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止一面——讀喬治·沃克·布什自傳《抉擇時刻》有感
付少輝
曾記得電視上某品牌男裝的廣告詞說:男人不止一面。寥寥數(shù)字,閃念而過,不曾細品。及至近日忙里偷閑讀完喬治·沃克·布什(俗稱小布什,奧巴馬的前任)的自傳《抉擇時刻》一書后,不僅覺得作品本身誠懇有趣、獨具新意,而且從主人公的心路歷程中對“男人不止一面”這句話也有了較深意義上的感悟。也許語境不同,大家對此的理解也各異,但至少,在布什這位大人物身上所表現(xiàn)出的多面性、矛盾性是如此的深刻,使得多年來印在我腦海中“照片式”的布什變得立體起來。
實話實說,隨著工作、家庭等事務的冗雜及網絡信息的無處不在,尤其是各路“名人”的速成和流水線生產,現(xiàn)如今看勵志類人物傳記的雅趣和機會是越來越少了。但常態(tài)之中,總有例外。某一日,單位圖書室里,《抉擇時刻》以其封面黑白二色的主打色調撲入我的眼簾,主人公一襲標準的總統(tǒng)正裝和再也熟悉不過的蹙眉前視的神態(tài)讓我怦然心動:這就是我曾經既崇拜又憤恨的前美國總統(tǒng)嗎?這就是那位令地球村的人們對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布什嗎?至少在大多數(shù)國人的眼中,這位多面的男人讓人或贊譽、或貶抑,誰讓他身處遙遠的大洋彼岸,領導著一個與我們如此迥異的國度呢?于是,就在這樣一份“故人重逢”的心緒中,《抉擇時刻》來到了我的案頭和枕邊,這位昔日的“風云人物”步入自己國慶長假閑適而恬淡的心扉中。
該書的中文版于2011年8月首發(fā),全書洋洋灑灑45萬字,凸顯了布什作為政治人物,希望民眾改變對他的看法、重塑自己政治形象的初衷。在這部相對來說坦誠率直的自傳中,總統(tǒng)并沒有按時間順序寫自己的人生歷程,而是別出心裁,挑選了決定其總統(tǒng)生涯和個人生活的14個重大決策,詳述了每個重大決策幕后的細節(jié),既包括競選總統(tǒng)、組建內閣、自由議程、金融危機等政經事件,也涵蓋了“9·11”襲擊及阿富汗、伊拉克的戰(zhàn)爭風云,當然還少不了戒除酒癮這樣的生活趣事。在這一系列歷史進程中,布什扮演著兒子、丈夫、父親、大學生、飛行員以及最主要的總統(tǒng)等不同的角色,盡情演繹著其多面的性格及行事特征。當然,這其中,站在讀者的角度,尤其是以我們中國讀者的眼光去審視,可能更多的是來自不同意識形態(tài)和價值理念的碰撞,產生于美國利益與世界多元文化的相互博弈。
作為家庭中的一員,布什表現(xiàn)出了強烈的責任感和愛心。比如,對常人來說,平淡的戒酒一事,在他的眼中竟是其一生中做出的最艱難的決定。文中寫道:“倘若沒有這個決定,這本書中其他的決定就不可能實現(xiàn)?!笨梢哉f,多年受其父親——老布什總統(tǒng)的教誨,為了學業(yè),為了當好一名飛行員,為了生育健康的孩子,為了在政壇走得更遠,布什在與酒的博弈中,最終聽取了妻子勞拉一句“你還記得你最近一次沒喝酒是什么時候嗎?”的提醒而戒除了酒癮。而1981年感恩節(jié)前一天一對雙胞胎女兒芭芭拉和詹娜的出生則被作者視為“非常激動人心的時刻”,包括總統(tǒng)就職典禮、大眾面前演說以及在揚基球場開球都無法與此相比擬。當“9·11”頃刻間發(fā)生后,作為肩負重大使命的總統(tǒng),他也和常人一樣無比牽掛自己的親人。書中寫道:“整個早上,我一直試圖聯(lián)系勞拉……我給勞拉打過幾個電話,但電話一直掉線。我無法相信,美國總統(tǒng)竟然無法聯(lián)系他身在國會大廈的妻子……最終,在空軍一號即將到達巴克斯代爾空軍基地時,我聯(lián)系上了勞拉……我感到尤為舒心……并且她也和芭芭拉和詹娜通過電話了……我感到如釋重負?!?/p>
這就是一位鐵面強人的似水柔情,讀之讓人動容。但,另一面呢?書中所沒有過多提及的是,在這位總統(tǒng)以其國家利益為坐標所主導發(fā)動的一系列戰(zhàn)爭中,全世界有多少善良而無辜的平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而這些,總統(tǒng)似乎視而不見,反倒在作品中極力為其戰(zhàn)爭的合法性、必要性、正義性辯解。寫到這,我仍然能記得在克林頓總統(tǒng)當政的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轟炸我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在舉國的譴責與抗議中,不幸罹難的朱穎、許杏虎夫婦的父親發(fā)出的《致切爾西的父親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的信》流傳甚廣,感人至深,不知同樣身為人父的總統(tǒng)看到后會作何感想?但我想,為了其所謂的國家利益,與生俱來的親情在政客們的腦海中似乎適時休眠了吧。
作為當今世界上唯一超級大國的總統(tǒng),布什在書中著力標榜自己強烈的愛國情懷和“和平熱望”。還是在“9·11”事件中,當布什得知第二架飛機撞上雙子塔后,“我的第一反應就是憤怒。竟然有人膽敢襲擊美國。他們一定會為此付出代價……數(shù)百萬……的人們需要依靠我來保護他們。我下定決心絕不會讓他們失望?!痹陔S后9月14日國會大教堂的演講中,他再次聲稱:“美國是愛好和平的國家,但一旦被激怒,則會全力反擊。這場沖突開始的時間與方式是別人決定的,但結束的時間與方式則由我們來決定……”對于那些在反恐戰(zhàn)爭中獻出生命的美國人,他都會給所在家庭寫一封信,并頻繁同陣亡士兵家屬見面。在他總統(tǒng)任期的末尾,大約給5000個家庭寫過信件。他在書中袒露心聲:“我知曉他們每個人的名字。我腦海中浮現(xiàn)出,他們的家人看到軍官出現(xiàn)在家門口時的悲痛。我祈求上帝在這痛苦之中給他們以安慰。”
但就是如此愛國和追求和平的布什,領導著美國繼續(xù)以世界警察自居,高舉其前任所推崇的“大棒”政策,在全球以反恐的名義,以本國利益至上,在全球熱點地區(qū)遍燃戰(zhàn)火,使得當下的世界枉談和平。正是以“9·11”事件肇始,美國開始了曠日持久的反恐戰(zhàn)爭,戰(zhàn)火席卷了阿富汗、伊拉克等全球很多地區(qū)。但效果如何呢?頗具爭議的伊拉克戰(zhàn)爭給伊拉克人民帶來巨大痛苦的同時,也讓布什的聲望大跌。但他在書中仍稱當初的決定正確,不過在獲悉伊拉克沒有大規(guī)模殺傷性武器時,他坦言“沒有人比我更震驚和憤怒,每每憶及此事,感覺如患病一般,至今如此”。而于2012年10月7日已經進入第12個年頭的阿富汗戰(zhàn)爭同樣難以說取得勝利,阿富汗并沒有變得更加穩(wěn)定和安全,塔利班似有卷土重來之勢,迄今大約有3200名北約駐阿部隊人員死亡,其中超過2100人是美國軍人。這種結局肯定是已退居二線的布什總統(tǒng)所始料未及和惶惑不安的。由此想來,不難理解布什能在一屆任期后以愛國的名義高票競選連任,也不難理解因霸權主義所帶來的全球此起彼伏的反美示威抗議和恐怖報復浪潮。
但這些,都是布什的責任嗎?不是,作為美利堅民族的“領頭人”,他堅守的是西方既有的價值標準和憲法賦予總統(tǒng)的使命,以此判斷,他應該是一位成功的美國總統(tǒng)。但站在全球的視野,他絕不算是一位所謂的自由與和平的促進者,因為無論如何,戰(zhàn)爭是對人類文明與人性最無情的踐踏??磥恚欠浅蓴¢g,千秋功與罪,頗具爭議的布什任由后人評說,這也正是人物傳記的魅力所在。
“男人不止一面?!币惨蝗缒莿t廣告語所解析的,布什在一幕幕“抉擇時刻”的回放中,向讀者展現(xiàn)了作為一名優(yōu)秀男人所具備的“愛心、英雄、溫柔、真情、童心、孤獨、征服、領袖”等一系列元素。但同時書中也直率地寫出了自己身上的缺點、發(fā)生過的糗事和犯下的錯誤,不乏一些遺憾甚至頗具負罪感的描述,由此使得這本傳記獲得的評價是:從沒有一本總統(tǒng)自傳寫得如此誠懇。其前任比爾·克林頓也不吝大加褒獎:“《抉擇時刻》寫得不錯。從頭到尾都有趣,我認為所有政治派別的人都應讀這本書?!笨磥恚魅斯亩嗝嫘砸苍炀土嗽摃x者群的廣泛性。
如前所述,布什在中國人眼中的多面性主要源于大洋兩岸兩個民族間文化的沖突與利益的較量,但不管怎樣,布什時代已成歷史,褪去總統(tǒng)的軀殼后,他又是如何表露他的中國情結的呢?在該書的中文版序言中,布什追述了自己1975年受時任美國駐華聯(lián)絡處主任的父親之邀初到中國、2001年出任總統(tǒng)后首次訪華和2008年總統(tǒng)任期內最后一次訪華的經歷和每次不同尋常的感受。在序言的最后,布什更是不加保留地表達了對中國的興趣和對中美關系的樂觀:“希望美中兩國能夠不斷傳承這份友誼,共享和平與繁榮……也希望中國的讀者對未來有著同樣的憧憬?!?/p>
求近亦思遠,鐵骨亦柔情;既是救世主,亦為魔鬼頭。這就是布什總統(tǒng)在世人眼中的多面人生。盡管他卸任總統(tǒng)時支持率非常低,一度被稱為是美國有史以來表現(xiàn)最糟糕的總統(tǒng),但這不會妨礙人們去走近他、了解他。無論如何,在歲月的長河中,他在世界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烙印。感謝《抉擇時刻》這本書,帶給我關于政治、人格、人性乃至價值觀和文化的思考。布什走了,奧巴馬來了,美元依然統(tǒng)治全球,中東北非等地依然戰(zhàn)火頻起,中美依然明爭暗斗,中國周邊圍繞南海和釣魚島的安全形勢依然少不了美國從中作?!瓕@些,我們該如何看待,又該如何破解?
值此抉擇時刻,《抉擇時刻》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借鑒和啟示。
作者單位:蘭州市國家稅務局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