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子的救世情懷
三、韓非子的救世情懷
韓非子的貴族出身決定了他的學(xué)說并沒有儒家、墨家那樣的顯而易見的平民色彩,但是和先秦諸子一樣,他同樣擁有治國安邦的救世情懷。
在《韓非子·問田》中,有一段韓非子對自己濟(jì)世救民情懷的表白:
“堂谿公謂韓子曰:‘臣聞服禮辭讓,全之術(shù)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今先生立法術(shù),設(shè)度數(shù),臣竊以為危于身而殆于軀。何以效之?所聞先生術(shù)曰:‘楚不用吳起而削亂,秦行商君而富強,二子之言已當(dāng)矣,然而吳起支解而商君車裂者,不逢世遇主之患也?!暧霾豢杀匾玻嫉湶豢沙庖玻蛏岷跞熘蓝梁跷4校`為先生無取焉?!n子曰:‘臣明先生之言矣。夫治天下之柄,齊民萌之度,甚未易處也。然所以廢先王之教,而行賤臣之所取者,竊以為立法術(shù),設(shè)度數(shù),所以利民萌便眾庶之道也。故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見民萌之資利者,貪鄙之為也。臣不忍向貪鄙之為,不敢傷仁智之行。先王有幸臣之意,然有大傷臣之實。’”
堂溪公對韓非子說:“我聽說遵循禮制、退讓謙虛,是保全自身的方法;修養(yǎng)品德、隱藏才智,是成就名聲的道路。如今先生主張法治、術(shù)治,制定法律,我認(rèn)為這會危及你的生命的。為什么這么說呢?據(jù)您所說:‘楚國不任用吳起而削弱混亂,秦國實行了商鞅的法治而繁榮富強。他們的主張雖然已經(jīng)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了,然而,吳起被分裂肢體而商鞅被五馬分尸,這是沒有碰上好世道沒有遇到明君所造成的禍患?!粋€人的遭遇不是必然的,災(zāi)禍也不是不可以避免的。如果放棄保全自身的道路而毫無顧忌地去干危險的事,我認(rèn)為您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表n非子回答說:“我明白您的意思。治理天下,統(tǒng)一民眾的行為,的確不是易事。然而,之所以要廢除先王的禮教而實行本人的政治主張,是因為我認(rèn)為法治是對民眾有益的,是救民之道。因此,我不害怕昏庸君主所制造的禍患,堅信為民眾的利益著想是仁愛、明智的行為;害怕昏庸君主所制造的禍患,而逃避殺身之禍,明哲保身而不顧民眾的利益,是貪生怕死、自私、卑鄙的行為。我不忍心采取那種貪生怕死、自私、卑鄙的行為,不愿意放棄仁愛、明智的行動。您是一片好心,是愛護(hù)我的意思,然而您卻不理解我的救國救民之心,其實是傷害了我啊。”
這一段韓非子與堂溪公的對話充分表露出韓非子為民眾利益著想而力求變法的大無畏精神。身處戰(zhàn)國末期的韓非子看到社會越來越混亂,人民越來越凄苦,心里非常沉重,但他也看到人民越來越希望天下一統(tǒng),越來越希望安居樂業(yè)。尤其是看到秦國的商鞅變法,使秦國走上繁榮富強的道路,他就更迫切地想推行自己的法治思想,所以,他把自己的利益、自己的安危完全拋諸腦后??梢哉f,韓非子為了法治救國即使?fàn)奚苍谒晦o的精神,堪與為了維護(hù)法律的尊嚴(yán)而視死如歸的古希臘的蘇格拉底相媲美。近代變法維新的譚嗣同可謂繼承了韓非子這種舍身取義的精神。由此可見,中國的法治道路從一開始就是阻力重重、充滿艱辛的,即便是到了今天,我們的社會主義法治建設(shè)也還是面臨著各種挑戰(zhàn)。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