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香”老店建街長,往事滄桑付酒觴。
店在街存人迭換,廣州美食尚留香。
東源大街
東源大街牌匾
越秀區(qū)有一條長街,其得名與一家百年老店的主事者關系密切,而今知之者鮮矣!這條長街由西向東為東源大街、東源新街、東源東街,位于東川路東側、東華東路南面。從街名看,當然是先有東源大街,再衍生了東源新街、東源東街了。而東源大街的北面,就是云香茶樓,20世紀90年代才稱為酒樓。東源大街的來歷與云香茶樓的主事者有關。
云香茶樓始建于晚清光緒年間,但具體建于何年卻有兩說。一說是據(jù)廣州市政協(xié)學習和文史資料委員會及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合編的《廣州老字號》(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年3月版)里周元崢撰寫的《香飄云外譽滿百年——云香酒樓》一文(下稱《香》文),云香茶樓創(chuàng)始于清光緒三十年(1904)。另一說是廣州市地名委員會編的《廣州市地名志》(1989年6月版)“東源大(新、東)街”條:東源大(新、東)街“由西向東三段相連,清光緒四年(1878)云香茶樓和魏福堂合資陸續(xù)興建并命名”。
《香》文沒有說云香茶樓與魏福堂合資建房,卻有說云香茶樓于1929年為擴展業(yè)務,把兩層樓拆去重建三層樓房。而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正是廣州經(jīng)濟大發(fā)展之時,不少華僑資本流入廣州開發(fā)房地產(chǎn),民星新街、僑星新街等都是華僑出資建房發(fā)展形成的。東源大街應該是于前鑒街開馬路成為東華東路時建起來的。云香茶樓與其東面的房屋一列北向東華東路,南向便是東源大街了。因此,本文認同《香》文始建之說,但在記述云香茶樓的發(fā)展歷程時,不得不指出《香》文記20世紀60年代一些食品的謬誤。
云香茶樓創(chuàng)始于光緒三十年(1904),由吉祥堂鄭云卓牽頭,共八人集資白銀五千兩創(chuàng)業(yè)。其中鄭云卓與福和堂梁赍周各出一千五百兩,厚余堂的蘇仲衡一千兩,還有黃威、關壽山、霍鼎文、羅林鳳、葉某各二百兩。開業(yè)之初,云香茶樓雖然只是磚木結構、鋪有瓦面的兩層樓,但在那時已是較高級的茶樓了。只因光緒初年廣州還未有茶樓,只有飲茶食餅的“二厘館”,至光緒中期才開始出現(xiàn)“茶居”。茶居比二厘館高級、舒適,甚至有矮小的樓閣,餅餌食品亦有較多品種。光緒晚期,佛山七堡鄉(xiāng)(今石灣)人組織的協(xié)福堂,已令茶樓業(yè)在廣州創(chuàng)出一片輝煌。七堡鄉(xiāng)人首先把“茶居”變身為“茶樓”,因樓層建得較高,店面寬敞,故人稱上茶樓品茗嘗點心為“上高樓”,一時成為時尚。云香茶樓的出現(xiàn),也為廣州城東門外的百姓增添了一個品茗的去處。
云香茶樓開業(yè)之初,由黃威當司理(主管業(yè)務經(jīng)理)。由于經(jīng)營得法,利潤極佳,數(shù)年后已揚名廣州,尤以龍鳳禮餅、中秋月餅著稱。當時有“西有蓮香,東有云香”的美譽。
民國成立后,工商各業(yè)日趨興旺,茶樓又變成各行各業(yè)買賣洽談、互通信息的好去處。云香茶樓遂有擴大業(yè)務之想。1929年,云香茶樓北面的前鑒街開辟為東華東路時,茶樓也借機“變身”,拆去舊樓,建起三層樓房,增加紅木家具等陳設,自此生意蒸蒸日上。茶樓的股東們在建茶樓三層樓時,還與魏福堂合資建起云香茶樓東面的房屋,因而形成南面的東源大街。以后又發(fā)展了東源新街、東源東街。
云香茶樓(現(xiàn)已改名為云香酒樓)
新中國成立后,云香茶樓的司理、股東不知去向,只剩18名員工,他們組織起來生產(chǎn)自救,直到1956年公私合營。從此,再無人提及云香茶樓的股東老板,云香茶樓只剩招牌一個,也算是老字號了。
云香茶樓和東源大街今猶在,但物是人非,而廣州的美食,卻越來越多姿多彩。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