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早在兩億多年前就出現在地球上了,是有名的“活化石”。據《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記載,海龜的壽命最長可達152年,是動物中當之無愧的老壽星。
正由于龜是海洋中的長壽動物,因此,沿海人仍將龜視為長壽的吉祥物,就如同內地人把松鶴作為長壽的象征一樣,沿海的人們也把龜視為長壽的象征,并有“萬年龜”之說。
海洋中目前共有8種海龜,其中有4種產于我國,主要分布在山東、福建、臺灣、海南、浙江和廣東沿海,綠海龜是我國群體數量最多的。
海龜常循徊游路線在沿岸近海的上層活動,它們到20~30歲時才發(fā)育成熟,每當繁殖季節(jié)到來的時候,便成群結隊地返回自己的故鄉(xiāng),不管路途多么遙遠,它們也可以找到自己的出生地,再把卵產在那里。假如出生地的環(huán)境被破壞,它就有可能終生不育。
海龜產卵數最多的可達200個左右,最少的也在90個以上,卵的數量雖說比較多,但是孵化成活率很低。當小海龜出殼后,首先要自己從沙堆里鉆出來,然后急急忙忙地奔向海洋。從沙坑到海邊對小海龜來說充滿了危險,有的幼龜跌入沙坑中,拼命掙扎也爬不出“陷阱”。同時一些天敵,例如各種海鳥不斷在空中盤旋,它們把這些幼小生命作為美味佳肴。最后能順利到達海洋的只是一部分,這些幸存者將在海中生長發(fā)育,傳承繁衍后代的新循環(huán)。但海龜是怎樣找到自己的故鄉(xiāng)的,現在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正在水中游泳的海龜
生活在我國沿海的綠海龜,其產卵期在每年的4~10月。這時節(jié),每當晚上,它們一個接一個地從海中慢慢爬上沙灘,用后肢挖一個寬20厘米左右、深約50厘米的坑,然后開始產卵。卵呈白顏色,大小和乒乓球差不多。因為卵成熟的時間不一樣,它有時要分幾次才將卵產完。產完卵后便用沙將洞口堵住,沙灘在陽光的照耀下,溫度比較高,卵全靠自然溫度孵化,其時間需要40~70天不等,一般在50天左右。海龜卵不僅靠自然溫度孵化,而且其性別也是由溫度的高低來決定的,溫度高時孵出的是雌性,溫度低時孵出的是雄性。海龜是通過什么辦法來維持性別平衡的,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海龜除出生和繁殖在陸地之外,其主要生活在海中,既能用肺呼吸,也能利用身體的一些特殊器官直接從海水中獲得氧氣。它的足像槳狀,適宜于劃水,海龜在陸地上雖然比較笨拙,但是到了海里卻浮沉自如,它完全適應了海洋環(huán)境。海龜的個體大、活動量大,其食量比陸龜大得多,它每天要吃很多的魚、魚卵、蝦、甲殼類和軟體類以及藻類,它們的牙齒堅硬有力,能夠輕易地咬碎軟體動物的外殼。從海龜的生活習性來看,其長壽的秘訣,不外乎是食量大、活動緩慢、有堅硬的外殼保護。
海龜一身都是寶,它的肉味道鮮美、營養(yǎng)豐富,其自身能長壽,而且是營養(yǎng)價值很高的滋補品,食用也能使人延年益壽。正是因為海龜具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結果引來了人類的濫捕亂殺。據有關自然保護組織估計,在20世紀80年代每年大約有30多萬只成年的海龜葬送在人類的手中,導致沿海海龜面臨絕境。海龜是長壽之物,由于人的捕殺已使該物種的平均壽命降至最低點,百年龜齡的海龜已成稀罕之物。
海龜數量的減少已經引起了沿海國家的普遍關注,并且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拯救。如巴西從1983年開始一直想方設法保護生活在沿海1000多千米海岸線附近的海龜,頭一年挽救了兩萬多只海龜,后來逐年上升,現在每年挽救的海龜在27萬只以上。南太平洋環(huán)境保護組織為了制止包括印度尼西亞在內的沿海國家肆意捕殺海龜,將1995年定為“海龜年”,試圖引起人們關注海龜面臨滅絕的處境;在泰國南部的普吉島上,每年4月13日都要舉行一次幼龜放生節(jié),幫助那些剛出殼的小精靈爬向大海,以免在途中遭到其他動物的傷害;我國政府對海龜的保護歷來十分重視,1985年5月在廣東省惠東縣的“海龜灣”建立了第一個海龜自然保護區(qū),并將海龜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海龜灣的面積雖說只有0.1平方千米,卻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海龜產卵地,產卵最多可達數10萬枚。
海龜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