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這是原國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名言。這句頗有爭議的命題,在這次考察中再次被印證?;蛟S是學校這個育人的場所所具有的與企業(yè)、機關、民間組織等單位不同的本質屬性所決定的,或許這是基礎教育的學校,其性質、規(guī)模和區(qū)位與大學、部隊、監(jiān)獄、培訓機構的本質不同所決定的,凡考察到的學校都有一個或多個好的校長在學校的發(fā)展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從而使學校獲得了快速發(fā)展。
上海七寶中學原來“名不見經傳”,是仇中海校長二十多年的努力拼搏,使其成為八大“金剛”之首,仇忠海校長也被上海市政府授予“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
上海育才中學得益于著名教育家段力佩從1953年至1982年三十年的校長任期。
前文提到的上海閘北八中,是靠劉京海校長對“成功教育”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讓一所偏遠的薄弱學校成為上海名校。
蘇州十中的柳袁照校長按照自己“教育需要詩性,學校應該是詩意的天堂”的理解和論斷辦學,使得學校被媒體稱為“最中國”的學校。他將辦學精神和歷史物化為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使校園成為一個鮮活的教育讀本。校園之景都有象征意義,每一處建筑都有教育的印記,每一幢樓都有樓名、樓記、楹聯(lián)。學校歷史上的校長、教師、校友,已從檔案室、校史館走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走進學生日常生活之中……蘇州十中校園里的一切都會說話,每一幢建筑都承載著歷史,每一塊石頭都蘊含著文化,每一面墻壁都訴說著教育?!拔幕櫋迸c“情感體驗”,已成為蘇州十中教育的兩個鮮明特色,也因此成為這次考察大家公認的最具特色的學校。
而上海松江四中,近十幾年間多次更迭校長,哪一位校長也沒能使這所地處上海邊遠地帶的薄弱學校走出低谷。考察發(fā)現(xiàn),這所學校的初中還是不錯的,但中考后,較為優(yōu)秀的學生都選擇了其他遠處的高中,只有分數(shù)最低的學生,沒有其他選擇,才來四中讀高中。考察還發(fā)現(xiàn),學校地處松江鎮(zhèn),附近就有歷史文化名人——馬相伯、史量才的紀念祠等至少兩處文化的資源,一直也沒有被學校利用和開發(fā),學校也處于只有上課、升學,無明顯的辦學特色的低層次辦學狀態(tài)。
看來,對于高中,好校長的確能在學校的發(fā)展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這些好校長又具有一些共同的特點:看問題有眼界,心中有抱負,做事情執(zhí)著、堅毅,不輕易改變初衷,對教育充滿了熱愛,等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