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光武帝劉秀
深謀遠慮
漢光武帝 深謀遠慮
劉秀,即漢光武帝(前6—前57),字文叔,西漢末年南陽郡人。后漢王朝開國皇帝,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撥亂之主。
東漢光武帝劉秀以恢復漢家制度為號召,聯(lián)合貴族勢力,擊敗銅馬、招降赤眉等起義軍,建立東漢王朝,開創(chuàng)了一個在歷史上被稱作“光武中興”的時代,真正實現(xiàn)了他青年時期立下的“復高祖之業(yè)”的政治抱負。
他即位以后知人善用,從諫如流,以柔術(shù)治天下,使全國出現(xiàn)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大好局面。
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東漢建立以后,全國各地還沒有平定,各地豪強勢力割據(jù)一方,稱王稱霸,跟光武帝對著干。當時,東方的劉水、北方的彭寵、西北的盧方、西方的隗囂、西南的公孫述等人勢力都很大,嚴重地威脅著東漢王朝的統(tǒng)治。光武帝要想解除威脅,統(tǒng)一全國,的確還有很多硬仗要打,還需要很多智勇雙全,勇敢善戰(zhàn)的將領(lǐng)。
有一天,占據(jù)西方的隗囂派部將馬援到公孫述和劉秀兩處實地考察他們的實力和為人。在一間普通的殿房里,光武帝沒戴皇冠,只扎著一塊頭巾,穿著便衣,接見馬援。當馬援走進殿房時,光武帝就笑著說;“久聞你的大名,今日一見,真讓人高興啊!”
馬援見光武帝平易近人,一點不擺皇帝架子,也就直率地說:“如今世道太亂,一會兒這個稱帝,一會兒那個為王,究竟哪一個是賢君,我們也得好好看看。不僅當皇帝的要挑選才德之士為臣,臣子也要挑選一個好皇帝輔佐呢!”
馬援一邊說,一邊四下張望,見皇宮里十分清靜,只有幾個端茶送水的侍從來回走動著,就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光武帝說:“我與公孫述是同鄉(xiāng),從小就處得很好,可我入蜀看他,他也要在階前、殿上列滿持戟的武士,然后才能宣我進見?,F(xiàn)在,我遠道而來,您身為皇帝,身邊連個衛(wèi)士都沒有,您就不怕我是來行刺的嗎?”
光武帝聽了哈哈大笑,說:“我知道你是個光明正大的人,決不會干那種偷偷摸摸的事!”
兩人坦率地交談了幾天。馬援見光武帝心胸豁達,待人坦誠,不禁暗暗佩服。
回到隴右以后,馬援盡力勸說隗囂歸附了光武帝劉秀。
馬援歸順東漢以后,光武帝并不因其為隗囂部將而存有戒心,反而毫不猶豫地讓他當了將軍,交給他行軍用兵的自主權(quán)。馬援非常感謝光武帝對自己的信任,他不辭辛苦立了很多戰(zhàn)功,為東漢王朝的鞏固和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殺貪官,嚴肅法紀
建武十二年(36年),光武帝平定全國以后,看到百姓經(jīng)過連年戰(zhàn)亂,生活很苦,誰也不想再打仗了。所以,他就像漢文帝那樣采取了一些減輕人民負擔、釋放奴婢、發(fā)展生產(chǎn)的措施,使百姓得到休養(yǎng)生息。
光武帝在鼓勵生產(chǎn)時,發(fā)現(xiàn)農(nóng)村土地兼并現(xiàn)象非常嚴重。豪強地主霸占了大部分土地,農(nóng)民沒有地種,淪為奴婢,或淪落他鄉(xiāng)。
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詔令全國各州郡檢查核實土地和人口,讓多占土地的人把土地退出來,交給無田或田地不足的農(nóng)民耕種。為了慎重,他還要求各地把清查的結(jié)果上報朝廷,由他親自審閱。
有一天,光武帝正在翻閱一份報告,發(fā)現(xiàn)里面夾著一張紙條,上面寫著:“潁川、弘農(nóng)可查,河南、南陽不可查。”光武帝覺得很奇怪,就問管文書的官員。那個官員說:“這個紙條不知什么時候誰夾進去的,我也看不懂?!惫馕涞勐犃撕苌鷼猓瑒傄柍鈳拙?。這時站在光武帝身后的兒子劉莊插話,說;“河南(現(xiàn)在河南省洛陽一帶)就在都城附近,住著朝中的大臣及親屬;南陽是您的家鄉(xiāng),住著皇親國戚。他們占地很多,不合規(guī)定,但是,他們有財有勢,無人敢查,所以紙條上說河南、南陽不可查?!?/p>
光武帝聽兒子說完,又追問那個管文書的官員。那人只得承認紙條是他寫的,夾在報告里,意在提醒光武帝注意。光武帝表揚獎勵了管文書的人,然后下令徹底清查所有的人,不論平民百姓,還是皇室貴胄,一個也不許例外。不久,果然查到大臣歐陽歙霸占了很多土地,還貪污了很多錢。光武帝見了報告,非常生氣,立即把歐陽歙關(guān)進監(jiān)獄。歐陽歙的門生、故舊幾千人守候在宮門前,請求光武帝寬赦他。還有一個年輕門生泣血上書,甘愿替死。光武帝仍不寬宥,堅持繩之以法,處死了歐陽歙。
其他人見光武帝執(zhí)法嚴明,不徇私情,就再也不敢知法犯法,以身試法了。
?妙語點睛
在中國的歷代帝王中,漢光武帝劉秀是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中興之君”與“定鼎帝王”(即開國皇帝之意)兩項頭銜的皇帝。全面而客觀地去看待劉秀的一生時,應該承認,他不愧是一個時代的驕子。
?警世良言
大義滅親?! 蹲髠鳌る[公四年》
光武之得天下,較高帝(指西漢高帝劉邦)而尤難矣!自三代(指夏、商、周三代)而下,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讀通鑒論》
(光武)實同創(chuàng)革,名為中興。
——《后漢書·張純傳》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