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例
案例
王某,女,42歲。
[初診]1983年11月14日。北京阜外醫(yī)院診斷為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近日感冒之后,余熱未清,舌苔白膩浮黃,脈沉滑而數(shù)。
治法:宣解疏化,先治標邪。
處方:紫蘇葉6克,前胡6克,杏仁10克,川楝子6克,川貝母粉(沖)3克,枇杷葉10克,半夏10克,陳皮6克,蟬蛻6克,僵蠶10克,片姜黃6克,焦麥芽10克。3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二診]1983年11月21日。面色萎黃,唇干且紫,舌苔白而糙老浮黃,心煩急躁,夜寐夢多,小溲色黃。感冒漸解,余熱未除,兩脈沉澀,心率每分鐘23~33次,再以疏解表里,以觀其后。前胡6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片姜黃6克,枇杷葉10克,冬瓜皮10克。6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三診]1983年11月28日。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氣短乏力,心率每分鐘34~35次,早起心率每分鐘25次,脈沉軟力弱,唇發(fā)紺,舌苔白而根膩。中陽不足,用益氣補中方法。生黃芪10克,臺黨參10克,上肉桂末(沖)2克,生地黃10克,當歸10克,白芍10克,川芎10克,補骨脂10克,白頭翁10克,焦三仙各10克。6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四診]1983年12月12日。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近日咽干且痛,扁桃體腫大,脈象沉遲,按之略有急意,舌紅,苔白膩根厚,再以苦甘泄熱。桑葉10克,菊花10克,前胡6克,杏仁10克,淡豆豉10克,梔子6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6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五診]1983年12月19日。因洗衣勞累,病竇癥狀加重,胸悶氣憋,夜不能寐,脈沉軟無力,舌苔白膩浮黃根厚,再以益氣補虛,調(diào)和升降之法。生黃芪10克,沙參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6克,竹茹6克,半夏10克,茯苓10克,焦三仙各10克。6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六診]1984年9月24日。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平時心率每分鐘30~40次,但每遇驚嚇則心動過速,每分鐘達180次左右,唇黑且干,舌苔黃膩。血虛肝郁,陰分不足,用疏調(diào)肝胃方法。旋覆花(包)10克,蟬蛻6克,僵蠶10克,片姜黃6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木瓜10克,鉤藤(后下)10克,珍珠母(先煎)20克。10劑,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2次,空腹服用。
【按語】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屬于中醫(yī)學的“心悸”“怔忡”“頭暈”“昏厥”等病證范疇,其脈象多為遲脈、結(jié)脈、代脈等,本身即為難治之病。本案患者病情更加復雜,治療更為棘手。其素體氣陰不足,故常有氣短乏力,面色萎黃,心煩急躁,夜寐夢多,唇干且紫,心動過緩,脈象沉遲等癥,但又常因感冒外邪而咽干且痛,扁桃體腫大,脈沉滑而數(shù),或因驚嚇而心動過速。趙老治療如此錯綜復雜、變化多端之證,謹遵治病求本及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訓,時而宣解疏化,先治標邪;時而補益氣陰,以治其本;時而補虛透邪,標本兼顧,可謂辨證論治和運用標本緩急治療策略之典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