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樹不種菜
有一個故事,說的是一個老人買了一塊地種苗木,樹苗種下后,老人不像其他人那樣天天澆水,細心呵護,只是隔三差五地澆一次,一點規(guī)律也沒有。每次澆水的量也不一樣,時多時少。鄰居不解,忍不住問老人。老人說:種樹不是種菜,只要幾個星期就能收獲,種樹是百年基業(yè)。我給樹苗澆水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準的,只有讓樹苗學會在不確定中自己拼命扎根,在土里找到水源,長成百年大樹就不成問題了。如果每天定時定量澆水,樹苗就會養(yǎng)成依賴的習慣,根就會浮在地表上,一旦停止?jié)菜?,樹苗就會枯萎,即使存活下來,遇到狂風暴雨一吹必倒。鄰居恍然大悟。
其實,種樹澆水與管理的道理是一樣的,倘能在不確定的環(huán)境中形成共同的價值觀,由衷地認同,自覺地執(zhí)行,即可不管風吹浪打,經得起各種考驗。
天氣預報說,臺風“梅花”將升級為超強臺風,第三次光顧我市。下午4點49分,強臺風黃色預警發(fā)布,預計未來24小時可能有9—10級大風。在外面辦事的我看到手機中的服務短信,腦子里一片“山雨欲來風滿樓”,心似奔馳車,早已飛回企業(yè)。
回到公司后已是天黑。臺風后的夏夜,有幾分清涼如水。夜風搖曳著銀杏樹柔軟的枝條,那浸潤著月光的LED大屏幕上,“嚴密防守應對臺風,確保安全”的宣傳標語似紅燈高掛。我環(huán)顧四周,辦公樓前的文化展示牌已“刀槍入庫”,車間門口使用的一排排塑料周轉桶也唱起了京劇《沙家浜》中的轉移。風在耳畔呼呼的吼,眼前一幅應對“梅超風”襲擊的“淡定圖”頃刻鐫刻在我心頭,一群生龍活虎的員工演繹的一場主動抗擊臺風的保衛(wèi)戰(zhàn),仿佛在我眼前放著光芒……
有位管理大師說:什么樣的企業(yè)才算成熟?他不看管理者身上有多少花環(huán),而是看細節(jié),看員工的品行被鍛造到何種程度。是的,春天是有色彩的合唱。一個企業(yè)只有建立在價值認同的基礎上的愛崗敬業(yè),才是發(fā)自內心的精神追求,一曲防臺風保衛(wèi)戰(zhàn),正是心力管理支撐企業(yè)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的銅墻鐵壁?。?/p>
?張德點評:
科學管理的習慣語言是“要我這樣做”,而文化管理的習慣語言是“我要這樣做”??茖W管理用制度克服人的惰性,文化管理用共同價值觀呼喚人的主動性。一家優(yōu)秀的企業(yè)應該進入文化管理的境界。這個案例中,“梅超風”考驗著老板缺位時的企業(yè)戰(zhàn)斗力,結果彰顯出文化管理的威力?!靶牧芾怼本褪巧舷峦?、眾志成城的管理,就是在考驗面前自動補位的管理,是自主、自動、自激的管理。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