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建都治九州,伊尹輔佐五君王
中國最早的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夏王朝,其都邑雖多有變遷,但諸王遷都活動的基本地域也都在陽城(即當今的登封市)和伊洛附近?!蹲髠鳌ぐЧ吣辍分杏涊d:“禹會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shù)十矣?!卞X賓泗根據(jù)《水經(jīng)注》說:“伊水出陸渾縣西南王母澗之北,山上有王母寺,即古三涂山。王母即是大禹所娶涂山氏女。陸渾縣就是當今的嵩縣。”以上引述可以看出,嵩洛地區(qū)就是大禹從事治水活動主要地區(qū)之一。當然,在禹即位之后,其治水活動所經(jīng)歷過的地區(qū)范圍則是非常廣的。
《史記·夏本紀》記載了“予娶涂山”,“禹傷先人父鯀功之不成受誅,乃勞身焦思,居外十三年,過家門不敢入”?!肚f子·天下篇》中云:“昔者,禹之湮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山三百?!薄渡袝芬灿兴?,說是禹娶涂山氏之女為妻,新婚僅三四天,便出發(fā)治水,兒子夏啟呱呱墜地,他沒有見過一面。禹治水以疏導為方針,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做了很多嚴密的考察。一次,他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吹竭@里有座高山,一直延續(xù)到中岳嵩山,峰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由隙縫輕輕流過。他還發(fā)現(xiàn)龍門山口過于狹窄,流水不暢。于是禹帶領(lǐng)人馬,改“堵”為“疏”,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然后導之入海。這些都清楚地表明大禹在治水中表現(xiàn)的艱苦卓絕的作風,長期在外治水,無暇顧及家庭和兒女。他為古代中國治水除患,是以嵩洛地區(qū)為基地進行的。人們對他的無私貢獻,千秋詠誦。然而,當夏朝傳到了夏桀時,其荒淫無道、禍國殃民的劣行已為世人痛恨欲絕,逐漸被以伊尹為相的商湯王朝所滅。
滅夏以后,商湯曾以偃師為都城,即后世所說的西亳。但湯又在鄭州建立了一座規(guī)模更大的鄭州商城,這座大城建立后,商湯的統(tǒng)治中心則移到了鄭州,其地名稱為亳,以區(qū)別于位于偃師二里頭的西亳。成湯建國的時間大致是公元前1600年左右。由于商湯滅夏的過程異常持久,偃師商城也只是在商湯打敗夏桀以后才逐步開始營造起來的。正如董仲舒《春秋繁露·三代改制文》卷七所云:“湯受命而王,應(yīng)天變夏作殷號,……作宮邑于下洛之陽?!币簿褪侵傅慕袢盏穆尻柕貐^(qū)。
偃師商城位于偃師市西郊,1983年發(fā)現(xiàn)。從建筑結(jié)構(gòu)看,有宮城、小城、大城、祭祀遺存等。偃師商城西南距二里頭遺址僅6公里。偃師二里頭遺址自1959年發(fā)現(xiàn)至今,作為夏朝“大型都邑”,而且在夏被商湯取代之后成為商都的性質(zhì)愈來愈明確。這就是《后漢書》中所說的“昔湯即桀于鳴條,而大城于亳”。
偃師商城二里頭遺址平面圖
提起商湯奪取天下的歷史,人們首先想到的不是那個湯王,而是連續(xù)輔佐湯、外丙、中壬、太甲、沃丁等五代國君的賢臣良相伊尹。伊尹是一位治國名臣,輔佐湯王制定了各種法規(guī),他要求官吏們一定得勤勤懇懇地工作,必須做出顯著的成績,否則將受到嚴厲的責罰,甚至于罰做奴隸。因此各級官吏都不敢玩忽職守,從而使得商初社會比較穩(wěn)定,經(jīng)濟得到很大發(fā)展。
伊尹是個棄兒,生下來就被扔在伊水河畔的桑林中,被采桑的女奴隸揀到收養(yǎng),也就成了一個小奴隸。如酈道元所作《水經(jīng)注·伊水》所說:“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嬰兒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濱,夢神告之曰:臼水出而東走,顧望其邑,咸為水矣。其母化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獻之,命養(yǎng)于皰,長而有賢德,殷以為尹,曰伊尹也。”
關(guān)于伊尹的故事,我是從小就聽父親和鄉(xiāng)親們反復(fù)詠傳的,至今看了有關(guān)伊尹的正傳,屢屢感到無限親切。伊尹雖出身為奴隸,然而聰敏過人。他被商湯的左相仲虺推薦給湯王。當時求賢若渴的湯王,立即派人帶著聘禮到有莘國去請伊尹,但有莘國的國君害怕伊尹被商國請回去后對自己不利,就找了個借口把伊尹抓了起來。湯王知道后十分失望,后來仲虺想了一個辦法,建議湯王向有莘國君求婚,讓伊尹作為有莘國的陪嫁奴隸,和有莘國君的女兒一起到商國來。就這樣,伊尹到了商國后,湯王就封他為右相,和仲虺共謀國家大事。
伊尹圖像
湯王沒有弟弟,他死后應(yīng)當傳位給長子,可是長子太丁比他的父親商湯死得還早,所以按制由太丁的弟弟外丙繼承王位。外丙繼位3年就死了,又由外丙的弟弟中壬繼位,中壬在位4年死去,于是,右相伊尹便以開國元老的身份決定,讓中壬的兒子太甲繼承王位。太甲是商湯的孫子。太甲繼位,宰相伊尹輔政,伊尹苦口婆心,一連寫了三篇文章讓太甲閱讀,教他學習如何做一個稱職的明君。
太甲執(zhí)政的頭兩年,遵照著祖宗的遺訓,不敢違反。到了第三年,他就忘乎所以了。他由著自己的性子,不把伊尹和祖宗留下的法度放在眼里,任意欺壓百姓,強征暴斂。伊尹侍奉太甲,率領(lǐng)諸侯百官祭祀先王商湯,宣講湯王的大功大德,告誡太甲重視天命,當好國君,遵守先王。太甲仍然不聞不理。伊尹自然不肯罷休。伊尹以國家利益為重,大膽地把太甲趕下臺,放逐到商湯的墳?zāi)顾诘耐m(今偃師老城東北)。在太甲被放逐期間,伊尹沒有另立新王,自己暫時管理國家大事,親自處理朝政。太甲被放逐到桐宮,是讓他看到他的祖父商湯的陵墓。可商湯雖是開國之君,墳?zāi)箙s修得非常簡陋,只修了一座低矮的宮室桐宮,供一年一度之用。守墓人知道太甲被放逐到桐宮,是由于不守祖宗制度所致,就每天給太甲講述商湯當年創(chuàng)業(yè)艱難的故事,以及商湯制定的法律條規(guī),教育太甲以祖父為榜樣,有所作為。三年之后,太甲在桐宮確實從善自新。伊尹得知后,便帶領(lǐng)文武大臣,從桐宮迎接太甲回到亳都,把國家政權(quán)交還于他。太甲重新登上王位后,接受過去沉痛的教訓,小心謹慎地遵照祖宗的規(guī)矩辦事,在伊尹等大臣的協(xié)助下,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使商王朝這個奴隸制國家逐漸繁榮強大起來。
太甲死后,伊尹認為太甲能以失足為鑒,勤政惜民,遵循湯制,治國有方,不失為一代明君,尊太甲為“中宗”。伊尹一生保佐五代國君,以百歲有余而終。本作者曾寫過一首小詩詠誦伊尹的功德。
元圣伊尹瑣事
離我家嵩縣南莊15里地的紙坊鄉(xiāng)的伊尹廟,為明代所建,現(xiàn)存廟房、門樓、石碑,向人們訴說著伊尹的故事。一條靜靜流淌的與“尹”同音的銀河——伊河,傾訴著伊尹的傳說……
棄兒伊尹生空桑,奴仆出身志非凡。
苦鉆農(nóng)桑和社事,行醫(yī)采藥除民艱。
精于烹飪得眾望,文語精通編法典。
堯舜訓教佐湯王,助湯滅夏定坤乾。
力佐殷商四代主,輔政修德參國事。
“天下為公”精髓至,大仁大義史稱賢。
中華千古第一相,青史流芳曰“圣元”。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