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課 人人都獻出一點愛
孔子說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論語·雍也》
于丹說
你自己想有所樹立,馬上就想到也要讓別人有所樹立;你自己想實現(xiàn)理想,馬上就會想到也要幫助別人實現(xiàn)理想。能夠從身邊小事做起,推己及人,這就是實踐仁義的方法。
有一個國王每天都在思考三個最終極的哲學問題:在這個世界上,什么人最重要?什么事最重要?什么時間做事最重要?
對于這三個問題,舉朝大臣,沒人能夠回答得出來。
國王很苦悶。后來有一天,他出去微服私訪,走到一個很偏遠的地方,投宿到一個陌生的老漢家。半夜里,他被一陣喧鬧聲驚醒,發(fā)現(xiàn)一個渾身是血的人闖進老漢家。那個人說,后面有人追我。老漢說:“那你就在我這兒避一避吧。”就把他藏起來了。國王嚇得不敢睡,一會兒看見追兵來了。追兵問老漢,有沒有看到一個人跑過來?老漢說:“不知道,我家里沒有別人?!焙髞碜繁吡?,那個被追捕的人說了一些感激的話也走了。老漢關上門繼續(xù)睡覺。
第二天,國王問老漢說:“你為什么敢收留那個人?你就不怕惹上殺身之禍?而且你就那么放他走了,你怎么不問他是誰呢?”老漢淡淡地跟他說:“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幫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馬上去做,最重要的時間就是當下,一點兒都不能拖延?!?/p>
那個國王恍然大悟,他那三個久思不解的哲學問題,一下子都解決了。
爸爸說
孔子的理論總是那么淺顯又深刻,既通俗又飽含深意,孔子所推行的“道”永遠在當下,永遠在每個人的身邊。在面對一個復雜的問題時,孔子總是能夠用淺顯的語言給我們以完美的解答,這正是孔子作為一個教育家的偉大之處。
本課所提到的“仁”字,是儒家理論的核心和精髓,其實闡述的是在天地人之間,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如何相處的問題。先來聽一個故事吧!從中你就會感悟到這個深意:
在美國印第安保護區(qū)里有個原始部落,這里的人在集會時有一個規(guī)定,就是得赤身裸體地一起活動。
這個特別的風俗,讓他們飽受外人的白眼與嘲笑,但即使如此,他們?nèi)匀徊辉敢飧淖冞@個傳統(tǒng)。
有一年,這個原始部落不幸發(fā)生瘟疫,全部族人幾乎都被感染。于是,他們決定到鄰近的城鎮(zhèn)里,邀請一位當?shù)赜忻尼t(yī)生前來幫助他們治病。然而,這位醫(yī)生一想到他們的傳統(tǒng),便感到相當為難。但是,看著跪在地上的求助者,醫(yī)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被激起,最終他還是勉為其難地答應了。
為了迎接醫(yī)生的到來,原始部落的族人們緊急開會決議,為了尊重這位名醫(yī),他們決定破例穿上衣服。所以,這天所有人都特別穿上了衣服,有的人甚至打上了領帶,聚集在教堂里,等待醫(yī)生的到來。
悠揚的鐘聲響起,醫(yī)生緩緩地走了過來,然而眼前的情景,卻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愣住了,這也包括醫(yī)生本人。因為,醫(yī)生背著沉重的醫(yī)療器材走來時,身上居然一絲不掛!
這個故事里的印第安人與醫(yī)生,心中都默默地牢記著尊重和愛,也自然而然地付諸于行動,而我們也可以相信,從此,醫(yī)生與這個部族將會相互影響,他們愛和尊重的果實一定會結(jié)出美麗的果實。
還有一個故事也講得很有類似寓意:
一名高僧知道他的小沙彌徒弟只剩下七日的壽命,于是慈悲地讓他回家探親。在途中,小沙彌正好遇到一場大雨,他發(fā)現(xiàn)一群螞蟻正努力地從積水的地方爬出,但卻不斷地被雨水沖回去。
小沙彌心生憐憫,先將它們一一救出并確定安全后,才繼續(xù)他的旅程。
七日后,小沙彌竟然平安地回到了寺院。師父非常驚訝,便入定觀察,他發(fā)現(xiàn)是小沙彌救螞蟻的慈善行動增加了他的壽命。
這也就是說,懷著一顆慈悲的心去愛人或自然界的任何一種弱小生命,這樣的愛也必然會惠及自己的。
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呼吁“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高喊“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無數(shù)仁人志士以他們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以及慈悲仁愛之心,為社會的發(fā)展進步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們的宏偉抱負和愛民之愿都和孔子是一脈相承的。
“知者樂,仁者壽”,這也就是我們隨時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兒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媽媽說
人世間最寶貴的是什么?法國大作家雨果說得好,是善良。善良,是寒風中的一只火把,是干涸枯竭時的點滴甘露。心懷善良的人總在播撒陽光和雨露,醫(yī)治人們心靈的創(chuàng)傷;同善良的人接觸,智慧能得到啟迪,靈魂將變得高尚,襟懷會更加寬廣。擁有善良,珍愛善良,傳播善良會使別人在感到溫暖的同時,更加彰顯你的美麗。
接下來聽一個故事,你會深深感受善良的真諦:
弗萊明是一個窮苦的蘇格蘭農(nóng)夫。有一天,當他在田里工作時,聽到附近泥沼里有人發(fā)出求救的哭喊聲,于是他放下農(nóng)具,跑到泥沼。他發(fā)現(xiàn)有一個小孩掉到糞池里了,弗萊明急忙把這個小孩從死亡邊緣救了出來。
隔天,有一輛嶄新的馬車停到了農(nóng)夫家,車里走出來一位優(yōu)雅的紳士。他自我介紹是被救小孩的父親。紳士說:
“我要報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p>
農(nóng)夫說:“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報酬?!?/p>
就在那時,農(nóng)夫的兒子走進茅屋。紳士問:“那是你的兒子嗎?”農(nóng)夫很驕傲地回答說:“是?!?/p>
紳士說:“我們訂個協(xié)議,讓我?guī)?,并讓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這小孩和他父親一樣,那么他將來一定會成為一位令你驕傲的人?!?/p>
農(nóng)夫答應了。后來農(nóng)夫的小孩從圣瑪利來醫(yī)學院畢業(yè),并成為舉世聞名的弗萊明·亞歷山大爵士,也就是盤尼西林的發(fā)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騎士爵位,并且獲得了諾貝爾獎。
數(shù)年后,紳士的兒子染上肺炎,亞歷山大爵士用盤尼西林再一次救了他。那位紳士就是英國上院議員丘吉爾,他的兒子則是英國政治家丘吉爾爵士。
這個故事你感覺怎么樣?助人行善是一種美德,在無私奉獻中,你也為自己積攢了受人回報的潛在資源,它可能會讓你終身受益。
一己之善,不但能為自己積功累德,也能利于他人,如此相護相佑,如同在湖中投下一塊小石頭,漣漪不斷地擴大,導致整個湖面水紋的波動,其影響絕非自己所能事先預料的。因此,對于我們,起一個善念、說一句好話,乃至露出一個微笑,不但能夠讓內(nèi)心越來越光明,也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甚至可以消除種種災難,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孩子心得
請一定要好好想一想,寫一寫噢!
別忘了,有獎勵喲!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