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有的人外表會讓人看起來很不舒服,心里便會覺得惡心,忍不住連連作嘔。而每個人厭惡感產生的根源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討厭看到畸形、殘疾人或十分丑陋的人;有的人無法忍受看到受傷的人和他們暴露在外的傷口;有的人則討厭看到血和外科手術;有的人則會憎惡某些人的行為,比如虐待或折磨動物;有的人討厭那些嗜好變態(tài)行為的人;有的人討厭某些宗教或某些人所倡導的低級、卑劣的行為。對此,有心理學家給厭惡下了這樣的定義:厭惡歸根到底是骯臟或者惡心的東西給人造成的一種口腔感覺。
那么,厭惡情緒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
心理學家認為,一個人通常會在4~8歲之間形成厭惡的情緒,也就是說,在這個年齡段,厭惡才獨立出來成為人的一種情緒。4~8歲的孩子會因為覺得東西不好吃而出現(xiàn)反感,不過,他們并不太懂得厭惡,只是單純的不喜歡罷了。
此外,我們對厭惡應該有一個整體的認知。雖然,惡心的東西會讓我們感到厭惡,但同時它也有一種吸引力,一種魅力,因此,我們可以解釋為什么自己總愿意看到血淋淋的事故現(xiàn)場,不舍得轉移視線,喜歡看恐懼片等。就自身而言,自己的鼻涕、排泄物都是骯臟而又惡心的東西,不過我們仍然會感到好奇。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會對那些所謂的惡心的東西充滿吸引力,只是自己常常不愿意承認罷了。
厭惡情緒的表情呈現(xiàn)為:瞇緊眼睛,表示自己不愿意看;皺起鼻子,表示自己不愿意聞;嘴角向后咧,有時候還會伴隨吐舌頭的動作,表示自己不愿意吃。厭惡情緒的根源,也就是對腐爛食物的排斥,這是因為當人們吃過腐爛食物之后,引起了身體的極度不適,出現(xiàn)嘔吐、生病甚至死亡。因此,一旦人們看到、聞到和品嘗到有腐爛食物的時候,就會本能地排斥這些東西,這應該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積累下來的一種本能反應。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