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山高萬丈為何不接天?
從前,有一個老秀才,苦讀幾十年的書,屢次趕考都沒有考上,父母相繼去世,家底本來就不多,再加上老秀才肩不能擔擔,手不能提籃,連一個老婆也討不到,家里也越來越貧寒。鄰居勸他務農維持一下生計,討個能干的老婆好好過日子。他偏不肯,說飽讀詩書之人豈能干農活,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日子長了,鄰人就不勸了。這一年老秀才又去趕考。鄰人在村口見到他,以前都有個書童隨同,這次只他一個人,長衫破舊,骨瘦如柴,形如彎弓,三步一咳,只是向大家拱手作別時,滿臉掛著高傲的斯文。
老秀才去了很長時間,也無音信,老屋也已塌了半間。人們聚在一起有時還提起他。有的人猜想:老秀才八成是考上了,當大官了,忘了鄉(xiāng)親了。有的人說,不可能,當大官的都要回鄉(xiāng)風光風光,那叫“衣錦還鄉(xiāng),光宗耀祖”。有的說,可能是客死他鄉(xiāng)了吧。
老秀才去哪里了呢?(當時母親講到這停下來,不講了。說,“父親要回來了,我得去做飯”。我和哥哥姐姐們不讓母親走,講完再做飯。后來雙方達成協(xié)議,我們集體幫母親干家務活兒,一邊干活一邊聽故事。母親還強調“可不是我讓你們干活的,是你們樂意的?!睍鴼w正傳)
有一天下午,村里來了一個貨郎,此人年紀很大,走南闖北,見過一些世面,以前也到村里來過,油腔滑調。他一進村子見無人圍攏來,就大聲地喊,“誰想知道老秀才,想知道老秀才的人到我這兒來嘍”。人漸漸地圍了上來。七嘴八舌地打聽。貨郎只管抽他的煙袋。逼急了,他把煙鍋在磨得快要漏腳板的臟兮兮的鞋底上磕了磕說,我這口還渴著哪!有人回家拿水,貨郎又喊,看看這貨,便宜耐用。賣了幾件貨,喝了一碗水,他才慢條斯理地說起來。
原來老秀才出了村子之后,一路走來,山清水秀,鳥語花香。他神情清爽,時不時地詠頌古人贊美山川田野的詩詞,腳步變得輕快,身體漸好。一天晚上他在一個村子的小店里住宿。這個客棧背北朝南,依山傍水,向南望去就是當地有名大山——烏山。
晚飯時分,老秀才獨自吃飯,忽聽隔壁時隱時現地傳來二人對話。想必那二人也是趕考的秀才。其中一人說,我給仁兄出一副上聯,仁兄可否給出下聯?另一人說,請。那人略一沉思說,“烏山高萬丈為何不接天?”但因各屋人多,勸酒之聲嘈雜。隔壁二人說話已無法聽到。
本是酒桌上的一句談笑,老秀才卻放心不下。把所帶的圣賢之書,經典名著,攤了一屋,竭力找出那下聯。可是煞費苦心,雙目熬紅,青筋暴起,終無結果。一下病倒了。第二天不能趕路。第三天便一命嗚呼。客棧掌柜的不知老秀才何方人士,無法通知家屬,便告之官府把他埋在了亂墳崗上。從此一到半夜,亂墳崗上就傳來老秀才的聲音“烏山高萬丈為何不接天?”的呼喊聲。聲音越來越凄慘,令人毛骨悚然,家家盡早關門閉戶。直到一天,一個大文人路經此地,聽到此聲,笑而答曰:“一日烏云起天地緊相連”。老秀才的聲音就再也沒有出現過。
講完故事,貨郎一臉怪笑說,這就是你們的老秀才!起身走了。大家也口中念叨“不值”,紛紛各自回家,準備晚飯去了。
(網友評論:一個讓人深思的小故事,讀完欲罷不能。情節(jié)完整,把一個迂腐的文人描寫得形象生動。這讓我們不由得想起了孔乙己。老秀才的死是在控訴封建社會的思想、教育對人的坑害!)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