凍土分為季節(jié)性凍土和多年凍土。季節(jié)性凍土是指在冬季凍脹,而夏季融化,每年凍融交替一次的土層,在我國分布很廣。季節(jié)性凍土層厚度在0.5m以上,最厚達3m。
冬季土層凍結,土體膨脹和隆起,當凍脹力足夠大時,會導致基礎與墻體發(fā)生不均勻的上抬,門窗不能開啟,嚴重時墻體開裂;當春季解凍時,冰晶體融化,含水量增大,地基土的強度降低,使建筑物產生不均勻的沉陷。由于凍脹和融陷的交替破壞,在季節(jié)性凍土地區(qū),應考慮地基土的凍脹性。
根據凍土層的平均凍脹率的大小,規(guī)范中把地基分為不凍脹、弱凍脹、凍脹、強凍脹和特強凍脹五個等級。
當建筑基礎底面下允許有一定厚度的凍土層時,基礎最小埋深應滿足下式:
式中 Zd——設計凍深(m);
hmax——基礎底面下允許殘留凍土層的最大厚度(m),按表8-4采用。
表8-4 建筑基底下允許殘留凍土層厚度hmax m
在凍脹、強凍脹、特凍脹地基上,應采用以下防凍措施,采用時應根據工程特點、地方材料和經驗確定:
(1)對在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基礎側面應回填非凍脹性的中砂或粗砂,其厚度不應小于200mm。對地下水位以下的基礎,可采用樁基礎、保溫性基礎、自錨式基礎(凍土層下有擴大板或擴底短樁),也可將獨立基礎或條形基礎做成正梯形的斜面基礎。
(2)宜選擇地勢高,地下水位低,地表排水良好的建筑場地。對低洼場地,建筑物的室外地坪應至少高于自然地面300~500mm,其范圍不宜小于建筑物外輪廓線向外各一倍凍深距離的范圍。
(3)應做好排水設施,施工和使用期間防止水浸入建筑地基。在山區(qū)應設截水溝或在建筑物下設置暗溝,以排走地表水和潛水。
(4)強凍脹性土和特強凍脹性土地基上的基礎應設置鋼筋混凝土圈梁和基礎梁,并控制上部建筑物長高比,增強房屋整體剛度。
(5)當獨立基礎連系梁下或樁基礎承臺下有凍土時,應在梁或承臺下留有相當于該土層凍脹量的空隙,以防止因土的凍脹將梁或承臺拱裂。
(6)外門斗、室外臺階和散水坡等部位宜與主體結構斷開,散水坡分段不宜超過1.5m,坡度不宜小于3%,其下宜填入非凍脹性材料。
(7)對跨年度施工的建筑,入冬前應對地基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按采暖設計的建筑物,當冬季不能正常采暖時,也應對地基采取保溫措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