各種植物一千二百余種,其中可入藥的就有五百一十多種,當?shù)厝罕姲巡糠种匾幬餁w納為:“太白山七十二樣七”?!捌摺笔翘咨揭粠罕妼χ匾幬锏目偡Q,可能與孫思邈深入研究“六一泥”有關。孫思邈常住太白山,涉步深山老林,采集珍貴藥物,品味研究藥性,探究種植技術。據傳,一次在太白山深山采藥時,他看到一條六尺來長的烏梢大毒蛇正在跟一只黃鼠狼模樣的紅臉小動物惡斗。這只小動物叫作獴,是毒蛇的天敵。趁著毒蛇垂頭歇息的時候,獴突然閃電般地撲上去,—口咬住了蛇頭。毒蛇斃命了。而獴也在搏斗中,被毒蛇咬了腿部,鮮血直流。正在這時,孫思邈突然發(fā)現(xiàn),這只獴鉆進草叢,尋到一種小葉子野草,大口大口地吃起來,接著用舌頭舔了舔自己受傷的腿,又在草叢中打了幾個滾,就活蹦亂跳地跑開了??吹竭@里,孫思邈又驚又喜,他雙眼緊盯著獴吃過的那種小葉子草,徑直奔過去,采集了一大捆。后來,他用這種草治活了不少被毒蛇咬傷的人,在總結醫(yī)案時,他想起當時這種草是在毒蛇尾部的草叢中發(fā)現(xiàn)的,于是就給這種草起名叫“蛇根草”。孫思邈治愈的患者,有名人高士,也有貧苦百姓。他甚至于療虎醫(yī)獸,澤被萬類。從兩部《千金方》,不難想象他“救死扶傷”的辛勞境況;從《太清丹訣》,可以管窺其天人勘破的深邃境界。

        《舊唐書·孫思邈》記載,和孫思邈會面之前,唐太宗以為他是個龐眉皓首的八旬老者。誰知孫思邈面色紅潤、耳聰目明,竟然如同三四十歲的健壯男子。遂大為驚訝,慨然嘆曰: “我這才懂得——得道真人極可尊重的道理了!傳說中的羨門子、廣成子仙跡,難道是子虛烏有的戲言嗎?”羨門子和廣成子皆是古代得道仙人。羨門子, 《史記·秦始皇本紀》寫道: “三十二年,始皇之碣石,使燕人盧生求羨門、高誓?!敝刑圃娙霜毠录啊队^?!穼懙溃骸靶旄>购纬?,羨門徒空言。唯見石橋足,千年潮水痕”。盛唐時期,不必去海山蓬萊,孫思邈就站在長安朝廷,活生生地滿足了唐太宗的神仙癮。廣成子,《莊子》多處都有記載。黃帝問道崆峒山,講的就是廣成子的故事。廣成子乃是黃老道的成就大師。盛唐孫思邈,不啻復活了黃老道的歷史夢想!長孫皇后身患沉疴,御醫(yī)多方治療,均無療效。孫思邈被召入宮,引絲診脈,幾貼方劑,使皇后很快痊愈。唐太宗十分高興,準備賜給他爵位。孫思邈婉言謝絕。孫思邈的博大胸懷,深為唐太宗敬佩,于是,拜封他為“真人”,并作了《賜真人頌》。孫思邈的精湛醫(yī)術,高尚醫(yī)德,傳為佳話,不脛而走。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唐代即傳入日本,是中醫(yī)主要經典。他的《太清丹訣》也獲得了人們的高度重視,被認為是“中國最著名的煉丹書”(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思想史》第二卷第356頁,人民出版社)。僅孫思邈治愈的麻風病人,就有100多人。唐初四杰盧照鄰就是他的患者朋友。歷史已經恰如其分地將他稱之為“藥王”,奉之為“真人”。孫思邈在中國整個的歷史文化中,真正稱得是太清之真人,濟世之祥龍。

        第五節(jié) 陳摶弈帝:華岳的臥龍

        五代宋初的高道陳摶,字圖南,號希夷。陳摶的“名”和“實”皆是典型的道家意識和仙家風范。先看其名。陳摶之“摶”和“圖南”源于《莊子·逍遙游》:

        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

        “摶”和“圖南”,皆出自“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另外《莊子·逍遙游》第一段“背負青天,而莫之夭閼者,而后乃今將圖南”,已經出現(xiàn)了“圖南”。 “圖南”,作為鯤和鵬之間的變換行為,作為“鵬”由北冥朝南冥的飛行目標,就是《莊子·逍遙游》的旅程主題?! 皳弧蹦??

        《莊子·逍遙游》已經多年入選高中語文。綜觀各家,對“摶”的理解可分三類:

        (1)摶”為 “搏”字之誤。章太炎先生認為,通行本的“摶”字是個錯字,它的本字應當是“搏”,因為形體相近而誤?! 犊脊び洝纷ⅲ骸 安耘囊病W鲹徽咝握`,風不可摶?!?/p>

        (2) “摶”為 “?!弊值募俳枳?。郭慶藩 《莊子集釋》: “案《說文》:摶,以手圜之也,古借作專。”今人鐘泰《莊子發(fā)微》承此說,認為:“摶之為言專也。老子曰:專氣致柔。此言風猶言氣,觀以息相吹語可見,故曰摶扶搖而上,以表摶風即是專氣。各本摶有作搏者,則傳寫之誤?!?/p>

        華山蓮花洞

        (3) “摶”為旋轉義?!段倪x》卷三十一李善注引司馬彪云:“摶,團也,扶搖,上行風也,圜飛而上者若扶搖也?!笨肌 墩f文》:“摶,以手圜之也。”“摶”就是兩手圜轉而動,使物成為圓形?,F(xiàn)代漢語中的方言詞“摶弄”,仍保存著這一意義。

        陳摶臥像

        這三種說法看上去似乎都有道理,究竟何去何從?語文老師多數(shù)突出“摶”的旋轉義,無疑是正確的?!豆艥h 語常用字字典》?。ㄉ虅沼^,1983年,第246頁), “摶”和“搏”即為異體互用。 “摶”為旋轉義, “旋轉”仍然是“摶”的延伸義。而“摶”的本義, “把東西捏聚成團”?! 澳缶鄢蓤F”與“旋轉”兩個義項,就是莊子《逍遙游》中“摶”的語文含義。對于中學生而言,講到“摶”的語文含義就夠了。那么,莊子《逍遙游》中的“摶”,除了語文含義,還有其他含義嗎?回答是肯定的。莊子不是語文教師,而是道家宗師?! 跺羞b游》中的“摶”就是“太極圖”,就是哲學課本中的“螺旋型上升”。這才僅僅說了“摶”的旋轉義理; “摶”的“捏聚成團”義理,其實更加根本和關鍵:它指“骨肉都融” (《列子·黃帝》), “上善若水”?。ā独献印罚?, “蝶夢物化”?。ā肚f子·齊物論》)?! 皳弧钡摹 澳缶鄢蓤F”義理,最形象和完整的人類學本體論釋義,是在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第42節(jié)(《存在與時間》第238—240頁,三聯(lián)書店,1987年)。該節(jié),海德格爾通過一則歐洲人關于“摶”?。ā盁保┑纳裨挘U釋了人的本體論規(guī)定——人是由“陰陽”神明“摶”在一起的,“摶”即人的神明。無獨有偶,東漢應劭《風俗通》也有“女媧摶黃土做人”的記載。人的神明即是“摶”,即太極圖,即陰陽之道?! 暗馈钡倪\行方式,也就是太極之“摶”與“摶”的太極?! 皳环鰮u羊角”,人才能夠變化升華(“鯤化鵬”), “而上者九萬里”,才能獲得生命中的自由解放。

        在莊子《逍遙游》,“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之后,緊接著就是“夫列子御風而行”。列子御風而行,是戰(zhàn)國時期修道領域的轟動事件?!读凶印S帝》對“列子御風而行”有系統(tǒng)解釋,其中之一的現(xiàn)象特征就是“骨肉都融”,就是人被“摶”的程度和感覺。莊子《逍遙游》借助鯤鵬講“摶”,更多是形象和感受,很難理解和把握。當然,陳摶自己非常明白他名字中的“摶”,指什么。陳摶名字中的“摶”,已經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太極圖,而是無極圖了;用陳摶最初的名稱,就是先天圖。如果說太極圖相當于《老子》中的“有”,無極圖相當于《老子》中的“無”;那么,陳摶最初的名稱“先天圖”,其意味就相當于《老子》 “先天地生”和“象帝之先”。 “先天圖”和“象帝之先”都是“道”的形上學性質和描述, “道”有感受性的現(xiàn)象學特征嗎?有。這就是陳摶的號: “希夷”。 《老子》第十四章寫道: “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

        陳摶的名字來自《莊子·逍遙游》,其號“希夷”來自《老子》。這僅僅是就陳摶的“名”的簡單敘述?! 独献印贰 跋R摹毕喈斢诜鸾痰摹翱铡薄j悡桓吲P華山四十年,也是無為的“空觀”。陳摶也的確寫過一篇《論空》的文字(收錄于曾慥《道樞》)。可是,陳摶身后,和他自己的心情興趣有些截然相反。圍繞著他,故事不斷,傳說不斷,爭論也不斷。爭論得最厲害的,恐怕就是他的太極圖了。《先天方圓圖》,即后來的《先天圖》,這 《先天圖》是誰傳給陳摶的?明代學者黃宗炎說是麻衣道者。

        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發(fā)掘的距今6400年前的部落領袖墓葬(左為青龍,右為白虎)

        南宋朱震在《漢上易傳·表》寫道:

        陳摶以先天圖傳種放,放傳穆修……穆修以太極圖傳周敦頤,敦頤傳程顥、程頤?!。ā端问贰ぶ煺饌鳌罚?/p>

        朱熹寫道:

        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參同契》所言是也?!。ā吨熳诱Z類》)

        清代毛奇齡:

        或云其圖在隋唐之間,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竊其圖入《品》中,為太極先天之圖,此即摶之竊之所自始,且稱名有“無極”二字,在唐玄宗序中?!。ā短珮O圖說遺議》)又說:此在陳摶授圖之前已行世者,是摶所為圖,一本于《道藏·真元品》,一本于圭峰《禪源全集》,而總出于《參同契》,是真贓實據?!。ㄔ斠姀埰涑伞兑讏D探秘》第181—191頁“五層太極圖的來源”,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7年)

        陳摶無極圖

        學界耗費了許多精力,以辨清周敦頤《太極圖》的來源問題。多數(shù)學者肯定朱震在《漢上易傳·表》所言的傳承脈絡,認為“這大體是可信的”(張豈之主編《中國思想史》下卷第608頁,西北大學出版社,2012年); “陳摶的圖書學直接為種放、穆修、劉牧、周敦頤所繼承和發(fā)展”(卿希泰主編《中國道教思想史》第二卷第220頁,人民出版社,2009年)。其實, 《朱子語類》中“先天圖傳之希夷,希夷又自有所傳。蓋方士技術用以修煉, 《參同契》所言是也”,已經夠清楚的了。朱熹有《周易參同契考異》,已經將道家“先天圖”溯源到了東漢魏伯陽那里。儒家到了北宋才出現(xiàn)了周敦頤的《太極圖》,還爭論什么呢。倒是清代毛奇齡“或云其圖在隋唐之間,有道士作《真元品》者,先竊其圖入《真元品》中,為太極先天之圖,此即摶之竊之所自始,且稱名有‘無極’二字”云云,讓人可嘆可笑。兩次用“竊”,實在不必!古希臘柏拉圖《蒂邁歐》已經有了“太極思想”,荷蘭梵高《星夜》就是一幅太極圖。其他道士不論,如果陳摶連太極圖都要“竊取”別人,那不是開玩笑嗎。至于“稱名有‘無極’二字”,那是必須有的!否則就不會有陳摶老祖的萬世英名了。

        周敦頤《太極圖》僅僅是給《周易》宇宙論遲到補充的一個解釋學模型,而陳摶的《正易心法》已經要越過周孔,而直指“羲皇心地”?。▍⒁娗湎L┲骶帯吨袊澜趟枷胧贰吠白?,第二卷第202—204頁)。陳摶《正易心法》的直指“羲皇心地”,猶如六祖慧能的“心法革命”,意義巨大!

        其一,道教和《周易》的關聯(lián)性質得到明確: “易”用以“明心”,非人用來明“易”。離開自己的生存論追問,玩索爻辭卦象,就道士而言已經失去合法性與合理性。

        其二, “伏羲氏畫八卦”源出《周易·系辭》。陳摶《正易心法》直指“羲皇心地”的革命姿態(tài),在儒家傳統(tǒng)內部能夠贏得它的某種合法性與合理性。宋儒周敦頤、朱震對《正易心法》的接受效應,就是證明。

        其三,陳摶《正易心法》的直指“羲皇心地”,給后世治易學的儒家以莫大壓力和挑戰(zhàn)。以朱熹為例:既化名鄒析注解《周易參同契》,又頻頻“改變章文的文字”?。ā独顚W勤《古文獻叢論》第17頁,上海遠東出版社,1996年)。即便如此,《朱子語類》也不曾否認陳摶《無極圖》對周敦頤《太極圖》可能存在的啟發(fā)關系。

        陳摶賴以啟示周敦頤《太極圖》的即是其有名的《無極圖》。《太極圖》與《無極圖》,一字相差,其別大矣!首先, 《無極圖》的繪出乃是《易經》太極宇宙模型與老子無極復歸結合融通的創(chuàng)獲與象征,《太極圖》則只是《無極圖》的改意及其宇宙學方面的翻作。就時間性看,《太極圖》僅有順化生成時向維度,而根本缺失人本逆反超升時向境域。而《無極圖》則不僅綻露著宇宙生成消滅二時向并把握著人本的逆反超升時向。其原由,正在于二者淵源之不同。陳摶《無極圖》與周敦頤《太極圖》第二個不同正在于不同的淵源。陳摶立基于生存論超越與靈智論返還,他才能夠將《易經》時間的宇宙學義理與老子道家的人本返還統(tǒng)一融通起來,而創(chuàng)造出《無極圖》。對于《易經》時間的太極生成模型,陳摶的創(chuàng)造貢獻便是在“太極”之先建立“無極”之位:太極為: “一陰一陽之道”,屬后天動態(tài)緣起;無極為純陽無陰之境,是先天獨立起源。“無極”之現(xiàn)實存在境域正是人的靈智綻生與活動,陳摶謂之“玄牝之門”,它源于《老子》 “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生存論之“靈智”與存在論之道體都棲于先天地生之“無極”,這正是道教靈智論超遠的創(chuàng)獲與貢獻!于是, “五氣朝元”階層之 “元”與“圓圈”得到確解,它正是人的“先天本體”與不朽靈身,正是先天地生之“無極界”。反觀《太極圖》,由于儒家社會本位論與此世中心觀對“人靈本位”與永世核心的遮蔽泯弱,不僅五行中橫出的“圓圈”無從解釋,存在論上作為起點的“無極而太極”如果不是邏輯上的虛語也只能是本體論上的揮筆無把握狀態(tài)。這也并不奇怪,因為《太極圖》僅亮示著宇宙生成演化論上的“實時間”,單向、量化、統(tǒng)一,對于《無極圖》生命靈智逆反觀上雙向、質化、多態(tài)的“虛時間”尚未獲得根本性的敞明把握(《本體之音》同前注,第199—200頁)。周敦頤《太極圖》是他個人首創(chuàng),還是由陳摶《無極圖》衍生而得,這屬于歷史學問題,或者說是一個文獻學課題。誠然需要研究,但卻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乃是《太極圖》的儒家宇宙學背景:它是什么?它指向什么?它究竟具有哪些真實的、至今仍有啟示性的宇宙學意義?周敦頤首創(chuàng)《太極圖》也罷,由陳摶《無極圖》衍生而得也好,與此并不存在直接關系。

        就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看,周敦頤《太極圖》涉及到的是“元氣”層次,還沒有也不可能涉及“元光”和“元音”層次。一是儒家傳統(tǒng)沒有“元光”和“元音”的任何思想資源,二是周敦頤《太極圖》本身,也并沒有涉及到宇宙生成學的“元光”和“元音”層次。反觀陳摶《無極圖》,其思想學術資源至少有三個方面:

        其一, 《老子》已經有了“先天地生”的先天眼光。

        其二,和陳摶關系密切的鐘離權和呂洞賓的《靈寶畢法》就非常強調“先天”概念?!跋忍臁备拍畹纳嬲摼秤蚓褪恰办`寶”發(fā)現(xiàn)。

        其三,河圖洛書就是一種先天觀念的易學圖像。陳摶《無極圖》只是完成總結而已。就現(xiàn)代物理學的知識背景而言,周敦頤《太極圖》涉及到的是宇宙創(chuàng)生的零點問題,屬于理智范圍。陳摶《無極圖》,由于涉及到了宇宙生成學的“元光”和“元音”層次,無疑指向《老子》的“先天地生”問題,屬于靈智學的直覺境域了。

        陳摶高臥華山幾十年,就是其《無極圖》根植于宇宙“元光”和“元音”境域的一個生存論象征。武當山和華山是陳摶一生兩個修煉中心。陳摶何時到達華山,文獻上沒有準確年代記載,大約在后晉開運(940年)前后(馮千山《陳希夷事跡考》)。陳摶和五代周世宗的相見是歷史經典。五代陶谷《清異錄》和北宋楊億《談苑》都有記載。周世宗的《敕陳摶》文,由陶谷代筆,其中寫道: “朕以汝高謝人寰,棲心物外,養(yǎng)大浩然之氣,應少微處士之星。既不屈于王侯,遂隱居于巖壑,樂我中和之氣,慶乎下武之期,而能遠涉山涂,暫來城闕,浹旬延遇,宏益居多,白云暫駐于帝鄉(xiāng),好爵難縻于達士。朕雖寡薄,庶遵前鑒,恐山中所闕,已令華州刺史,每事供須。”

        陳摶《對御歌》寫道:

        臣愛睡,臣愛睡,不臥氈,不蓋被,片石枕頭,蓑衣鋪地。震雷掣電,鬼神驚,臣當其時,正鼾睡。閑思張良,悶想范蠡,說甚孟德,休言劉備。三四君子,只是爭些閑氣!怎如臣,向青山頂上,白云堆里,展開眉頭,解放肚皮,且一覺睡,管甚玉兔東升,紅輪西墜。

        宋朝統(tǒng)一中國后,北宋胡訥《見聞錄》、釋文瑩《續(xù)湘山野錄》都有陳摶和趙匡胤的交往故事。宋太宗趙光義三次約見陳摶,不少文獻有載。據北宋《國史》和楊億《談苑》記載:

        雍熙初(984)賜號希夷先生,為修所居觀,留闕下數(shù)月,多延入宮中書閣內與語,頗與之聯(lián)和詩什,謂宰相宋琪等曰:“陳摶獨善其身,不干勢利,真方外之士。入華山已四十年,記其年近百歲。且言天下治安,故來朝覲,此意亦可念也?!鼻仓惺顾椭林袝?,琪等問曰: “先生得玄默修養(yǎng)之道,可以授人乎?”曰: “摶遁跡山野,無用于世,神養(yǎng)之事,皆所不知,亦未嘗習煉吐納化形之術,無可傳授。擬如白日升天,亦何益于治?圣上龍顏秀異,有天人之表,洞達古今治亂之旨,真有道仁圣之主,正是君臣合德以治天下之時,勤行修煉,無以加此。

        邵伯溫《易學辨惑》記載,太宗后來再次征召陳摶,陳摶上表辭曰:“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元代馬致遠有《陳摶高臥》戲劇,是陳摶高臥華岳的藝術表現(xiàn)。佛教有臥佛殿,陳摶就是道教的“臥仙”,云臺觀是他的臥云庵。陳摶非常喜歡華山。他的《西峰》詩寫道:“為愛西峰好,吟頭盡日昂。巖花紅作陣,溪水綠成行。幾夜礙新月,半山無夕陽。寄言嘉遁客,此處是仙鄉(xiāng)?!薄 凹味菘汀?,源于《易經》 “遁卦”: “九五,嘉遁,貞吉。” 《易經》 “遁卦”的 “象曰”: “天下有山,遁?!鄙郊础 岸葚浴敝蟀?。“嘉遁客”的存在使山成為名山,也為他們自己尋得仙鄉(xiāng)。從秦漢封禪的西岳神山至道教仙學的靈智學術,華山的神性地理,斑斑可考,彪炳華夏。陳摶在華山過的是不折不扣的神仙日子:和西峰對話神交,不覺間太陽升在高空,這是清晨;白天是“巖花紅、溪水綠”丹青難寫的自然大美,可憐的城市要等到夜晚才出現(xiàn)燈紅酒綠;日落時“半山無夕陽”,黃昏時“幾夜礙新月”,華山的大美,陳摶整日也看不夠??!不過,宋太宗賜御詩中有“如今若肯隨征召,總把三峰乞與君?!睅状沃]見皇帝,陳摶獲得了西岳華山的產權!夜晚帶走了華山之美,卻給陳摶送來了睡功之妙:“至人本無夢,其夢本游仙。真人本無睡,睡則浮云煙。爐里近為藥,壺中別有天。欲知睡夢里,人間第一玄?!标悡挥形妪埾U法修煉術,高臥華山四十年。這讓人想起三國諸葛亮的臥龍故事。漢末三國,劉備三顧茅廬,孔明《隆中對》出山;唐末五代,三朝帝王禮請,陳摶《謝皇詩》辭絕。諸葛亮三國英雄,56歲隕落五丈原;陳希夷五代高道,118歲仙升云臺觀。就華山弈帝和隱臥時間的長度看,陳摶乃是首屈一指的臥龍先生。

        第六節(jié) 金臺三豐:飛升的金龍

        歷代帝王,多有祭祀天地的封禪之舉;既受命于天,就夢想命與天齊,故而多有尋仙丹之舉?!妒酚洝し舛U書》是華夏信仰的國史記錄。其他不說,單封禪文化工程國庫流出的黃金白銀,就讓現(xiàn)代的國人瞠目結舌。秦始皇封禪后命徐福尋訪仙藥,一次性就給方士徐福配備500名童男童女。尋藥細節(jié)難究,事實是:秦始皇后來死在了封禪的道路上,秦帝國亡在了封禪的儀式上。漢朝初年,號稱讓民生息,黃老無為,文景盛世得以出現(xiàn)。真正的情況又是什么呢?《史記·封禪書》寫道: “夏四月,文帝親拜霸、渭之會……賜累千金?!睗h文帝是“賜累千金”,其他地方官員呢?

        例子一:馬王堆漢墓,女尸兩千多年不朽,300多件珍貴衣飾,木炭一項用去一萬多斤;例子二,竇太后是黃老無為國策的有力支持者,其侄女一件金縷玉衣,僅縫合的金線就用掉一斤黃金;例子三,淮南王是2000戶的爵位,是馬王堆漢墓轪侯(700戶)的三倍,其煉丹的耗費至少也是轪侯的三倍。漢武帝為了封禪成功,前后雇傭煉丹術士多人;僅方士欒大的待遇,《史記·封禪書》寫道:“又以衛(wèi)長公主妻之,饋金萬斤”。漢武帝最后死在京郊(今周至縣)五榨宮。史稱漢武帝生前曾下過“罪己詔”:這包含“財”沒少花、而不知“法”的悲慘封禪嗎?

        從《張三豐太極煉丹秘訣》?。ㄖ袊鴷?,1998年)一書“法、侶、財、地”的四項基本原則看,秦皇漢武煉丹活動的歷史性失敗,“財”的因素首先可以排除。帝王富有四海, “地”的因素也可以排除。“侶”的因素呢,帝王后宮佳麗,動輒萬千,也可以排除吧。那么,秦皇漢武煉丹活動失敗的最大原因,就是不懂“法”!或者說,秦皇漢武的煉丹國家工程,就是由于沒有找對“首席研究專家”!

        寶雞金臺觀

        張三豐堪稱元明時期煉丹界的學術泰斗和“首席專家”。張三豐煉丹學術的一個突出思想,就是對于“財”的強調和“富”的覺悟。馬歇爾《經濟學原理》指出,人有兩大需求:即物質需求與宗教需求。道人素稱“貧道”,但只要還是“人”,總得牽涉“物質”——即“財”的問題。修道“財”的來源,一般有三種方式途徑:?。?)自己以祈求的社會角色“化緣”,如列御寇;?。?)親友資助或家族遺產,如馬丹陽;(3)貴族背景下的道觀,由皇家(歷史)或國家(現(xiàn)代)財政直接配給,如淮南王和太平公主。一般而言,第一種方式為“貧道”;第二種方式者為“富道”;第三種方式者為“王道”?!柏毜馈彪m “貧”,只要 “貧不失志”,苦修向道,也可能成為 “高道”或“王道”?。ㄈ缜鹛帣C); “富道”雖富,只要富不玩物,財不擾身,更有利于“修道”與“成道”?。ㄈ纭案毁F神仙”許旌陽);而“王道”,往往優(yōu)先擁有道德資源與財富資源,也極易登峰造極(如黃帝和王子喬)?!暗馈焙拓敻坏纳羁剃P聯(lián),張三豐理解得最透徹?!暗馈钡慕洕鷤惱恚瑥埲S概括為“法、侶、財、地”?! 胺ā敝浮靶薜馈钡膶I(yè)知識?! 皞H”指“修道”的朋友與合作者?! 柏敗弊詈美斫饬?,即一個錢字,黃金白銀、貨幣鈔票是也。 “地”,指“修道”的空間居所,樓觀茅棚或別墅是也。當然了,最關鍵者還是“法”——“修道”的原理方法、專業(yè)知識的擁有與實踐——即道人要表明自己在“修道”并知道如何修!沒有這一前提,“侶”再好再多,可能是“黨伴情侶”或“酒友煙朋”,與“道”卻無關; “財”再多人再富,即便是“白玉為堂金作馬”,與“道”亦無涉!在具備“法”與“侶”之后,“財”就顯得重要了。四者的本質關系可歸結為:

        第一,包括 “財”在內的 “法、侶、財、地”乃是修 “道”的“四項基本原則”,整體關聯(lián),缺一不可,應該辯證把握。第二,比較或相對而言, “財”屬 “道”的第三位角色:次于 “法”和“侶”。 “法”不必說,以“侶”與“財”的關系而言, “侶”解決得好, “財”也就迎刃而解了;反過來卻不行, “財”解決了, “侶”未必能解決。第三,必須具備經濟基礎(財),經濟基礎(財)必須圍繞“道”?。ǚ?、侶、地)而運行(投資)。

        《青羊宮留題道情》寫道:

        煉黍米須要有法財兩件,心腹事須要托二三為伴。怎得個張環(huán)衛(wèi)共談玄,馬半州同修煉,薛道光曾把俗還,王重陽幸遇良緣。(《張三豐全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72頁)

        “煉黍米”指金丹修煉,它需“有法財兩件”?! 靶母故马毻卸秊榘椤保础皞H”的問題。 “馬半州同修煉,王重陽幸遇良緣”,“馬半州”即馬丹陽,寧海巨富,有“馬半州”之綽號。馬丹陽成為王重陽的大弟子,“侶財”同時解決,因此說“王重陽幸遇良緣?!?/p>

        《登天指迷說》寫道:

        攝境積鉛,法財兩用,豈不致俗子之笑謗哉!是以必資通都大邑有力之家,以為外護,目擊道存,韜光晦跡。仙云: “要貪天上寶,須用世間財”。夫天上寶,非指青天之上而言也,乃吾身上九陽鼎之宅也,故軒轅鑄九鼎而飛升。(第19頁)

        “軒轅鑄九鼎飛升”在《登天指迷說》前后兩次出現(xiàn),黃帝既是治國的權威,也是修道的榜樣,特別是“天上寶,世間財’的兩全象征?!巴ǘ即笠赜辛χ遥詾橥庾o”,既有“法財兩用”因素,也有人身安全的現(xiàn)實因素。要打開內心的寶藏,必需基本的外部資材。

        張三豐雕像

        《美金華》寫道:

        金華朵朵鮮,無財難修煉。不敢對人言,各自胡盤算。訪外護未遇高賢,把天機牢抱幾年。聊試驗,妙更玄,憑慧劍,采先天。今日方知,道在目前,才信金 丹有正傳……恨當初,俺無錢,晝夜告天也可憐;到而今,時來運轉,只待我行滿功圓,撒手逍遙物外仙。(《張三豐全集》同前注,第61頁)

        《美金華》源自《周易參同契》的“黃帝美金華,淮南煉秋石”。這涉及性命雙修、男女雙修和內外丹結合修煉中的“法財兩用”問題了。純粹修性,也就是傳統(tǒng)上的清修和貧道修煉,不會牽涉“金華朵朵鮮,無財難修煉”的問題挑戰(zhàn)。 “軒轅鑄九鼎飛升”傳說之外,性命雙修、男女雙修和內外丹結合的終極修煉,是唐代鐘呂金丹學提出來的;主要是在呂洞賓的《敲爻歌》突出了性命雙修、男女雙修的修煉課題。呂洞賓《敲爻歌》出現(xiàn)的時代背景,是唐代人性的自由解放和博大的思想精神,以及呂洞賓個人曲折豐富的內心世界。唐代之后的宋朝,是華夏民族江山落敗,人性壓抑的歷史時期。直到元代,蒙古皇族有草原文明的遼闊雄放,加之藏傳佛教的雙修法傳入朝野,唐代呂洞賓的《敲爻歌》才公開出現(xiàn)。以苦心勵志為特征的全真教道士,對呂洞賓著作如《靈寶畢法》和《敲爻歌》存在濃烈的排拒情緒,如元朝苗善時、清朝道人劉一明等。劉一明《修真辨難》寫道:

        問曰:修行人首戒慳吝財物,既曰要世間財,又曰慳吝神仙不肯來,到底用財不用財乎?

        答曰:用而不用。夫財者,人之所愛,以財為用,易取人之歡心,易買天之真寶,而天人無不在其術中矣。倘無財而欲得真寶,是強取強求,不但天不我從,而人亦不我順,便是少行慳吝,神仙怎得而來?此世財之所必用也。然財易足敗人德行,傷人性命,一惜其財,則我為財所愚,無不聽其財之使用。故必德先財后,以德為本,以財為末,此世財之所不用也。但此世財,有世間之善財,有世間之凡財,不可不辯。

        問曰:財足取人之歡心,財足買天之真寶,此說不近于閨丹爐火之事乎?

        答曰:人乃坤方之人,非世間之女子;寶乃天上之寶,非世間之金石。坤方之人,乃不死之人,即世財所招之神仙也。天上之寶,乃中有一寶之物,即世間所尋之真寶也。倘以女子金石猜之,便是毀謗圣道,初世為人之輩。

        眾所周知,元代道教和佛教有過三次激烈辯論,全真教可以說是慘敗。辯論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比兩家的修煉神通。佛教“辯論”陣營中,有西藏喇嘛(陳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第56—57頁,中華書局,1962年)。西藏喇嘛是雙修出身,此時的全真教根本無法與之比賽神通。這讓人想起晚清中國文明的窘境:辱罵八國聯(lián)軍是“奇巧淫技”,完全無助于國家的命運尊嚴。作為全真教清修道士的劉一明,否認張三豐歌訣中“要貪天上寶,須用世間財”,是指世間的“女子金石”。我們認為,張三豐的“法財”肯定包括著“女子金石”!如果“法財”一旦包括著“女子金石”, “便是毀謗圣道,初世為人之輩”,那么,劉一明道長可能沒有看過孫思邈的《枕中方》和《房中術》,就是確實不理解黃帝和九天玄女的修煉故事。

        《道書12種》第七集《修真辨難》載:

        問曰:所用世財之說,其即法財乎?

        答曰:財是財,法是法,是兩件,非一事,乃法財兩用之說。法者,修持鍛煉之作用;財者,誠心祈求之禮物。有法無財,則懸虛不實,而他家之真寶不露;有財無法,則火候有差,而我家之器皿不當。法也財也,兩者缺一不可,故曰法財,乃法中有財,財中有法,非世間金銀錢財之說也。

        問曰:財即非金銀之財,何以抱樸子聞道二十年,家無積聚,不得為之;上陽子謂貧者患無財,有財患無侶;張三豐謂金花朵朵鮮,無錢難修煉,此又何意?

        答曰:夫修真之道有二,一系上德,以道全形之事;一系下德,以術延命之事。上德者,純陽未破,以道全形,不用財而行無為之功,即可了性,性了命也了矣。下德者,先天已失,如貧者無財,必借他家資財,以術延命而行有為之道,方能了命,命了而性始可修矣。家無積聚,不得為者,是無法財之積,不得以術延命,非以無金銀之財而不得為。又如馬丹陽半州之富,何以棄家入鐵槎窮居?劉海蟾何以棄相位而游江湖?

        太和武當山

        馬丹陽和劉海蟾的修煉,一個要戰(zhàn)勝“富”?。R丹陽),一個要戰(zhàn)勝“貴”(劉海蟾),方能修道成仙。馬丹陽和劉海蟾正由于“富貴”而清高,成仙之后就“老朋友,再見了”!馬丹陽出生于1123年,仙逝于1183年,世壽六十歲。張三豐呢,據考世壽至少在一百四五十歲。馬丹陽和張三豐,代表著兩類很不相同的修煉方法和成就境界。劉一明道長用馬丹陽的修行故事,來解答張三豐的“金花朵朵鮮,無錢難修煉”,答非所問,完全離譜。 《三豐先生本傳》寫道: “呂祖之后,惟先生一身而已”。研究張三豐煉丹術中的“法財”問題,最好是進入張三豐的著述文本。如果需要參照其他高道的修煉思想,呂洞賓應該是首選。我們繼續(xù)回到張三豐,盡量接近他的“法財”語境。

        他的《一枝花》 “之一”寫道:

        心如出水蓮,意似云中電。昨宵因小事,誤入麗春院。時時降意馬,刻刻鎖心猿。晝夜不眠,煉己功無間。閉三寶內守黃房,擒五賊外觀上院。令彼我如如穩(wěn)穩(wěn),使陰陽倒倒顛顛。退群魔怒提起鋒芒劍,敢取他出墻花兒朵朵新鮮,掛起我娘生鐵面,我教他也無些兒動轉。嬌天體態(tài),十指纖纖,引不動我意馬心猿。(《張三豐全集》同前注,第59頁)

        心體愈修煉愈接近晶瑩透亮狀態(tài),是謂“心如出水蓮”。心體愈在高的境界狀態(tài),感應會愈發(fā)敏感和細膩。“昨宵因小事,誤入麗春院”,一絲愛欲的萌生便被覺照。愛欲的萌生喚起了信仰的意志力量和精神的高度警覺。他終于通過了美神的愛影搖曳:“嬌天體態(tài),十指纖纖,引不動我意馬心猿”。

        《一枝花》 “之四”寫道:

        因求大道玄,走盡天涯畔。撇功名勢利,棄家業(yè)田園。萬般辛苦,衣破鞋穿師難面。愁則愁六七十年光陰短,入終南感得火龍親口傳。命俺出山,覓侶求鉛。遍訪名賢,盡是些詭計慳貪竊道玄。也是俺該有那出世因緣,幸遇著仗義疏財沈萬三。爭奈他力薄難全,俺只得把爐火烹煎。九轉完,向麗春院采藥行符,經五載入武當山。面壁調神又九年,猛聽得朝命宣。欲待要不睹君王面,又恐怕胡尚書性命難全。駕云直上朝陽殿,官家見喜悅龍顏。俺欲待口口相傳,恐違了玉皇命言,俺只得跨鳳乘鸞上九天?!薄。ā稄埲S全集》同前注,第60—61頁)

        和馬丹陽一樣,張三豐一開始也不在乎“財”的問題:“撇功名勢利,棄家業(yè)田園”。待到六七十歲(“六七十年光陰短”)的時候,張三豐在終南山遇到了火龍真人?! 度S先生本傳》寫道:“延佑元年,年六十七。殆入終南山,得遇火龍真人,傳以大道。”

        武當山金頂

        盡管“力薄難全”,沈萬三仍然是張三豐修煉道理上的“財神”。經過和沈萬三的外丹修煉之后,張三豐著重開始“命功”修煉:“九轉完,向麗春院采藥行符,經五載入武當山”。終于在寶雞金臺觀,張三豐完成了陽神的圓滿出殼。陽神出殼,朝圣入凡,靈跡頻頻,張三豐自然而然地聲名遠揚,震動朝野。明成祖朱棣命國家建設部長(工部侍郎郭琎)親自督工、派出30余萬工匠,在武當山給張三豐修建宮觀;并派文化大臣胡濙等多年尋訪張三豐(《明史·方技傳》)。看見朝廷使臣尋己不得的苦狀,張三豐最后終于滿足帝心,明殿飛升,君臣驚詫(《張三豐全集》同前注,第335頁)。除了以圓滿的金龍身影在明殿顯形飛升以外,張三豐給華夏民族還留下了兩大遺產:太極拳和真武大帝(見劉嗣全《武當三豐太極拳》)。張三豐似乎預感到了什么,似乎預感到400年后“東亞病夫”的惡謚和屈辱。青年毛澤東說:“文明其精神,野蠻其身體”。張三豐的太極拳和真武大帝不就是一樣的意思嗎?韓國國會大廈的國旗圖案,映現(xiàn)著太極文化;歐美一些城市的湖畔綠茵,吹拂著太極拳風。這似乎是華夏“龍魂”緩慢復活的象征,似乎是中國猶龍隱約升空的表征。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