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暉:杜氏述訓的處世智慧及其現(xiàn)代啟示
杜氏成員在政治上以儒家思想為主,他們思想觀念中充滿追求進取和積極向上的精神,無論是為官還是教館,往往都直陳政治見解,表達他們濟世治國的理想和抱負。他們恪守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古訓,秉承“勤政愛民”“尊主澤民”的臣道傳統(tǒng)。同時,他們又不乏隨緣放任的心態(tài)。杜氏成員往往并非仕途一帆風順,而是飽經(jīng)坎坷、目睹官場傾軋,但他們的作品像一片恬淡、釋然的凈土,絲毫看不出不滿和牢騷?!抖攀鲜鲇枴酚醒?“為學,先要拓其識見,所謂放開眼孔是也?!倍攀霞易宄蓡T既飽讀儒家詩書,又敢于“放開眼孔”參透禪理,熟讀道家理論,因而能夠深刻認識到福禍相依的辯證關(guān)系,超脫地看待現(xiàn)實、人生。他們按照《杜氏述訓》“凡自任自是者,同則受之,異則拒之”的思想,做到齊物我、任運隨緣:既可身在仕途而心向山林,身受衣食之役使而精神保持淡泊清靜;又可“優(yōu)亦不必仕”?!昂畏痢奔仁嵌攀铣蓡T對“經(jīng)世”、“出世”的隨緣態(tài)度,又是“不染似蓮花”思想指導下面對榮辱成敗的坦然自若。在體現(xiàn)生命價值的同時,又能從世事的超脫中獲得精神與心靈的解放。
(作者:劉雪燕,本文原刊于《光明日報》2007年3月30日,收入本書時題目有改動。)
【注釋】
[1]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杜立暉:《〈杜氏述訓〉的處世智慧及其現(xiàn)代啟示》,《濱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杜立暉:《家學文化傳承形式探析》,《濱州學院學報》2009年第2期。
[2]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3]董金艷:《海豐(無棣)吳氏文化望族研究》,山東師范大學2008年度碩士學位論文,第16頁。
[4]張仲禮:《中國紳士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9—60頁。
[5]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6]林耀華:《金翼——中國家族制度的社會學研究》,三聯(lián)書店1989年版,第222頁。
[7]朱亞非等:《明清山東仕宦家族與家族文化》,山東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頁。
[8]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9]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0]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第7頁。
[11]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表7—8。
[12]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3]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4]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5]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6]侯玉杰、馮美榮、劉雪燕等:《濱州杜氏家族研究》,齊魯書社2003年版,附錄三。
[17]趙爾巽等:《清史稿》,中華書局1976年版,第11702頁。
[18]杜立暉:《〈杜氏述訓〉的處世智慧及其現(xiàn)代啟示》,《濱州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19]劉希偉:《明代山東進士的區(qū)域分布研究》,《教育與考試》2007年第6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