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碑文成絕筆
天下人一般只知道王勃寫過膾炙人口的《滕王閣序》,不知道王勃在廣州的六榕寺(當時叫寶莊嚴寺)也寫過同樣才氣橫溢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文,給廣州人留下了一篇千古佳作。
王勃寫碑,一揮而就
廣州六榕寺山門掛著一副楹聯(lián),上聯(lián)是“一塔有碑留博士”,這個“博士”是指“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下聯(lián)是“六榕無樹記東坡”,說的是蘇東坡,待后再述。
王勃(650—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人。隋時大儒王通之孫,詩人王績(王通之弟)侄孫。唐代著名文學家,初唐四杰(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之首。父親王福畤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交趾令、齊州長史等職。
王勃家學淵源,天資聰慧,六歲能文,且“構(gòu)思無滯,詞情英邁”。九歲時,閱讀顏師古注釋的《漢書》,發(fā)現(xiàn)其中錯謬,寫出《漢書注指瑕》十卷。他與其兄弟王勔、王勮“才藻相類”,被譽為“王氏三珠樹”。
王勃寫的詩中,最著名的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逼渲小昂?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句,至今廣為后人所傳頌。
后來王勃應(yīng)邀寫《滕王閣序》,更是才思飛揚,其中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被譽為千古絕唱。毛澤東生前手書此名句為滕王閣正門的對聯(lián)。其文中的“人杰地靈”、“物華天寶”、“達人知命”、“老當益壯”、“高朋滿座”、“萍水相逢”等名句,至今仍為人們經(jīng)常引用。
王勃畫像
王勃盛名天下時,于上元二年(675)十一月,從南昌到達廣州,準備到交趾(今越南)探望父親。當?shù)毓賳T和仰慕王勃文名者熱情歡迎他,邀請他到寶莊嚴寺瞻禮。寺院住持寶輪大法師向他介紹寺院始創(chuàng)史略及此次修葺舍利塔的緣起,懇請王勃撰寫重修碑記。
原來寶莊嚴寺舍利塔在當時已有100多年歷史,據(jù)傳此塔自梁末建成后屢放祥光。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十月,舍利塔上空更是光華熠熠,廣州官民目睹這一奇觀后無不驚嘆。當時擔任廣州都督的李燧(唐王室宗親)看到寶莊嚴寺舍利塔放光之后,有感于“城邑屢新,軒墀若舊”,于是邀集有關(guān)官員與寶莊嚴寺住持寶輪大法師共同商議募修事宜。一時士民踴躍捐資修塔,“同祈介福,共潔齋壇”,于是寺院面貌得以煥然一新。
王勃觀光禮佛后,深有感觸,慨然應(yīng)諾。沉思一刻,只見他忽起疾書,不易一字,當即寫成洋洋灑灑3200字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文。觀者為之驚嘆。這是中國文學史至今已知的最長塔碑文。只是王勃在廣州寶莊嚴寺的這一重大活動,不知何故,后人知者甚少,史籍亦甚少見有記載。其實這篇塔碑文,不會遜于《滕王閣序》,同樣氣勢恢宏,行文流暢,敘述分明:
護持靈剎,莊嚴寶塔?;鶚?gòu)鼎新,亭欒櫨業(yè);奔月霄排,歸云曉納。架壁三休,連甍四合;分惟星紀,境控天池。棟宇綿邈……光合玉蕪……貝葉紛綸,龍華舄奕。講肆宏敞,齋筵巨翼。供引純陀,飯回香積。天人合契,幽顯同心。傾家奉賄,破產(chǎn)移琛。軒裳瓊鶩,纓珮交臨……道躋香城,禎凝寶舍。
這幾段,描寫細膩,觀察入微,生動地反映了唐初寶莊嚴寺的情景?!斑B甍四合”一句,更說明了木塔之為四方形。寶莊嚴寺成為以佛教思想熏陶、教化信眾的人間凈土,影響彌久,得益于這里特有的環(huán)境和氛圍。
第二年(676)重陽節(jié)前,王勃率家人從廣州再次乘船前往交趾,航行至蘭江入海處(今越南中部),將泊岸時突遇暴風襲擊,船沉溺水,王勃驚悸而亡,結(jié)束了短暫的一生。至今在越南仍有王勃祠,尚存王勃父子塑像。
人們都知道王勃英年早逝,但他是從廣州出海溺水而逝的,這恐怕就不那么為人所知了。
云峰大師重新立碑
碑刻是一種記事文化,是一部石頭書,是一部歷史。歷經(jīng)1000多年的戰(zhàn)亂和毀壞,王勃撰寫的《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這一嶺南地區(qū)的瑰寶,不知何時湮沒于浩瀚歲月了。據(jù)清人記載,碑石在清代早已失佚。
到了1988年春,美國華僑李居士遠道到六榕寺觀光禮佛。禮畢告別,六榕寺住持釋云峰大師邀請他到接待廳用茶。李居士直率地說:“大師,貴寺山門的對聯(lián)恐怕要改動一下才好。”
大師不解其意。
李居士說:“我在寺內(nèi)遍尋塔碑但并未見碑,何故有‘有碑’一說?是否應(yīng)改為‘一塔無碑留博士’才符合實際呢?”
大師聽后說:“你的意見是不錯,但歷史的東西總是事出有因,不是說改就可以改?,F(xiàn)今塔碑雖無,但碑文尚完整保存,重新修回就行了,對聯(lián)改掉就沒有價值了!”
大師一席話,打消了李居士的顧慮。
此后,云峰大師以重刻塔碑為己任,積極籌劃有關(guān)事宜。他首先查尋《唐書·王子安集》中的碑文,再查閱阮元《廣東通志·金石略》中王勃之碑文,并悉心校對。同時,多方選擇上好質(zhì)地的石材,最后購得端州黑石四塊,高1.8米,寬80厘米,厚10厘米。特請周正山先生(畢業(yè)于中山大學和南方大學,是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羊城書法家研究會副會長)繕寫。3000多字的長文,歷時數(shù)月寫成,一絲不茍,字字端楷。書法家和學者評價為“書宗顏柳蘊風神,古雅端莊譽世珍”,“舍利塔碑重問世,淋漓大筆灑星河”。同時,得高要石刻名人林建雄先生的精雕細刻,再經(jīng)福建石匠加刻碑石邊框,最后安裝在碑廊。從1989年策劃重刻,經(jīng)過檢校、選石、繕寫、刻勒,歷時五年,至1994年春才告完成。
現(xiàn)在的六榕寺碑廊六祖殿背面,右端的四塊碑石就是重刻的王勃所撰《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重刻于盛世,正當其時。古代才子的文字風流,再現(xiàn)光彩。
1994年重刻立石的王勃《廣州寶莊嚴寺舍利塔碑》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源自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chuàng)版權(quán)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guān)內(nèi)容。