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欧美无遮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中文字幕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久久久久国色αv免费观看,亚洲熟女乱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首頁 ? 理論教育 ?媽媽做家務(wù)

        媽媽做家務(wù)

        時間:2023-02-19 理論教育 版權(quán)反饋
        【摘要】:在一場神秘的聚會上,主持人對甲、乙、丙三個人說,這個地方有三頂紅色的帽子和兩頂黑色的帽子。之后,主持人便隨意選取了三頂帽子,分別戴在他們的頭上。第三回,丙戴紅帽。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孫七五個人,分別在紅、黃、藍(lán)、綠、紫五個公司做業(yè)務(wù)員。張三所撥號碼為3581,李四所撥號碼為7904,王五所撥號碼為2450,趙六所撥號碼為8769,孫七所撥號碼為6236。

        第五章 整合邏輯思維游戲

        整合就是把一些零散的東西通過某種方式彼此銜接,從而實現(xiàn)信息系統(tǒng)的資源共享與協(xié)同工作。其主要的精髓在于把零散的要素組合在一起,并最終形成有價值、有效率的一個整體。如果能夠正確運用整合思維,不僅可以從概念上突破思維瓶頸、擴(kuò)大思維空間,而且還能讓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在深度、廣度以及內(nèi)在思維框架方面得到顯著提升。

        穿越冰河

        張三和李四在北極探險,不過前方的路被一條冰河擋住了。冰河非常寬,水也非常冷,即便人游得很快,也會被凍死;游過去的辦法不行,他們于是又決定繞行,可是繞行了很久,仍舊沒有繞過去,他們逐漸意識到,壓根兒就沒有繞行的道路。這個時候,張三說:“如果我們有一些工具,如斧子、鐵棍等,那么就可以把一條木船造出來?!比欢屓藛蕷獾氖?,在北極這樣的冰天雪地之中,即便是半根木頭,他們也沒有發(fā)現(xiàn)。就在張三陷入絕望之中的時候,李四忽然之間卻想出了一個方法,通過這個方法,他們倆順利地渡過了河,并且身體也沒有被河水弄濕。

        請問:他們是怎樣渡河的呢?

        【妙趣解析】

        張三和李四身上畢竟有一些工具,利用冰塊,他們可以造一條冰船。在北極,厚厚的冰司空見慣,而且相比于水,冰要輕一些,因此可以在水面上漂浮起來。

        帽子的顏色

        在一場神秘的聚會上,主持人對甲、乙、丙三個人說,這個地方有三頂紅色的帽子和兩頂黑色的帽子。緊接著,甲、乙、丙三個人的眼睛就被主持人用遮眼布蒙上了。之后,主持人便隨意選取了三頂帽子,分別戴在他們的頭上。接著,主持人再把甲、乙、丙三人的遮眼布摘下來,三個人都只可以看到其余兩個人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而自己帽子的顏色卻無法看到。通過同樣的方法,主持人連續(xù)做了三次。

        第一回,主持人詢問甲:“你頭上戴的帽子是紅顏色的嗎?”

        甲回答:“是的,是紅色的?!?/p>

        請問:你可以猜出乙和丙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嗎?

        第二回,主持人又詢問甲:“你頭上戴的帽子是紅顏色的嗎?”

        甲回答:“我不知道我頭上戴的帽子究竟是什么顏色的。”

        主持人只好詢問乙:“你知道你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嗎?”

        乙回答:“原本我是不知道的,不過聽了甲的回答之后,我便知道了?!?/p>

        請問,你可以猜出乙和丙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嗎?

        第三回,主持人繼續(xù)詢問甲:“這一次你知道自己戴的是什么顏色的帽子嗎?”

        甲回答:“我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我還是不知道?!?/p>

        主持人只好詢問乙:“你知道你頭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嗎?”

        乙回答:“我也不知道我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p>

        請問:你可以猜出丙頭上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嗎?

        【妙趣解析】

        第一回,甲之所以知道自己戴的是紅帽,是因為乙和丙戴的都是黑帽。第二回,乙戴的是紅帽,丙戴的是黑帽。因為甲不知道,所以乙和丙必定都戴紅色帽子,或一人戴黑帽,一人戴紅帽。丙戴黑帽,則乙便知自己戴的帽子是什么顏色的。第三回,丙戴紅帽。由于甲、乙都不知道,所以丙必定戴紅帽。

        五個業(yè)務(wù)員

        張三、李四、王五、趙六、孫七五個人,分別在紅、黃、藍(lán)、綠、紫五個公司做業(yè)務(wù)員。某一天上午,他們分別在10點20分、10點35分、10點50分、11 點05分、11點20分,在自己的公司給上述其他四個公司的某個人打電話,所打的電話號碼分別是2450、3581、6236、7904、8769。根據(jù)以下一些條件,你可以判斷出每個人所撥的電話號碼分別是多少嗎?每個人分別是哪家公司的業(yè)務(wù)員?他們的電話號碼分別又是多少?

        已知條件:

        (1)10點50分,一位先生給黃公司打了電話,這位先生的電話號碼不是2450。

        (2)紅公司的電話號碼為7904,王五先生沒有打過該電話號碼,半小時前,藍(lán)公司打過該電話號碼。

        (3)10點20分所打的那個電話號碼的號碼各數(shù)之和,相等于張三先生所打的那個電話號碼的各數(shù)之和。

        (4)在11點之前,綠公司打通了李四先生的電話,這個電話號碼的第一個數(shù)字為偶數(shù)。

        (5)趙六小姐打通的電話號碼為8769,然而,這個號碼并非紫公司的號碼。

        (6)孫七先生也打過電話。

        【妙趣解析】

        張三所撥號碼為3581,李四所撥號碼為7904,王五所撥號碼為2450,趙六所撥號碼為8769,孫七所撥號碼為6236。張三的號碼為7904,屬紅公司;李四號碼為6236,屬藍(lán)公司;王五號碼為3581,屬黃公司;趙六號碼為2450,屬紫公司;孫七號碼為8769,屬綠公司。

        對號入座

        很久以前,存在著一個叫撒哈的部落,這個部落的每個人都喜歡說真話。然而,之后撒哈部落的一個人與熱旦部落的一個人結(jié)婚了,而熱旦部落的人最不喜歡說的就是真話。這樣一來,這兩個不同部落的人生下來的兒子有的時候說真話,有的時候又會說假話,有的時候則是真話與假話交替著來說。之后,撒哈部落的人每講四句話,就有三句真話,一句假話,而熱旦部落的人每講四句話,就有三句假話,一句真話。

        此外,這一對夫妻與他們的兒子都有自己的部落號,號碼也不一樣??ㄍ摺⒗酌?、喬西是這一家三口的名字,而這些名字在那個地方都是男女通用的。這三個人各自都說了四句話,前撒哈說了三句真話,一句假話;前熱旦說了三句假話,一句真話。以下就是他們說的話。請問,你能把他們說的話與他們本人對號入座,并且指出誰是父親,誰是母親,誰是兒子,并將他們的名字和部落號也列出來嗎?

        甲:①在三個人中,卡瓦的號碼是最大的;②我以前屬于撒哈部落;③乙是我的老婆;④相比乙,我的號碼要大22位數(shù)。

        乙:①甲是我的兒子;②卡瓦就是我的名字;③在54、78和81中,有一個丙的號碼;④丙以前屬熱旦部落。

        丙:①相比喬西,雷蒙的號碼要大10位數(shù);②我的父親是甲;③在66、68 和103中,有一個甲的號碼;④乙以前屬于撒哈部落。

        【妙趣解析】

        甲是妻子,以前屬于撒哈部落,名字叫卡瓦,號碼是66;乙是丈夫,以前屬于熱旦部落,名字叫喬西,號碼是44;丙是兒子,名字叫雷蒙,號碼是54。

        賣年畫

        老李晚年無事,于是干起了賣年畫的營生。他將兩種年畫各拿出30張,第一種年畫賣1塊錢2張,第二種年畫則是1塊錢3張。這60張年畫,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賣完了。

        老李把賬記了一下:第一種年畫賣出了30張,一共賺了15元。第二種年畫則賺了10元。一共賺了25元。

        老李又把另外60張年畫拿了出來,整齊地放在柜臺上。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不知道是什么時候,兩種年畫居然已經(jīng)混在了一起。生意實在是太多了,老李沒有時間把它們再分開一張一張來賣。突然之間,他的腦中靈光一閃,這樣想道:倘若30張年畫是1塊錢賣2張,另外30張年畫是1塊錢賣3張,那么為什么不把60張年畫放在一塊呢?賣5張收2塊錢,這在價錢上還不是一樣?

        下午4點鐘,60張年畫全賣出去,都是按2塊錢5張來賣的,然而老李最后卻發(fā)現(xiàn),和原來相比,似乎少賺了1塊錢,只有24塊錢,而根據(jù)前面的賣法,則可以賺錢25元。

        請問:這1塊錢到底跑到哪里去了呢?

        【妙趣解析】

        老李把年畫混在一起之后,在不知不覺之中,已經(jīng)改變了年畫的價格。第一種年畫以5張2塊錢來賣30張的話,事實上損失了3塊錢,而第二種年畫以5張2塊錢賣完30張之后,則一共多賺了2塊錢,這樣,兩者合起來就虧損了1塊錢。

        越過邊境

        甲國和乙國接壤,甲強(qiáng)乙弱,沒過多久,甲國就進(jìn)行了野蠻的侵略,大肆掠奪乙國的財寶和屠殺乙國的人,并且還把乙國的一個愛國將領(lǐng)抓了起來,在邊界附近將其關(guān)押著。這個將領(lǐng)為了逃回乙國,打算偷越邊境,然而甲國的戒備實在是太森嚴(yán)了,所以最終還是沒有成功??墒?,這位乙國的將領(lǐng)并沒有灰心喪氣,通過不斷地思考,他終于尋找到了一個有望成功的途徑,可以順利幫助他逃回乙國,這個途徑就是挖地道??墒菍㈩I(lǐng)轉(zhuǎn)念一想:浮土挖出來之后,會不斷地增加,如果增加太多的話,那么就極容易被甲國的偵察機(jī)發(fā)現(xiàn)。因此,為了順利地挖地道,他認(rèn)為有必要先蓋一所小房子,這樣一來,浮土就可以全部藏在里面了。然而,小房子又不能蓋得太大,不然的話就會被人發(fā)現(xiàn),可是浮土又會不斷地增加,最后,小房子一定無法容納下,而且,在挖地道的時候,為了供人呼吸,一定要保持一定的空隙,這樣才能保證人不會被悶死。到底應(yīng)該怎么辦呢?這位乙國的將領(lǐng)思考了很久,最后終于找到了一個不會露出破綻的辦法,成功地逃回到了乙國。

        請問:他采取的是什么方法?

        【妙趣解析】

        先把一所很小的房子蓋起來,然后暗地里挖地道。把挖出的一小部分浮土放在小房子中,然后接著挖地道。一邊挖,一邊將身后的地道用挖出的土填埋,這樣一來,就不會被人發(fā)現(xiàn)了,并且在地道中,從始至終都保留著一個賴以呼吸的空隙,也就是那個小房子裝走的浮土原來所占據(jù)的地方。

        偽造的照片

        這張驚心動魄的照片是用閃光燈拍攝的:照片上有一個小姑娘,正在劃火柴,很多漂亮的圣誕禮物擺在蠟燭旁邊。一個美麗的少婦站在小姑娘的身后,對著這架照相機(jī),她正從圖片中的窗外掉下去。

        在照片下面,附有一句說明:此張照片攝于8月24日晚9時30分,由巴特·肯尼在布魯克林?jǐn)z影室偶然捕得。當(dāng)肯尼先生按下快門的時候,克萊亞·格林太太正好從6樓平臺掉下來,這幅驚人之作由于以她在空中墜落做背景,因此馬上就被《奇跡》雜志選為圣誕期刊的封面。據(jù)說,格林太太只有幾十磅的體重,那天晚上由于風(fēng)暴的襲擊,故而不小心就掉下樓去,在人行道上當(dāng)場摔死。后來,這張照片在攝影佳作巡回展上展出,被命名為“投入死亡”。業(yè)余攝影家兼大偵探哈萊金在參觀的時候,很快就被這幅畫吸引住了。就在這個時候,幾位官員來到哈萊金身后,其中有一個人拿著一條藍(lán)綬帶。這條藍(lán)綬帶代表著最高獎項,當(dāng)他們準(zhǔn)備將其釘在《投入死亡》這張照片上時,哈萊金笑著對他們說道:“這只是一幅偽造的作品,你們?yōu)槭裁匆o它最高獎項呢?”

        官員們一聽,驚訝地問:“偽造的作品?不可能吧?”

        請問:哈萊金為什么說這張驚心動魄的照片是偽造的呢?

        【妙趣解析】

        在大風(fēng)之中,小姑娘無法將火柴劃亮,這便意味著照片中的窗戶是關(guān)著的。照片是在晚上拍攝的,并以閃光燈為輔助,相比窗外,室內(nèi)就要亮很多,這個時候,窗戶只能將室內(nèi)的景物反映出來,所以說這是一張偽造的照片。

        自導(dǎo)自演的搶劫案

        在火車上,托比負(fù)責(zé)押運一批很有價值的郵票、古幣。但是在半夜時分,托比被打暈了,郵票和古幣也消失不見,醒來之后的托比趕緊報案,負(fù)責(zé)這一案件的是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探長,探長在查看現(xiàn)場時,看著地下扔著兩支已經(jīng)吸了一半的香煙,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蛛絲馬跡。

        探長問托比:“能講一下案件的具體經(jīng)過嗎?”托比揉著自己的腦袋:“上了火車后,我沒有離開過我的包廂,但是在后半夜里,兩個蒙著面的歹徒突然闖了進(jìn)來,他們帶著面罩,只露出兩只眼睛,而且手上還戴著手套,還沒等我說什么,其中的高個子直接打暈了我,我醒來之后,就發(fā)現(xiàn)裝郵票、古幣的箱子不見了,所以,趕緊報警?!碧介L接著問:“地上的香煙是你抽的嗎?”托比:“不是,應(yīng)該是歹徒,他們進(jìn)來時,嘴里還叼著香煙呢。”探長聽完點了一下頭,然后接著問道:“你說是高個子打暈了你,但你臉上為什么會有傷?”托比回答:“他用槍托打我,他手上戴的戒指刮傷了我的臉?!碧介L聽完托比的陳述,拿出手銬,直接拷在他手上:“說謊之前,最好想一下是否合理,到警察局一趟吧?!碧介L為什么這么說?

        【妙趣解析】

        托比曾說兩個歹徒蒙著面,只露出兩只眼睛,但是他卻說嘴里叼著煙,有些矛盾。他也說歹徒戴著手套,但是后面又說臉部被戒指刮傷,很明顯是矛盾的。所以,他在撒謊。

        偷分野果

        有三個探險家,他們帶著一只猴子,到深山中探險。后來走到一座山上,居然迷了路。在那個地方,他們只發(fā)現(xiàn)野果這一種僅有的食物。為了收集野果,他們辛苦了一天,由于勞累過度,所以當(dāng)天晚上就睡了,打算第二天早上起來之后再分配野果。

        晚上,其中一個探險家不知不覺醒了,感到肚子很餓,于是決定把屬于他的那一份野果拿走,先吃了再說。他把收集來的野果分成了三堆,每堆數(shù)目一樣,然而最后還是多出一個野果,他轉(zhuǎn)念一想,于是將這個多出來的野果給猴子吃了。接著,他便吃起了野果,繼而又入睡了。沒過多久,另外一個探險家也睡醒了,和第一個探險家一樣,他也做了相同的事,最后同樣多出了一個野果,于是也將其給了猴子。之后,第三個探險家也從睡夢中醒來了,和前面兩個探險家的做法一樣,他也把野果分成了三份,把多出來的一個野果給了猴子。

        第二天早上,三個探險家起來之后,便決定先把一個野果留給猴子,然后再將剩下來的野果分成三份。

        請問:本來他們一共收集了多少個野果?

        【妙趣解析】

        設(shè)N為原先野果的總數(shù),則第二天早上每個探險家分到的野果數(shù)為F=(8N-65)÷81,讓N從1開始連續(xù)地取整數(shù)值,便可以推算出使N為整數(shù)的最小的F值為7,這樣一來,就可以求得N,即原先的野果總數(shù)為79。

        潛在的利潤

        一個文具商店的老板,從批發(fā)部購進(jìn)了一批金筆和銀筆,兩種筆在數(shù)量上是一樣的。其中,銀筆分為兩種,一種是商務(wù)品,一種是紀(jì)念品,并且全部都是成對的,只能成對出售。

        已知金筆的進(jìn)價為200元一支,銀筆的進(jìn)價為100元一支。和購進(jìn)價相比,這些文具的零售價要高出10%。當(dāng)這些金筆和銀筆賣到只剩下7支的時候,店主將賬算了一下,結(jié)果發(fā)現(xiàn),目前出售這些文具所收入的錢,剛好和購買所有這些文具所付出的錢相等。換句話說就是,余下7支還沒有售出的文具的零售價的總和,就是這筆生意潛在的利潤。

        請問,對于這筆生意,店主潛在的利潤大概是多少?

        【妙趣解析】

        設(shè)X為店主購進(jìn)的金筆數(shù)目,它同時也代表了銀筆的數(shù)目。設(shè)Y為7支還沒有售出的文具中金筆的數(shù)目,所以在還沒有售出的文具中銀筆的數(shù)目為7-Y,已經(jīng)售出的金筆的數(shù)目則為X-Y,已經(jīng)售出的銀筆的數(shù)目則是X-7+Y。根據(jù)300 X=330 X-110Y-770,得到Y(jié)=5。所以利潤是1 320元。

        遺產(chǎn)風(fēng)波

        父親留下了六件財物,讓一對兄妹分,這六件財物分別是金項鏈、玉碗、銀耳環(huán)、玉觀音、名畫和寶劍。兩兄妹約定,先讓年紀(jì)大的挑選,然而只可以選一樣,接著則是年紀(jì)小的挑選,也只可以選一樣,以此類推,如此循環(huán),直到拿完。

        兄妹倆都有自己的心上人,而且都想把分來的財物送給他們,所以,對于這六樣?xùn)|西的偏好程度,兩個人并不一樣。現(xiàn)將兄妹倆對六件財物的偏好程度排序如下:

        哥哥:①金項鏈;②銀耳環(huán);③名畫;④寶劍;⑤玉碗;⑥玉觀音。

        妹妹:①玉碗;②玉觀音;③寶劍;④名畫;⑤金項鏈;⑥銀耳環(huán)。

        如此,最佳的分配結(jié)果自然是。

        哥哥:①金項鏈;②銀耳環(huán);③名畫。

        妹妹:①玉碗;②玉觀音;③寶劍。

        這樣分配的話,兄妹倆都會比較滿意。

        可是如果兩兄妹的偏好順序是這樣:

        哥哥:①金項鏈;②玉碗;③名畫;④寶劍;⑤銀耳環(huán);⑥玉觀音。

        妹妹:①玉碗;②玉觀音;③寶劍;④名畫;⑤金項鏈;⑥銀耳環(huán)。

        請問:如果兩兄妹都誠實地進(jìn)行選擇,那么又該如何分配呢?

        這里所說的誠實地選擇,主要是指每個人在選擇的時候,都從剩下的物品中把自己認(rèn)為價值最高的物品拿出來。

        請問:如果兩兄妹在選擇的時候不太誠實,比如說哥哥先把“玉碗”拿出來了,那么結(jié)局又會怎么樣呢?

        【妙趣解析】

        倘若兩兄妹在選擇時能夠做到誠實,那么最佳的分配是哥哥得到了金項鏈、名畫和寶劍,妹妹得到了玉碗、玉觀音和銀耳環(huán)。倘若選擇時不誠實,那么每個人都會把自己期望值較高、對方期望值更高的物品拿出來,因此又會出現(xiàn)這樣一種結(jié)果,即哥哥得到玉碗、寶劍和銀耳環(huán),妹妹得到名畫、金項鏈和玉觀音。

        嫉妒的女人

        有一次,四位女士——莉莉、阿倫、倫克和路易斯一起參加了一次聚會。

        晚上8點鐘,莉莉和丈夫來到了會場,發(fā)現(xiàn)這個時候到會的人還不足100人,剛好可以分成五人一組進(jìn)行交談。

        到晚上9點鐘的時候,因為8點之后只來了阿倫和她的丈夫,所以人們又改成四人一組進(jìn)行交談。

        到晚上10點鐘的時候,因為9點之后只來了倫克和她的丈夫,所以人們又改成三人一組進(jìn)行交談。

        到晚上11點鐘的時候,因為10點之后只來了路易斯和她的丈夫,所以人們又改成兩人一組進(jìn)行交談。

        在莉莉、阿倫、倫克和路易斯這四位女士中,有一位對自己丈夫的忠誠度有點懷疑,原本是計劃先讓她丈夫一個人前來,而她自己則等一個小時之后再來。然而之后,這個計劃又被她放棄了。

        倘若那位懷疑丈夫忠誠度的女士按照原來的計劃行事,那在她丈夫到場而她還沒有到場的時候,參加聚會的人就不可能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小組相互交談了。

        請問:在莉莉、阿倫、倫克和路易斯這四位女士中,究竟是哪一位懷疑自己丈夫的忠誠度?

        【妙趣解析】

        設(shè)X為8點時的組數(shù),則有5 X個人參加聚會。設(shè)Y為9點時的組數(shù),則有4Y個人參加聚會,并且5 X+2=4Y。設(shè)Z為10點時的組數(shù),則有3Z個人參加聚會,且4Y+2=3Z。設(shè)W為11點時的組數(shù),則有2W個人參加聚會,且3Z+2=2W。依次推算,可得出8點時為50人,9點時為52人,10點時為54人,11點時為56人。再根據(jù)能否分成人數(shù)相等的若干個小組,最終可得出對自己丈夫的忠誠度有所懷疑的是倫克。

        在餐廳

        有六個人是好朋友,某一次,他們一起到餐廳吃飯。他們坐在一張大桌子兩邊,一邊坐三個人。服務(wù)員拿著菜單過來了,在六種不一樣的食物里,他們每個人都點了自己喜歡吃的菜。請問:根據(jù)這六個人的座位以及點餐情況,你可以猜出到底是誰點了果汁、三明治和土豆片嗎?

        具體的座位和點餐情況是這樣的:杰克在莫菲的旁邊坐著;莫菲則與露西相鄰的男孩面對著面;簡則和安娜面對著面,在簡點的幾樣菜中,有果汁、漢堡和炸魚等;坐露西對面的男孩,則點了牛奶和熱狗等;有一個女孩坐在簡和哈瑞的中間,在她點的幾樣菜中,有夾心餅干和洋蔥卷等;在哈瑞點的幾樣菜中,沒有沙拉、炸雞和炸魚;杰克旁邊坐著一個女孩,在她點的幾樣菜中,則有果汁和土司色拉等。

        【妙趣解析】

        哈瑞點了果汁、三明治和土豆片??偣仓挥辛鶚硬耍诠瘘c的幾樣菜中,沒有沙拉、炸雞和炸魚,這句話即意味著,哈瑞點了果汁、三明治和土豆片中的兩種或三種。根據(jù)其他條件推算,別的人都沒有點果汁、三明治和土豆片,因此只能是哈瑞。

        被指認(rèn)的兇手

        警察讓四個嫌疑人排成一隊,并請一位目擊者從這四個嫌疑人中把兇手辨認(rèn)出來。目擊者眼中的兇手,身材不高,皮膚不白,不是很瘦,而且也不英俊。

        在這四個嫌疑人中,每個嫌疑人的旁邊至少都站著一個高個子;其中有三個嫌疑人,每人的旁邊都站著至少一個白膚色的人;其中有兩個嫌疑人,每個人的身旁都站著一個骨瘦如柴的人;其中有一個嫌疑人的旁邊,站著至少一個有著俊美長相的人。

        在這四個嫌疑人中,第一個嫌疑人的皮膚很白,第二個嫌疑人則骨瘦如柴,第三個嫌疑人的個子很高,第四個嫌疑人的長相很英?。辉诟邆€兒、白晳、消瘦和漂亮四種特征中,沒有兩個嫌疑人具有一個以上共同的特征;在不高、不白、不瘦、不漂亮四個尋找特征中,只有一個嫌疑人具有兩個以上的尋找特征。這個人就是目擊者眼中的兇手。

        請問:在這四個嫌疑人中,到底哪一個人是目擊者所指認(rèn)的兇手?

        【妙趣解析】

        目擊者眼中的兇手是第一個嫌疑人。根據(jù)已知條件,我們可以將完整的特征分布分析出來。其中,第一個嫌疑人除了皮膚較白之外,其他方面都符合兇手的特征,所以,站在第一個位置的嫌疑人,其犯罪嫌疑最大。

        猜數(shù)字

        有A、B、C三個人,每個人的頭上都戴著一頂帽子,每個帽子上都有一個大于零的整數(shù)。三個人中,每個人都只能看到其他兩位頭上帽子的數(shù)字,而自己頭上的數(shù)字則無法看到。然而有一點,卻是三個人都具備的,即A、B、C三者都有非常好的邏輯思維,總是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而且三個人說的都是實話。

        現(xiàn)在,三個人知道的是:其中有一個數(shù)字,它是其他兩個數(shù)字的和。接著,我們便可以向三個人提問了。

        首先向A提問:你清楚自己頭上的數(shù)字是多少嗎?

        A回答說:“不清楚?!?/p>

        接著向B提問:你清楚自己頭上的數(shù)字是多少嗎?

        B回答說:“不清楚?!?/p>

        然后又向C提問:你清楚自己頭上的數(shù)字是多少嗎?

        C回答說:“不清楚。”

        第二次又向A提問:你清楚自己頭上的數(shù)字是多少嗎?

        A回答說:“我頭上的數(shù)字是20。”

        請問:B、C頭上的數(shù)字分別是多少?

        【妙趣解析】

        B=8、C=12;B=5、C=15;B=15、C=5。

        不信服的地方

        有一天,吉姆先生正在家中休息,突然接到了一個電話,是一個陌生人打過來的。這個陌生人很想在下下個星期的周五,親自到吉姆先生家里拜訪。然而,吉姆先生并不想和這個陌生人見面,于是敷衍著說道:“?。坎缓靡馑?,下下個禮拜的周五我很忙,沒有時間。那天上午,我得參加例行的會議,下午1點鐘的時候,則要去參加一個親戚的葬禮,之后又是我的伯父的七十壽辰宴會。因此,那一天我實在是沒有時間和你見面了,實在對不起?!?/p>

        事實上,在吉姆先生的話中,有一個地方非常讓人不信服,是哪一個地方?

        【妙趣解析】

        最不可信的地方就是親戚的葬禮。一般來說,一個葬禮要隔十四天的時間才舉行,這種情況實在是太少了。

        交換嗎

        總經(jīng)理分別在兩個信封中裝進(jìn)了一些錢,接著便把它們交給了甲、乙二人。

        甲、乙兩個人壓根兒就不清楚信封里面到底裝了多少錢,總經(jīng)理只對他們說了一句話:每個信封里面的錢數(shù)或者是5,或者是10,或者是20,或者是40,或者是80,或者是160,總之是其中的一個,并且其中有一個信封的錢只有另一個信封的一半。也就是說,倘若甲拿到的信封是40元的話,那么乙拿到的信封中錢就必須會是20元或者是80元。

        總經(jīng)理允許甲、乙二人可以各自看自己信封中的錢數(shù),接著又對他們說:“倘若現(xiàn)在為你們提供一次交換的機(jī)會,那么你們愿不愿意相互交換呢?”

        雖然甲、乙兩人都知道了自己信封中的錢數(shù),可是對方信封中的錢數(shù)卻并不清楚。請問,對于是否交換,甲、乙兩人應(yīng)該如何進(jìn)行判斷呢?

        【妙趣解析】

        甲、乙兩人中,若拿到5元或160元的信封,那么是否交換就會變得十分肯定。倘若甲、乙兩人的信封為20元和40元,那么,如果甲拿到的是20元,那么他會選擇交換。如果乙拿到的信封是40元,他也愿意進(jìn)行交換。因為相比于選擇不交換所得到的,期望的利益明顯要多出很多。

        媽媽做家務(wù)

        星期天,小芳從學(xué)?;氐郊抑?,她無意識地將媽媽一早起來后做家務(wù)所用的時間記錄了下來。其結(jié)果讓小芳大為吃驚,媽媽做家務(wù)一共花去了103分鐘:將三室一廳打掃干凈,一共花去16分鐘;為陽臺上的幾盆花兒澆水,花去了6分鐘;給全家做早餐,通過兩只平底鍋烙出3個大餅,每面烙好需要10分鐘,總共花去了40分鐘;到超市里面買菜購物,一共花去了40分鐘。

        小芳經(jīng)過了一番仔細(xì)思考,趁晚上看電視的時候,便對媽媽說:“媽媽,只要你學(xué)會科學(xué)地安排時間,那么只需要70分鐘,你就可以把早上那幾樣事搞定,大概能夠省半個多小時哩!”

        請問:對上述四件事怎樣進(jìn)行安排,才可以讓小芳的媽媽在70分鐘之內(nèi)搞定?

        【妙趣解析】

        本題關(guān)鍵所在是怎樣科學(xué)安排烙大餅的時間:首先把兩張餅置于兩只平底鍋上,10分鐘之后,把一張餅換下,在這個鍋內(nèi)放入一張新餅,將另一只鍋內(nèi)的餅翻面。這樣一來,在20分鐘之內(nèi),就可以把三張餅全烙好,一共只需要花費30分鐘的時間。而并非根據(jù)習(xí)慣的做法那樣,烙餅要用40分鐘。做事應(yīng)該穿插著做,倘若做完一件做下一件,就是小芳媽所需要的103分鐘了。倘若這么安排:在烙餅的每10分鐘內(nèi),各穿插安排做一件事。房間的打掃分做兩次,每次8分鐘;澆花的6分鐘也安排在這里。這樣一來,烙餅的30分鐘,又附帶打掃房間,給花澆水或護(hù)理等,四件事只要70分鐘就可以完成。

        作息規(guī)則

        因為人事關(guān)系非常復(fù)雜,所以在不同的時期和情況下,某一個工廠都會制定出一個適合特定情況的特定規(guī)則。有一個時期,該廠的規(guī)則是這樣的:倘若A來上班,那么B就一定得休息,除非E沒有上班。如果E沒有上班的話,那么B就一定得上班,而C則可以休息;A與C不可以同一天出工或休息;倘若E上班了,那么D就一定得休息;倘若B休息的話,那么E就一定得下班,除非C上班來了。如果C真上班來了,那么E就一定得休息,而D則一定要去上班。

        為了群眾的需要,該廠意識到自己的生產(chǎn)必須將常規(guī)打破,一周七天都要工作。所以,一定要做出一個合理的安排,從而保證七天之中每天都有一批工人能夠上班。

        請問:根據(jù)以上的規(guī)則,七天之中,到底誰什么時候應(yīng)該上班,誰什么時候應(yīng)該休息呢?

        【妙趣解析】

        每個人上班的天數(shù)不一定一樣多,每天上班的人數(shù)也不一定相同。根據(jù)題目的規(guī)則,對各種出工的可能情況進(jìn)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每天不同的出工安排。七天上班的安排應(yīng)該是這樣的:AE、ABD、AB、CD、BCE、BCD、BC。

        聚會

        英國的東印度公司你知道嗎,下面這個小故事就是發(fā)生在這個公司的。在東印度公司的一間辦公室,有來自三個國家的工作人員,分別是英國人A、法國人B、荷蘭人C。他們?nèi)齻€人都住在同一個地方——印度某城的一個小巷里面。有一天,三個人共同商量到哪個地方去聚一次會。然而,三個人的性格迥然不同,結(jié)果在意見上很難達(dá)成統(tǒng)一。其中A是一個喜歡找麻煩的人,他說無論是晴天還是陰天都可以參加聚會,但若是雨天的話,他堅決不會出去;B是一個喜歡鉆牛角尖的人,他說無論是陰天還是雨天他都會參加聚會,但若是晴天的話,他絕對不會去;C是一個性格十分爽朗的人,他說無論是雨天、晴天還是陰天他都會參加,只是如果是在陰天的話,他不會很喜歡。聚會的日期就是明天,這三個人到底可不可以聚到一起呢?自然,明天的天氣是誰也不能預(yù)測的,但是印度通常都不會降雪或降雨。無論明天的天氣怎樣,晴天也好,陰天也好,雨天也好,這種天氣都會持續(xù)一整天。

        【妙趣解析】

        可以聚在一起。比如說,明天下雨的話,B和C可以至A家去聚會。因為A沒說雨天不聚會,而是雨天他不會到外面去聚會。

        發(fā)財?shù)拿钣?/p>

        有兩個接壤的國家,兩國的紙幣和硬幣在圖案上都有所不同。因為兩個國家在外交上有分歧存在,A國政府某一天便突然貼出告示:“從今天開始,B國的1美元在我國只可以當(dāng)作90分使用。”B國政府也不甘示弱,同樣貼出了一張告示:“從今天開始,A國的1元在我國只可以當(dāng)成90分使用?!?/p>

        有一位住在邊境附近的X男子,他聽到這個消息之后便開始?xì)g呼雀躍起來。他馬上著手行動,沒過多久,就發(fā)了一筆橫財。

        請問:這位男子到底是如何行動的呢?

        【妙趣解析】

        首先到A國買10元的東西,用A國的100元的紙幣付錢。找錢的時候,要求找B國的紙幣,這樣一來就可以拿到B國的100元了。然后,他又用這100元的B國紙幣跑到B國如法炮制,還是買10元的東西,得到相當(dāng)于B國90元的A國百元紙幣后,再拿著它又到A國去……就這樣沒完沒了地買下去。

        花瓣游戲

        有一個古樸的小島,仍舊保持著很多古樸的風(fēng)俗。比如說,有一種掰花瓣的游戲,就是兩個人拿著一朵有13片花瓣的花朵,輪流著把花瓣摘去,一個人可以把一片或者相鄰的兩片摘去,誰把最后的花瓣摘去,那么誰就是贏家,他在這一天中將會有非常好的運氣。某一天,一個聰明的數(shù)學(xué)家旅游到了該島上,他發(fā)現(xiàn)一個方法,只要按照這種方法,就可以在這個花瓣游戲中立于不敗之地。

        請問:這個獲勝的人是先摘的人還是后摘的人?這個數(shù)學(xué)家想到的是什么方法?

        【妙趣解析】

        后摘的人可以獲勝。倘若先摘取者摘取了一片花瓣,那么后摘取者在花瓣的另一邊摘去兩片花瓣;倘若先摘取者摘了兩片花瓣,那么后摘取者在花瓣的另一邊摘去一片花瓣。這個時候,就只有10片花瓣剩下來了,并且,后摘取者在第一次摘取時保證在摘取后,剩下的10片花瓣可以分成兩組,而且這兩組被上輪摘取的三個花瓣的空缺隔開。在以后的摘取中,倘若先摘者摘取一片,那么后摘者也應(yīng)該摘取一片;倘若先摘者摘取兩片,那么后摘者也應(yīng)該摘取兩片。并且,摘取的花瓣是另一組中對應(yīng)的位置,這樣下去,后摘者一定可以摘到最后的花瓣。

        不被承認(rèn)的獎金

        由于嚴(yán)重的心臟病,詹姆斯又被送進(jìn)了醫(yī)院。一個負(fù)責(zé)照顧詹姆斯的護(hù)士在詹姆斯入院的時候,發(fā)現(xiàn)有幾張賭馬的彩票在他的口袋中。護(hù)士認(rèn)為,在康復(fù)之前,詹姆斯不應(yīng)該再接觸彩票,于是就替他保管起來。因為護(hù)士認(rèn)為,彩票會對詹姆斯產(chǎn)生一種心理壓力,不利于他的身體恢復(fù)。詹姆斯做完手術(shù),休養(yǎng)兩周之后,護(hù)士把日報和他的彩票及錢包給了他。將報紙與第一張彩票進(jìn)行對照,詹姆斯發(fā)現(xiàn)自己押的第一匹馬居然以50∶1贏了,而他押了50美元在這匹馬上。離開醫(yī)院之后,他立即打了電話,想將自己贏得的2 500美元獎金拿到手。然而,對方看到詹姆斯的彩票,卻拒絕支付這筆獎金。

        請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妙趣解析】

        他參賭的是兩周前的一場比賽,在比賽中這匹馬跑在了最后。報紙上公布的是前一天的比賽結(jié)果,這匹馬是在前一天的比賽中獲勝的。

        妙運鋼管

        一個工程師有一次到外國去考察,回國的時候帶回了一根鋼管,這根鋼管是由特殊工藝制作而成,它是國內(nèi)進(jìn)行研究與試驗所必需的東西。然而直到工程師快要登上飛機(jī)的時候,他才發(fā)現(xiàn)該國航空公司有一項規(guī)定,即隨身攜帶的貨物,其長、寬、高皆不可超過1米。雖然這根鋼管的直徑只有2厘米,可它的長度卻達(dá)到了1.7米,因此屬于不允許被帶上飛機(jī)的物品。這個時候應(yīng)該怎么辦呢?工程師焦急萬分。眼看著飛機(jī)馬上就要起飛了,工程師突然靈光一現(xiàn),想出了一個解決之道,并很快將這根鋼管順利地帶上了飛機(jī),既沒有讓鋼管遭到破壞,也沒有觸犯航空公司的有關(guān)規(guī)定。

        請問:這位工程師究竟想到的是一個什么樣的解決之道?

        【妙趣解析】

        工程師向乘務(wù)人員要了一個長、寬、高均為1米的貨運箱子,接著再把鋼管斜著放了進(jìn)去,因為1米的立方體其對角線剛好超過1.7米,因此自然能就順利地把鋼管帶到了飛機(jī)上。

        向伊索問路

        一位行人向寓言家伊索問路:“請問先生,到最近的村子,還需要走多長時間?”

        伊索說:“你就一直走下去吧!”

        行人說:“我知道我必須走下去,可是請你告訴我,到底還需要多長時間?”

        伊索說:“你就一直走下去吧!”

        行人心里想,這個人多半是一個瘋子,于是繼續(xù)往前走。

        沒過多久,伊索便大聲對著這個行人喊道:“再走一小時,你就到最近的村子了!”

        行人把頭回過來,大聲問道:“剛才你為什么就不告訴我呢?”

        是呀,伊索剛才為何不告訴他,而要等一會兒才對他說呢?

        請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妙趣解析】

        由于伊索要觀察行人走路的快慢,因此要等行人走一段路以后才告訴他需要多長時間。

        把風(fēng)的人

        在寒冷的一天,巡邏的貝克發(fā)現(xiàn)一家珠寶店里有異常,他趕緊向警局請求支援,幾分鐘,趕來的警察把這家珠寶店的前后門都封鎖住了,但是,讓人遺憾的是,盜賊竟然溜走了。這就說明,有人在外面把風(fēng)。貝克想了想說:“我想,把風(fēng)的人肯定就在附近?!睅追昼姾?,他們在附近發(fā)現(xiàn)了線索,是一個對講機(jī),看上去是盜賊丟棄的。貝克突然想起來說:“剛才,我看到有三個人在這里晃蕩,肯定是他們中的一個?!彼芯熠s緊行動起來,最終逮捕了一個還在街上閑逛的嫌疑人。這個人是一個酒鬼,他的手里還拿著喝了一半的酒瓶。瓶子中的酒已經(jīng)部分結(jié)冰了,他嘴里含糊不清地說:“我正想找個溫暖的地方好好睡一覺……”貝克指著醉漢說:“他就是為竊賊放哨的人?!?/p>

        請問:貝克是如何判斷的呢?

        【妙趣解析】

        通常情況下,即便天氣非常冷,酒都不會結(jié)冰的,而酒鬼酒瓶中的酒都結(jié)冰了——其中的液體不是酒而是清水,所以,他應(yīng)該就是把風(fēng)的人。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我要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