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花科】
吊鐘花屬Enkianthus Lour.
·燈籠花(《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深紅樹蘿卜(云南)、釣魚鉤樹(湖北)
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E.leveilleanus Craib.;E.himalaicum Hook.et Thoms.var.chinensis(Franch.)Diels]
產(chǎn)于臨安、淳安、臨海、龍泉、慶元、縉云、泰順。生于海拔860~1500米的山坡峭壁雜木林或山頂灌草叢中。長江流域以南均有分布。
花:清熱止血,調(diào)經(jīng)。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跌打損傷、外傷出血等癥。
·齒緣吊鐘花 別名九節(jié)筋、山枝仁、莫鐵硝、野支子(四川),黃葉吊鐘花(貴州)
Enkianthus serrulatus(Wils.)Schneid.[E.quinqueflorus Lour.var.serculatus Wils.]
產(chǎn)于本省西南部、西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800~1600米的山坡。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祛風除濕,活血。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等癥。
南燭屬Lyonia Nutt.
·南燭(《開寶本草》) 別名牛筋(《本草拾遺》),烏草(《開寶本草》),墨飯草、楊桐(《本草綱目》),狗胡椒、牛醉木、珍珠花(《植物名實圖考》),烏飯樹(浙江),飯筒樹、烏飯子(江西),苞越橘(江蘇)
Lyonia ovalifolia(Wall.)Drude[Andromeda ovalifolia Wall;Pieris ovalifolia(Wall.)D.Don;Xolisma ovalifolia(Wall.)Rehd.]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半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中或路旁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陜西亦有分布。
葉:性平,味酸、澀。益精氣,強筋骨,止泄。主治皮膚瘡毒、麻風等癥。果實:性平,味酸、甘。益腎固精,強筋明目。主治夢遺、久痢久瀉、赤白帶下等癥。根:消腫祛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閉合性骨折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小果南燭 別名南燭、毛米飯花、野烏飯子(浙江),白心木(湖北)
Lyonia ovalifolia var.elliptica(Sieb.et Zucc.)Hand.-Mazz.[Andromeda elliptica Sieb.et Zucc.;Pieris ovalifolia Wall.var.elliptica(Sieb.et Zucc.)Rehd.et Wils.]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半山區(qū)。生于向陽山坡、路邊、溪澗、河邊灌叢。長江以南均有分布。
根:性平,味甘、酸?;钛?。主治跌打損傷。枝、葉、果實:性溫,味甘。有毒。祛風解毒,強壯滋補,健脾止瀉。主治脾虛腹瀉、頭暈目眩、跌打損傷等癥。
·毛果南燭
Lyonia ovalifolia var.hebecarpa(Franch ex Hemsl.)Chun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半山區(qū)和丘陵地區(qū)。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坡、山谷林中或路旁灌叢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貴州、四川、云南、陜西亦有分布。
根、葉:功效同小果南燭。主治跌打損傷等癥。
馬醉木屬Pieris D.Don
·馬醉木 別名梫木(《本草拾遺》),日本馬醉木、藍盤子、五棱椒(浙江)
Pieris japonica(Thunb.)D.Don ex G.Don[Piereis polita W.W.Smith]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半山區(qū)。生于海拔200~1600米的山坡、溝谷和山頂?shù)牧窒?、灌叢中。安徽、江西、福建、臺灣亦有分布。
根、葉:性涼,味苦。有毒。清熱,止瀉,殺蟲。主治中暑吐瀉、疥瘡等癥。枝葉可作殺蟲農(nóng)藥。
·美麗馬醉木 別名興山馬醉木、長苞美麗馬醉木(西藏),細梅樹、炮仗花(云南)
Pieris formosa(Wall.)D.Don[Andromeda formosa Wall.;P.bodinieri Lévl]
產(chǎn)于開化。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常綠闊葉林中。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全株:消炎止痛,舒筋活絡。主治癰瘡腫毒、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等癥。
杜鵑花屬Rhododendron Linn.
·安徽杜鵑 別名黃山杜鵑(浙江)
Rhododendron anhweiense Wils.
產(chǎn)于安吉、淳安、臨安、龍泉。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溝谷闊葉林中或山頂矮林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西、廣東亦有分布。
根:活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等癥。葉、花:消炎,殺蟲。主治瘡瘍腫毒、毒蟲咬傷等癥。
·腺萼杜鵑 別名腺萼馬銀花
Rhododendron bachii Lévl.
產(chǎn)于本省部分山區(qū)。生于疏林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葉:止咳化痰,平喘。主治咳嗽、哮喘等癥。
·刺毛杜鵑 別名張賓杜鵑、狗腳骨、牛舌柴(浙江),太平杜鵑(廣西)
Rhododendron championae Hook.
產(chǎn)于龍泉、慶元、景寧、麗水、文成、泰順、平陽。生于海拔300~1100米的向陽山坡、林緣、灌叢或路邊。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根、枝:性溫,味澀。祛風解表,活血止痛。主治咳嗽、月經(jīng)不調(diào)、跌打損傷等癥。
·丁香杜鵑 別名華麗杜鵑(浙江)
Rhododendron farrerae Tate ex Sweet
產(chǎn)于遂昌、龍泉、樂清。零星散生長于海拔350~1600米的山頂及山坡灌叢中。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亦有分布。
全株:性平,味苦、微酸、微澀。疏風,止咳。主治感冒、咳嗽痰多等癥。
·云錦杜鵑 別名天目杜鵑(浙江)
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
產(chǎn)于安吉、臨安、淳安、諸暨、奉化、天臺、臨海、遂昌、龍泉、慶元、云和、景寧、縉云、樂清、瑞安、文成、泰順。生于海拔400~1600米的溝谷闊葉林中或山頂灌草叢。陜西、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花、葉:清熱解毒,斂瘡。主治皮膚抓破潰爛、瘡毒等癥。根:散瘀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等癥。
·喇叭杜鵑 別名馬纓花(湖北)
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ssp.discolor(Fanch.)Chamberlain[R.discolor Franch.]
產(chǎn)于本省北部、西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900~1600米的林下或密林中。陜西、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皮: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血。主治出血、衄血、咯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花:解毒止痛。主治跌打損傷、皮膚潰爛等癥。
·麂角杜鵑 別名羊角杜鵑(浙江)、老虎花(湖南)
Rhododendron latoucheae Franch.
產(chǎn)于臨安、淳安、開化、江山、衢州、金華、仙居、臨海、遂昌、龍泉、慶元、云和、縉云、麗水、樂清、瑞安、文成、泰順、平和。生于海拔400~1500米的山坡灌叢中或闊葉林中。江西、福建、廣東亦有分布。
花、葉:性溫,味甘、酸。疏風行氣,止咳祛痰,活血化瘀。主治風濕痹痛、肺虛咳嗽、跌打損傷等癥。
·滿山紅 別名三葉杜鵑(浙江)、映山紅(江西)
Rhododendron mariesii Hemsl.et Wils.
產(chǎn)于全省丘陵地區(qū)至山區(qū)。生于海拔50~1800米的山坡灌叢或山頂針闊混交林。河北、陜西、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葉:性溫,味苦、辛?;钛{(diào)經(jīng),止血,利濕,止咳平喘祛痰。主治肺熱咳嗽、哮喘、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崩漏、跌打損傷等癥。
·羊躑躅(黃杜鵑) 別名鬧羊花、黃牯?;?、黃喇叭花(浙江),一杯倒、三錢三(廣西)
Rhododendron molle(Bl.)G.Don[Azalea mollis Bl.]
產(chǎn)于德清、杭州、金華、臨安、淳安、建德、紹興、諸暨、嵊州、新昌、蘭溪、永康、天臺、臨海、遂昌、龍泉、縉云、麗水。生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坡灌叢或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成熟果(六軸子):性溫,味苦、辛。有大毒?;钛觯?zhèn)痛,定喘,止瀉。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等癥?;ǎ[羊花):性溫,味辛。有大毒。祛風除濕,舒筋活血,鎮(zhèn)痛止痛。主治風濕頑痹、骨折痛、牙痛、皮膚頑癬等癥。根:性溫,味辛。有毒。祛風,止咳,散瘀,止痛。主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神經(jīng)痛、咳嗽痰喘等癥。莖、葉:可殺蠅蛆、孑孓、釘螺。
·馬銀花 別名杜鵑(浙江)
Rhododendron ovatum(Lindl.)Planch.ex Maxim.
產(chǎn)于全省山區(qū)、半山區(qū)。生于偏酸性土壤的丘陵山坡和山地林中。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根:性溫,味辛。有毒。清熱利尿。主治濕熱帶下、小便淋濁、小便澀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毛果杜鵑 別名滿山白、照山白
Rhododendron seniavinii Maxim.
產(chǎn)于慶元、泰順。生于海拔400~1000米的山坡林中或林緣灌叢中。江西、福建、湖南、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葉:性涼,味辛。祛痰,止咳,平喘。主治咳嗽痰喘、哮喘等癥。
·杜鵑 別名山躑躅、山石榴、映山紅(《本草綱目》),艷山紅(《分類草藥性》),映山紅、山茶花(浙江),報春花、滿山紅(江西),應春花(河南),迎山紅(山東)
Rhododendron simsii Planch.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半山區(qū)。生于海拔500~1200米的山地疏灌叢或松林下。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根:性溫,味酸、甘。活血止血,祛風止痛。主治吐血衄血,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腸風下血、痢疾、風濕痛、跌打損傷等癥。葉:性平,味酸。清熱解毒,止血。主治癰腫疔瘡、外傷出血、癮疹等癥?;ǎ盒詼?,味酸、甘?;钛{(diào)經(jīng),祛風濕。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崩漏、跌打損傷、風濕痛、吐血、衄血等癥。
·長蕊杜鵑 別名彎柄杜鵑(浙江)
Rhododendron stamineum Franch.
產(chǎn)于本省西部山區(qū)。生于海拔500~1600米的灌叢或疏林內(nèi)。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陜西、四川、貴州、云南亦有分布。
枝、葉、花:解毒止痙。主治狂犬病。
越橘屬Vaccinium Linn.
·烏飯樹 別名南燭(《開寶本草》《植物名實圖考》),烏飯葉(浙江),飯筒樹、烏飯子(江西),秤桿樹、米碎子木(廣西),苞越橘(江蘇),米飯花(臺灣)
Vaccinium bracteatum Thunb.[V.spicatum(Lour.)Poir.;V.chinense Champ.]
本省及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均有分布。生于海拔1600米以下的山地、山坡灌叢或林下。
根(南燭根):性溫,味甘、酸。散瘀,消腫,止痛。主治牙痛、跌打損傷等癥。葉(南燭葉):性平,味酸、澀。益精氣,強筋骨,明目,止瀉。主治腎虛腰痛、風濕痹痛、泄瀉等癥。果實(南燭子):性平,味酸、甘。益腎固精,強筋明目。主治身體虛弱、久瀉夢遺、久痢久瀉、帶下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短尾越橘 別名小葉烏飯樹、烏飯子、早禾子樹(江西)
Vaccinium carlesii Dunn
產(chǎn)于臨安、淳安、建德、奉化、金華、臺州、麗水、溫州。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溝谷、山坡林下或灌叢中。安徽、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全株:性溫,味甘、酸。清熱解毒,止血,固精。主治夢遺、滑精、崩漏帶下、痢疾、跌打損傷等癥。
·無梗越橘 別名無梗烏飯樹(浙江)
Vaccinium henryi Hemsl.
產(chǎn)于臨安、淳安、遂昌、龍泉、慶元、泰順。生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頂及山岡灌叢或林下。陜西、甘肅、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亦有分布。
枝、葉:祛風除濕,消腫。主治風濕痹痛、瘡癰腫毒、跌打損傷等癥。
·黃背越橘 別名黃背烏飯樹(浙江)
Vaccinium iteophyllum Hance
產(chǎn)于本省北部、西北部山區(qū)。生于海拔700~1600米的山坡常綠林下。長江流域以南均有分布。
全株:祛風除濕,舒筋活絡。主治風濕痛、腰膝酸軟等癥。
·扁枝越橘(《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山小檗(《中國高等植物圖鑒》),扇子木(江西),青尖竹蘭、青姜竹蘭(湖南)
Vaccinium japonicum var.sinicum(Nakai)Rehd.[Hugeria vaccinioides(Levl.)Hara]
產(chǎn)于臨安、開化、武義、遂昌、龍泉、慶元、云和、景寧、縉云、麗水、瑞安、文成、泰順。生于海拔900~1700米的山脊林下或山頂灌叢。長江以南均有分布。
全株:疏風清熱,降火解毒。主治外感發(fā)熱、咽喉腫痛、癰腫疔毒等癥。
·江南越橘 別名米飯花(《中國高等植物圖鑒》),烏飯(江蘇),早禾酸、糯米飯、楊春花樹(江西)
Vaccinium mandarinorum Diels[V.donianum Maxim.var.hangchouense Matsuda;V.hangchouense(Matsuda)Komatsu]
產(chǎn)于本省山區(qū)和半山區(qū)。生于海拔1400米以下的山坡灌叢和林中。長江流域亦有分布。
果:性平,味甘。消腫。主治全身浮腫、跌打損傷等癥。
·刺毛越橘 別名刺毛烏飯樹(浙江)
Vaccinium trichocladum Merr.et Metc.
產(chǎn)于瑞安。生于山坡疏林或灌叢。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亦有分布。
果實:消食化積。主治疳積、消化不良、小兒疳積等癥。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