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麗莎白就這樣度過了1588年的統(tǒng)治危機。英格蘭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后,成為世界一等強國,并抵御住了自羅馬時代以來最強大帝國的進攻,伊麗莎白的臣民因此意識到了自己偉大的力量。伊麗莎白執(zhí)政末期,以她為偶像的民族精神與民族熱情在不斷高漲。打敗西班牙艦隊的第二年,斯賓塞所著《仙后》的前三部出版了,書中稱頌伊麗莎白是“光榮的女王”。其他詩人與朝臣也對象征國家偉大成就的伊麗莎白女王表達敬仰之情,伊麗莎白因此培育了一代英國人。
海戰(zhàn)的勝利使英國人有大把機會通過海外冒險贏得財富與聲譽。1589年,理查德·哈克盧特首次出版了他的偉大著作《重要遠航錄——英國的航海與發(fā)現(xiàn)》。書中,那些勇敢的航海家們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來。哈克盧特道出了那個時代的進取精神,他宣稱,英國“在探索世界方面,簡單地說,在多次環(huán)球航行方面,要比世界上其他任何國家與民族都優(yōu)秀?!痹谝聋惿捉y(tǒng)治結束以前,另一項偉大的冒險活動開始了。過去數(shù)年間,英國人不斷繞過非洲好望角,經(jīng)陸路穿越廣袤的中東,向遠東進行探索,最后成立了東印度公司。一開始,東印度公司規(guī)模很小,掙扎度日,只有七萬兩千英鎊資金,但后來的利潤卻大得驚人。未來三個世紀中,英國歷盡艱辛,終于在印度建立起大英帝國,這一切都要歸功于伊麗莎白女王在1600年向一群倫敦商人與金融家頒發(fā)了允許建立東印度公司的特許狀。
伊麗莎白日漸衰老,但她宮廷中一些聲名鵲起的年輕人們卻請求女王允許他們進行許多冒險活動。以后幾年中,這些人在世界各地對西班牙及其盟友發(fā)起進攻。他們遠征加的斯、亞速爾群島,進入加勒比海及低地國家,并在胡格諾教徒支持下,騷擾法國北部沿海地區(qū)。這是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下進行的一場追擊戰(zhàn),期間也曾有過幾次高潮。英國從未對西班牙正式宣戰(zhàn),但它與西班牙間所實際發(fā)生的這些戰(zhàn)斗,使伊麗莎白女王的繼任者在統(tǒng)治第一年面臨著沉重負擔。英國政府策略就是在世界各地打擊敵人,并通過扶持低地國家與法國新教勢力,防止敵人集中力量對付自己。與此同時,英國還阻止西班牙占領諾曼底人的港口以及布列塔尼沿海地帶,因此這些地方可能成為敵人下次入侵英國的基地。由于這些細微的長期努力,荷蘭與法國胡格諾派逐漸取得勝利,使英國如愿以償。新教的捍衛(wèi)者、法國王位繼承人、統(tǒng)治納瓦拉的亨利最終取得了勝利。這既要歸功于他接受了天主教信仰,也要歸功于他戰(zhàn)場上的成功。據(jù)說,亨利曾表示,為了得到巴黎,做一次彌撒也是值得的。他皈依天主教的行動結束了法國的宗教戰(zhàn)爭,并消除了以西班牙人為后盾的法國國王對英格蘭所構成的威脅。荷蘭人也開始站穩(wěn)腳跟。英國的安全終于有了保障。
但由于政府沒錢采取進一步行動,英國無法給西班牙致命打擊。包括議會批準的稅收在內,王室每年的收入不到三十萬英鎊,王室與政府的所有開銷都要從這里出。據(jù)估計,打敗西班牙艦隊那一仗共耗資十六萬英鎊,派往尼德蘭的遠征軍曾要求每年得到十二萬六千英鎊。人們的熱情在慢慢退卻。1595年,沃爾特·雷利再試身手,去圭亞那尋找理想中的黃金之國,但卻一無所獲。與此同時,德雷克與六十歲的老兵霍金斯也開始了他們人生中的最后一次遠航。途中,霍金斯生病,當他的艦隊在波多黎各拋錨后,他在自己的船艙中逝世。失去了自己多年的保護人,德雷克十分難過,遂繼續(xù)航行,率領艦隊攻打富裕的巴拿馬城。他以當年的勇猛之氣,橫掃諾姆布雷德迪奧斯灣,但今時不同往日,過去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西班牙政府加強了新大陸的防務,擊退了德雷克的這次進攻,英國艦隊退到遠海地區(qū)。1596年1月,弗朗西斯·德雷克在自己的船上去世。他身穿鎧甲,像個戰(zhàn)士那樣迎接死亡的到來。當時的英國編年史家約翰·斯托這樣評價弗朗西斯·德雷克:“他譽滿歐美,就像當年帖木兒蜚聲亞非一樣?!?/p>
英格蘭與西班牙之間的斗爭難分勝負,雙方互相進攻,消耗越來越大,海戰(zhàn)的英雄時代就這樣結束了。英國年鑒中至今可以找到有關于一次英勇戰(zhàn)斗的記載,那是英國艦隊的“復仇”號在亞速爾群島的弗洛雷斯島附近所進行的決戰(zhàn)。培根寫道:“1591年,一艘名為“復仇”號的英國戰(zhàn)艦在理查德·格倫維爾爵士指揮下,進行了一場令人難忘的戰(zhàn)斗。戰(zhàn)斗的激烈程度令人難以置信,可以說是壯麗的詩篇。盡管戰(zhàn)斗以失敗而告終,但它的意義卻遠遠大于單純的勝利。“復仇”號很像《圣經(jīng)》中的參孫,在生命最后時刻奮勇殺敵,比他之前殺死的所有敵人都要多。這艘軍艦就像是一頭被一群獵狗所圍困的牡鹿,與十五艘西班牙軍艦鏖戰(zhàn)十五個小時。西班牙艦隊共有五十五艘艦艇,其余艦艇就像是挑唆打架之人,待在遠處觀看這場戰(zhàn)斗。參戰(zhàn)的十五艘西班牙船只中,有巨艦“圣菲利普”號,它重達一千五百噸,居十二“海上使徒”(the twelve Sea Apostle)之首。當它奉命從“復仇”號身邊撤下時,還暗自慶幸擺脫了一件苦差事。英勇的戰(zhàn)艦“復仇”號上僅有二百名水手與士兵,其中八十人是病號。盡管如此,它還是堅持戰(zhàn)斗十五小時,擊沉敵艦兩艘,擊傷多艘,并大量殺傷敵艦上的人員。敵人無法殺上“復仇”號,只能通過妥協(xié)的辦法繳獲了它,他們對“復仇”號的指揮官以及這艘軍艦的悲壯經(jīng)歷欽佩不已。
我們應當記住那些英國的普通水手。他們有時駕駛著僅重二十噸的小船便勇闖大西洋,在沒有多少資金支持的情況下,進行冒險活動。途中食難飽腹,薪酬也少得可憐,在許多方面還要受到死亡威脅,可能病死、淹死、被西班牙人的槍炮打死、在不適于人類居住的岸邊餓死凍死,以及被西班牙人監(jiān)禁而死。英國艦隊司令埃芬厄姆勛爵霍華德為他們說出了墓志銘式的句子:“只要有需要,上帝將再次把我們派往蒼茫的大海。”
戰(zhàn)勝西班牙是伊麗莎白統(tǒng)治時期最輝煌的成就,但絕非是其唯一成就。擊敗西班牙艦隊緩和了國內的宗教矛盾。當天主教的威脅逼近時,英國迫于形勢轉向清教派。當這一威脅隨著西班牙艦隊在格拉沃利訥化為灰燼而消散后,英格蘭又轉向圣公會。幾個月后,后來成為坎特伯雷大主教的理查德·班克羅夫特在圣保羅十字架前進行了一場布道,信心十足地抨擊清教徒的信仰,并確信,圣公會并不是一個政治團體,而是神圣的機構。他以反對派所具有的那種熱情,用唯一恰當?shù)睦碛杀Pl(wèi)圣公會:圣公會并不是“女王建立的教會”,而是耶穌的使徒們建立的教會。根據(jù)主教繼承制度,它能夠傳承下來。但班克羅夫特也意識到,為了維護圣公會的事業(yè),需要一支更好的牧師隊伍,即需要“信仰堅定之人”,他便負責著手進行培養(yǎng)。一個世紀后,克拉倫登寫道:“如果班克羅夫特再活一段時間,就能很快撲滅日內瓦的火種在英格蘭引起的燎原大火?!钡斠聋惿兹ナ罆r,這場宗教之火的余燼仍在冒煙,并有復燃之勢。
伊麗莎白所一手扶持壯大起來的教會,已與她統(tǒng)治初期截然不同。當年它三心二意,無所適從,現(xiàn)在則更自信,更博學,同內部的分裂者與外部的反對派進行了更堅決的斗爭。它有了成千上萬的信徒,這些信徒珍視它的儀式,并把儀式當作教會的化身。他們將英格蘭教會視為神圣的機構,對它擁有深深的虔誠之情,就像是加爾文派忠于長老會或獨立派忠于地方教會獨立制一樣。盡管以后國內將會發(fā)生重大分裂,但此時英格蘭卻團結一致,使伊麗莎白對人民與宗教的貢獻可以發(fā)揮出更好效果。奧利弗·克倫威爾稱伊麗莎白為“大名鼎鼎、令人難忘的伊麗莎白女王,”并說,“我們沒必要不好意思這樣稱呼她。”那些仍記著充滿災難與迫害的黑暗年代,并且親歷西班牙的威脅從加劇到消失全過程的人,就一定會與理查德·胡克的精彩論述產生共鳴。為了維護伊麗莎白的教會,他寫下了《論教會組織法》一書。書中說:“過去因上帝和基甸的懲罰,以色列人有時會發(fā)出哀號。而今天千萬民眾則會唱出歡樂的樂曲,今日的成就可以成為我們王國所有教堂的題詞與標志。感謝全能的上帝和他的仆人伊麗莎白女王,我們轉危為安?!?/p>
十六世紀五十年代以來大權在握、功勛卓著的人們開始陸續(xù)走入墳墓。萊斯特、沃爾辛厄姆與伯利分別在1588年年末、1590年和1598年去世。在戰(zhàn)勝西班牙艦隊之后的十五年中,其他一些人占據(jù)著統(tǒng)治地位。與西班牙的戰(zhàn)爭鼓舞了社會中的尚武精神,年輕而富有進取精神的沃爾特·雷利與埃塞克斯伯爵羅伯特·德弗羅等人爭著要女王允許他們帶領人馬攻打西班牙。伊麗莎白對此有些猶豫。她知道自己窮盡一生所努力求得的安全其實很脆弱,她也知道激怒了強大且有東印度群島和西印度群島的財富做后盾的西班牙會有什么危險后果。她正漸漸老去,與年輕一代接觸很少。她與埃塞克斯的爭吵顯示出她在情緒上的變化。
埃塞克斯是萊斯特的繼子,經(jīng)萊斯特引薦入宮。他發(fā)現(xiàn)當時的行政大權掌握在謹慎的伯利勛爵威廉·塞西爾以及他的兒子羅伯特手中。女王很喜歡那位冷酷、帥氣又野心勃勃的皇家禁衛(wèi)軍司令沃爾特·雷利爵士。但埃塞克斯更年輕也更有激情,很快便取代沃爾特·雷利,成為伊麗莎白的寵兒。埃塞克斯同樣野心勃勃,想在宮廷與政務會中培植黨羽,并排擠塞西爾父子。他得到培根兄弟安東尼與弗朗西斯的支持,此二人是掌璽大臣尼古拉斯·培根的兒子。女王統(tǒng)治初期,尼古拉斯·培根曾與伯利共事,兩家還是姻親關系。兩位年輕的侄子因伯利對他們漠不關心而心存不滿。他們是十分危險的人物,把埃塞克斯當作一個掛名領袖,好利用他讓伊麗莎白采取更有進取性的政策。他們都曾在英國駐巴黎大使館工作,并像沃爾辛厄姆一樣,建立起令人驚嘆的情報系統(tǒng)。在他們的幫助下,埃塞克斯成為外交事務方面的專家,以此向女王表明,自己不僅有魅力,還很有能力。1593年,女王任命他為政務會成員。當時,英格蘭與西班牙的關系再次緊張起來,埃塞克斯很快便在政務會中成為主戰(zhàn)派領袖。有一次,年邁的財政大臣從兜里拿出一本祈禱書,他伸出手,顫抖地指向自己那年輕的對手埃塞克斯,然后大聲讀道:“嗜血欺詐者必然短命?!?596年,遠征加的斯的隊伍在埃塞克斯與雷利的聯(lián)合指揮下出發(fā)了。在奪取加的斯港的海戰(zhàn)中,雷利指揮出色,西班牙艦隊中彈著火,加的斯門戶大開。埃塞克斯則在岸上戰(zhàn)斗中表現(xiàn)英勇。這是一次漂亮的聯(lián)合作戰(zhàn)行動,英國人占領加的斯兩個星期。但當艦隊凱旋時,卻沒帶回多少財富,伊麗莎白對此感到遺憾。在他們遠征期間,羅伯特·塞西爾就任國務大臣。
遠征加的斯的成功使埃塞克斯在年輕的朝臣以及全國范圍內獲得了很高的人氣。伊麗莎白女王親切接見了他,心中卻隱隱不安。她懼怕年輕人輕率魯莽并具有好戰(zhàn)精神,埃塞克斯會不會正是這種精神的化身?年輕人會不會拜他為領袖而拋棄自己?但就目前來看,一切風平浪靜。埃塞克斯被任命為軍械官,奉命率遠征軍攔截將要再次進犯的西班牙艦隊,后者正在西班牙西部港口集結。1597年夏,第二次“入侵英格蘭”的行動即將發(fā)生。英國艦隊朝西南方向的亞速爾群島駛去。他們雖然沒有發(fā)現(xiàn)西班牙大艦隊的蹤影,但亞速爾群島卻是很好的基地,可以在那里攔截從新大陸駛來的西班牙運寶船。雷利也參加了此次遠征。英國人沒能奪取任何港口,西班牙運寶船也巧妙避開了他們。與此同時,西班牙艦隊卻駛入比斯開灣,暢通無阻地揚帆北上。海風又一次救了英格蘭。西班牙艦隊途中遇上強勁北風,隊形被吹散,有沉沒的危險,最后,這支七零八落的艦隊只好掙扎著退回自己的港口。國王菲利普在小教堂中下跪,為他的艦隊祈禱。艦隊返回的消息還沒送到,菲利普國王就突然癱瘓,臨終前,他知道自己的艦隊失敗而歸。
埃塞克斯回國時,伊麗莎白依然精力充沛,大權在握。遠征亞速爾群島由于內部的混亂與爭吵而一無所獲,伊麗莎白對此頗為惱怒。她發(fā)話,自己絕不會再把艦隊派出英吉利海峽,這一次,她說話算話。埃塞克斯離開宮廷,威望一落千丈。他知道自己被誤解了,他的朋友們也有同感。他思考著一個又一個對策,一群人聚集在他周圍,不斷出謀劃策,想讓女王再度寵愛他。
愛爾蘭動亂日益加劇,似乎是埃塞克斯重獲女王喜愛并重樹威望的良機。在伊麗莎白統(tǒng)治時期,愛爾蘭一直是個棘手問題。亨利八世名義上成為了愛爾蘭國王,但實際權力并未在那里有所擴張。盡管英格蘭給愛爾蘭的重要人物加官晉爵,以期他們成為英國式的貴族,但他們還是不肯放棄長期斗爭的宗族生活,無視都柏林各位愛爾蘭副總督的命令。反宗教改革派死灰復燃,促使人們反對信奉新教的英格蘭。對倫敦的伊麗莎白政府來說,這是一個令人擔憂的戰(zhàn)略性問題,因為愛爾蘭的不滿情緒可能會被英格蘭的任何敵國所利用。一些能干之人先后出任總督,帶小支軍隊奔赴愛爾蘭,努力恢復那里的秩序,推行英格蘭法律。他們還將可靠的人遷去愛爾蘭定居,以使愛爾蘭殖民化,但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在伊麗莎白統(tǒng)治的前三十年中,愛爾蘭發(fā)生了三次大叛亂?,F(xiàn)在,在十六世紀九十年代,愛爾蘭爆發(fā)了第四次叛亂,這是一場令人精疲力竭且代價慘重的戰(zhàn)爭。
西班牙支持下的蒂龍伯爵休·奧尼爾嚴重威脅著英格蘭在愛爾蘭的統(tǒng)治。此時,如果埃塞克斯出任愛爾蘭總督并將叛亂鎮(zhèn)壓,他就能在英格蘭恢復自己的權力。這是一場危險的賭博。1599年4月,埃塞克斯獲準率領一支大軍前往愛爾蘭,但他在那里一事無成,幾乎一敗涂地,竟還做出了充滿戲劇性的事情。埃塞克斯違抗女王伊麗莎白的命令,擅離職守,騎馬匆匆返回倫敦。羅伯特·塞西爾則靜待自己的對手自取滅亡。埃塞克斯與伊麗莎白女王發(fā)生激烈爭執(zhí),結果被禁足在家中。幾個星期后,他與年輕的同伴們醞釀出一個鋌而走險的陰謀,要在倫敦城發(fā)動叛亂,進攻白廳,逮捕伊麗莎白女王。莎士比亞的保護人南安普敦伯爵也參與其中。為了反映這次陰謀的結局,莎士比亞后來在南沃克創(chuàng)作了《查理二世》,劇中以國王下臺而達到高潮。
該陰謀未能得逞,并以1601年2月埃塞克斯在倫敦塔被處死而告終。處死埃塞克斯時,有不少人圍觀,沃爾特·雷利是其中之一。他默默走到白塔門口,沿軍火庫的樓梯爬上去,俯瞰處死埃塞克斯的斷頭臺,他最后也在那里落得同樣的下場。年輕的安南普敦伯爵則幸免于難。
伊麗莎白對于這起性命攸關的陰謀心知肚明。她知道埃塞克斯不僅是位努力博得甚至是強求女王寵幸的弄臣,還是宮廷中一個奪權派的首領。他知道女王年事漸高,便企圖操控王位繼承問題,控制下一代國王。這還不是政黨政治時代,而是保護與被保護關系的時代。埃塞克斯與雷利之間或者培根兄弟與塞西爾之間,都沒有什么根本分歧。官職與權勢的好處很有誘惑力,如果埃塞克斯獲勝,他就能在英格蘭委任下屬,甚至或許還能對伊麗莎白發(fā)號施令。但常年治國理政使伊麗莎白擁有比埃塞克斯更多的閱歷,使她能夠對付這個年齡只有她一半、為野心所驅使的朝臣。伊麗莎白開始進行反擊,將埃塞克斯處死,從而使英格蘭免受內戰(zhàn)之苦。
對于平定愛爾蘭叛亂來說,埃塞克斯出逃倒是件好事。他的繼任者蒙喬伊勛爵是位意志堅定且精力充沛的指揮官,很快就將叛亂鎮(zhèn)壓下去。1601年西班牙派四千人的援軍于金塞爾(Kinsale)登陸時,一切都為時已晚。蒙喬伊擊敗了愛爾蘭人,并迫使西班牙人投降。最后,連蒂龍伯爵也歸順于他。愛爾蘭終于為英軍所征服,盡管只是暫時性的。
如果埃塞克斯挑戰(zhàn)的是伊麗莎白的政治權力,那么議會在1601年挑戰(zhàn)的則是伊麗莎白的立憲權,這對未來的局勢影響更大。伊麗莎白統(tǒng)治期間,議會變得越來越有分量?,F(xiàn)在,專利權的問題引起了糾紛。一段時間以來,王室通過各種手段來彌補自己微薄收入上的不足,這其中就包括向朝臣或其他人授予專利權,以取得一定報酬。有些專利權說是為了保護發(fā)明、鼓勵發(fā)明,但它們往往與非法特權無異,從而導致價格上漲,加重了每位臣民的負擔。1601年,不滿情緒導致下議院開始進行正式辯論。一位憤怒的議員大聲朗讀一份專利權清單,從鋼鐵制造到沙丁魚烘干,可謂無所不包。另一位議員喊道:“上面有面包專利權嗎?”議會中的混亂遭到了國務大臣塞西爾的嚴厲譴責。他說:“當有人發(fā)言時,你們竟然大吵大鬧,真是無禮。這里根本不像議會,倒像是語法學校?!钡聋惿着鯀s采取了更為巧妙的策略。倘若下議院將他們的提議進行分組表決,她立憲權的基礎就會受到抨擊,因此,伊麗莎白迅速采取行動,將有些專利權毫不猶豫地廢除,并承諾對所有專利權進行調查。這樣一來,她便避免人們對她發(fā)起直接攻擊。她在王宮里將大批下議院議員召集起來,發(fā)表了一番精彩演講。她說:“盡管上帝讓我身居高位,但我作為國王的榮耀與權力則來自于你們的愛戴。”這是她最后一次與下議院議員會面。
伊麗莎白在她統(tǒng)治時的動蕩歲月中所展現(xiàn)出的無窮活力,現(xiàn)在正漸漸無情地消失。她在房中的一堆墊子上躺了數(shù)日,默默忍受常常持續(xù)數(shù)小時的疼痛。室外的走廊中不時響起急促不安的腳步聲。最后,羅伯特·塞西爾壯著膽子對伊麗莎白說:“女王陛下,為了您的臣民,您必須得躺到床上去?!币聋惿状鸬溃骸澳贻p人,你能對國王用‘必須’這個詞嗎?”年邁的坎特伯雷大主教、伊麗莎白曾稱之為“黑臉小管家”的懷特基福特(Whitgift)跪在她身旁為她祈禱。1603年3月24日清晨,伊麗莎白與世長辭。
都鐸王朝就這樣結束了。一百多年中,它的數(shù)任國王靠著人數(shù)不多的近衛(wèi)軍,卻可保有王位,維護國內和平,抵擋來自歐洲的軍事與外交攻勢,并指引國家從可能將致毀滅的變遷中全身而出。議會成為一個影響重大的機構,國王、上議院與下議院精誠合作,英國的君主制傳統(tǒng)得到恢復與發(fā)揚光大。但這些成就卻無法保證永遠存在,君主只有深得民心,才能治理國家。英格蘭王位將要傳給蘇格蘭人,他們從政治上本能地便對英格蘭統(tǒng)治階級心存敵意。都鐸王朝所培育出的與議會之間的友好關系結束了。新繼任的國王很快便與英格蘭不斷發(fā)展壯大的力量發(fā)生沖突,這一沖突最終演變?yōu)閮葢?zhàn)、共和插曲、王朝復辟以及革命。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