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后世對大觀樓長聯(lián)的篡改
大觀樓長聯(lián)發(fā)泄了孫髯翁對現(xiàn)實的不滿,暗含著清政府將要覆亡的預言,具有“犯上”的嫌疑,必然遭到統(tǒng)治階級的記恨與恐懼,但由于孫髯翁長聯(lián)已廣為流傳,深得人心,他們又不敢公然撤銷這副著名的長聯(lián),于是就有人用篡改字句的辦法,妄圖磨滅長聯(lián)的思想內容和美學價值,為封建統(tǒng)治者所用。但改來改去,總是弄巧成拙,造成不少笑話。
程含章
嘉慶道光年間,封建知識分子景東人程含章是第一個修改它的。程含章又名羅含章,字月川,祖籍云南思茅地區(qū),因為他的九世祖程文俊為了躲避仇家追殺,而將姓改為羅。直到他升任巡撫后才恢復本姓。他是嘉慶初出仕為廣東封川縣令,由縣令一直升到巡撫、工部左侍郎,他在廣東南雄州任內,親自勘丈田地,解決了南雄地畝不清、賦稅不清的積弊。他重視教育,重修和整頓了當?shù)氐牡滥蠒?。除千方百計地解決辦學經費外,他還親自為學子講解文章,改變了當?shù)亍翱泼^者,于今數(shù)十年”的狀況。他又根據(jù)南雄地處粵北山區(qū)天旱少雨的情況,大力興修水利,并親自踏勘施工現(xiàn)場,商討和解決施工中存在的問題,還捐出自己的廉錢48.3萬制,資助水利建設。當時,受益的灌溉面積達21000畝。由于這些功績,他受到了嘉慶皇帝的贊賞,升任廣東惠州知府。道光年間,又因治理黃河以及京城水利頗有建樹,曾升任工部侍郎。道光十年(1830年),受同僚排擠,告老歸還家鄉(xiāng)云南。程含章在外做官30年,名氣很大,著作也頗多。說來也怪,他也是第一個高度評價長聯(lián)的人。程含章評價孫髯翁的長聯(lián):“孫髯翁大觀樓長聯(lián),才雄氣猛,為海內第一杰作?!痹谒浞挚隙ㄔu價了長聯(lián)之后,對長聯(lián)作了一些改動(字下有著重號的為改動的字,有波浪線的為增添的字):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看:東驤金馬,西峙碧雞,北聳青虹,南翔白鶴。登斯樓也,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風,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爭欲同符天地,至今日離宮別館,悉化為芳草長林,并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夕照。游于浦者,只剩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一行秋雁,兩岸蘆花。
程含章修改過的長聯(lián)并未刻制懸掛,而是收編在《程月川先生遺集》中。他改動19處,80個字,新增了兩句,全聯(lián)從180字增加到了192字。程含章雖然自己在《修改云南近華浦大觀樓長聯(lián)》一文中說:“孫髯翁大觀樓長聯(lián),才雄氣猛,為海內第一杰作。惟連用排偶八句,而無虛字跌宕之,又無單句疏暢之,似嫌氣滯。不揣愚昧,改數(shù)字以成全璧。髯翁有知,當不余嗔也。”我國古典詩詞聯(lián)語貴在蘊藉含蓄,詞語精辟,一詞一句都含有不盡之意,或者意在言外,能引發(fā)讀者無盡的聯(lián)想,不像散文那樣,要求文意一瀉而下,并靠虛詞襯托,以求層層推進,顯得起伏跌宕。他用寫散文的要求,來貶低孫髯翁的名聯(lián),暴露了自己在楹聯(lián)創(chuàng)作上的淺薄和無知。從程含章所說的話語中看似改聯(lián)完全出于藝術修辭方面的考慮,但他畢竟身為清朝的一個官員,在外做官30多年,他的言行已經自覺不自覺地打上了他所處的社會環(huán)境的烙印,所以他的政治觀和人生觀已經潛在地蘊涵到了他所改的長聯(lián)中了。
程含章政治觀的體現(xiàn),從他對長聯(lián)要害處的改動可以看出來,他將“費盡移山心力”改為“爭欲同符天地”,雖然沒有改動原聯(lián)中的封建統(tǒng)治人物,但改后面這一句,他是想調和武功與自然天地的矛盾,歌頌建功立業(yè)實際,變反語為正面肯定的語氣。下聯(lián)中,程含章把原聯(lián)的“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句改為“至今日離宮別館,悉化為芳草長林”,把具有深意的諷喻淡化成了一般的對歷史滄桑的感慨。又把原聯(lián)的“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句,增加了四個字改為“游于浦者,只剩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一行秋雁,兩岸蘆花”。孫髯翁傲岸沉雄的寒士精神,被他改得平平淡淡的了。他還沒有忘記把原聯(lián)中看似比較敏感的“影射”的句子“一枕清霜”改為“兩岸蘆花”,這是他作為清朝官員的本能的一種反映。如果從純藝術性修辭手法的改動方面來看,程含章在上下聯(lián)中各增加了六個字,添了幾個“也,者”之類的虛字,加了“登斯樓也”、“游于浦者”等幾個單句,讀起來都沒有達到他所說的“跌宕之”、“疏暢之”的預期藝術效果,相反,添加的這些詞語反而成了多余的廢話。再者,原聯(lián)中的“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是具有藝術韻味的精當用詞,程含章卻把它改為“東驤金馬,西峙碧雞,北聳青虹,南翔白鶴”,雖然增加了色彩感,但是他把這四座山寫得太實,失去了讓讀者馳騁想象的藝術感染力。他又把原聯(lián)“何妨選勝登臨”的寒士風度,改成了“定當擊節(jié)謳歌”的另一種身份的達官鴻儒的自我陶醉。下聯(lián)中,程含章把孫髯翁思想深沉、感情濃烈的“把酒凌虛”改成了“把酒凌風”,把面對茫茫太空感慨萬端的“虛”,收縮成了意窄情淺的“風”,感情力度被削弱了。當然,這是符合程含章本身那種平和平淡的思想情趣的,也是和他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相關,他畢竟是清代的達官,屬于開明官吏式的儒家知識分子,和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貧苦知識分子孫髯翁相比,他是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孫髯翁所具有的氣魄的。
阮元
第二個修改長聯(lián)者是道光年間云貴總督阮元,他是一位很有名氣的學士,一生曾有不少傳世佳作。道光六年(1826年)九月十三日,阮元由廣東經貴州至云南,赴任云貴總督。他慕名來到大觀樓觀景,看到懸掛于樓前的長聯(lián),越看越不順眼,越看越有氣,他認為孫髯翁的長聯(lián):“孫髯原聯(lián),以正統(tǒng)之漢唐宋元,偉烈豐功,總歸一空為主,豈不骎骎乎到我朝?故改為‘爨長蒙酋’遞到吳三桂等人身上,所以扶正而消逆也?!庇谑?,將原聯(lián)改為(字下有著重號的為改動的字):
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憑欄向遠,喜茫茫波浪無邊??礀|驤金馬,西翥碧雞,北倚盤龍,南馴寶象。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趁蟹嶼螺洲,襯將起蒼崖翠壁。更天葦?shù)?,早收回薄霧殘霞。莫辜負四圍香稻,萬頃鷗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數(shù)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云。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鐘,半江漁火,兩行鴻雁,一片滄桑。
經過阮元這么一改,原聯(lián)中的生動形象、雅趣韻致被剔除了很多。他把上聯(lián)中的“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改為“高人韻士,惜拋流水光陰”,完全不知所云,不清楚他篡改這句的目的是什么。把“披襟岸幘,喜茫??臻煙o邊”改為“憑欄向遠,喜茫茫波浪無邊”,少了原來的大氣,“梳裹就風鬟霧鬢”改為“襯將起蒼崖翠壁”,改掉了原聯(lián)中擬人手法的風趣和韻致。“早收回薄霧殘霞”把“點綴些翠羽丹霞”的絢麗風光掃得精光,“早收回”三個字更是失敗之筆,既然“早收回”了,還有什么景致可以玩賞,從上下文和詞意上來解釋都說不通。
下聯(lián)中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改為“爨長蒙酋,費盡移山氣力”,是全聯(lián)篡改的關鍵,“爨長蒙酋”指的是吳三桂,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所以扶正而消逆也”,這樣改動還割斷了上下文的聯(lián)系,原文中寫史實從漢朝到元朝依次排列,而“爨”、“蒙”并不是正統(tǒng),只是部落,出現(xiàn)在南詔大理國之前,另外,吳三桂叛清后,國號大周,也與“爨”、“蒙”無關,更與歷史不符。把“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改為“便蘚碣苔碑,都付與荒煙落照”,把“秋雁”改為“鴻雁”,這些篡改都十分的牽強。把“一枕清霜”改為“一片滄?!?,少了無窮的韻味。
梁羽生曾這樣評價兩聯(lián):一是原作“披襟岸幘”改為“憑欄向遠”。“披襟岸幘”是“解開衣襟,推高頭巾”的意思,承接前句“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不但顯出眼界的開闊,也顯出了作者的逸興遄飛,情與景互相結合。改為“憑欄向遠”,只是一句平凡的套語。二是同樣的道理,把“喜茫??臻煙o邊”的“空闊”二字改為“波浪”,不僅是失了原作的氣勢,而且也不符合實景。滇池并非長江黃河,它的波浪是不大的,更說不上“無邊”,但從大觀樓俯視,一望無際,卻的確是“空闊無邊”。
阮元以他的權勢肆意篡改孫髯翁的長聯(lián),并且另外刻制成聯(lián)板,懸掛在大觀樓上,真是拙劣之至,引起人們強烈的不滿。當時就有名士公開指責說:“阮元所改,不及原文遠甚,蕓臺亦多事矣。”于是一首打油詩就在民間流傳開來:“軟煙袋(阮蕓臺,阮元號云臺,用其諧音來譏諷他)不通,蘿卜韭姜蔥,擅改古人聯(lián),笑煞孫髯翁?!钡拦馐迥辏?835年),阮元由云貴總督召拜體仁閣大學士,管理刑部。當他離開云南后,人們便摘下了這副長聯(lián),仍然把孫髯翁的長聯(lián)掛上了。后來,民間傳唱的這些歌謠傳到道光皇帝的耳里,道光感到以阮元的才學,他可能不會如此糊涂,就在一次召見中,給他出了一上聯(lián),要他對答。道光出的是:“阮元,你這只耳?!奔扔盟男彰麨轭},又蘊含著你可聽到民間對你這位大學士的嘲笑?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