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nóng)村常見的草藥,你認識幾種?
濱藜屬Atriplex Linn.
·海濱藜
Atriplex maximowicziana Makino
本省及我國東南沿海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灘沙地。
全草:性涼,味淡。利水消腫。主治水腫。
甜菜屬Beta Linn.
·甜菜 別名糖蘿卜(通稱)、菾菜根(《本草綱目》)、菾菜(《名醫(yī)別錄》)
Beta vulgaris Linn.
杭州、鎮(zhèn)海、黃巖偶見有引種。全國各地普遍種植。
根(甜菜根):性平,味甘。通經(jīng)脈,下氣,開胸膈。主治經(jīng)脈不通、氣滯胸悶等癥。
·牛皮菜 別名莙荙菜(《本草綱目》),牛皮菜(《滇南本草》),甜菜(《日華子本草》),石菜(《本草求原》),厚皮菜、海白菜(陜西),杓菜(廣東)
Beta vulgaris var.cicla Linn.
本省及我國華南、西南地區(qū)常見栽培。
莖葉:性涼,味甘。清熱涼血,行瘀止血。主治麻疹透發(fā)不快、熱毒下痢、經(jīng)閉、淋濁、癰腫、骨折等癥。種子: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主治小兒發(fā)熱、痔瘡下血等癥。
藜屬Chenopodium Linn.
·尖頭葉藜 別名綠珠藜
Chenopodium acuminatum Willd.
產(chǎn)于本省各地。生于荒地、河岸和田邊。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河南亦有分布。
全草:疏風,散寒,止痛。主治風寒頭痛、四肢脹痛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狹葉尖頭葉藜[C.acuminatum ssp.virgatum(Thunb.)Kitam.],產(chǎn)于普陀、洞頭、瑞安。生于海濱沙灘、河灘沙堿地。江蘇、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河北、遼寧亦有分布。
·藜 別名灰菜、灰灰菜、灰條菜(通稱),灰藜、紅落藜、舜芒谷(《救荒本草》),灰藋(《本草拾遺》《本草綱目》),豬灰頭菜、野灰菜、灰堆頭菜、灰蓼(上海),灰藜(山西),灰莧菜(四川),銀粉菜(云南)
Chenopodium album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都有。生于山坡林緣、山腳、郊野路邊、堤埂、溝邊。
幼嫩全草:性平,味甘。有小毒。清熱,利濕,殺蟲。主治痢疾、腹瀉、濕瘡、癢腫、齲齒疼痛、毒蟲咬傷等癥。
〔附注〕功效相似的有灰綠藜(C.glaucum Linn.),產(chǎn)于本省北部沿海及島嶼。生于鹽堿地、江河邊、田野及村邊。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山東、江蘇、四川、西藏亦有分布。
·土荊芥(《生草藥性備要》) 別名臭草、臭蒿(通稱),紅澤蘭、天仙草、臭草、狗咬癀、鵝腳草(福建),臭沖蒿、鵝腳蒿(江西),虎骨香、虱子草、碎米臭草(湖南)
Chenopodium ambrosioides Linn.
產(chǎn)于長興、杭州、臨安、慈溪、余姚、寧波、奉化、嵊泗、定海、普陀、天臺、黃巖、洞頭、溫州、瑞安、泰順。生于村旁、曠野、路邊及河岸,多成片群生。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海南、四川、河北亦有分布。
帶果穗的全草:性微溫,味辛、苦。有毒。祛風除濕,殺蟲,止癢,通經(jīng),止痛。主治皮膚風濕痹痛、皮膚濕疹、瘙癢、鉤蟲病、蛔蟲病、蟯蟲病、痛經(jīng)、閉經(jīng)、蛇蟲咬傷等癥。
〔附注〕果實含揮發(fā)油(土荊芥油),其中含驅(qū)蛔素為驅(qū)蟲有效成分。本藥有劇烈刺激性,小兒較成人敏感。有腎、心臟及肝臟疾病或消化道潰瘍者禁用。
·細穗藜 別名小葉野灰菜(湖北)
Chenopodium gracilispicum Kung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生于山坡草地、林緣及河邊。江蘇、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四川、山東、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外用治療皮膚過敏。
·雜配藜 別名血見愁、大葉藜、大葉灰藜(東北),八角灰菜(吉林),雜灰藜、大葉灰菜(黑龍江),大葉藜(寧夏)
Chenopodium hybridum Linn.
產(chǎn)于本省各地。生于林緣、山坡灌叢間、路旁、溝邊等處。黑龍江、吉林、遼寧、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山東、四川、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血見愁):性平,味甘?;钛ń?jīng),止血。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各種出血(如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尿血)、瘡癰腫毒等癥。
·小藜 別名灰條菜(《本草綱目》),灰莧菜(《草木便方》),灰藜、水落藜(《救荒本草》),灰藋、金鎖天(《雷公炮炙論》),小灰莧菜、灰灰菜(四川),粉菜草、飛揚草(廣東)
Chenopodium serotinum auct.non Linn.
產(chǎn)于臨安、安吉。生于河岸、溝谷地、湖岸濕砂地。除西藏外,我國各地均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甘、苦。清熱解毒,除濕殺蟲。主治瘡瘍腫毒、疥癬風癢等癥。
地膚屬Kochia Roth
·地膚(《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蒿帚菜、掃帚菜、掃帚子、掃帚草、掃帚苗(通稱),掃帚秧(遼寧),落帚、獨帚(山西),鐵掃把子、觀音帚(四川)
Kochiascoparia(Linn.)Schrad.[Chenopodium scoparium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生于宅旁、荒野、路邊及海濱。
果實(地膚子):性寒,味甘、苦。清濕熱,利尿。主治小便澀痛、淋病、帶下、疝氣、風疹、瘡毒等癥,煎洗治疥癬、陰囊濕疹等癥。嫩莖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利尿通淋。主治赤白痢、泄瀉、熱淋、目赤、雀盲、皮膚風熱赤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鹽角草屬Salicornia Linn.
·鹽角草 別名草鹽角、海蒿、胖蒿子、海蓬子
Salicornia europaea Linn.
產(chǎn)于本省東北部沿海地帶(慈溪、普陀)。生于海濱的低濕地、鹽田旁。江蘇、山東、河北、山西、陜西、寧夏、甘肅、青海、新疆、內(nèi)蒙古、遼寧亦有分布。
全草:止血,利尿。主治吐血、便血、小便不利等癥。
豬毛菜屬Salsola Linn.
·無翅豬毛菜 別名刺沙蓬(《新華本草綱要》)、岡羊棲菜
Salsola komarovii Iljin
產(chǎn)于本省北部沿海和島嶼。生于海濱及河灘沙地。東北及河北、山東、江蘇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淡。平肝潛陽。主治高血壓、頭痛等癥。
·刺沙蓬 別名苲蓬棵(山東),大翅豬毛菜、豬毛菜(東北),風滾草(吉林)
Salsola ruthenica Iljin
產(chǎn)于普陀。生于海濱沙質(zhì)土上。東北、華北、西北及西藏、山東、江蘇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苦。平肝降壓。主治高血壓引起的頭痛、眩暈等癥。
菠菜屬Spinacia Linn.
·菠菜 別名波斯菜(《本草綱目》)、菠薐(《嘉祐本草》)、菠薐菜(《植物名實圖考》)、鸚鵡菜、鼠根菜
Spinacia oleracea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帶根全草:性涼,味甘。養(yǎng)血,止血,斂陰,潤燥。主治衄血、便血、消渴、大便澀滯等癥。果實:性微溫,味微辛、甘。祛風明目,開通關竅,利腸胃。主治風火赤眼、目眩等癥。
堿蓬屬Suaeda Forssk.ex Scop.
·堿蓬(《救荒本草》) 別名灰綠堿蓬,鹽蒿子、堿蒿子(通稱),鹽蓬(《救荒本草》)
Suaeda glauca(Bunge)Bunge
產(chǎn)于杭州、慈溪、普陀、椒江。生于海濱的堤岸、荒地、鹽田旁等鹽堿地土壤上。黑龍江、內(nèi)蒙古、河北、河南、山西、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山東、江蘇亦有分布。
全草(葉):性微寒,味微咸。清熱,消積。主治食積停滯、發(fā)熱等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