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開五葉
“一花開五葉”所指的是禪宗的宗派源流。這句話源于達摩初祖的一首偈子。宋朝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中有記:
吾本來茲土,傳法渡迷情,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
關于這首偈子,有這樣一個說法。相傳禪宗是由菩提達摩在南北朝時從印度帶到中國來的,達摩見過梁武帝之后,感覺話不投機,就北上河南,在少林寺面壁九年,靜待法緣,終于有一博學善士,名叫神光,前來拜見。初時達摩默然端坐,不理不睬,后來神光竟然在雪地里站了一夜,達摩告誡他說,修禪學佛是件很艱苦的事,神光為表明自己的心意,斷然將自己的一條胳膊砍了下來,終究感動初祖,收其為徒,取名慧可。這也是禪宗史上非常著名的“立雪斷臂”的故事來源。而后,達摩將衣缽及《楞伽經》四卷傳于慧可,即為東土禪宗二祖,傳法即為上頭那首偈子。偈文的字面意思大概就是說:我來到中國傳教法門,救度迷昧的眾生。其后的禪門,將會有一位賢人出現,從其座下開演出五宗,將佛法發(fā)揚光大,自然修成正果。到六祖慧能之后,五宗分家,禪宗一脈興盛光大,一直被視為初祖的預言成真。
何謂“一花”?“一花”指的就是達摩初祖?zhèn)鞑サ街袊娜鐏矶U。關于“一花”之說,追根溯源,就要提起佛祖拈花微笑的典故?!段鍩魰肪硪挥涊d: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迦葉尊者,通常稱大迦葉,一名飲光,是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也是釋迦牟尼弟子中道德高尚的長者。釋迦牟尼對眾說法時拈花不語,五百弟子都默然,獨有迦葉微笑。于是佛祖把衣缽交付給迦葉,囑他等待未來彌勒佛下世降生,再把衣缽交付給彌勒。衣是袈裟,缽是食具,衣缽代表佛教的法統(tǒng)。因此,這里所說的“一花”就是指西天第二十八代祖師達摩所繼承下來的佛法。
何為“五葉”?“五葉”指的是六祖慧能門下發(fā)展出的五個宗派。從初祖達摩至六祖慧能,禪宗一直是單傳。首先是初祖達摩傳法于二祖慧可。而后便是三祖僧璨。三祖僧璨大師,出生于北齊時代,原來是一位虔誠信仰佛教的居士。后見二祖慧可,經過問答之后,二祖知道僧璨知見正確,悟理甚深,對他十分重視,為他剃度出家,取法名僧璨,并把衣缽傳給僧璨,僧璨遂為禪宗第三祖。四祖道信,俗姓司馬,蘄州人,在做沙彌的時候,就久仰僧璨大師的威望,后于三祖言下得大悟,感師法雨之恩,就在僧璨大師門下服役侍奉九年之久。后三祖將衣缽傳付于道信大師,道信為禪宗第四代祖師。五祖弘忍,據傳前生是一個栽花者,幸遇四祖求法,卻因年紀太大,未能如愿,后轉世投入四祖門下,而后得四祖衣缽,為禪宗第五代祖師。這就是禪宗前五祖一脈相承、衣缽相傳的大致歷程[1]。
關于六祖慧能得五祖衣缽也有一個耳熟能詳的小故事。六祖慧能,俗姓盧,遇五祖正在法堂里升座說法,慧能上前參禮。五祖與其對話,知他是個佛門法器,就不與多講,以免被別人妒忌,就叫他去米房里做舂米工作?;勰艿梅ê竽蠚w,隱居15年,繼至曹溪住寶林寺。后應請在韶州大梵寺說摩訶般若波羅蜜法,并傳授無相戒。嗣法弟子有行思、懷讓、神會、玄覺、慧忠、法海等40余人。法海集其言行為《六祖壇經》,是為南宗。神秀于弘忍圓寂后至荊州當陽山玉泉寺弘禪,20余年中門人云集,是為北宗。北宗主張“漸悟”,南宗主張“頓悟”。神會先后在南陽、洛陽大弘禪法,南宗繁衍出五宗七家,遂成禪宗正統(tǒng),大放異彩。而自從六祖慧能大師以后,為了要熄滅爭端,只傳法印,不傳衣缽。
“五宗七家”所指的是六祖慧能門下的五大派系。這五家宗派的大致形成發(fā)展情況是這樣的?;勰軅鞣ㄓ谀显缿炎尅⑶嘣兴?。南岳懷讓傳馬祖道一,馬祖道一傳百丈懷海,百丈懷海傳黃檗希運、溈山靈。溈山靈傳仰山慧寂,是為溈仰宗。
黃檗希運傳臨濟義玄,是為臨濟宗。
臨濟義玄傳興化存獎,興化存獎傳南院慧,南院慧傳風穴延沼,風穴延沼傳首山省念,首山省念傳汾陽善昭,汾陽善昭傳石霜楚圓,石霜楚圓傳黃龍慧南和楊歧方會,是為黃龍、楊歧二派。
青原行思傳石頭希遷,石頭希遷傳天皇道悟和藥山惟儼,天皇道悟傳龍?zhí)冻缧牛執(zhí)冻缧艂鞯律叫b,德山宣鑒傳雪峰義存,雪峰義存?zhèn)髟崎T文偃,是為云門宗。
雪峰義存?zhèn)餍硯焸洌硯焸鋫鞯夭毓痂?,地藏桂琛傳清涼文益,是為法眼宗。藥山惟儼傳云巖曇晟,云巖曇晟傳洞山良價,洞山良價傳曹山本寂,是為曹洞宗。
這樣,屬于南岳系的,有溈仰宗、臨濟宗,以及臨濟門下派生出來的黃龍、楊歧二派;屬于青原系的,有曹洞宗、云門宗、法眼宗,共成五宗七家[2]。
五家宗派的主要特點,天隱修祖概括為下面五句話:臨濟是“怒雷掩耳”。溈仰是“光含秋月?!辈芏词恰叭f派朝宗?!痹崎T是“乾坤坐斷。”法眼是“千山獨露?!边@樣看來五家在度生方便,隨機接物的風格上,略有不同,而歸根到底,同出一源,本無差別,這真是“等閑識得春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眻A瑛大師有一首詩,揭示了曹溪門下的禪風:
轟轟烈烈似雷霆,棒喝交馳不暫停,
迫得頂門開正眼,相逢原是本來人。
(肖婧)
【注釋】
[1]參鑒明法師:《佛法概要》,上海市佛教協會1990年印。
[2]明堯明潔:《禪宗五宗七家語錄》編者序,《禪》,2008年第1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