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耳能聽見的聲頻在20Hz~20k Hz內(nèi),實際上最常聽見的聲頻為128Hz~10k Hz。所謂赫茲(Hz),就是每秒鐘內(nèi)同形波循環(huán)次數(shù),典型的波形為正弦波,而噪聲是統(tǒng)計學上隨機的聲振蕩。對不同材料,聲波通過的速度是不同的,在20℃水中為1500m/s,在木材中為3350m/s,在鋼材中為4900m/s,在石英晶體中達到5500m/s,而在橡皮中只有40~50m/s。
一般以分貝(d B)作為聲級N的單位,分貝是無量綱量,可以用聲音的功率W1與基準功率W2(人耳剛能聽到的聲音功率,為1000Hz聲波的最低聲能通量)之比的對數(shù)表示,對數(shù)的底為10,即
以一個聲源通過輕質混凝土隔墻的能量變化來解釋有關的聲學概念。隔墻厚20cm,墻左側有一聲源,聲能通量為1000000單位(每單位為10~12W,以W2表示,即人耳所能聽到的1000Hz聲波的最低聲能通量),經(jīng)過墻面吸收和內(nèi)部振動,損耗共計499968單位,反射回墻左側的為500000單位,透過隔墻為32單位,則該墻的有關聲學系數(shù)如下:
聲損耗系數(shù)=499968/1000000=0.5,為在給定頻率下,被分界面(表面)或介質吸收的聲能通量與入射聲能通量之比。
聲透射系數(shù)=32/1000000≈0,在為給定頻率下,經(jīng)過分界面的透射聲能通量與入射聲能通量之比。
吸聲系數(shù)(SAC)=499968/1000000+32/1000000=0.5,為在給定頻率下?lián)p耗系數(shù)與透射系數(shù)之和。
降噪系數(shù)(NRC)為頻率在250Hz、500Hz、1000Hz、2000Hz時測得的吸聲系數(shù)的平均值,例如磚墻(未粉刷)為0.05,絨氈為0.45~0.75。
傳聲損失(STL)或稱隔聲量=60d B-15d B=45d B,為入射聲能與透射聲能相差的分貝數(shù)。如能達到45~55d B,隔聲效果已非常明顯。通常墻身越厚,隔聲效果就越好,但隔墻如開有窗口,則隔聲效果將大為降低。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