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xué)會放下,才能得到屬于自己的快樂
上帝在關(guān)上你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給你開一扇窗。世界上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放下了他們本來擁有的,卻得到了別人無法擁有的。
放下才會有所得,是一種辯證的看待問題的方式,也是一種處世哲學(xué)和人生智慧。放下與得到,如同馬車的兩只車輪,小舟的兩只船槳,都有著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比如放下對金錢的追逐,會收獲精神的滿足;放下虛偽的面具,就會贏得真誠的友誼;放下顯赫的功名,會回歸生命本質(zhì)的平淡……放下,不是讓我們憤世嫉俗或者遠離紅塵,而是要做一個聰明的人,懂得區(qū)分什么是生命中的必需品,什么是生命中多余部分。把這些多余的部分剔除,才能讓一個人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被一些煩心瑣碎的事情所牽絆,也只有這樣才能擁有一個成功而幸福的人生。
人的一生需要很多抉擇,放下的過程其實就是我們在做生活的選擇題,只有把糟粕去除掉,留下真正重要和有價值的東西,那么你成功的概率才會增加,最終獲得的也更多。放下自卑,會活得自信;放下抱怨,會活得舒坦;放下猶豫,會活得瀟灑;放下狹隘,會活得自在。只有該放下時放下,你才能夠騰出手來,抓住真正屬于你的快樂和幸福。
人生一世,面對無限的誘惑,“放下”恰恰是我們在生活中很難做得到的。其實,放下與得到正是生活中的兩面。得與失總是相輔相成的,正如一句該語所說:“上帝在關(guān)上你一扇門的時候,總會給你開一扇窗。”世界上許多人因為各種原因放下了他們本來擁有的,卻得到了別人無法擁有的。
有位滿腹心思的貴族拿了兩只花瓶到佛前獻禮,佛說:放下!“貴族放下左手中的花瓶。佛又說:放下!他放下右手中的花瓶。佛還是對他說:放下!”貴族說:“我已經(jīng)是兩手空空了,沒有什么可再放下,你還要我放下什么?”
佛說:“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心與念想,當你把這些統(tǒng)統(tǒng)放下,再沒什么了,你才能從桎梏中解脫出來?!辟F族終于明白了“放下”的道理。
在這個故事中,佛教我們放下才能解脫,也就是放下才能獲得人生的另一番美景。在生活中我們也會屢屢用到“放下”這種智慧。如果你不放下原來的崗位,就不會得到新的工作平臺;如果你不放下一段令你傷心欲絕的戀情,你就不會敞開心扉再次尋找真愛;如果你不放下每一次為了金錢而加班干活的機會,就會錯過和家人一起享受溫馨晚餐的時刻。
縱觀人間世事,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這是常理,可有些人總想不通這層道理,只要涉及個人利害得失之事,總少不了去爭,去斗。殊不知,這種做法只會給人帶來莫名其妙的煩惱,難以言狀的痛苦,排解不了的憂愁。
28歲的小童通過相親認識了一個很不錯的男孩,由于兩人互有好感,很快確立了情侶的關(guān)系。不過,最近小童卻很煩惱。她總是跟男友為雞毛蒜皮的事吵架,吵后兩人就開始冷戰(zhàn),后來還是小童主動找男朋友,表示和解。小童很喜歡現(xiàn)在的男朋友,因此對他看管得很嚴。這天她上男朋友的QQ,想看男朋友的聊天記錄,男朋友死活不讓她看,還埋怨小童猜忌心重、一點都不信任他。小童承認是有點神經(jīng)質(zhì)了,因為他們剛在一起的時候,男朋友和前女友剛剛分手不久,所以她總覺得他們還藕斷絲連。一想到這些,小童就更加不安,拼命搜索男朋友“作案”的蛛絲馬跡。男朋友實在受不了她的24小時“監(jiān)控”,兩個人的關(guān)系越來越緊張。
小童回家向媽媽抱怨。媽媽勸小童:“愛情就像手里的沙子,你攥的越緊就流得越快,當你把對方看得越緊,他就會離你越遠。就像放風(fēng)箏,手中的風(fēng)箏線你拽得越緊它就越容易斷,只有一松一緊才能把它放得更高更遠,愛情就是這樣,只有給它以空間和自由,才能持續(xù)得更長久?!?/p>
通過和媽媽這次貼心的交流,小童終于明白是自己抓得太緊了,反而招致男朋友的反感。最后,她主動向男朋友承認了錯誤,挽救了自己的愛情。最近,小童正在為自己的婚禮幸福地忙碌著。
可見,小童如果不及時懂得要適當放手的道理,很可能會把一段美好的愛情葬送在自己手里。正因為媽媽的及時勸導(dǎo),小童放下了心里的猜忌,放下了自己內(nèi)心的不安全感,從而收獲了一份美好的愛情。
人生在世,有所得,必有所失。孟子深諳這個道理,因此他說:“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钡檬窍噍o相成的,這正是福禍相依的道理。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