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說來,皮膚可分為如下五大類:
(1)正常皮膚(中性):特點是健康、組織致密、皮脂和汗腺分泌通暢,且光滑細膩。但受季節(jié)影響較大,夏天趨向油性,冬天趨向干性。
(2)干性(缺油)皮膚:由于自身健康、營養(yǎng)及護膚等方面的問題,皮脂分泌減少,使皮膚干燥、缺油。受季節(jié)影響較大。
(3)干性(缺水)皮膚:特點是皮膚組織欠緊湊堅實,毛孔不明顯,表皮較厚,水分不易蒸發(fā);皮膚潔白、細膩,但易生皺紋。這種皮膚很敏感,經(jīng)不起環(huán)境和情緒變化的影響,容易過早地衰老。
(4)油性皮膚:特點是毛孔明顯、粗大,皮脂腺分泌旺盛,易生粉刺和小疙瘩。臉上常像涂了一層油,特別是額頭、鼻梁、下巴等處。皮膚色澤較深,為淡褐色或褐色,甚至為紅銅色。此類皮膚的酸堿度不平均、不穩(wěn)定,當堿性過強時,皮膚容易出現(xiàn)斑點。
(5)混合性皮膚:為干性和油性皮膚的混合。油性部位呈T字形,包括前額、鼻梁及面頰兩側,而眼周及頸部則為干性。據(jù)統(tǒng)計,女性大約有80%屬于混合性皮膚。
怎樣判斷皮膚的類型呢?簡單的判斷方法是以洗臉后30分鐘為標準時間,檢測自己皮膚繃緊感時間的長短。一般洗臉后皮膚繃緊感在30分鐘消失的,屬中性皮膚;20分鐘內(nèi)繃緊感消失的,為油性皮膚;40分鐘以上繃緊感消失的則屬于干性皮膚。
總之,不論您屬于哪類皮膚,都要以科學的方法加以保護。只有這樣,皮膚才會柔嫩潔白、滋潤光澤,充滿青春的活力。
另外,皮膚尚可分為堿性皮膚和酸性皮膚兩大類。所謂堿性皮膚和酸性皮膚,是指皮膚表面的pH狀態(tài)。pH是指血液和皮膚表面皮脂膜的酸度和堿度。數(shù)值從0到14,以中間7為中性,7以下為酸性,7以上為堿性。據(jù)專家測定,一般健康皮膚呈弱酸性,pH為6.0最標準。一旦皮膚的pH超過6.5時,細胞就會被破壞,使皮膚粗糙、過敏,有時還會出現(xiàn)濕疹、斑疹。
皮膚的酸堿性變化,在美容上具有特殊意義。比如:干性皮膚皮脂分泌量少,pH>7,呈堿性。另外,當體內(nèi)的pH<7傾向酸性時,皮膚的pH>7就傾向堿性。所以,在飲食上,過多攝取酸性高的肉類食品,使血液酸性變強,對人體尤其是皮膚會形成很大的威脅。為了使皮膚能經(jīng)常保持弱酸性,在飲食上應注意選擇新鮮蔬菜和水果,盡可能少吃糖果、糕點等能使血液酸性增強的食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