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風·君子于役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注 釋
塒(shí):鑿垣為雞窩曰塒。毛《傳》:“鑿墻而棲曰塒?!?/p>
不日不月:朱《傳》云“不日不月”為“不可計以日月”。
桀:小木樁。
佸(huò):相會;到。毛《傳》:“佸,會也?!?/p>
括:到來;會合。毛《傳》:“括,至也?!?/p>
釋 讀
《君子于役》這首詩是國風中的王風,為東周初年周王室都城洛邑(今河南洛陽)郊區(qū)一帶的民謠。
一切還要從烽火戲諸侯開始,西周末代天子周幽王為博美女褒姒一笑,聽信奸臣虢石父讒言,演出烽火戲諸侯一幕鬧劇,從而招引了戎人和申國軍隊的進攻,至使都城鎬京(今陜西長安區(qū)灃河以東)被攻破。周幽王被殺于驪山下,西周滅亡。當時,鎬京已被戰(zhàn)火燒得滿目瘡痍,其子周平王便將王都遷至洛邑,從此中國歷史進入了東周列國時代。周朝王室早在西周時就已大封功臣、王親國戚為各方諸侯,至東周,王室的力量日漸削弱,東周王室遂有名無實。據(jù)史書記載,東周時,周桓王欲出兵伐鄭,到處征兵,強迫人民服苦役,造成民不聊生、生靈涂炭?!对娊?jīng)》中《君子于役》一篇就是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幕烽火戲諸侯的荒唐故事,讓一個女子笑了,卻讓天下所有的女子哭了。
《孟子》有“春秋無義戰(zhàn)”一說。此詩僅從一個戰(zhàn)爭的側(cè)面,就已充分說明了這一點。那時,征戰(zhàn)勞役是尋常事,良人在外,且無法及時通音訊,而古人信念不移,心有所念,卻依然平靜地過自己平淡如水的歲月,只把思念站成一個黃昏的倚門長盼剪影。時光流轉(zhuǎn),霜染青絲,從一而終的思想始終貫穿其中,然而這樣的愛情堅定得過于執(zhí)拗,卻誤人終生。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在那個古老年代的黃昏,夕光斜照,云霞流淌,牛羊回圈,倦鳥歸林,一切變得沉寂。是誰站在龐大的落陽下凝神諦聽,那些略帶蒼涼悲壯的歌聲。
她稱他為“君子”,那是對一個心愛的男人最高的尊敬,即使她的男人只是一個在邊地戍防的士兵,但在妻子的心中他就是高遠的蒼穹,無限的溫暖安寧。夫君在外遠征多年,她的思念與寂寞已如蔓藤,在內(nèi)心深處漫無目的地攀爬蔓延,不動聲色地控制所有微笑的理由,終于在某一天的黃昏時分,她心海如潮的寂寞終凝結(jié)出薄涼的筆墨,于是有了這首流傳至今的“情景俱絕”(明·戴君恩《詩經(jīng)臆評》)的美麗短章。
◎ 周幽王與褒姒
君子踏上茫茫征途,從此生死未卜。在金戈鐵馬的疆場上,人命如草芥,不知道你此去會不會平安歸來?!安恢淦凇?,生當復來歸,多少年的寂寞等待我都不在乎,你若是死了,那我的愛情就為你送葬。這就是一個戰(zhàn)爭中的女性,篤信的心念。還記得你走的那天,我站在桃花初綻的門口,輕聲對你說:早點回來。你臉上暈出暖意的笑容告訴我:等桃花再次盛開時,我就凱旋歸來。可現(xiàn)在,我把那年的桃子種成了桃源,“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了多少個春天,早已有了無數(shù)個“其葉蓁蓁”,而你“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你究竟在哪里?說過的誓言還算不算……
◎ 烽火戲諸侯
黃昏從四面八方走來,送上無比荒涼的時光,暮色越來越濃重,思緒卻綿長不絕,讓記憶里的微笑凝結(jié)神傷,又被風吹散。田園的晚風是寧致溫婉的,似乎戰(zhàn)爭的硝煙從未侵襲過,那些傷痛累累戰(zhàn)爭存在過的痕跡仿佛只在那女子的心中。日影銜遠山,牛羊歸家,小小的村落飄出裊裊炊煙,家家戶戶將燈火闌珊,那微小的團聚與滿足,是別人家的幸福,卻不是她的。平易樸素的愛情其實最美好,可是,這種美好卻要她用一生的時間去等待……
你說,要我等你,
我就等到——
白發(fā)蒼蒼。
思婦征人的詩歌抒寫了幾千年,再回首先秦懵懂的年代,才發(fā)現(xiàn)丟棄了繁花似錦的辭藻,洗盡鉛華的清潤質(zhì)樸的文字才能真正打動麻木已久的心靈。誰說《詩經(jīng)》“樂而不淫,哀而不傷”(《論語·八佾》),那《君子于役》里的曠古的思念竟是透過平淡的文字娓娓道來,令靈魂震然。
女子在還能等得起的時候,等一個人,一直等到不能再等?!毒佑谝邸罚蛔忠活D的信念,那么不容置疑,那一場暮色深沉的歌唱也真正成為蒼茫塵世間生命的呼喚。
清人許瑤光在《雪門詩鈔》中《再讀詩經(jīng)四十二首》之第十四首詩評此詩云:“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黃昏。”《君子于役》作為《詩經(jīng)》中的一篇閨怨詩,可謂開創(chuàng)先河。自《詩經(jīng)·君子于役》[1]清人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云此詩“日落懷人,真情實景”。
之后,中國古代文人多借助黃昏這個意象來表現(xiàn)思婦懷人的情感,而到唐代尤其如此。如白居易的《閨婦》:
斜憑繡床愁不動,紅綃帶緩綠鬟低。
遼陽春盡無消息,夜合花前日又西。
再如,李白的《子夜吳歌》:
秋 歌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guān)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詩經(jīng)》里一次安靜的凝望,不知人世,瞬間已幾度繁華。驀然回首,消失和正在消失的時光以孤寂的姿態(tài)匆匆流逝。而我在《詩經(jīng)》的一端,將愛情回顧:那外出的良人,終會回歸自己的故鄉(xiāng),他們相逢在桃花盛開的時節(jié)。
她說,有我在等你!
你知道的。
[1]清人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云此詩“日落懷人,真情實景”。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