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救國講演周刊》和《時事公報》
五四時期,溫州最有影響的愛國報刊為《救國講演周刊》,它發(fā)刊于1919年夏,由鄭振鐸與陳仲陶等人創(chuàng)辦。鄭振鐸是我國現(xiàn)代杰出的愛國主義者和社會活動家,又是著名作家、學者,也是國內(nèi)外聞名的收藏家、訓詁家。他原籍福建長樂縣,1989年出生在浙江的永嘉(今溫州市)。1917年靠親友的幫助,到北京鐵路管理學校(一說北京俄文專修館)求學,課余讀了不少西方社會學著作和俄國批判現(xiàn)實主義文學作品,思想上、文學上都受到啟蒙教育。1919年6月暑假期間,鄭振鐸從北京回到家鄉(xiāng)。當時,“五四”風暴席卷溫州,鄭即投入當?shù)厝罕姁蹏\動,積極參加各種集會并發(fā)表演說,結合自身經(jīng)歷介紹北京爆發(fā)五四運動情況,同時與省高等學堂(浙江大學前身)畢業(yè)生陳仲陶等組織救國講演周刊社。
《救國講演周刊》用正楷行書書寫,毛邊紙紅黑二色石印,24開本,每期二三十頁,售價銅元5枚。該刊由鄭振鐸主編,反帝反封建旗幟鮮明,內(nèi)容有言論、時評、記載、講演稿、調查、藝文、來件等欄,另有插畫、廣告?!坝涊d”一欄,主要刊錄國內(nèi)外大事及溫州愛國排日新聞,其中就北洋政府喪權辱國、各地民眾奮起反抗等,曾作詳細報道。本埠新聞記有學生國貨販賣團活動,以及奸商批購日貨被學生查處等等。鄭振鐸為《救國講演周刊》采寫過多篇新聞,有一篇標題是《私運日貨被獲》,文中寫道:
前日廣濟船到,學生會前往檢查,于水手私貨中搜獲日本草帽、皮鞋扣等物,當即立予扣留。訪系城內(nèi)元大等兩店之物,因前往質問,議定除將各貨燒毀外,并罰銀若干,以為設立提倡國貨木牌之用云。
另外幾個欄目,如“調查”欄編發(fā)國貨品種目錄,也刊登國貨廣告?!八囄摹睓谠l(fā)表陳去病與徐自華悼秋瑾詩文,為風行一時的慷慨悲歌之作?!皝砑睓诳龅摹队兰吴叻麉^(qū)青年聯(lián)合救國會啟》,文內(nèi)披露大街(今解放路)馬增記洋行偷運日貨進口,從徐家橋起運,被學生得知搜出,旋在三港廟江邊燒毀。這個救國會的發(fā)起人,有張蔚、黃佐、邱青錢(即后來的國民黨將領邱清泉)等12人。此外,在“講演稿”欄,載有教員、學生、商界和女子講演團講演內(nèi)容,一致宣傳反帝愛國,有的還指斥購買日貨者自取其咎。
反帝反封建是五四運動的主要精神,這也正是《救國講演周刊》的宗旨,刊出的不少文章,矛頭直指地方封建軍閥和北洋政府。如有篇時評,強烈抗議當時福建軍閥迫害學生運動。文云:
佞臣媚敵,要港見奪;政府窳敗,信用盡失。我中華民國乃四萬萬人共戴之國,存亡與共,豈容坐視!學界發(fā)難于前,工商繼之,勇往直前,不撓不屈,類皆本諸愛國之誠,發(fā)為自決之舉。一時民氣發(fā)揚,迥異曩昔,斯誠國家之幸,而亦吾人所宜崇高扶植者也。顧閩之李厚基,竟以殘虐學生,聞其所逮捕,達三四百人之多,壓迫民氣,不遺余力,倒行逆施,聞者咋舌!(1)
愛國進步的思想,犀利劇烈的言論,本已為封建軍閥當局所忌,旋因發(fā)表關于“漏海道尹黃慶瀾”的報道,這就更加觸怒地方統(tǒng)治者。當時,甌道尹黃慶瀾對奸商漏米出海事件,處置不力且有包庇之嫌,溫州民眾甚是不滿?!稅蹏v演周刊》先是刊文揭露,繼之故意登載一條“漏海道尹乃甌海道尹之誤”的更正啟事,黃閱后大怒,派兵搜查刊物編輯部。1919年8月,該刊被強行查封,鄭振鐸等人聞風避逸?!稅蹏v演周刊》辦了近2個月,出版6或7期,刊行時間雖短,但通過對新文化、新思想的傳播,并得到民眾和工商界的支持,促進了五四初期溫州群眾運動的開展和深入。
寧波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開埠的城市之一。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根據(jù)條約,寧波于1844年1月1日開埠,羅卜聃為第一任英國駐寧波領事。不久,甬城江北岸成為外國人居留地,并被攫取一系列特權。開埠是被迫的,但使寧波從封閉走向開放,思想上、技術上都走在時代潮流的前列。五四運動爆發(fā),寧波學生愛國運動迅速轉為抵制日貨運動。在這次運動中,由金臻庠組織的愛國十人團及所辦《時事公報》格外引人注目。金臻庠號恨頑,筆名金雁橋,原籍鎮(zhèn)海。3歲喪父,家道中落。成長后在四舅幫助下出門求學。他看不慣斐迪中學洋人校長對學生的欺辱,忿而鼓動學生罷課,遂被開除學籍。無奈之下,先到上海當錢莊學徒,繼而返甬在幾所小學任教。由于思想激進,屢遭校長白眼,他便自立門戶,創(chuàng)立鐘靈小學。五四運動高潮迭起,金臻庠即積極響應,組織愛國十人團自任會長,并聯(lián)合張傳疇領導的學生會,雷厲風行地查禁日貨。他們深入街道商鋪,依靠青年店員,掌握內(nèi)情,打擊奸商,頂住威脅利誘,當眾大量燒毀日貨,一時聲勢浩大。
以金臻庠為首的救國十人團為揭發(fā)奸商罪行,投書當時寧波最大的《四明日報》,卻遭拒登。原來該報主辦人烏崖琴,穩(wěn)健有余,膽略不足,接到來稿望而生畏,害怕出事,不敢付排。金臻庠見群情憤慨,發(fā)起自辦《時事公報》。他邀集志同道合的青年朋友烏一蝶、莊禹梅參與辦報,提出宗旨是:“以戰(zhàn)士姿態(tài),本無畏精神、不偏不倚態(tài)度、公理正義立場、披荊斬棘作風,為民眾作喉舌,為文化充前驅?!?sup>(2)該報順應社會發(fā)展潮流,符合人民的反帝愛國愿望,堅持正義,不畏權貴,很快贏得了讀者,期發(fā)量最高時達15000余份,成為浙東首屈一指的大報。原《四明日報》主要成員也紛紛相率來歸,烏崖琴的侄兒烏一蝶成了《時事公報》的臺柱。
《時事公報》于1920年6月1日問世,日刊,初出對開1大張,后增至2~3大張,報名題字系于右任手筆。創(chuàng)刊后,他們分工合作,各盡其才。金臻庠出任經(jīng)理,烏一蝶主持筆政,張樾僧、姜伯喈當總管理,畢維萼長營業(yè)部兼廣告科,陳荇蓀年富力強跑外勤,唐麟書任會計兼出納。辦報伊始,金臻庠無黨無派,無官方津貼,資金困窘。此時其胞兄金潤庠已是民豐造紙廠老板,但他唯恐其弟得罪各方,不同意《時事公報》辦報宗旨,故不愿提供資助。金臻庠拿出自己和妻子劉綏華母家所有的積蓄八百大洋,又向寧紹輪船公司、杭甬鐵路局高薪職員募來資金400余元,并借用寧波印刷公司機器設備勉強出版。不敷周轉時,上海金融巨子俞佐庭曾多次捐助維持費。
誕生于五四愛國運動中的《時事公報》,創(chuàng)刊之初便十分注重關乎國計民生的國內(nèi)外大事,辟有“本報特約專電”、“特約譯電”、“中外要聞選錄”等欄目,及時編發(fā)相關報道。尤其把宣傳愛國排日放在首要,刊出大量抵制日貨、廢止“二十一條”的新聞和評論。如曾以大號標題《國人注意!抵制日貨》,載文反映中國人民堅決要求政府取消“二十一條”及收回旅大。為此開拓報道的深廣度,增辟“特約通信”欄,并在北京、上海、武漢等城市專聘特約記者,報道范圍具有全國性。在此期間,該報副刊《新月》的“問題討論”專欄發(fā)過專文,介紹馬克思主義剩余價值等學說。報紙上還設有“新思潮”、“管理研究”欄目和《星期增刊》,專供經(jīng)過五四運動洗禮的青年讀者閱覽。大革命失敗后,該報一度刊登反共文章,但關于1925年五卅運動,特別是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其報道和言論,大都表現(xiàn)出進步傾向,在當?shù)禺a(chǎn)生積極而廣泛的影響。
總的來看,《時事公報》本著“戰(zhàn)士姿態(tài)”、“無畏精神”,持正義的辦報立場,從不屈服于權貴。一次寧波鎮(zhèn)守使王桂林兒子結婚,賓客盈門,獨不見金臻庠前去道賀。不僅如此,金還聲言“我若趨奉官廳,就不必辦報了”。王桂林說:“別人眼睛長在額角上,金臻庠眼睛簡直搬到頭頂心”,因之銜恨尋求報復。1922年5月,鎮(zhèn)??h署捉獲一名盜匪,查系炮臺司令部張伯岐部下士兵。莊禹梅寫了題為《兵化為匪之可危》的社評??龊螅瑥埐獔笳埻豕鹆植榫冇浾?。金臻庠與莊禹梅被迫投案,關押25天獲釋。經(jīng)過這一事件,讀者交口贊許,報紙聲譽益隆。金平時也常說:“報紙不封不是好報紙,編輯不抓不是好編輯。”由于《時事公報》堅持正義、公正的立場,受到當?shù)孛癖姷膹V泛支持,從而成為民國年間寧波出版時間最長、發(fā)行量最大、社會影響最廣的民辦報紙。從1920年創(chuàng)辦至1948年10月被國民黨當局飭令???,前后長達28年。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