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十字花科】

        【十字花科】

        時間:2023-02-15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南芥屬Arabis Linn.·匍匐南芥別名鐵子芥、雪里開(浙江)Arabisflagellosa Miq.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天臺。江蘇、安徽亦有分布。東北及江蘇、河北、北京亦有引種栽培。主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癥,外用引赤發(fā)泡,也作食用辛香料。主治丹毒,產(chǎn)后瘀血腹痛、惡露不盡,血痢,瘡腫,便秘,粘連性腸梗阻等癥;外用治丹毒熱腫。〔附注〕湖南及江蘇的部分地區(qū)以本種種子作蕓苔子入藥?!哺阶ⅰ场墩憬≈兴幣谥埔?guī)范》2005年版收載。
        【十字花科】_浙江藥用植物資源

        南芥屬Arabis Linn.

        ·匍匐南芥(《中國十字花科植物志》)別名鐵子芥、雪里開(浙江)

        Arabisflagellosa Miq.

        產(chǎn)于安吉、杭州、臨安、天臺。生于海拔100~200米的陰濕林下溝邊或石縫中。江蘇、安徽亦有分布。

        全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止血。主治發(fā)熱、咽喉腫痛、癰腫瘡毒等癥。

        辣根屬Armoracia Gaertn.,B.Mey.et Scherb.

        ·辣根(《種子植物名稱》) 別名馬蘿卜(《經(jīng)濟植物手冊》《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西洋山萮菜(《植物學大辭典》)

        Armoracia rusticana(Lam.)Gaertn.,B.Mey.et Scherb.(栽培)

        本省庭園有栽培。東北及江蘇、河北、北京亦有引種栽培。

        根:性溫,味辛。利尿。主治消化不良、小便不利等癥,外用引赤發(fā)泡,也作食用辛香料。

        蕓苔屬Brassica Linn.

        ·油菜(《本草綱目》) 別名油菜子(通稱)、蕓苔(《唐本草》)

        Brassica campestris var.oleifera DC.

        本省有栽培。栽培于肥沃而排水良好的田地上。江蘇、江西、湖南、湖北、四川、陜西、甘肅亦有大量栽培。

        種子(蕓苔子):性溫,味辛。行血祛瘀,消腫散結(jié)。主治丹毒,產(chǎn)后瘀血腹痛、惡露不盡,血痢,瘡腫,便秘,粘連性腸梗阻等癥;外用治丹毒熱腫。莖、葉:性涼,味辛。散血消腫。主治勞傷出血、癰腫瘡毒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甘藍 別名苤藍(《滇南本草》),芥藍、擘藍(《農(nóng)政全書》),茄連、撇藍(《本草綱目拾遺》),玉頭、球莖(內(nèi)蒙古),芥藍頭(廣東),玉蔓菁(山西)

        Brassica caulorapa Pasq.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球莖、葉:性溫,味甘辛、微苦。利水消腫。主治熱毒風腫、脾虛火盛、小便淋濁、大便下血等癥。生食可止咳化痰,燒灰治腦漏、鼻疳,吹鼻治中風不語。葉及種子:主治食積、痰積、惡瘡等癥。

        ·青菜(通稱) 別名小油菜(《經(jīng)濟植物手冊》),油白菜(江蘇),小白菜、江門白菜(廣州)

        Brassica chinensis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葉:性涼,味甘。解熱除煩,消食祛痰,解酒。主治癤腫、乳癰、痰阻、肺熱、小便不利等。種子:性溫,味辛。消痰積,清肺熱。主治癰腫丹毒、肺熱咳嗽等癥。

        〔附注〕湖南及江蘇的部分地區(qū)以本種種子作蕓苔子入藥。

        ·芥菜(通稱) 別名芥(《名醫(yī)別錄》),青菜子(四川),霜不老(福建),沖菜(湖南、福建)

        Brassica juncea(Linn.)Czern.et Coss.

        本省及全國均有栽培。

        種子(芥子、黃芥子):性溫,味辛。利氣化痰,溫中散寒,消腫解毒,通絡止痛。主治寒痰喘咳、胸脅脹痛、痰滯經(jīng)絡、關(guān)節(jié)麻木、痛經(jīng)、痰濕流注、陰疽腫毒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

        ·大頭菜 別名銀絲芥(《經(jīng)濟植物手冊》),多裂芥、布留克(東北),洋大頭(江蘇)

        Brassica juncea var.et megarrhiza Tsen et Lee[B.narinosa Bailey]

        本省及東北、華北、華東其余地區(qū)、西北均有種植。

        種子:性涼,味甘。瀉濕氣,消食下氣,止咳,止渴。主治熱毒腫痛、肝虛目暗、乳癰、便秘、黃疸等癥。

        ·榨菜

        Brassica juncea var.tamida Tsen et Lee

        本省及全國均有栽培。

        莖:性涼,味甘。健脾開胃。主治消化不良等癥。

        ·細葉芥油菜

        Brassica juncea var.gracilis Tsen et Lee

        本省及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以西南較多。

        種子:性涼,味甘。利濕化痰,溫中散寒。主治胸脅脹滿、痰濕流注等癥。

        ·卷心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甘藍(《本草拾遺》),葵花白菜(《植物名實圖考》),包心菜、洋白菜(《中國蔬菜栽培學》),圓白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蓮花白(云南、四川、陜西),包菜(江蘇、廣州)

        Brassica oleracea var.capitata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葉:性平,味甘。益腎,利五臟,止痛。主治消化系統(tǒng)潰瘍、疼痛等癥。

        ·白菜(通稱) 別名大白菜(通稱),菘(《名醫(yī)別錄》),大白菜、結(jié)球白菜(廣東),黃芽菜(江蘇),卷心白(四川)

        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

        本省及全國普遍栽培。

        葉:性平,味甘。通利腸胃,消食下氣,利小便。主治食積、淋證等癥,外用治痄腮、漆毒等癥。

        薺菜屬Capsclla Medic.

        ·薺菜(通稱) 別名薺(《名醫(yī)別錄》),護生草(《本草綱目》),凈腸草(《植物名實圖考》),香善菜、清明草、飯鍬頭草、香芹娘、香料娘、香田薺(浙江),地米菜、雞腳菜(貴州),香薺菜、喜喜菜、石翠花(安徽),菱角菜(廣東、云南),地地菜(四川),上已菜(福建)

        Capsella bursa-pastoris(Linn.)Medic.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分布。生于山坡、田園及路旁,野生或栽培。

        全草、種子:性溫,味甘。涼血止血,清熱利尿,明目,降壓,解毒。全草主治痢疾、高血壓、乳糜尿、腎結(jié)核、各種出血等癥。種子主治目痛青盲、翳障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碎米薺屬Cardamine Linn.

        ·彎曲碎米薺(《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別名碎米薺(《東北植物檢索表》),野薺菜、白帶草、米花香薺菜(浙江、江西),蘿目草(福建),小葉地豇豆(云南)

        Cardamine flexuosa With.

        本省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尤以長江流域以南為常見。生于田埂、河邊、山谷等陰濕處。

        全草:性平,味甘、淡。清熱利濕,養(yǎng)心安神,收斂止帶。主治痢疾、淋證、小便澀痛、心悸、失眠、帶下等癥。

        ·碎米薺(《野菜譜》) 別名雀兒菜(湖南)、白帶草(上海)

        Cardamine hirsuta Linn.

        產(chǎn)于本省各地。生于山坡、路旁荒地及草叢中。華東、華中、華南、西南及遼寧、河北、陜西、甘肅均有分布。

        全草(白帶草):性平,味甘。清熱解毒,祛風除濕。主治痢疾、泄瀉、腹脹、帶下、乳糜尿、外傷出血等癥。

        ·彈裂碎米薺(《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別名水菜花(《植物名匯前編》)

        Cardamine impatiens Linn.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義烏、遂昌、龍泉。生于海拔150~1500米的山坡、路旁、溝谷、水邊陰濕處。吉林、遼寧、山西、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湖北、江西、廣西、陜西、甘肅、新疆、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淡。清熱利濕,利尿解毒。主治淋濁、帶下、痢疾、胃痛、疔毒等癥。

        ·白花碎米薺(《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別名白花山芥菜(《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山芥菜(東北)、菜子七(湖北)、角嵩(湖南)

        Cardamine leucantha(Tausch)O.E.Schulz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坡、路邊、雜木林下及山谷溝邊濕地。東北及河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四川亦有分布。

        根狀莖:性涼,味甘。清熱解毒,化痰止咳。主治咳嗽痰喘、頓咳、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附注〕全草民間用以代茶。

        ·水田碎米薺(《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別名水田薺(《中國植物圖鑒》)

        Cardamine lyrata Bunge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生于水田旁、溪溝旁淺水處。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nèi)蒙古、江蘇、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甘、微辛。清熱,涼血,明目,調(diào)經(jīng)。主治痢疾、吐血、目翳、目赤、月經(jīng)不調(diào)等癥。

        ·華中碎米薺(《中國植物志》) 別名纈草碎米薺、紅花碎米薺(浙江),普賢菜(四川),菜七子、半邊菜(湖北)

        Cardamine urbaniana O.E.Schulz

        產(chǎn)于臨安。生于山坡濕地及山坡林下。陜西、甘肅、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亦有分布。

        根莖:性平,味微苦、辛。止咳化痰,活血,止瀉。主治咳嗽痰喘、頓咳、小兒泄瀉、跌打損傷等癥。全草(婦人參):性平,味微苦、辛。活血,止瀉。主治崩漏、帶下等癥。

        桂竹香屬Cheiranthus Linn.

        ·桂竹香(《種子植物名稱》)

        Cheiranthus cheiri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庭園均有栽培。

        花(桂竹香):性平,味苦、辛。泄下,活血通經(jīng)。主治月經(jīng)不調(diào)、閉經(jīng)、便秘等癥。

        葶藶屬Draba Linn.

        ·葶藶(《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苦葶藶、葶藶子(通稱),小兒時娘(浙江),剪子股、雀兒不食(山東),丁藶、狗芥、大寶(山西)

        Draba nemorosa Lin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田野、路邊及山坡林下。西北、華北、東北及江蘇、湖北、四川、西藏、山東亦有分布。

        種子:性寒,味辛、苦。瀉肺行水,祛痰平喘。主治痰飲、咳喘、脹滿、肺癰等癥。

        〔附注〕本種光果葶藶(var.leiocarpa Lindbl.),用途同本種。以往文獻記載其以種子入藥,但在商品中作藥用的并非本種的種子。

        播娘蒿屬Descurainia Webb.et Berth.

        ·播娘蒿(《救荒本草》) 別名眉毛蒿、米米蒿、線香子(江蘇),麥里蒿、麥蒿、婆婆蒿(山東)

        Descurainia sophia(Linn.)Schur.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麥田、荒地、路旁。除廣東、海南、廣西外,全國各地普遍分布。

        種子(葶藶子):性大寒,味辛、苦。泄肺平喘,行水消腫,逐痰止咳。主治喘咳痰多、胸脅脹滿、胸腹水腫、小便淋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習稱“南葶藶”,本種與獨行菜(L.apetalum Willd.)的種子均為中藥葶藶子的來源,但南方地區(qū)主用本種,北方地區(qū)主用獨行菜。

        糖芥屬Erysimum Linn.

        ·小花糖芥(《中國高等植物圖鑒》) 別名桂竹香糖芥(浙江),打水水花、金盞盞花(內(nèi)蒙古),苦葶藶(山東)

        Erysimum cheiranthoides Linn.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山谷、路旁及荒野。華北及吉林、遼寧、陜西、甘肅、寧夏、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及種子:性平,味酸、苦。有小毒。強心利尿。

        〔附注〕可作為毒毛旋花子的代用品,毒性較其他強心苷低。

        菘藍屬Isatis Linn.

        ·菘藍(《唐本草注》) 別名藍靛(通稱)、大青(《中國高等植物圖鑒》)、大靛(江蘇)

        Isatis indigotica Fort.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葉(大青葉):性寒,味苦。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治溫邪入營、高熱神昏、發(fā)斑發(fā)疹、熱痢、痄腮、喉痹、爛喉丹痧、大頭瘟疫、丹毒、癰腫等癥。葉、莖經(jīng)加工制得的干燥物(青黛):性寒,味咸。清熱解毒,涼血,定驚。主治溫毒發(fā)斑、血熱吐衄、胸痛咳血、口瘡、痄腮、喉痹、小兒驚癇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

        ·歐洲菘藍

        Isatis tinctoria Linn.

        杭州及我國其他地區(qū)有引種栽培。

        根、葉:性味、功效、主治同菘藍,但菘藍的質(zhì)量明顯較優(yōu)。

        獨行菜屬Lepidium Linn.

        ·獨行菜(《救荒本草》) 別名腺獨行菜(《東北植物檢索表》),腺莖獨行菜(《秦嶺植物志》),辣麻麻、羊辣罐(北方),芝麻眼草、寧津草(天津)

        Lepidium apetalum Willd.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1500米以下的山坡、山溝、路旁及村舍附近。東北、華北、西北、西南及江蘇、安徽亦有分布。

        種子(葶藶子):性大寒,味辛、苦。瀉肺平喘,行水消腫。主治喘咳痰多、胸脅脹滿、胸腹水腫、小便淋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習稱“北葶藶子”。

        ·北美獨行菜(《江蘇南部種子植物手冊》) 別名大葉香薺菜、十字花、琴葉獨行菜(浙江),辣菜(山東),土荊芥穗(福建)

        Lepidium virginicum Linn.

        主要產(chǎn)于杭州、臨安、寧波、天臺、洞頭、普陀。生于田野、荒地及路旁。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廣西、山東、河南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甘。驅(qū)蟲,消積。主治蟲積腹脹等癥。種子:性寒,味辛、苦。清肺定喘,行水消腫。主治水腫、痰喘咳嗽、小便淋痛等癥。

        豆瓣菜屬Nasturtium R.Br.

        ·豆瓣菜(《植物名實圖考》) 別名無心菜(《植物名實圖考》),水田薺、西洋菜(浙江),西洋菜(廣東、上海),水生菜(河北)

        Nasturtium officinale R.Br.

        產(chǎn)于杭州、臨安。生于水田中、水溝邊、山澗、沼澤地,栽培或野生。西南及黑龍江、河北、山西、陜西、山東、江蘇、上海、安徽、河南、廣東、海南、廣西亦有分布。

        全草:性涼,味甘、淡。清熱解毒,涼血止痛,助消化。主治肺熱咳燥、小便淋痛、疔毒癰腫、皮膚瘙癢等癥。

        〔附注〕廣東、廣西栽培作蔬菜,稱“西洋菜”,久負盛名。本種熟食,有通經(jīng)、流產(chǎn)和避孕作用。

        蘿卜屬Raphanus Linn

        ·蘿卜(《食療本草》) 別名萊菔(《唐本草》),蘿卜桿(《滇南本草》),萊菔甲(《現(xiàn)代實用中藥》),羅白(廣東),菜頭(福建),地燈籠、壽星頭(湖南)

        Raphanussativus Linn.

        本省及全國各地普遍栽培。

        種子(萊菔子):性平,味辛、甘。消食除脹,降氣化痰。主治飲食停滯、脘腹脹痛、下痢后重、積滯瀉痢、痰壅喘咳等癥。葉(萊菔莢):性平,味辛、苦。消食,理氣,化痰。主治咽痛、消化不良、乳癰等癥。根(仙人頭、地骷髏):性平,味辛、甘。消食積,利尿消腫。主治胃脘疼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功效相同的有長羽葉蘿卜(R.sativua var.longipinnatum L.H.Bailey.),全國各地栽培。脾胃虛寒及胃腸積水者忌用,食參、茸者忌食蘿卜。

        ·藍花子 別名蘭花子(四川、云南),茹菜、滿園花(廣西),濱萊菔(臺灣),冬菜子(云南)

        Raphanussativus var.raphanistroides(Makino) Makino

        產(chǎn)于普陀。栽培或逸為野生。臺灣、湖南、廣西、四川、云南亦有分布。

        種子:性平,味辛、甘。寬中下氣,消食,解毒。主治食滯、脘腹脹痛等癥。

        蔊菜屬Rorippa Scop.

        ·廣州蔊菜(細子蔊菜) 別名沙地菜(湖北)

        Rorippa cantoniensis(Lour.)Ohwi

        產(chǎn)于杭州、臨海、瑞安。生于海拔80~1500米的田邊路旁、山溝、河邊濕地。江蘇、安徽、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云南、山東、河南、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性平,味辛。清熱解毒,鎮(zhèn)咳。主治咽喉腫痛、癰腫瘡毒、咳嗽等癥。

        ·無瓣蔊菜(《中草藥通訊》) 別名蔊菜(江蘇),大葉香薺菜(江蘇、浙江),鐵菜子(貴州),雞肉菜(廣西),野油菜(貴州、安徽),干油菜、野菜子、清明菜(四川),地豇豆(云南、貴州),塘葛菜(廣東、湖南),天葛菜、天薺菜、綠豆草(廣東)

        Rorippa dubia(Pers.)Hara[R.montana(Wall.)Small;Nasturtium montanum Wall.]

        產(chǎn)于杭州、金華、江山、文成。生于山坡路旁、山谷濕地、田園及房舍陰濕地。江蘇、安徽、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甘肅亦有分布。

        全草(江剪刀草):性平,味辛。止咳化痰,平喘,散瘀消腫,清熱解毒。主治咽喉痛、感冒發(fā)熱、經(jīng)閉、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疔瘡癰腫等癥。

        ·球果蔊菜 別名風花菜(通稱)、銀條菜(《植物名實圖考》)

        Rorippa globosa(Turcz.)Hayek[Nasturtium globosum Turcz.]

        產(chǎn)于杭州。生于路旁、河岸、溝邊濕地或草叢中。東北、華北、華中、華南及山東、安徽、江西、云南亦有分布。

        全草(風花菜):性平,味辛。補腎,涼血。主治乳癰等癥。

        ·蔊菜(《江蘇植物志》) 別名葶藶(《植物名實圖考》),大葉香薺菜、野田菜、野油菜、江剪刀(浙江),山芥菜(福建),印度蔊菜(江蘇),水辣辣(甘肅),天菜子、干油菜(四川),野油菜(江西、福建),青藍菜、塘葛菜(廣東)

        Rorippa indica(Linn.)Hiern

        產(chǎn)于全省各地。生于海拔30~1450米的園圃、河邊、房舍墻腳及山坡路旁濕地。江蘇、江西、福建、臺灣、湖南、廣東、四川、云南、河南、陜西、甘肅、山東亦有分布。

        全草(江剪刀草):性溫,味辛。止咳化痰,清熱解毒,消炎止痛,通經(jīng)活血。主治感冒發(fā)熱、咳嗽、咽喉痛、麻疹透發(fā)不暢、風濕關(guān)節(jié)痛、經(jīng)閉等癥,外敷治瘡癤癰腫、背疽等癥。

        白芥屬Sinapis Linn.

        ·白芥(《唐本草》) 別名胡芥(《蜀本草》)、蜀芥(《本草綱目》)、白辣菜子(安徽)

        Sinapis alba Linn.

        嵊泗有栽培。遼寧、北京、山西、新疆、山東、江蘇、安徽、四川、云南亦有栽培。

        種子(白芥子):性溫,味辛。利氣寬胸,豁痰散結(jié),溫中散寒,通絡止痛。主治寒痰喘咳、胸脅脹滿、反胃嘔吐、跌打腫痛、扭傷挫傷、陰疽腫毒、神經(jīng)痛等癥。

        〔附注〕《浙江省中藥炮制規(guī)范》2005年版收載。本種與芥[Brassica juncea(Linn.)Czeru.et.Coss.]常通用。但一般認為本種祛痰作用強,質(zhì)量較佳。凡肺虛久咳、陰虛火旺、胃火熾盛、瘡瘍、目赤、痔瘡者忌用。

        菥蓂屬Thlaspi Linn.

        ·菥蓂(《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別名遏藍菜(《救荒本草》)、麥藍菜(《滇南本草》)、老鼓草(《中國藥用植物志》)、瓜子草(《中藥志》)、苦菜(安徽)、臭蟲草(江蘇)、犁頭菜(陜西)、洋辣罐(遼寧)、苦稽(甘肅)、南敗醬(湖南)

        Thlaspi arvense Linn.

        產(chǎn)于本省北部地區(qū)。生于山地、路旁、溝邊、村舍附近或田間。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全草(敗醬草):性平,味甘。和中利濕,清肝明目,解毒消腫。主治小兒消化不良、脅痛、腸癰、水腫、帶下、肺膿腫、關(guān)節(jié)疼痛、瘡癤癰腫等癥。種子:性溫,味辛。清熱解毒,明目利尿,祛風除濕,和胃止痛。主治目赤紅腫、風濕關(guān)節(jié)痛、胃腹疼痛等癥。

        〔附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收載。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