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的嗓音條件具有很大的先天遺傳成分,這也就是為什么有人說話好聽,有人說話不好聽的部分原因。發(fā)音器官是父母給的,是天生的,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如果我們掌握了美化聲音的方法,經(jīng)過科學的訓練,那么我們的聲音也是可以改善的。而學會使用共鳴,調節(jié)共鳴,便是我們能夠美化自己聲音的一種重要的方法。
1.共鳴器官
我們的共鳴器官主要是指喉腔、咽腔、口腔、鼻腔、頭腔和胸腔。
共鳴器官圖
(1)喉腔。
喉腔是指位于聲帶與假聲帶之間的喉室和位于假聲帶之上的喉前庭。喉腔容積雖小,但卻是喉原音發(fā)出后經(jīng)過的第一個共鳴腔。
(2)咽腔。
咽腔也叫咽管,是個前后稍扁的漏斗狀肌管。咽腔容積比喉腔大了許多,管子較長,后咽壁附于脊椎,上起顱底,下連食道;前咽壁分別與鼻腔、口腔和喉腔相通。
(3)口腔。
口腔是構造最復雜,動作最靈活的腔體,既能上下開合,又能因舌形的變化而使口腔的形狀發(fā)生變化。口腔的前面有兩道可開閉的門戶,即上下齒和上下唇;口腔的里面有硬腭和舌頭;在口腔的后上方,又有軟腭這扇可以上下開合的“門”。
(4)鼻腔。
鼻腔由鼻中隔分為左右對稱的兩部分,底部是硬腭,外面是鼻甲。鼻腔前方由鼻孔與外界相通,是除口腔以外,呼吸的另一條通道。
(5)頭腔。
在鼻梁頂端、眉心后面,向腦后延伸著一個空腔,位于上口蓋和鼻腔之間,仿佛像一個“倒懸”的瓶子,這就是我們在發(fā)聲時獲取頭腔共鳴的主要腔體。
(6)胸腔。
簡單地說,我們可以把胸腔看做是由肋骨支撐的胸廓。胸腔的容積在所有共鳴腔體中是最大的,正是由于胸腔的容積大,所以,胸腔對低頻聲波的共鳴作用非常明顯。
2.各個共鳴器官的作用
(1)喉腔。
聲帶振動發(fā)出的喉原音,首先經(jīng)過的就是喉腔。喉腔也是聲音的第一個共鳴腔體。如果我們在說話的時候太使勁,就會使喉腔受到擠壓,原始的共鳴就得不到充分的發(fā)揮,就會使聲音“發(fā)橫”,從而會影響整個的發(fā)音質量。
(2)咽腔。
咽腔是聲音必經(jīng)的共鳴腔體。咽腔對擴大和美化聲音起著重要的作用,要使咽腔的共鳴作用充分發(fā)揮,咽腔的管道必須是通暢的,因此咽腔的后壁要直,不能彎曲。我們說話的時候應該挺胸抬頭,挺直身板。因為,挺直身板可以帶動咽腔后壁的直挺,有利于聲音的擴大和美化。
(3)口腔。
口腔共鳴對于我們說話和聲音的美化極其重要??谇蝗绻荒苷;顒?,就不可能說話,也不可能發(fā)出優(yōu)美動聽的聲音??谇坏那安亢蜕媳谑怯缮淆X齦、硬腭、軟腭構成的,口腔的硬腭和上齒齦的中部地區(qū)是我們說話時口腔感覺最主要的地區(qū),這個地區(qū)對聲波的折射不僅使得聲音更加集中,而且會增加聲音的明亮色彩。口腔共鳴能夠使我們說話的聲音明亮結實、字音圓潤清晰。需要說明的是,口腔共鳴是在我們說話的過程當中進行的,它不能夠脫離說話而單獨存在??谇还缠Q強調要打開牙關、提起顴肌、挺起軟腭、放松下巴,簡稱“打提挺松”。同時強調各咬字器官的力量集中,尤其是唇、舌力量的集中。
(4)鼻腔。
鼻腔也是我們說話時的一個共鳴腔體。鼻腔的共鳴作用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xiàn):
① 在發(fā)鼻輔音時,口腔通道被阻斷,軟腭下垂,聲音完全通過鼻腔透出。
② 當我們在正常說話的時候,軟腭要上提,但不必完全阻塞鼻腔通道??梢宰尨蟛糠值穆曇艚?jīng)過口腔,而小部分的聲音則沿著后咽壁傳到鼻腔,產(chǎn)生微量的鼻腔共鳴。這種帶有微量的鼻腔共鳴,能夠使聲音柔和而有光彩。
(5)頭腔。
頭腔相對于其他共鳴腔體來說,因空間體積較小,它不僅易于形成共鳴,而且這種共鳴會傳得很遠,共鳴效果明亮、集中、結實、富有穿透力。
(6)胸腔。
說話的時候,如果把手放在胸前,多少都會感覺到胸部在振動。聲音越低,振動感就會越明顯。當然,男士會比女士的感覺更強一些。胸腔共鳴對語音沒有影響,但是,卻能夠使我們說話的聲音聽起來渾厚而有力。
3.說話時的共鳴追求
(1)聲音的美化是在保證字音清晰前提下的美化。
① 以口腔共鳴為主。因為不同的字音都是在口腔內形成的,只有把說話時的吐字和口腔共鳴相結合,才能夠保證字音的清晰。
② 共鳴要適當。共鳴固然很重要,但不是說共鳴越多、越強就越好。如果共鳴過多過強了,說話時就會產(chǎn)生“音包字”的現(xiàn)象,會影響字音的清晰。
(2)聲音的美化應建立在自然、大方的基礎上。
① 學會靈活運用各種共鳴的比重。我們要根據(jù)說話的對象、說話的內容、說話的場合靈活運用不同的共鳴方式。比如,我們同一個人說話和同一群人說話;我們是在說一件輕松、愉快的事情,還是在說一件嚴肅、鄭重的事情;我們是在跟家里人說話,還是跟同事、朋友在說話;我們是在向領導匯報工作,還是在向下屬布置任務,我們對共鳴的運用都是不同的。但無論共鳴的方式千變萬化,自然、大方都是我們運用共鳴的基礎,不論面對何人,說何種話都不能有任何的矯揉造作。
② 要學會善于運用胸腔共鳴。胸腔共鳴具有渾厚、結實、有力的特點。在日常說話時,我們的聲音大多是有胸聲色彩的。這一點,對男士尤其重要。男士說話,聲音如果缺乏胸聲色彩就顯得輕飄,缺乏分量。
③ 有一點微量的鼻腔共鳴。在說話的時候,如果略帶一點鼻腔共鳴,不僅會使我們的聲音柔和,富有光彩,而且說話會省勁。
④ 頭腔共鳴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因為我們在平時說話時很少用到,但是在我們進行演講、辯論或朗誦時,頭腔共鳴會發(fā)揮重要作用。
4.運用共鳴時常出現(xiàn)的問題
(1)喉腔。
當喉頭在一定幅度內降低時,聲道就會變長,這樣會有利于低泛音的共鳴;升高時,聲道變短,會有利于高泛音的共鳴。有些初學者,為了加強喉腔的共鳴,便有意識地在說話時讓喉頭過多的上下活動,這樣做,很容易使喉部肌肉疲勞,不僅消耗了大量的喉部肌肉能量,而且對喉腔本身也是有害的。所以,在我們說話的時候,喉部基本上要保持穩(wěn)定,不要上下亂動。
(2)咽腔。
挺胸抬頭、挺直腰板會有利于發(fā)揮咽腔的共鳴作用,但是,不能故意去挺胸,頭也不宜抬得過高。相反,下巴還要適當降低一些,胸部也要放松一些,同時吸氣也不要過滿,因為氣吸得過多時,往往容易造成胸廓的僵硬,會使聲音有一種太悶的感覺。
(3)口腔。
有的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口腔共鳴,說話的時候咬著槽牙、僵硬著下頜,這種狀態(tài)是不正確的。正確的方法是,說話時,應當適當?shù)卮蜷_后槽牙,使上下槽牙之間有一定的距離,當我們在嚼口香糖的時候,會感受到這個距離。同時,下頜活動要靈活,絕不要咬著牙關去發(fā)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大口腔的共鳴腔體,取得較豐富的口腔共鳴。
(4)鼻腔。
我們說過,微量的鼻腔共鳴會使我們的聲音柔和并富有光彩,但是,鼻腔共鳴色彩一定不能多,多了就會出現(xiàn)“囔鼻音”。
(5)頭腔。
由于頭腔共鳴與鼻腔共鳴關系密切,不少人在練習時,往往把兩者相混淆,使頭腔共鳴帶有更多的鼻腔共鳴色彩。
(6)胸腔。
胸腔共鳴能使聲音渾厚、結實、有力,但是,胸腔共鳴的運用也要適度。胸腔共鳴過多會使聲音沉悶,而且還會影響字音的清晰度。
5.美化聲音的共鳴訓練法
練習中要注意掌握發(fā)音共鳴的總體感覺:氣息下沉,兩肋擴張,喉部放松,胸部不僵,聲音像一條彈性帶,從小腹拉出垂直向上,經(jīng)口咽部向前,沿上腭中線前行,“掛”于硬腭前部,透出口外,聲音通透。
(1)口腔共鳴訓練。
雙唇用噴法,舌尖用彈法。發(fā)音時,要有意識集中一點發(fā),向子彈一樣從嘴里噴射出來,擊中一個目標。注意,此時鼻腔要關閉。
① 單元音練習。用中音區(qū)的音高發(fā)6個單元音:ɑ、o、e、i、u、ü的延長音,體會口腔共鳴的聲音色彩。
② 唇齒貼近,提高聲音明亮度。發(fā)音時有翹唇習慣的人,音色大多較暗而且渾濁??梢杂檬站o雙唇,使其貼近上下齒的方式來改善共鳴。發(fā)含有i、u、ü的音,體會唇齒相依。
③ 嘴角略微上抬,消除消極音色。有的人發(fā)音時習慣于嘴角下垂,不積極,可以用“提顴肌”的方法,使嘴角略微上抬,使聲音色彩歡快、積極、明朗。
④ 改善ü、u、o的音色。許多人在發(fā)帶有ü、u、o音的字詞時,嘴唇突起過長,使音色過暗、沉悶??梢跃毩晫⒋烬X靠近,減少突起,使音色得到改善。
(2)鼻腔共鳴訓練。
① 可用輔音m、n開頭的音體會鼻腔共鳴。
② 減少鼻音色彩。
用手捏住鼻子,用下列音來檢查是否鼻音過重。如果鼻腔從元音開始就振動,表明鼻音過重,應減少鼻音。方法是發(fā)音時,軟腭不可下降過多。
(3)頭腔共鳴訓練。
① 從生理構造看,頭骨里空的竇穴與鼻腔相通,這些竇穴口能夠張開或閉合。竇穴口張開時,竇穴里的空氣便與鼻腔里的空氣相通。在我們發(fā)聲時,只要使竇穴口張開,鼻腔里的共鳴音響便可以通過空氣傳導作用引起竇穴的小空腔產(chǎn)生出高音頻“泛音”音色。我們可以先使聲音在鼻腔共鳴,然后用一種吸氣的方式使聲音向后向上擴張,使頭腔內有一種充滿聲音或聲音膨脹的感覺,即“打開頭腔”的感覺。
② 我們可以用哼鳴音來找到頭腔共鳴。哼鳴音是用鼻子輕哼而產(chǎn)生的聲音形象,類似于病人用鼻子呻吟的聲音。在練習哼鳴音時,氣息力度一定要“輕”,口、咽腔一定要“松”,鼻腔最好不用力。在這種狀態(tài)下形成的聲音,感覺上是產(chǎn)生于頭部的眉心部位。
(4)胸腔共鳴訓練。
胸腔的空間及共鳴作用都很大,發(fā)出的聲音既有深度,也有寬度。聲音聽起來渾厚、有力,會使聽者感覺莊重、深沉、真實、可信。
① hɑ音練習。
用較低的聲音發(fā)hɑ音,聲音不要過亮,這時的聲音是深厚的,感覺是從胸腔發(fā)出的。
② ɑ音練習。
用含有ɑ音的詞來訓練和體會。ɑ開口度大,易于產(chǎn)生胸腔共鳴。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wǎng)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