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D-9編碼】 96.0401
【適應證】
1.各種呼吸衰竭包括呼吸泵功能衰竭需要進行機械通氣者,心肺復蘇,藥物中毒以及新生兒嚴重窒息時,都必須行氣管內插管。
2.不能自行清除上呼吸道分泌物、胃內反流物和出血,隨時有誤吸危險者。
3.下呼吸道分泌物過多或出血需要反復吸引者。
4.上呼吸道損傷、狹窄、阻塞、氣管食管瘺等影響正常通氣者。
5.因診斷和治療需要,在短時間內要反復插入支氣管鏡者,為了減少患者的痛苦和操作方便,也可以事先行氣管插管。
6.外科手術和麻醉,如需要長時間麻醉的手術、低溫麻醉及控制性低血壓手術,部分口腔內手術預防血性分泌物阻塞氣道,特殊手術的體位等。
【禁忌證】
1.無絕對禁忌證。
2.有喉頭急性炎癥者,由于插管可以使炎癥擴散,故應謹慎。
3.喉頭嚴重水腫者,不宜行經喉氣管插管術。
4.嚴重凝血功能障礙者,宜待凝血功能糾正后進行。
5.巨大動脈瘤,尤其是位于主動脈弓部位的主動脈瘤,插管有可能使動脈瘤破裂,宜慎重。如需插管,須操作輕柔、熟練,患者要安靜,避免咳嗽和躁動。
6.患者如果有鼻息肉、鼻咽部血管瘤,不宜行經鼻氣管插管。
【術前準備】
1.詳細了解病史,進行體格檢查和必要的實驗室檢查,如血常規(guī)、血小板計數(shù)、出凝血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及凝血酶原時間等。
2.向患者或家屬詳細說明氣管插管的目的、意義、安全性和可能發(fā)生的并發(fā)癥。簡要說明操作過程,消除患者的顧慮,取得配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插管前,檢查插管用具是否齊全、合適,特別是喉鏡是否明亮。
4.氣管插管時患者應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遲鈍;如嗜睡或淺昏迷,咽喉反應靈敏,應行適當鎮(zhèn)靜麻醉肌松,然后插管。
5.注意胃部排空,可先停留胃管充分吸引干凈胃內容物及排氣,以防止插管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反流誤吸。
6.術者及助手常規(guī)洗手,戴好帽子和口罩,護目鏡等。
【物品準備】
彎形喉鏡、氣管導管(不同型號)、導管芯、胃管、10ml注射器、消毒的潤滑劑、牙墊與膠布、吸引裝置及吸痰管、帶活瓣的復蘇球囊;急救藥物[生理鹽水250ml(4袋)、0.1%腎上腺素(1ml)10支]和砂輪1枚;消毒用品(0.1%聚維酮碘消毒液)和無菌棉簽2包;無菌手套、一次性帽子、一次性醫(yī)用無菌口罩、護目鏡;呼吸機及管路;氣源、氧源、負壓。
【操作步驟】
1.擺放體位:患者僅需取“去枕平臥位”,簡單方便,不用采取傳統(tǒng)的“經典式”或“修正式”體位;術者站立于患者的頭頂部,兩足一前一后呈蹲弓步,身體盡量往下沉,視線與喉軸線平行。
2.開放氣道:術者用雙手托病人的雙下頜(拇指放置于兩側鼻翼附近),打開口腔檢查并清除口腔內異物;插管全程應始終保持患者的頭部后仰,以顯露喉結。
3.必要時(指病人心臟有搏動時)采用面罩給純氧1min,以防插管過程中誘發(fā)病人心搏驟停。
4.保護口唇:隨手將右手拇指伸入病人口腔內,同時用示指、中指提起下頜,更好地開放氣道;然后用拇指和示指交叉撥開上下嘴唇,保護好口唇、牙齒。
5.喉鏡置入口腔:術者左手持彎形喉鏡(握持手勢須正確),沿右側口角垂直進入口腔;然后將舌體推向左側,喉鏡移至口腔正中線上。喉鏡必須居中,否則將導致聲門裂暴露得不好。
喉鏡進入口腔后,術者右手不需再保護口唇,應及時將右手移至病人的前額,用虎口向下壓其額頭。
6.以解剖標志為引導深入喉鏡:喉鏡在口腔居中見到腭垂(第一標志)后,繼續(xù)慢慢推進喉鏡;待喉鏡尖端過腭垂后,喉鏡暫不深入,在原位上翹喉鏡。
待喉鏡轉彎繞過舌根部后,即可見會厭軟骨(第二標志),喉鏡始終在會厭軟骨的上方繼續(xù)深入,直至喉鏡尖端抵達會厭軟骨根部。
7.上提喉鏡暴露聲門裂:待喉鏡尖端抵達會厭軟骨根部后,即須向前上方用力提喉鏡(沿45°的合力),此時決不能以患者的牙齒為支點去撬門牙(可下壓喉結)。
用力上提喉鏡即可使會厭軟骨隨之而抬起,暴露其下方的聲門,立刻見到左、右聲帶及其之間的裂隙。
上提喉鏡的3個前提條件:①喉鏡必須居中;②喉鏡必須在會厭軟骨的上方;③喉鏡尖端必須抵達會厭軟骨根部。只有同時滿足上面3個條件,才能做“上提喉鏡”的動作。
8.直視下插入氣管導管:右手以握毛筆手勢持氣管導管(握持部位在導管的中、后1/3段交界處),斜口端朝左對準聲門裂,沿著喉鏡的鏡片凹槽在明視下送入導管;輕柔旋轉導管,使其順利地一次通過聲門裂進入氣管內。
9.拔出管芯后再前進到位:待導管通過聲門裂1cm后,拔出管芯后再前進(不允許帶著管芯插到位)。準確的插管深度為:導管聲門線過聲帶,此時套囊已完全通過聲門裂,而導管頂端距離氣管隆嵴至少有2cm(經X線胸片證實)。
10.調整好插管深度后,先放入牙墊后再退出喉鏡(順序不能顛倒)。
11.盡管是在明視下插入導管,為確保萬無一失,仍必須同時采用兩種方法確定導管是否在氣管內。
(1)出氣法:按壓病人雙側胸部,聽和看導管開口是否有溫熱氣流呼出。
(2)進氣法:擠壓復蘇球囊,觀察兩側胸廓是否均勻抬起,同時聽診雙肺呼吸音均勻一致,而上腹部無氣過水聲。
(3)呼氣末CO2比色儀或監(jiān)測儀:氣管插管接復蘇囊6次有效通氣后呼氣末CO2比色儀變色或監(jiān)測儀顯示呼吸波形和CO2數(shù)值在(1mmHg=0.133kPa)40~50mmHg。
12.確定導管在氣管內以后再進行固定,順序為先內再外而固定。
(1)內固定:向套囊內充氣5~10ml,具體充氣量可觀察小氣囊的張力。
(2)外固定:內固定后用兩條膠布十字交叉,將導管固定于患者面頰部;第1條膠布應把導管與牙墊分開纏繞一圈后,再將兩者捆綁在一起(要求牢固美觀)。
【術后處理】
整理用物,醫(yī)療垃圾分類處置,并做詳細記錄。連接呼吸機輔助通氣,床邊攝X線胸片再次確定氣管插管位置。10~20min后復查血氣分析指標,根據(jù)結果調節(jié)呼吸機參數(shù)。
【操作流程】
氣管插管操作流程見圖2-5。
圖2-5 氣管插管操作流程
【注意事項】
1.插管時動作輕柔,以免損傷牙齒。待聲門開啟時再插入導管,避免導管與聲門相頂,以保護聲門、后部黏膜和減少喉頭水腫的發(fā)生。
2.防止牙齒脫落誤吸。術前應檢查患者有無義齒和已松動的牙齒,將其去除或摘掉,以免在插管時損傷或不小心致其脫落、滑入氣道,引起窒息而危及生命。
3.防止氣囊滑脫。如果氣囊固定在導管上,一般不會滑脫。但如果導管與氣囊分開,應選擇與導管相匹配的氣囊,并用絲線捆扎在導管上,防止其滑脫落入氣道,造成嚴重的后果。
4.檢查導管的位置。兩側腋中線聽診兩肺呼吸運動是否對稱,如果左肺在插管后呼吸音降低,那么可能插入右主支氣管,緩慢退出氣管導管直到兩側聽診呼吸音對稱。一般氣管插管后或機械通氣后應常規(guī)行床邊X線檢查,以確定導管位置。
5.防止插管意外。氣管插管時,尤其是在挑起會厭軟骨時,由于迷走神經反射,有可能造成患者的呼吸、心搏驟停,特別是生命垂?;蛟袊乐厝毖酢⑿墓δ懿蝗幕颊吒菀装l(fā)生。因此,插管前應向患者的家屬交代清楚,取得理解和配合。插管時應充分吸氧,并進行監(jiān)測,備好急救藥品和器械。
6.插管后吸痰時,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吸痰持續(xù)時間一次不應超過30s,必要時于吸氧后再吸引。經導管吸入氣體必須注意濕化,防止氣管內分泌物稠厚結痂,影響呼吸道通暢。
【并發(fā)癥及處理】
1.脫管 若發(fā)生應立即用面罩給氧,吸除存留在患者口咽的分泌物,迅速重新插管。
2.堵管 立即行氣管內吸痰,必要時用1ml生理鹽水氣管內沖洗稀釋痰液并徹底清理氣道內分泌物。如氣管導管完全阻塞則需拔出后重新插管。
3.氣胸 根據(jù)氣體多少等具體情況行胸腔穿刺或放置閉式引流減壓。
4.牙齒脫落,口腔、鼻黏膜出血 請五官科醫(yī)師會診,專科治療。
(張劍琿)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