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防止電磁場危害的措施
防止電磁場危害的措施主要是做好屏蔽與接地,采取屏蔽與接地措施時要注意下列事項:
(1)高頻的屏蔽材料需用良導體材料,如鋁、銅及銅鍍銀等。
(2)由于高頻電流的集膚效應,渦流僅在屏蔽盒的表面薄層流過,故屏蔽盒無須很厚,一般取0.2~0.8mm就行。
(3)屏蔽盒應盡量避免切口或縫隙,以免影響屏蔽效果。若必須開口時,切口或小孔的尺寸一般不宜超過波長的1/5~1/10。
(4)屏蔽體的邊角要光滑,避免尖端效應。
(5)屏蔽網(wǎng)有一定的屏蔽效果。頻率越低,則網(wǎng)孔越密、線徑越粗屏蔽效果越好。
(6)屏蔽室的縫隙、門窗及通風孔道等要采取防泄漏措施。
(7)微波防護還可采用石墨粉、炭粉、鐵粉、合成樹脂等材料制作的能吸收電磁場能量的屏蔽,也可與普通屏蔽配合使用。
(8)屏蔽體只宜于有一點和接地線相連接。接地線應盡可能短,并最好不要是1/4波長的奇數(shù)倍,采用矩形截面的接地線比圓形截面好。
(9)當高頻設備功率較大或屏蔽裝置較接近其他設備時,屏蔽裝置最好單獨接地,以免對別的設備產(chǎn)生電磁干擾。
(10)屏蔽層與電磁輻射源的間距。對于高頻輸出變壓器,水平間距不小于200~300mm,垂直間距不小于50~60mm。對于輻射源為高頻振蕩回路的屏蔽層,間距可再大些;如有良好的高頻電氣接觸性能和良好的高頻接地,間距可以在100~200mm。高頻輸出線的屏蔽,間距為工作波長的1/4。
(11)高頻接地是將高頻源屏蔽體或屏蔽部件內感應生成的高頻電流通入大地,使屏蔽體本身不致成為高頻輻射的二次干擾源。必須根據(jù)不同頻率按規(guī)定做好接地。
除了上述電磁場防措施以外,將電磁輻射源與其他線路、設備、元件隔離也是減少電磁輻射和電磁干擾影響的措施。
思考題
1-1 雷電是如何產(chǎn)生的?按照雷電的危害方式,把它分為哪三種類型?
1-2 什么叫保護接地?什么叫保護接零?它們的作用是什么?有什么區(qū)別?
1-3 什么叫工作接地、重復接地?它們各有什么作用?
1-4 什么叫接地裝置?接地裝置包括哪些部分?
1-5 引起電氣火災和爆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應采取哪些方面的防范措施?
1-6 產(chǎn)生靜電的基本過程是什么?消除靜電的危害主要從哪些方面著手?
1-7 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危害有哪些?防止電磁場危害的措施有哪些?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