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伯鷹詩中的幾個今典
潘伯鷹先生詩功深,腹笥廣,其詩長于隸事,多有寄托,熔鑄古典今典,有不易索解者。友人徐君晉如評《玄隱廬詩》 ,謂潘伯鷹“中年頗參莊釋,心事漸歸平淡,而世變愈亟,輒發(fā)以幽回要眇之詩。 《哀箕封》之刺朝鮮戰(zhàn)爭、 《鸚鵡》 、 《講堂》之刺思想改造、 《車駛篇》之刺民族資本家跳樓,誠能繼《春秋》之業(yè)者也” ,蓋就其易曉者而言。按, 《車駛篇》似因“三反五反”而發(fā),不限于“民族資本家” ,其中有“自經溝瀆紛嗚咽”之句,可知所詠尚含上吊投水者,非徒跳樓而已。又如集中《泖屋八首》之七有“鉤黨非牛李,王言渙馬恩”兩句, “馬恩”與“牛李”并舉,顯系二姓氏。諸如此類,不煩縷舉,今只就數(shù)首寓意稍隱晦而未經人道者,略作箋釋,藉明風人之旨。
詛楚
洗研秋窗日影橫,何來詛楚電傳聲。
云迷天遠人難信,意詭辭诐事不明。
偽以弭爭欺向戌,懼將解蔽罪孫卿。
神奸鉤距無寧日,烈士區(qū)區(qū)只徇名。
《詛楚文》乃戰(zhàn)國秦楚相爭時秦王詛咒楚國敗亡之文,潘伯鷹這首《詛楚》作于1950年秋,所詠之事當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海外敵對勢力的對華廣播,縮小一點范圍,應該就是“美國之音” 。
1950年11月8日的《人民日報》刊出通訊《粉碎“美國之音” 》 ,引《東北日報》 “答讀者問”內容,指出: “ ‘美國之音’是美帝整個侵略機構中不可分的一部分,是世界上最大的謠言公司,專門利用電波來傳播各種謠言……我們國家中還有極少一部分人時常收聽‘美國之音’ 。 ‘美國之音’并常成為特務匪徒傳播謠言的根據。為了粉碎‘美國之音’的反動宣傳,在報紙上進行適當?shù)慕野l(fā)性的宣傳,形成一種不收聽‘美國之音’的道義的壓力,是一個有意義的工作。 ”
1950年11月18日的《人民日報》刊發(fā)國營十七棉紡廠蕭達榮的自述文章《對反動造謠的“美國之音” 今后決心不再收聽》 ,文中提道: “我在過去因為聽信了別人的傳說: ‘美國之音有許多戰(zhàn)事消息要比報紙上來得快些。 ’便由于好奇心的驅使,開始聽起來,覺得果然‘不錯’ 。譬如前幾天報上還沒有登出美帝在朝鮮吃敗仗, ‘美國之音’里卻早就報道出來了。有意無意之中,也就把聽到的‘消息’轉告別人,表示自己有‘先見之明’ 、 ‘消息靈通’ ,不知不覺中在客觀上做了一個敵人宣傳的俘虜。 ”可見“美國之音”在當時群眾中的影響。
向戌是春秋時宋大夫,據《左傳》記載,他發(fā)起“弭兵”倡議,也就是主張和平休兵。孫卿,即荀子, 《荀子》中有《解蔽》篇,這里的“解蔽” ,只是取字面意義,即解除蒙蔽。詩人對廣播中的內容將信將疑,一方面不相信其中宣揚的消除紛爭、爭取和平的論調,另一方面又疑心其中有些信息或許是有事實依據的。神奸,害人之妖物;鉤距,輾轉推問,究得情實。 “神奸鉤距”這里似指與間諜特務的斗爭。 “貪夫徇財,烈士徇名”語出《史記·伯夷列傳》 。
1950年11月17日, 《人民日報》刊出消息《上海公安局根據群眾檢舉 逮捕“美國之音”情報員》 ,稱: “近來上海市謠言蜂起,追究其來源,除了一部分是美帝走狗蔣匪殘余特務有計劃的陰謀活動外,還有一個來源,就是‘美國之音’……該犯周祚偉,二十八歲……最近本市人民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運動正在廣泛展開,周犯竟膽敢利用收聽‘美國之音’的材料,在群眾中散布謠言,興風作浪,替美帝國主義進行反動宣傳。當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火焰逐漸伸至我國邊境,引起全國人民無比憤怒的時候,周犯更變本加厲,除了造謠污蔑等陰謀活動不遺余力外,并刺探我國防軍事機密、政治經濟措施及人民政府首長動態(tài)等情報供給美帝。周犯自供曾先后投遞香港‘美國總領事館’轉‘美國之音’情報五封。在抄獲的底稿中,周犯居然毫無人性的認賊作父,稱頌美帝在朝鮮侵略軍為‘聯(lián)合國警察隊’ ,謂美帝的侵略行為是目前的‘有效措置’ 。為諂媚帝國主義,更無恥地裝腔作勢請求美帝‘介紹’他加入‘聯(lián)合國警察隊’ ,為其‘效勞’ 。 ” 《詛楚》末兩句是否就此而發(fā),不得而知。
余日所經之地有名曰邯鄲路者輒寫其狀
馬矢當陽炙驛亭,潢污雜草茁青青。
紅塵白汗邯鄲路,便欠黃粱夢也醒。
若只因路名邯鄲,就聯(lián)想起“邯鄲一夢”的典故,此詩便無甚深意了。事實上,此詩載《玄隱廬詩》卷八,恰好排在《詛楚》 、 《哀箕封》之后,為1950年所作。
1950年,為消除國民黨政府統(tǒng)治時期留下的政治遺跡,上海各區(qū)對以國民黨要人和外國人名命名的路名進行了更改,如以蔣介石的字命名的“中正路” ,分別改為延安路、瑞金路、石門路;以辛亥志士、青幫人物、蔣介石拜把兄弟陳其美的名字命名的“其美路” ,改稱四平路。當年,上海路名變動極大,而邯鄲路正是在這時候改的名,之前它叫“魏德邁路” 。魏德邁將軍,1944年10月至1946年5月期間任中國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兼中國戰(zhàn)區(qū)最高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此時“魏德邁路”之名顯然不合時宜了,而改稱邯鄲路不過是一種偶然,詩人乃借此偶然之事發(fā)抒其滄桑之感。
白汗,即虛汗。后兩句是說,目擊政權的更迭、路名的變換,不禁讓人冷汗直流,縱然沒有熟的黃粱飯,邯鄲大夢也該醒了。
長陵
特與平生慰苦辛,龍樓晚據儼如神。
卅年題作木居士,一昔漂還土偶人。
赗襚竟容忘敵體,攀號爭欲效家臣。
無誰更道豐西事,都羨長陵草色新。
長陵,即漢高祖劉邦之陵墓。長陵遠在陜西,而潘伯鷹1949年后根本不曾到過西部,此詩非憑吊懷古之作甚明。 《長陵》載《玄隱廬詩》卷九,之前一首詩為《壬辰七月以微疴謁告齋居》 ,壬辰即1952年,則《長陵》為1952年以后作。
按此詩實為斯大林逝世而作,以劉邦代斯大林。1953年3月5日晚,斯大林逝世。3月6日,中央人民政府發(fā)布命令:自3月7日至9日,全國下半旗致哀;致哀期間,全國各工礦、企業(yè)、部隊、機關、學校及人民團體一律停止宴會、娛樂活動。全國縣以上行政地區(qū)一律于3月9日舉行追悼大會。期間,全國大、中學的學生、職工、干部、軍人全都統(tǒng)一左臂戴黑紗。中國國內到處設立靈堂。3月9日,首都各界六十多萬人在天安門廣場舉行追悼斯大林大會。當日,天安門正門懸掛斯大林巨幅遺像,上方懸大字條幅,曰“斯大林同志永垂不朽” 。 《長陵》中“龍樓晚據儼如神”一句寫的正是此情景。
蘇共中央總書記斯大林從1924年列寧逝世后全面執(zhí)政,至1953年,約數(shù)為30年,故謂“卅年題作木居士” 。木居士,即木刻神像,韓愈《題木居士二首·其一》道: “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這里指斯大林生前備受尊崇膜拜。土偶人,用《戰(zhàn)國策》典, “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土偶曰:……吾西岸之土也,土則復西岸耳” 。這里指斯大林的遺體。赗襚,即饋贈死者的車馬衣衾;敵體,即同等地位。此句謂中方悼念斯大林儀式規(guī)格之高到了異常的程度。豐西,似指劉邦于豐西澤斬蛇事, 《史記·高祖本紀》中老嫗謂“吾,白帝子也,化為蛇,當?shù)?,今為赤帝子斬之?。
天安門正門懸斯大林巨幅遺像
青史
青史誰言字不磨,蓋棺掀倒大風歌。
不堪持問高皇帝,地下寧夸仲孰多。
《青史》載《玄隱廬詩》卷九,隔兩題之前有一首《丙申正月友人約赴北京》 ,丙申即1956年,卷九乃壬辰至丙申所作,則《青史》必作于1956年。
詩中所謂“大風歌” 、 “高皇帝” ,仍就漢高祖劉邦而言,此處亦以劉邦代斯大林。1956年2月14日,蘇聯(lián)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在克里姆林宮開幕。在這次會上,赫魯曉夫作《關于個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全面批判斯大林。 《青史》第二句“蓋棺掀倒大風歌”即指此。 “仲孰多” ,隱括《史記·高祖本紀》 “某業(yè)所就,孰與仲多”一語,是劉邦得天下后,以質問的口吻向其父矜夸所得家業(yè)比其兄大得多。后兩句是說,斯大林死后既被否定,恐怕在地底下就沒有夸說自己功業(yè)的資本了。
蘇共二十大批斯大林一事,在中國迅速傳開,對知識分子的震動很大,陳寅恪為此寫了《丙申春日偶讀杜詩唯見林花落之句戲成一律》一詩,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引《顧準日記》 、金毓黻《靜晤室日記》作為知識分子對此事件反應的例證,可以參看。潘伯鷹此詩亦未嘗不是一個好的例子。
《玄隱廬詩》卷九, 《丙申正月友人約赴北京》之后緊跟著為《游仙詩十首》 。近代詩人每以游仙詩詠政治時事,錢仲聯(lián)、程千帆皆有此類作品,這里的《游仙詩十首》似同樣因政治局勢而發(fā),惟其辭迷離惝恍,不易確定所指為何。不過,第四首“尸解何妨入玉棺,諸天一霎慘無歡。云窗星閣通宵寂,縞袂玄裳特地寒” ,可以確認是指斯大林逝世。斯大林入殮是入水晶棺,故稱“入玉棺” 。
《玄隱廬詩》中今典固不若《陳寅恪詩集》之多,然可堪玩味者亦復不少,以上所舉不過其犖犖大者,余者尚有待乎通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