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李白去了秋浦縣城,打算會見故人柳園少府和幫他抄詩文的權昭夷。可是,柳少府已調(diào)往別的縣城,權昭夷又在山中,這里的崔縣令接待了他。李白與秋浦崔縣令相聚多日后暫時告別,他要到秋浦縣故地重游。開元末幾年他雖在這里久留,但因忙于采礦冶煉的生計之事,只是沿途遇到美景順便賦詩歌詠,沒有專門抽時間去更多的地方,如江祖、水車嶺等地賞景。這次則是以重游故地和欣賞新景為目的,有充足的時間,也有閑逸的心情。于是,他從秋浦縣城向西南走了25里,到了長江邊。這段長江叫李陽江,江水中有兩塊大石,參差橫突。一名叫攔江石,一名叫羅叉石。兩石有阻攔江水之意,故取“阻”字的諧音“祖”,名叫江祖石。李白一看此石獨立江中,高出水面數(shù)丈,周邊碧水潺潺,魚兒不時的跳躍水上,覺得這是個飲酒垂釣的好地方。于是舍舟攜酒登山,盤膝而坐,在夕陽西照的景色中,舉杯向天而大笑,他真想一輩子坐在這里垂竿釣魚。這時不覺想到友人權昭夷,寫了一首詩。詩題中清溪疑是長江的代稱。李白之所以懷念權昭夷,因為他天寶三年在朝中,離開秋浦,他的冶煉事業(yè)一直是權昭夷的代管,故到這里自然想到友人?!丢氉们逑媸霞臋嗾岩摹?/p>
我攜一樽酒,獨上江祖石。自從天地開,更長幾千尺。
舉杯向天笑,天回日西照。永愿坐此石,長垂嚴陵釣。
寄謝山中人,可與爾同調(diào)。
他離開江祖山,邊走邊看。向西南行70里是秋浦的姥山,再行5里到了水車嶺。水車嶺山石陡峭,下臨深淵,奔流沖激,聲音如水車之響得名。從這里向東走30多里,就到了詩人居住冶煉鉛礦的大樓山。他在這里才見到權昭夷,友人陪他到大樓山各處視察。他看到這里的爐火十幾年不熄,工人晚上煉礦景色既驚人也很辛苦。想到過去自己在這里,辛苦的三年時間奔波在深山,不能回去,不能與家中通信,與故國無望。因此,他將過去的經(jīng)歷和這次新看到的景色,以悲痛的心情寫成著名的《秋浦歌十七首》:
其一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统畈豢啥?,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其二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青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其三 秋浦錦駝鳥[1],人間天上稀。山雞羞淥水[2],不敢照毛衣。
其四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其五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牽引條兒上,飲弄水中月。
其六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3]。
其七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其八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4]。天傾欲墜石,水拂寄生枝。
其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其十 千千石南樹[5],萬萬女貞林。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其十一 邏人橫鳥道[6],江祖出魚梁[7]。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其十二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其十三 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其十四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赧郎明月夜[8],歌曲動山川。
其十五 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其十六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妻子張白鷴,結置映深竹[9]
其十七 桃波一步地[10],了了語聲聞[11]。闇與山僧別[12],低頭禮白云。
注:[1]錦駝鳥:《海錄碎事》等載:駝鳥出秋浦,或出鄰州歙州。形狀如雞,背為紅色。[2]山雞句:比喻山雞羞于與駝鳥相比,不敢在淥水中照影子。[3]風日似長沙:秋浦景物如凄涼的長沙。[4]水車嶺:此山在縣城西南75里,斷崖臨深水中,因流水聲像水車聲得名。[5]石楠樹:薔薇科一種小喬木,葉互生,葉長,倒圓形,冬天不落葉。[6]邏人:為羅叉之誤。羅叉:《貴池志》:秋浦縣西20里的李陽江上,中流有石,槎牙橫突,為攔江、羅叉二磯。[7]魚梁:水中為捕魚而做的欄柵。[8]赧(nǎn)郎:臉色發(fā)紅的青年工人。此四句指大樓山煉礦。[9]結置(jiē):結魚網(wǎng)。[10]桃波:應為桃陂。地址在大樓山與秋浦河玉鏡潭的中間。[11]了了:清清楚楚。[12]闇:暗的繁體字。
李白到秋浦各處游完后又回到縣城,與崔縣令相聚。崔秋浦是位疏財好客的縣令,也特別愛喝酒。只要客人來了,盡以好酒佳肴相待。他又把百里之境治理得雞犬安寧,經(jīng)常勸農(nóng)夫及時歸田精耕,李白因感謝他的熱情款待,寫了《贈崔秋浦三首》詩:
其一 吾愛崔秋浦,宛然陶令風。門前五楊柳,井上二梧桐。
山鳥下聽事[1]檐花落酒中。懷君未忍去,惆悵意無窮。
其二 崔令學陶令,北窗常晝眠。抱琴時弄月,取意任無弦。
見客但傾酒,為官不愛錢。東皋多種黍[2],勸爾早耕田。
其三 河陽花作縣[3],秋浦玉為人[4]。地逐名賢好,風隨惠化春。
水從天漢落,山逼畫屏新。應念金門客,投沙吊楚臣[5]。
注:[1]聽事:胡三省注:“中庭曰聽事。”[2]東皋:春位在東,耕者開始作業(yè),泛指農(nóng)田。[3]河陽花作縣:《白帖》等:晉朝的潘岳又名潘仁安,人不僅長得有儀容,號稱潘安貌。而且當河陽縣令時,大量種植桃李花,人號河陽一縣花。[4]玉為人:即為玉人?!稌x書》:裴楷風神高邁,容儀俊爽,博涉群書,特精義理,時人謂之玉人。[5]投沙吊楚臣:憑吊投沙的楚臣屈原。
李白辭了秋浦崔縣令,又來到南陵的五松山舊居。在這里巡視了他煉銅的工地,出礦石的坑口,到龍?zhí)镁崤f居的地方住下??吹竭@里過去熱火朝天的煉銅景像,倍感傷心。正在這時,有位秀才要求拜見大詩人,李白便出門迎接。
來人是南陵縣五松山年輕的杜秀才。天寶三年李白北上睢陽過廬州,在吳王官府曾送他到京城。他近幾年成為南陵的文壇新秀,海內(nèi)人士敬仰。聽說李白又到五松山,特以詩贈之。李白看了他的杰作,贊美它是天下可以推重的佳作。當杜秀才問他到長安和五松山冶煉情況時,他寫了一首有名的長詩來回答?!洞鸲判悴盼逅缮揭娰洝罚?/p>
昔獻《長楊賦》,天開云雨歡。當時待詔承明里,皆到揚雄才可觀。
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鞍。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吹紫蘭。
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路逢園、綺笑向人[1],兩君解來一何好[2]。
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眺望長安[3]。千峰夾水向秋浦,五松名山當夏寒[4]。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陶公矍鑠呵赤電[5],回祿睢吁揚紫煙[6]。
此中豈是久留處?便欲燒丹從列仙。愛聽松風且高臥,颼颼吹盡炎氛過。
登崖獨立望九州,《陽春》欲奏誰相合?聞君往年游錦城,章仇尚書倒屣迎[7]。
飛箋絡繹奏明主,天書降問回恩榮。骯臟不能就珪組,至今空揚高蹈名[8]。
夫子工文絕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吾非謝尚邀彥伯[9],異代風流各一時。
一時相逢樂在今,袖拂白云開素琴,彈為《三峽流泉》音[10]。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后桃花春水深。
注:[1]路逢句:指二皓發(fā)笑歡迎李白離開朝廷。[2]兩君解來一何好:分別兩個老人后心情高興。解來:分別。[3]望長安:金陵為六朝京都,故長安代指金陵。[4]當夏寒:比喻夏天涼爽。[5]陶公:《一統(tǒng)志》:陶安公,古代的冶煉師。[6]回祿:古代火神。睢盱(huīxū):仰視。[7]章仇尚書:《通鑒》:章仇兼瓊,魯郡任城人。天寶五載,他以劍南節(jié)度使升為戶部尚書和殿中監(jiān),在劍南錦城時,曾與杜秀才相識。[8]高蹈名:高足之名。[9]彥伯:袁宏,字彥伯。此指謝尚邀請袁宏一事。[10]《三峽流泉》:此是琴曲,為晉朝阮咸所創(chuàng)立。
不覺到了秋季,李白把江南的故地基本游完,他欲在五松山故居多停一段時間消磨日光。忽然有人來報:今年四月份宣州新調(diào)來一位新太守,李白一聽此人芳名特別得高興,認為這下子自己有了依靠。
原來此人是故人趙悅。當年李白游南陽與崔宗之相識時,趙悅曾以東道主熱情款待他們,并陪同他們游了南陽白水河等許多名勝,對李白在經(jīng)濟上也有很多幫助,李白一直懷念他的恩情。現(xiàn)在故人在宣城為太守,何不求他來扶植自己?于是很快到了宣城。兩人想不到分別26年又能相見,都感到驚喜。趙悅太守還是如以前一樣慷慨熱情,在官府高興地招待李白。所以李白為他寫一首較長的贊揚詩,在贊揚趙太守之外,懇切要求他能幫助自己入仕?!顿浶勤w太守悅》:
趙得寶符盛[1],山河功業(yè)存。三千堂上客,出入擁平原。
愛聽松風且高臥
六國揚清風,英聲何喧喧!大賢茂遠業(yè)[2],虎竹光南藩。
錯落千丈松,虬龍盤古根。枝下無俗草,所植唯蘭蓀。
憶在南陽時,始承國士恩。公為柱下史[3],脫繡歸田園。
伊昔簪白筆[4],幽都逐游魂。持斧佐三軍,霜清天北門。
差池宰兩邑[5],鶚立重飛翻。焚香入蘭臺[6],起草多芳言。
夔、龍一顧重,矯冀凌翔鵷。赤縣揚雷聲,強項聞至尊。
驚飚摧秀木,跡屈道彌敦。出牧歷三郡[7],所居猛獸奔。
遷人同衛(wèi)鶴[8],謬上懿公軒。自笑東郭履[9],側慚狐白溫[10]。
閑吟步竹石,精義忘朝昏。憔悴成丑士,風云何足論。
獼猴騎土牛,羸馬夾雙轅[11]。愿借羲和景,為人照覆盆。
溟海不震蕩,何由縱鵬鯤。所期要津日[12],倜儻假騰騫。
注:[1]趙得寶符盛:《史記》:趙簡子對幾個兒子說:“我把寶符藏在常山上,先得者有賞?!逼渌麕讉€兒子們在常山找了一遍沒有尋到,只有兒子毋(ái)恤回來說:“已經(jīng)得到寶符?!壁w簡子說:“請講?!蔽阈舸穑骸俺I脚R近代地,取代地可以得寶符。”趙簡子認為他賢惠,立為太子。毋恤即位,是趙襄子,遂興兵平了代地。[2]茂遠業(yè):使后世茂盛。[3]柱下史:侍御史。[4]簪白筆:插有白筆的侍御史帽子。[5]差池:先后。[6]蘭臺:御史之臺。[7]三郡:幽州、淮陰、宣州。[8]衛(wèi)鶴:《左傳》:衛(wèi)懿公愛好白鶴,把白鶴封為大夫,所以白鶴能跟上他乘在大夫的車上。詩人自喻。[9]東郭履(1ǚ):《史記》:東郭先生貧困饑寒,衣單薄,鞋破爛。行在雪中,鞋是有上沒下,腳盡在地上走。路上人笑他,東郭先生說:“穿鞋行雪中,是為了叫人看。只要上面有鞋樣子,鞋底下的腳誰能看見它。”[10]側慚句:表示慚愧地曾得到趙太守如狐白裘的溫暖幫助。[11]羸(léi)馬:瘦弱的馬。[12]要津:呂向注:要津,謂仕途中重要的官位。
趙太守見大詩人有依附自己的意圖,心中十分高興,因為府中的幾件秘書大事要依靠李白來辦。一是原來趙太守到宣城任職半年后,到了深秋季節(jié),幾次與眾僚到宣城的西門外游覽,看到這里古道蒼然,路旁又沒有個驛館供往來行人休息,因此他建議在這里修一座新的客亭。新亭修好后,官民稱頌,過客高興。因為此亭是趙太守所提倡,又在宣城西門外,是個侍候客人的地方,大家遂將新亭叫“趙公西候新亭”。但是缺個會寫新亭頌的名人,所以趙太守邀請李白,讓他寫這篇頌文。李白欣承此意,遂提袖援筆,立馬寫成了《趙公西候新亭頌》。此亭頌開首有“惟十有四載”之句,又稱寫此頌文是在秋天,說明李白天寶十四年秋在宣城。亭頌中除贊揚了趙公建立新亭功勞之外,其作頌曰:
耽耽高亭[1],趙公所營。如鰲背突兀于太清,如鵬翼開張而欲行。
趙公之宇,千載有睹,必恭必敬,爰游爰處[2]。瞻而思之,罔敢大語。
趙公來翔,有禮有章?;突顽I鏘[3],如文翁之堂[4]。清風洋洋,永世不忘。
注:[1]耽耽:深邃貌。[2]爰:乃。[3]煌煌:明亮。鏘鏘:鈴聲的象聲詞。[4]文翁之堂:《水經(jīng)注》漢朝文翁為蜀地太守,在城南創(chuàng)立了講堂,立學講授。講堂的精舍作石室。后來學堂失火,太守陳留人高朕重新修建,又增一座石室。堂屋的建置如古制,堂高六尺,夏天的屋子三間,皆圖畫古人的像,并陳列禮器祥物,講堂西有二石室。后漢又遭火災,學觀廊房蕩盡,只有講堂焰炎燒不到,構置雖古,巧異特奇。
宣州錄事參軍吳鎮(zhèn),看了李白的新亭頌以后,對李白文才十公敬佩。一天他將李白請到家中,請李白為他的自畫像題首贊文,李白高興地同意了。李白到了他的大廳,用目一掃吳錄事身材高大的畫像,便欣然秉筆,揮灑自如地寫成一首贊文,令吳錄事拍手稱快?!缎菂卿浭庐嬞潯罚?/p>
大名之家,昭彰日月,生此髦士,風霜秀骨。圖真像賢,傳容寫發(fā)。
束帶岳立,如朝天闕。巖巖兮謂四方之削成,淡淡兮曰五湖之澄明。
武庫肅穆,辭峰崢嶸。大辯若訥,大音希聲。默默不語,終為國楨[1]。
注:[1]國楨:國家的骨干。楨:楨干,打土墻時兩頭栽的木柱叫楨。
后來,李白來到宣州城中的靈源寺閑游,寺主仲浚公接見了他。仲浚公是江左有文才且飄逸的高僧,他陪李白到寺中觀景,這里上能看到十幾里的敬亭山,下能觀宛溪和句溪流動,是個風景秀麗的寺院。休息時,兩人討論佛經(jīng),還挺專心的?!顿浶蒽`源寺仲浚公》:
敬亭白云氣,秀色連蒼梧。下映雙溪水,如天落鏡湖。
此中積龍象[1],獨許浚公殊。風韻逸江左,文章動海隅。
觀心同水月[2],解領得明珠。今日得支遁,高談出有無[3]。
注:[1]龍象:《翻譯:名義》:水中行走最大的是龍;陸地上行走最大的是象,故以龍象比喻浮屠中力量最大的羅漢。這里代稱仲浚公。[2]觀心同水月:水中月亮,似有非有,了了不可捉拿?;壅哂^世人的心,也是這樣。[3]有無:《維摩詰經(jīng)注》:佛法沒有形象,沒有名稱故稱無;但佛法萬德能行天下,也稱有。
趙悅是個耿直的人,也是個硬脖項,他為什么能在宦途幾起幾落足登高位?原來他在朝中依附了一位高官,此人就是當朝的宰相楊國忠。不覺到了天寶十四載的十月冬季,天氣漸漸地變得寒冷。有一天,趙太守將李白鄭重地請到府中,要李白給他辦另一件心中久違的要事:因為自己年齡慢慢地老了,怕朝中再變動官位,把自己左遷,甚至讓他辭官回家等,如果這樣,就麻煩了。因此請李白代他給楊國忠右相寫一封感謝信,借感謝楊國忠右相多年提拔之恩機會,表示自己想再做太守之位的心愿。李白一聽這話,低頭默語良久。趙太守一見這情況,忙向他哭訴說:“先生看老朽這般年紀,官場爭斗如此激烈,你不幫我,能忍心讓人踢出官場!先生今日還要依老朽的官位騰飛,皮之不存,毛將附焉?”李白聽之,思之確屬這樣,奈何?回想楊國忠把持朝綱,奢侈亂政,惡劣早已敗露,國人怨恨,路人側目。他無故地使10萬之師喪身西洱海。他的族妹楊玉環(huán)還直接斷送了自己的入仕之路,憤恨之情還無以發(fā)泄,如何能給奸相獻卑詞?但是又想,趙悅是自己多年的知遇之人,此事關系到趙悅的前程。眼前自己又在他的官府做客,實際上是寄人籬下賣文生活,自己還要靠他扶持。想來想去,權衡再三無辦法,也只好隨波渡流,姑且應之。
你看世事怪也不怪?李白一生剛正不阿,疾惡如仇,卻要替人給奸臣寫感恩書。這事真奇怪,讓人難以理解。其實這事奇怪又不奇怪。君看周文王演《周易》,有個陰陽魚圖符,表面上看,圖符是黑白兩條魚懷抱在一起,黑魚是白眼,白魚是黑眼,如此而已。其實它有深刻的哲理:表明任何物體都含有陰陽兩種屬性,陰中有陽,陽中有陰,相互依存而相互轉化。世上沒有絕對的白,也沒有絕對的黑。忠臣和奸臣也一樣。沒有絕對的忠良,也沒有絕對的奸佞,忠和奸是相對而言。多忠為忠,多奸為奸。奸臣中也有做少量好事的;忠臣中也有不足之處。萬事萬物的屬性都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例如奸相楊國忠雖然惡貫滿盈,但是能薦舉賢士趙悅、有才的趙國珍,及后來救了李白的宰相張鎬,這些人都是出在他的門下等。所以李白代人給楊國忠寫感恩書就很自然了。他要生存,他要適應社會,就要委屈一下,世路是曲折的,不是筆直的。
閑話休敘,言歸正傳。且看李白是如何寫《為趙宣城與楊右相書》[1]:
某啟。辭違積年,伏戀軒屏。首冬初寒,伏惟相公尊體起居萬福。某蒙恩才朽齒邁,徒延圣日,少忝末吏[2],本乏遠圖。中年廢缺,分歸園壑。昔相公秉國憲之日,一拔九霄,拂刷前恥,升騰晚官。恩貸稠迭[3],實戴丘山。落羽再振,枯鱗旋躍,運以大風之舉,假以摩天之翔。衣繡霜臺[4],含香華省[5]。宰劇慚強項之名[6],酌貪礪清心之節(jié)[7]。三典列郡[8],寂無成功,但宣布王澤,式酬天獎[9]。
注:[1]楊右相:《唐書》:天寶十一載十一月乙卯李林甫死。庚申,楊國忠為右相。[2]少忝末史:少年時為侍御史小官。[3]貸:寬恕。[4]衣繡霜臺:在御史臺當侍御。[5]含香:《宋書》:尚書郎口中含雞舌香,奏事對答,使氣氛有芬芳之氣。華?。撼械娜?。[6]宰劇慚強項之名:治理繁難慚愧有強脖項之名。?。悍彪y。[7]酌貪礪清心之節(jié):《晉書》:隆安中,派吳隱之去廣州當刺史,到離州城有20里石門的地方,遇到貪泉。想貪污的人都喝這貪泉水。他到這里也酌而飲之,賦詩說:“古人云此水,一飲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彼趶V州清正廉潔的品德更突出。[8]典:守。[9]式酬天獎:可以酬答天子的獎勵。
伏惟相公,開張徽猷[10],寅亮天地。入夔龍之室,持造化之權。安石高枕,蒼生是仰。某鳴躍無已,剪拂因人[11],銀章朱紱,坐榮宦達,身荷宸眷[12],目識龍顏。既齊飛于鹓鷺,復寄跡于門館,皆相公大造之力也。而鐘鳴漏盡,夜行不息,止足之分,實愧古人。犬馬戀主,迫于西汜,所冀枯松晚歲,無改節(jié)于風霜;老驥余年,期盡力于蹄足。上答明主,下報相公,縷縷之誠,屏息于此。
伏惟相公,收遺簪于少原[13],念亡弓于楚澤[14]。衰當益壯,結草知歸[15]。瞻望恩光,無忘景刻[16]。
注:[10]徽猷(yóu):美道之譽。[11]因:依靠。[12]宸眷:皇帝的眷戀。[13]收遺簪于少原:《獨異記》:孔子過少陵原,聽到有婦人傷心地在哭,使子貢問她:“你為何傷心地哭?”答曰:“以前割柴草把簪子遺了?!弊迂曈謫枺骸案畈癫葸z簪子是常事,你哭得這樣悲哀為何?”答曰:“非可惜簪子,只是不忘故物呀?!保?4]念亡弓于楚澤:《家語》:楚王出獵在楚澤,將烏亮的箭弓丟失了,左右請求尋找。楚王說:“楚王遺弓,楚人得弓。弓等于沒有丟,為何尋找它?”表示不計得失。[15]結草:指老人結草獲秦力士杜回救魏顆之事。[16]景:光明。刻:時刻。
此書中又稱“首冬初寒”,說明李白冬十月還在宣城。
一天,李白在宣城與趙悅太守正討論給楊右相的書,忽然他的助手權昭夷要到吳越漫游,而且可能是一次永久的分別。李白一看這情況心中很難受。因為權夷昭與他在秋浦煉鉛幾十年,是他在實業(yè)上的得力助手,特別是在他到翰林院和天寶十多年中,久不在江南,采礦冶煉之事主要靠權夷昭照管。他在李白的詩文上也做了許多具體的工作,李白曾兩次寫詩贊揚和懷念他。他這次離開李白,使李白如缺了一只翅膀,所以李白從宣城專程到金陵送友人。在這里與眾友人設宴賦詩為權昭夷餞行,李白為之作序。《金陵與諸賢送權十一序》:
斯、高柄秦[1],嬴世不二;三杰伏草[2],興漢并出。莽夷朱暉[3],耿、鄧乃起[4]。自古英達,未必盡用于當年。去就之理,在大運爾。
我君六葉繼圣,熙乎玄風[5];三清垂拱,穆然紫極。天人其一哉!所以青云豪士,散在商釣[6]。四座明哲,皆清朝旅人。
吾希風廣成[7],蕩漾浮世,素受寶訣,為三十六帝之外臣。即四明逸老賀知章,呼余為謫仙人,蓋實錄耳。而嘗采姹女于江華[8],收河車于清溪[9],與天水權昭夷,服勤爐火之業(yè)久矣。
之子也,沖恬淵靜[10],翰才峻發(fā)。白每一篇一札,皆昭夷之所操。吁!舍我而南,若折羽翼。時歲律寒苦,天風枯聲[11]。云帆涉漢,冏若絕電[12]。舉目四顧,霜天崢嶸[13]。銜杯敘離,群子賦詩以出餞,酒仙翁李白辭。
注:[1]斯、高柄秦:李斯、趙高,掌秦國的權柄,毒累天下,致秦國嬴氏不到二世而滅亡。[2]三杰:張良、韓信、蕭何。伏草:比喻為平民時。[3]莽夷朱暉:王莽滅了漢朝的紅火。[4]耿、鄧:耿弇、鄧禹,東漢開國功臣。[5]熙:興。玄風:清靜之風。[6]散在商釣:分散在商業(yè)和垂釣的行業(yè)中。商:指生意。隱含詩人從事采礦冶煉之事。[7]希:向往。[8]姹女:王琦注:汞也。[9]河車:王琦注:鉛也。[10]沖恬淵靜:淡泊深靜。[11]天風枯聲:大風發(fā)出枯燥的聲音。[12]冏(jiǒng):明亮。[13]崢嶸:引申為凜冽。
此詩又稱“時歲律寒苦”,即知李白冬季從宣城來到金陵,未去其他地方,時間當在天寶十四載十月之后。
送走權昭夷,李白滯留在金陵。不久四周突然人慌馬亂,只見中原大批的衣冠之族車戴馬駝,攜妻帶子向江南如潮水的奔來,百姓則挑擔推輪,父老攜子挎包,驚慌的從北而來,如天塌下來似的。李白見狀,大吃一驚,按劍而起。欲知發(fā)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且聽下回解說。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