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臂叢神經牽拉試驗 患者取坐位,檢查者立患側,一手扶患側頭部,一手握患側腕部,然后兩手向相反方向推拉(圖3-1),若出現患側上肢放射性疼痛、麻木為陽性,如再迫使上肢內旋,則為加強試驗,神經根型頸椎病為陽性,臂叢損傷、前斜角肌綜合征亦為陽性。該試驗頸叢、臂叢病變均可出現陽性,而以臂叢最易出現。
圖3-1 臂叢神經牽拉試驗
2.直臂抬高試驗 患者取坐位,手臂下垂,檢查者站在患側的背后,一手扶患側肩,一手握住患側腕部向外后方抬高手臂(圖3-2),出現疼痛、麻木即為陽性。下位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前斜角肌綜合征、肋鎖綜合征亦為陽性。
3.頸下壓試驗 患者取坐位,醫(yī)者單手或雙手置于患者頭部,逐漸加壓用力,患肢疼痛麻木加重者為陽性,神經根型頸椎病多見。
圖3-2 直臂抬高試驗
4.椎間孔擠壓試驗 患者取坐位,醫(yī)生立患者后面,患者頭向患側傾斜并后伸,醫(yī)生雙手手指交叉,向下壓按患者頭部(圖3-3),患肢疼痛加重者為陽性,多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
5.椎間孔分離試驗 患者取坐位,醫(yī)者雙手分別托著患者下頜和枕部向上牽引(圖3-4),上肢疼痛、麻木減輕者為陽性,見于神經根型頸椎病,頭暈、耳鳴等癥狀減輕者見于椎動脈型頸椎病。
6.椎動脈旋轉扭曲試驗 患者取坐位,頭后仰,醫(yī)者一手扶患者頭頂,另一手扶頸部,向左右旋轉,出現頭暈、惡心、嘔吐,視物模糊不清等椎動脈供血不足癥狀者為陽性,多為椎動脈型頸椎病。
7.前斜角肌加壓試驗 患者取坐位,醫(yī)生拇指按壓鎖骨上窩,患肢出現疼痛、麻木者為陽性,多為神經根型頸椎病,前斜角肌綜合征亦可出現。
8.頭前屈旋轉試驗 患者取坐位,前屈頭部,然后左右旋轉,頸椎疼痛者為陽性,多見于頸椎骨關節(jié)病。
9.力米特征 患者取坐位,屈頸低頭,如出現沿肩背向下放射至腰腿的疼痛、麻木為陽性,多見于脊髓型頸椎病。
圖3-3 椎間孔擠壓試驗
圖3-4 椎間孔分離試驗
10.仰頭伸頸征 患者取坐位,然后仰頭伸頸,出現疼痛、麻木、頭暈、耳鳴,回到自然位或低頭屈頸位時癥狀緩解或消失,為上關節(jié)增生或移位。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