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油漆,亮大門, 冰窖胡同李善人
“冰窖胡同李善人”是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家宅院坐落在天津東門里,虎座門樓,高臺階,大門外高懸大匾“太史第”,門洞里有一方大匾,上書“孝廉方正”。全宅共有八個四合院,每院為北正房五大間,南倒座五大間,東西廂房各三間,雕梁畫棟,裝修富麗。另有門房、賬房、轎房、馬號,并建富有園林景色的后花園一座。平時,“李善人”大門口總有兩名紳商保衛(wèi)局的士兵荷槍守衛(wèi),門禁森嚴,行人側目。到1924年李家遷往英、法租界為止,一直住在這里。天津人稱“黑油漆,亮大門”,無非是說李家的氣派和財勢的顯赫。
“李善人”原籍江蘇昆山,大約在清代康熙年間來到天津衛(wèi)落戶,住在北門里戶部街。后有一支生活比較好,遷到東門內(nèi)二道街東頭的冰窖胡同。李家在天津初露頭角的是顯赫一時的李春城。
李春城(1826─1872),字筑香,在李家本族中排行第八,被稱為“李善人”第一代。咸豐元年(1851年),舉“孝廉方正”,先以州同知用,復敘為通判知州,后又捐納員外郎,于同治元年(1862年)詮授刑部四川司員外郎,不久告歸回津?!袄钌迫恕钡姆Q號是從李春城這一代開始的。李春城的正妻吳氏,被稱為“李八老太太”,平時好吃齋念佛,為了向別人顯示她“心慈”,好做“善事”,經(jīng)常買些活鳥、活魚“放生”;遇到家中喜壽大事,待客的酒席一律不上鴨子,說是不愿“殺生”。李家對各地廟宇,大事布施;每到冬季,施舍棉衣、小米粥;各地逃到天津城里的難民到李家討飯,均給予接濟。于是社會上流傳李家“樂善好施”,是“善人”,李家也欣然領受。后來,李家又在東南城角草廠庵開設“李善人粥廠”,專門收容乞丐。李春城死后,其子孫繼續(xù)辦“善舉”。清廷官方或天津士紳要辦一些賑濟,均選有聲望的李家來出面主持。于是“李善人”的名聲就廣泛流傳開了。清末民初,有一個專在各大鹽商富戶走門串戶的女藝人,人稱“于瞎子”,彈得一手好琵琶,曾把“李善人”家及“善舉”編入“天津八大家”的唱段里面。因此,“李善人”之名不脛而走,成為當時天津公認的“八大家”之一。
李春城有四個兒子:士銘、士士鈺、士锜。在社會交往中,他們都以字、行,分別稱為子香、嗣香、幼香、稚香,為“李善人”的第二代?!袄钌迫恕钡牡谌?,按“寶”字排,有寶誠(頌臣)、寶詩(贊臣)、寶詵(藎臣)、寶謙(益臣)等弟兄十個,他們利用財富和“善人”之名廣結官僚政客。第二代李士鈺的女兒李寶慧嫁給了袁世凱的兒子袁克安,第三代李寶詩的兒子李家
與曹錕之女結婚,李寶詵之子李家祁與曹錕之弟曹銳之女結婚。李家還和江西督軍陳光遠、天津警察廳長楊以德都有親戚關系。
李善人花園的藏經(jīng)閣(今人民公園內(nèi))
李家自發(fā)家以后,衣食奢麗,婢仆成群。傳說李春城的妻子死后的“大出殯”,就花了30萬兩銀子。李家后代子孫恣縱享受,盡情揮霍,財富耗費不貲,特別是民國(1912年)以后,軍閥混戰(zhàn),李家?guī)状问艿杰婇y的敲詐勒索,元氣大傷,而經(jīng)營的各企業(yè)商號又相繼蜷縮或倒閉,財力逐漸枯竭。民國十八年(1929年),李家兄弟十人分家析產(chǎn),大家族從此瓦解。
1947年10月,天津發(fā)生了一起“箱尸案”,中天電機廠副經(jīng)理李寶,因與中國父親、德國母親的混血姑娘施美麗重婚而殺掉發(fā)妻董玉貞,并將董的尸體肢解,后被發(fā)現(xiàn)而判處死刑。這個李寶
據(jù)說是“李善人”的本家。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