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的湯羹燉品
家中的湯羹燉品 Wudi Jiachangcai
湯羹燉品簡稱湯羹,在我國各地風(fēng)味菜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湯羹燉品既可作正餐食用,又可用于佐餐,是極富營養(yǎng),最易消化的一種菜肴。
湯羹燉品菜肴具有制作簡便、加減靈活、適應(yīng)面廣、易于消化吸收的特點。其又分為湯和羹兩大類。湯就是將加工成型的各種原料,放入湯鍋中煮制而成,成菜過程中無需勾芡。湯菜的特點為湯清入味,主要食用湯汁,而非主料(或者以主料為輔,而湯汁為主),比如酸辣湯、蔬菜湯,雞蛋湯等。
羹菜是指將切制成各種形狀的原料放入湯鍋中燒煮入味,用水淀粉(或雞蛋液、面粉水、米粉汁等)勾成濃稠的芡汁食用,具有湯濃味醇,口感潤滑的特點。比較常見的有海鮮羹、肉羹、蔬菜羹等。
湯羹燉品具有非常多的食療功效。如湯羹燉品均需趁熱食用,對增加人體熱量,增強體內(nèi)循環(huán),抗御寒冷,擴張汗腺等都有很好的作用,有明顯的滋補強身功效。此外,在制作湯羹燉品的過程中,原料的有效營養(yǎng)成分均溶解于湯汁中,有利于人體對營養(yǎng)成分的吸收、消化,我們常見的在婦女產(chǎn)后、病人手術(shù)后,利用雞湯、人參羹進補就是這個道理。
湯羹燉品常用技法
湯和羹都屬于湯飲類菜,其制作技法也有很多種,除了我們在前面熱菜中介紹的一些方法外,用于制作湯羹燉品的技法還有煮、燴、燉、汆等。
煮 菜
煮是制作湯羹燉品最主要的烹調(diào)技法,是將生料或經(jīng)過初步熟處理的半成品,放入多量的湯汁或清水中,先用旺火燒沸,再轉(zhuǎn)中小火煮熟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常見的煮法主要有水煮和湯煮等,用此方法可做水煮雞肉煲、豌豆?jié)飧Ⅷ喎綔?、羊肉湯、水煮蟹羹、牛肉枸杞羹、蝦仁海蝦湯等菜肴。
燴 菜
燴是將加工成片、絲、條、丁等形狀的各種生料或經(jīng)過初步熟處理的原料,一起放入沸湯鍋中,用旺火制成半湯半菜的菜肴。燴菜中大部分需要勾芡,少量不用勾芡。從操作方法上,燴菜可分為湯燴、清燴、燒燴和糟燴等。常見的菜肴有湯燴烏魚蛋、三絲羹、三丁湯、湯燴口蘑白肉、蝦仁豆腐羹等。
汆 菜
汆是將原料加工成絲、片、小塊、花形、蓉泥、丸子等形狀,放入沸水湯鍋中快速燙熟的一種烹調(diào)方法。汆菜多用于制作湯菜,要求操作迅速。常見的汆菜技法主要有沸水汆、溫水汆、熱水汆和鮮湯汆等。用此方法可做汆肉片黃瓜湯、肉片榨菜湯、鯽魚蘿卜絲湯、汆三片湯、雞蓉龍須羹、雞蓉豆苗湯等。
燉 菜
燉是先將原料放入沸水鍋中焯一下以去除血污,再放入燉鍋中,加入清水(或湯汁)和調(diào)味料,用慢火燉至成熟的一種方法。清燉菜有原汁原味,湯鮮味濃,質(zhì)地酥軟的特點。用此方法可做清燉排骨湯、清燉雞塊、烏雞人參湯、清燉牛尾等菜肴。
四種底湯要知道
俗語說:“唱戲的腔,廚師的湯”,湯羹燉品菜肴離不開鮮美的湯汁。制湯作為烹調(diào)常用的調(diào)味品之一,其質(zhì)量的好壞,不僅對湯煲菜肴的美味產(chǎn)生很大影響,而且對菜肴的營養(yǎng)更是起著不可缺少的作用。制湯就是把蛋白質(zhì)、脂肪含量豐富的原料,放在水中煮,使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營養(yǎng)素溶于水中成湯汁,用于烹調(diào)菜肴或制作湯羹菜肴使用。根據(jù)各種湯不同的原料和質(zhì)量要求,湯主要分為毛湯、奶湯、清湯、素湯等多種。
毛 湯
毛湯是以豬骨、雞骨、鴨骨以及碎肉等,也可加入適量的豬肉和雞鴨肉等,添入適量清水上火煮沸,撇去浮沫,再轉(zhuǎn)小火熬煮而成。毛湯是制作比較簡單的一種鮮湯,因為它不需要經(jīng)過細加工,所以稱之為毛湯。
奶 湯
奶湯因其色澤乳白,像奶汁一樣而得名。奶湯又可分為普通奶湯和高級奶湯兩種。普通奶湯是把豬骨、雞骨、鴨骨和少許豬肘肉用沸水焯燙后,再換上清水,加入料酒、蔥、姜等,用小火煮至湯汁呈乳白色時即可。高級奶湯是把雞骨、鴨骨、雞翅膀、豬蹄和豬骨等放入鍋中,加入冷水后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再加入蔥、姜和料酒等,加蓋后轉(zhuǎn)小火煮至湯稠呈乳白色時為止。
清 湯
所謂清湯,顧名思義,就是湯清如水,無雜質(zhì),味鮮香。制作清湯是把老母雞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清水用旺火燒沸,再轉(zhuǎn)小火進行長時間加熱,使雞肉內(nèi)的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充分溶入湯中。制作清湯時,要用小火保持湯面微開,若小于這個火候,則鮮味不濃;若大 于這個火候,就會煮成白色奶湯。
素 湯
素湯主要分為兩種,為一般素湯和特制素湯。素湯是用豆油將黃豆芽煸炒片刻,再加入熱水用旺火燒沸,放入蔥、姜后用中火保持沸騰,一般兩小時后即成一般素湯;若用 旺火燒沸后,改用小火煮,則成一般清湯;特制素湯是用一般素湯,加入口蘑、冬筍或竹蓀 等煮至湯汁澄清時即成。
四季湯煲有分別
春 季
春季是萬物復(fù)蘇,陽氣生發(fā)的季節(jié),其氣候特點為多雨潮濕,細菌也開始繁殖。此時應(yīng)食用具有保健防病功效的湯煲,如用紅棗配以其他配料制作而成的湯煲,或者用各種蔬菜搭配性平食物煮制而成的湯煲,均能起到保肝,防治肝炎,增強免疫力的作用。
夏 季
夏天氣候炎熱,人體代謝旺盛,出汗多。多食用一些湯煲不僅能補充維生素、礦物質(zhì)等營養(yǎng)素,而且還可調(diào)節(jié)口味,增加食欲,消夏防暑,防病抗衰,對健康十分有益。其中,比較常見的有綠豆湯、銀耳桂圓羹、苦瓜煲等。
秋 季
秋季風(fēng)干物燥,必須著重補充體液和水分,而水果和蔬菜除含有各種營養(yǎng)素外,還能滋陰養(yǎng)肺、潤燥生津,故秋季可適量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取量。此外,對于中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可吃些具有滋補效果的湯煲,如紅棗木耳湯、胡蘿卜桂圓湯、百合枸杞羹等。
冬 季
冬季寒冷,人體熱量消耗大,需要補養(yǎng)。此時的補充營養(yǎng)很重要,多食用湯煲是防治感冒,強身益體的有效方法。雞湯、骨頭湯、魚蓉羹、蔬菜菌藻湯等可使人體得到充足的營養(yǎng),有效地抵御病毒感冒的發(fā)生。
湯羹燉品有秘訣
選料新鮮
制作各種底湯,如清湯、奶湯等均要用雞、鴨,但以用老母雞、老公鴨為宜。其他如豬排骨、豬肚、豬肘以及制魚湯的鮮魚等,均要求新鮮,干凈,火腿蹄子、火腿棒骨等也要求保持其應(yīng)有的顏色和味道。
冷水入鍋
動物性原料富含蛋白質(zhì)和脂肪等營養(yǎng)物質(zhì),這些營養(yǎng)物質(zhì)如果突然遇到高溫,會馬上凝固,形成外膜,或多或少地阻礙原料內(nèi)部營養(yǎng)物質(zhì)的外溢??砂言戏湃肜渌佒袩?,冷水變成沸水需要一個過程和時間,而這個過程和時間可為營養(yǎng)素從原料中溢出創(chuàng)造條件,從而使煮出的湯汁味道越來越鮮美。
掌握火候
正確掌握和運用火候,也是制作湯羹的關(guān)鍵之一,這里的火候應(yīng)包括兩個方面,即火力的大小和加熱時間的長短。正確地掌握和運用火候,是關(guān)系到制湯成功與否的關(guān)鍵之一。如制清湯,就要掌握用旺火、小火(或微火)等幾個階段的正確使用,時間上也要注意,特別是用旺火加熱的時間,并隨時觀察湯色的變化;又如制奶湯,應(yīng)先用旺火將水燒沸,撇去血沫,加蓋后繼續(xù)用旺火燒煮,使之保持沸騰狀態(tài),直至湯白汁濃,香味溢出為止。
除異增鮮
用于制湯的原料,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腥味和異味,因此,在制湯時應(yīng)加入一些去腥原料以除去異味,增加鮮味。如果制作清湯,則應(yīng)酌量加入一些蔥、姜和料酒;熬煮魚湯時可加入幾滴牛奶或加入少許啤酒,不僅可以去除魚的腥味,還可使魚肉更加白嫩,味道更加鮮美;制作肉骨湯時,滴入少許米醋,可以使更多的鈣質(zhì)從骨髓、骨頭中游離出來,增加湯中的含鈣量。
時間長短
要使原料中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充分溢出并進入湯汁內(nèi),需要煮制較長的時間,但不是時間越長越好。一般來說,若用肉用型雞或碎豬肉等易熟的原料,時間可在兩小時左右;若用豬棒骨、火腿骨頭、老母雞或豬爪等難熟的原料,則時間要長一些,為3~4小時。
不加冷水
在制作底湯時要一次性把水量加足,如果中途需要加水,也要加入熱水或沸水,而不要加入冷水。這是因為,加入冷水會破壞湯汁中的溫度平衡,使遇冷的原料表面緊縮形成薄膜,從而影響滋味的釋出。
鹽不早放
制湯時可根據(jù)情況,加入蔥、姜和料酒之類的調(diào)料,主要目的是可以除腥增香。若放鹽最好在制好湯時放入,否則因鹽的滲透作用,會使原料表面蛋白質(zhì)凝固,從而影響湯汁本身鮮味的散發(fā)。
撇凈浮沫
湯中的浮沫多來源于原料中的血紅蛋白、表面污物和水中的水垢等,當水溫在80℃時,這些物質(zhì)會飄浮在湯的表面,此時要用手勺將浮沫撇除,直至撇凈為止,以防影響湯汁的色澤和氣味。
清淡味美
要想湯清,不渾濁,必須用微火煮,使湯只開鍋,不沸騰。因為大滾大開,會使湯里的蛋白質(zhì)分子凝結(jié)成許多白色顆粒,湯汁自然就渾濁不清了。如果湯太咸了,可以把一些大米裝入小布袋里,放入湯中煮一下,鹽分就會被吸收進去,湯自然就會變淡了。對于油脂過多的原料,煮出來的湯如果感覺特別油膩,可將少量紫菜置于火上烤一下,然后撒入湯中,可解去油膩。
免責(zé)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